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夜好冷,如果自己都不呵口气的话,是没有什么来暖你的。所以写帖,所以发言,所以废话。
我今天的发言是关于什么人喜欢什么题材的小说的问题。首先一问:人为什么喜欢看武侠?它做为一种题材样式存在的根据是什么?有人思考过同一问题吗?
就我而言,答案起码有一个----软弱。武侠这一题材的存在有一部份是建立在读者、受众以及人人都有的软弱基础上的。
读武侠的人很多。我们先从最弱势的阶层说起吧。以前在体委工作过,有好多农家子弟在我单位旁边的武术学校读书。记得有一个人这么嘲笑过他们:“练武就是为了不让别人家的牛吃他田里的草。”说话者是个城里人。可以说,农民是最期盼侠气的群体,因为他们需要。我说过金庸的美感是属于农业社会的,近来在网上常看到一些痞金庸俗的议论,我猜得出作这些评论的人的收入状况、心理状态与工作种类。是呀、那些爱情、那些侠气,那些仗义都是好俗的。它扎根在中国人的风俗中,批评他们的人所以能批评是因为他们已不需要这些了。对于有薪水、学识、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现代人来说那样的大团圆、那样的仗义与侠气之类都是不太需要的了,但对于正在苦苦挣扎或苦苦挣扎过的人来说,可能大团圆才是唯一一种可以信仰的美感,是支持他们活下去的精神家圆。
不喜欢金的话还有古。先设想一个场面,一个识得字的人、一个可以称为白领或小资的人,一个在城市的灰色中生活的人,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很安全,但很痿迷。他自己都知道自己不缺吃不缺穿,他缺什么?缺的是精神上的刺击与震撼。但叫他以叔本华或苏格拉底的哲人式的思来探讨人生未免也太过残酷了。那么怎么办?如糨糊一样的思想毕竟需要自慰和美感。人们看文学一般是出于对哲学的逃避,于是有了古龙。强烈的、灰暗的甚至自渎式的语句适合有知误的人心里那灰色的一面,也只有这种更灰的灰、更冰的冷才能劈进现代人那麻木的心理吧。
古龙被称为哲人我想有他的理由,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在侠客与美女都已消逝的现代城市。杀手与妓女据说是惟一的纯真传说,只有他们还拨得动那些迟滞的思想之弦。
当小资与愤青已成往事。这些城市里,据说新的产品已经产生出来。当摆个pose已可称为性格的时候,当更注意情绪的渲泄而非情感的体验,当漫画画就威龙,生与死不再有金庸笔下的慎重(金庸笔下的大部份主人公很少杀人,因为他的道德感吧),也不再有古龙式的试图思辨,温瑞安出现,死亡与人的性命是他渲泄主人公情绪与读者心理的一种方式,死是《猫和老鼠》中的好玩,温的作品中人物死得往往很快(如果统计他全部小说的话,不知受难的比不比得上二战,但他常说书里的人物喜欢杀人杀得很慢很慢)。到了温这里,生死、爱情、侠义、社会规则的构建与反抗都其实已不再是让人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只是为了调动写与读者双方的快感,是情绪的表达,是好玩。
文字也开始了不断的创新,在排列方式上,它的目的不再是内容,而是----是否更酷、更in,更炫。
但情绪不可能支持一个作者、一部作品到久远。所以他有他的创作困境,这困境并不是作者一人的,而是以他的读者的审美困境为基础的。但读者不会剖析自己来思辨。
更新的人有个口号叫新新人类了。当物质已经丰盈到一定程度,思想失去了他依赖的母亲----苦难,能够招扬于物质时代之上的只有时空穿梭与玄幻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师’一词的称号其实已有改变,难为朱兄还在为此争论。‘大师’一词已不再是为了生命的思辨让我们对其产生景仰而后尊奉的一顶桂冠,而是商业时代的一个披头、一个奖励、一场随便-- --‘我把这个称号送给你、黄易,因为我喜欢,你侍候得我舒服,思想喜欢’。至此,‘武侠文学’(有过登上‘文学殿堂’奢望的武侠小说)已经被新一代的读者改造为服务行业。为人的精神、快感进行心理按摩与服务。所谓‘大师’是对服务得好的一种职称馈赠。
可是有没有人注意到,作为中国通俗文学的主要样式之一----武侠小说,从金庸到古龙到温瑞安再到黄易,其内容与主人公的性格越来越简单化了呢。
因为酷,所以酷,现代的每个人都在物质中孤独,我没有别的可吸引你,摆个酷来让你追逐。
转自http://www.westca.com/Forums/viewtopic/t=6636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