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7|回复: 3

比较民俗学研究的佳作――蔡文高《洗骨改葬の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4 13: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较民俗学研究的佳作
――蔡文高《洗骨改葬の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陈进国

蔡文高,1962年生,福建省长汀县人(客家人),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84年至1990年,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1990年留学日本。2002年获成城大学文学博士(民俗学)。现兼任成城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研究员,成城大学、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法政大学、明星大学非常勤讲师。近年来,蔡先生曾多次和日本首都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渡边欣雄、助理教授何彬、冲绳国际大学教授小熊诚、日本爱知大学教授周星等中日民俗学者一起合作,从事福建和琉球两地的信仰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项目,成就显著。
本书是蔡先生于2001年度向日本成城大学大学院提交的博士论文《日中洗骨改葬の比较研究》的修订版,2004年(平成16年)10月交由东京有限会社岩田书院出版。著者强调,其主旨是通过历史的和实证的研究,比较中国南部与现隶属日本的南西诸岛的洗骨改葬习俗的密切关系,并讨论这种习俗及其各要素在不同地区的特征及其所发生的在地流变。本书  堪称是近年来有关东亚地区丧葬民俗的比较研究方面的一本佳作,具有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事象研究和事件研究相结合等特点,代表了区域民俗   事象研究中跨区域、跨历史、跨文化比较的学术取向。作为一名留日十余年的中国民俗学者,蔡先生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与另一位留日学者何彬十余年前的博士论文《江浙汉族丧葬文化》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研究路径,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学界有关异国民俗事象研究的基础性思路,以及对中国民俗学者在操作层面上的实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研究信仰民俗的学者大多浸润于“欧风美雨”之中而喜形于色,似乎有一种积极借鉴文化人类学的共时研究,侧重村落或小社区研究的学术倾向,这本无可厚非。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重视文字,并带有政治一统性和文化多元性特征的文明社会里,著者的某些研究思路,对于中国民俗学未来的研究取向,或许可以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书之书前页,附有60张黑白的田野图片,成城大学教授田中宣一先生的序。正文则由引言、序章、第一至第五章、终章等构成。引言略略分辨了“洗骨”、“改葬”、“洗骨改葬”、“仮墓”、“墓”、“死者礼仪”、“子孙”、“汉民族”、“丧葬职人”等概念。其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中国的洗骨改葬习俗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这种习俗在民间祖先崇拜中所具有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本土及以琉球群岛为首的南西诸岛洗骨改葬的概况,着重分析了南西诸岛的洗骨改葬的特征及其近几十年的变化。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南西诸岛的洗骨改葬及福建西部客家地区的类似习俗的异同,论述了这些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
兹介绍一下本书各章的篇目及主要内容,并略谈一下各章资料使用及论述的得失。评议若有不当之处,亦望请蔡先生宽谅并不吝指正,荣幸之至。
序章:《研究の目的.研究史ぉよび研究方法》,共分三节,包括《本研究の目的と洗骨改葬の研究史》、《问题点と研究方法》、《本书の构成》等,主要说明中日两国的洗骨改葬的研究史,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著者较细致地评议了日本有关南西诸岛的洗骨改葬习俗研究的四个时期的特点,即第一期是从1895年至1930年代前期,以折口信夫和柳田国男为代表,带有以猎奇的心态来研究奇风异俗的特点。第二期是1930年代后期到1950年代初期,以金城朝永、河村只雄等为代表,开始将洗骨改葬视为葬送礼仪过程的一环来把握。第三期是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研究的特点是更加重视细密的田野调查,并重点讨论了洗骨改葬和日本本土的“两墓制”的关联。第四期是从1970年代至今,更加强调从比较研究的视野入手来讨论洗骨改葬习俗以及此前所引发的论争问题,如讨论中国南部与南西诸岛的洗骨改葬习俗的关系,洗骨改葬和亲族组织、风水思想的关联,洗骨改葬仪礼所反映的死生观、灵魂观、祖灵观,从医疗人类学视角探讨洗骨改葬问题等。另外,著者非常关注世界各地洗骨改葬研究的情况,尤其较详细地描述了朝鲜半岛洗骨改葬习俗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中国洗骨改葬の史的展开》,共分四节,包括《洗骨改葬の发端――考古资料にみる先史时代の洗骨改葬――》、《洗骨改葬の展开――正史资料ゃ个人著书にみる古代中国の洗骨改葬――》、《洗骨改葬の诸类型――地方志资料にみる明.清以降の洗骨改葬――》、《文献资料からみた洗骨改葬の分布》等。本章系通过考古报告、历史文献和个人文集的资料,考察史前和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各地的二次葬和洗骨改葬的状况,并通过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方志资料,较详细地剖析了该时期中国各地洗骨改葬的特征和分布状况。
著者认为,有关史前时代二次葬的起因,从观念层面上讲,与古人的灵魂不死观念、氏族重视合葬的集体心理等有关;从现实的层面上讲,同先民生活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伴的,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即由山林的狩猎、采集生活到半狩猎、半农耕生活,以及定居农耕生活的变化,埋葬方式自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此章还根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制作了《中国洗骨改葬关连资料一览表》、《中国洗骨改葬分布概念图》、《明清以降中国洗骨改葬分布图》等,重点分析了明清以降中国各地特别是长江以南(上海、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洗骨改葬的三种类型,即土葬后的洗骨改葬、风葬后的洗骨改葬、火葬后的洗骨改葬等,以及不同地方洗骨改葬的时期设定及洗骨手段等。
本章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对考古报告和地方志资料的运用,以及采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在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方面,此章还是略有欠缺,尚显得空疏、单薄。比如著者仅仅依靠《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而非细翻达数千种之巨的具体的中国地方志资料,难免会导致量的统计的不足或忽视了不少异例的现象,从而影响论述的深化和结论的可靠性。特别在讨论各地方的洗骨改葬问题时,族谱、墓志铭、堪舆书籍、风水契约文书、地方精英论述更是不可忽视的,著者基本忽视了这些历史文献,而大量的地方精英论述,恰恰保存在不同版本的地方志当中。如果著者能再结合这些文献,专门针对个别省区(如福建、浙江)洗骨改葬习俗历史,制作出相应的“民俗地图”,分析无疑会更加丰满和深入。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6-1-9 2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比较民俗学研究的佳作――蔡文高《洗骨改葬の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期待后文
发表于 2006-1-10 17: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比较民俗学研究的佳作――蔡文高《洗骨改葬の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未知何时能拜读大作???????????????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2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比较民俗学研究的佳作――蔡文高《洗骨改葬の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正文将刊于民俗研究2006年第1期.大家多赞助一下叶涛教授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