我说这是老问题,因为虽然最近有热烈的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却并不是一个新的题目。在西方思想传人中国以前,中国文明的起源有开天辟地、三皇五帝这一套体系充分说明,是不成为一个学术上的论题的。但是西方学者很早以前便把中国文明起源当做一个值得讨论的题目。近代西方学者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是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Terrien de Lacouperrie),他在1885年的一篇文章里主张中国民族的始祖黄帝是从巴比伦迁来的[9]。这类中国民族和它的文明西来说自拉氏之后继续主张者不乏其人[10]。到1920年代安特生在河南和甘肃发现史前时期的彩陶以后,安氏更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之间的类似[11],于是中国文明西来说更自考古资料获得支持。但是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产生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都是一片空白,连人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30年代到40年代的外国学者多采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种说法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日本的滨田耕作,在他1930年出版的名著《东亚文明の黎明》[12]一书中,介绍了安特生根据彩陶而主张的西来说以后,作了如次的观察:
“如上所述,不论是华南还是华北我们都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就是自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开始,有土著起源和自己特色的几个区域性的文化互相连锁形成一个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spherc of intemc- tion)。……这个在公元前四千年前开始形成,范围北自辽河流域,南到台湾和珠江三角洲,东白海岸,西至甘肃、青海、四川的相互作用圈,我们应当如何:指称?我们也可以选一个完全中立的名词而称之为 x,可是我们也不妨便径称之为中国相互作用圈或中国以前相互作用圈一一因为这个史前的圈子形成了历史期间的中国的地理核心,而且在这圈内所有的区域文化都在秦汉帝国所统一的中国历史文明的形成之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33]上面引了一大段已经发表过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节省篇幅,因为繁琐的考古资料(作为这种讨论的资料基础)可以省略不引了。从这段讨论来看,这个史前的“中国相互作用圈”便是历史时代的“中国”的地理区域的基础,而圈中所有的区域文化都是历史时代中国文明的源头。所以论“中国文明”起源,作“中国文明”定义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中国大系统的整个范围。中原文化只是这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有它自己的历史,也有它作为大系统中一部分的历史,即影响其他文化与接受其他文化影响的历史。其他地区文化也有同样的历史。谈中国文明的一元与多元,我建议不妨从这个角度来看。
[9] “htroduction”to Ethnic History of the Shahs,by A.R.Colquhoun.first pubusbod 1885,Reprinted1985,Delhi:Manas,pp.xxi—iv.此说后详述于氏著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 tion.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将氏说详细撮述。
[10] 见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海商务。1936年,上册,50—57页。
[11] J.G.Andersson.“An early Chinese culture”。 Bull.Geol.Soc.of Ching 5(1923).no.1 pp.1—68。
[12] 东京刀江书院,1930年。
[13] 译文根据张我军译《东亚文明之黎明》,《辅仁学志》(1930年),2号,34—35页:
[14] 同[13],39页。
[15] “Beginnings of civuization in EasCcm Asia”.原载 Annual Report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39.重印于Antiquity xiv(1990),301—316.
[16] 同[15],pp.315—316。
[17] 李济《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民主评论》五卷四期,1954年,89页。
[18]Ping-ti Ho,The Cradle of,the East.The Chi- nese Univerd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University at Chicago Pres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