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回复: 0

B-3百余专家学者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7 14: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3百余专家学者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一)百余专家学者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张伯达  1997年8月



    [新华社西安讯]  全国百余名专家学者建议,将春节改在24节气的立春这天(2月3日或4日),以消除这个在公历中游移不定的节日给工农业和社会生活带来的诸多困扰。

    据陕西省历法改革研究会秘书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潜五教授介绍,1996年7月该研究会关于呼吁全国人大会议立案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的意见书发出之后,现已收到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及有关领导等各界人士的签名支持。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传统历法皆依春夏秋冬排序成岁,多以立春日定为春节。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从事各种娱乐,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祷丰收,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1913年,袁世凯政权“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将过年与春节合而为一,至今已80余年。

    专家指出,历法是人们常用的依据天体运行规律而编制的计时标准,应该科学和简便实用。但由于我国现在是公历和旧历(民间称夏历或农历)并存,采用旧历规定春节等,致使历制久未统一;表面上是依公历行事,但在一些关键场合却是旧历起着支配作用,以春节为例,它在公历中偏早偏迟可达半月之久,使得最早(1月21日)最迟(2月20日)的春节相差一个月,这种“不稳定”的重要节日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困扰。

    一是误农时。我国以农为本,立春一过,即需抓紧春耕春灌,为农业的高产丰收打下基础;而现行春节约半数在立春日之后,加之不少农民有“不过十五不下地”的过年习俗,遂使不少年份超过雨水(2月20日)甚至接近惊蛰(3月7日)才安排农事活动,从而延误农时造成损失。

    二是误工作。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党政机关干部说,每年全国的“两会”都习惯在春节过后召开,多在3月份,省部级的工作会则在4月,而基层的5月大多成了“会议月”,待年度计划层层下达后,差不多半年就过去了。

    三是教学计划无法稳定统一。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必须考虑寒暑季节和节假日规定。暑假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但寒假因包括春节而逐年不同,经常出现火车站给高校定放寒假时间的现象,还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赶回家过春节,甚至将期末考试推迟到来年开学再考。

    四是交通部门的春运计划难稳定。春节时日或早或迟影响到每年春运起迄日期年年不同,计划必须逐年修改,增加了交通部门的工作负担。

    专家们还认为,从名实相悖的原因说,春节也宜定在立春。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标志着新年新春的来临;但现代春节实为旧历年的代名词,有半数年份处于冬季,约1/3的年份却是在严冬欢度春节。恢复传统的24节气历中的立春日为春节,不仅能消除许多社会困扰,而且也使其名正言顺、科学合理。

    对春节重新定日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西安市商贸委的一位负责人说:“从商业的实际工作讲,我们认为春节的日期不确定对安排节日商品供应影响不大,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及早地作了准备。”中科院在对有关建议的专文答复中也很谨慎:“若将过年与春节分开,过年不放假,春节另定一个公历日期以便于安排工作和各项计划,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的,但要能被广大群众接受才行。”也有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华人对此有极大的认同,是不必要更改也是很难更改的。还有人认为更改春节是“添乱”。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和响应春节应改期的专家学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畴,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的理解与支持,“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历法改革,应先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老百姓也参与讨论,让大家都能接受。在取得共识后才可以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

(载陕西炎黄文化研究会历法改革研究会编《历法改革研究文集》,1998-12)



说明: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等人表态赞同《呼吁书》者的名单,载于各期《历改信息》,其中签名盖章和具有代表性的导研指点教意见,在各期《历改信息》中作了全文载出。其中典型事例已录入近期在五个网站的贴文中:



老兵章潜五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五)驳郭松民先生无“科学”的所谓“反驳”





(二)首批呼吁书签名情况的统计分析



一、分发情况

项目    天地专家  其他专家  高校学者  新闻媒界  党政领导  其他人士   总计

分发       54        34        47        40         42       10       227

反响       20        10        29         3          9        6        77

同意       20         9        29         2          8        4        72

同意率    37.0 %    26.5 %    53.7 %     5.0 %     19.0 %   40.0 %    31.7 %  



说明:

1、 首批呼吁书的主要分发对象是天(文)地(理)专家、其他专家和高校学者,希望给予指导。分发给新闻媒界和党政领导,主要作为汇报,希望给予支持。其他人士中包含已初步联系的农村研历者。

2、 数据中未计入课题组最初7位成员,但包含了以积极行动表示支持的天文专家和高校学者。首次分寄正值酷暑,再次分寄汇报处于暑期刚毕,时间偏晚些,可能会影响同意率。专家学者工作极忙,酷暑季节签名填表或来信详细导研,我们十分感谢。

3、 填表或来信全都赞同研究。仅一人认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还不成熟。某部门当作人民来信,嘱找紫金山天文台。其余认为自己名望不够,不宜签名表态,估计类似想法者不少。总的来说,反响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 补充意见

    每份填表或来信均已复印寄呈叶叔华先生审阅,下仅综述共性意见和重要建议:

1、 认为研究方向正确,有必要认真探索,表示同意力吁 书中所列各条理由。

2、 指出此项改革的艰巨复杂性。认为“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应该大力宣传,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会被人民接受;需要分步实施,以求约定俗成,尽量减少阻力。

3、 建议加速历法改革,组织召开研讨会,包括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专家代表。建议敬请叶叔华先生向国际呼吁,希望尽早推动世界历法改革。



三、待研问题

从来信及协联中见有下列问题,需要共同深入研究。下面简要谈一谈我们的意见,希望能够获得指教:

1、对于几个先例的认识

①夏时制试行。据说是多位专家联名建议后获准试行,旨求节约照明用电,但试行结果未能获得原估的巨大效益,生活上反而不方便,因此停止试行。春节科学定日,性质有所不同,主旨并非“财资”,而是追求各行各业方便,既能加强精神文明,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②汉字简化。汉字简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历史发展的必然,实际效果也是良好的,明显提高了幼儿识字效率就是明证。近年来为求对外推销产品,盛行运用繁体字,存在滥用现象,此种回风潮决不是正确方向。

③斤两变“克”。度量衡制度需要力求与国际接轨,但并非生活中必须称斤两为“克”,似乎斤两概念比较简练实用。历法改革实为时间度量衡统一问题,今朝尤为迫切,它不仅关系生活实用,且更涉及文化思想进步。

④“非科学”问题。“用水变油”、伪气功喧嚣过一时,揭露此“伪科学”十分必要。“伪科学”实乃披着“科学”的“非科学”。近些年来求神拜佛、占卜算命等沉渣泛起,其根深面广,危害甚大。它与旧历的内存固弊有关,亟需加速历改研究,予以根本解决。

2、关于“春节定在立春”,呼吁书中已经详细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而可能性则需共同研讨,可从多个方面加分析。

①今昔条件对比。24节气编入历书,始于东汉《太初历》,当时研历官员不足,下诏招聘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受诏后成为研历的主要骨干。北宋沈括提出《十二气历》,遍遭朝政反对,但他预言“异时必有余之说者”,约800年后循之创颁了《天历》,英人肖纳伯仿之研成《农历》。太平天国次年就颁行《天历》,京城里有妇女和老人因“私过旧年”“被杖”,浙江长兴的乡官因“私过妖年”赛神被罚。今朝改历能有多难?

②中外经验参照。日本、韩国与我国文化渊源关联,均已废弃旧历年改过阳历年(约一周)。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节日移至阳历上,例如“端午节”改为阳历5月5日(少儿节)。历法改革能否促进经济发展,也需要认真进行比较研究。

③今朝社会现实需要。详见呼吁书中所述。

④何日再现中华才智?本世纪初期,推翻皇朝后开始“改用阳历”。下世纪初期,正值喜迎远景目标胜利实现,我国能否有希望使用“含有中华才智的世界新历法”?我们课题组原定的计划目标是:1998年前,争取完成“农历”更名;争取2000年改用公历规定春节历日;争取2010年之前向联合国建议改用新公历。跨世纪之际是改历良机,前两个跨世纪之际都掀起过改历运动。我国具有丰富的历法改革经验和历改资料,理应在国际历改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顺告:对于呼吁书尚未作出反响者,我们希望听取您们的赐教意见,欢迎发表争鸣意见,以求通过讨论,加速历法改革的步伐。希望已给赐教意见者继续提出建议或意见。



引 证 资 料

《呼吁全国人大会议立案神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引证资料如下:

序言部分:参见《关于‘春节’的资料初汇》P1-11(且正待查阅中央档案馆的有关史料)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

第一部分:我国历法改革史的回顾,参见《历法改革研究资料汇编》P6、P35、P46。

    第二部分:两历并存的社会困扰,参见《历法改革研究资料汇编》P2-5、P8、P26-27。

    第三部分:春节名称的名实相符问题,参见《历法改革研究资料汇编》P27-28及《智寿历卡(1900-3099)》P59。

    第四部分:全民关注我国的历法改革,参见《历法改革研究资料汇编》P1、P23、P45、P48、P52-54、P69。



(本文载于《历改信息汇编(前三期)》,1997-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