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化资源论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文化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包括人、技术、资源、工具等。这里,我简单谈一谈自己对民间文化这一资源的粗浅认识。
一、政治资源。民间文化是一种政治资源。杨门女将、岳飞故事传说、藏族《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宣扬的都是爱国主义、反抗侵略;纳西族的《创世纪》歌颂了民族团结,说一个母亲生出白族、藏族、纳西族;《张秀眉》、《吴勉》等作品歌颂农民起义领袖,赞美反抗剥削、压迫的不屈精神;《义和拳的故事》等则讴歌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尊严而英勇斗争的传奇。善待这些民间文化资源对加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和谐,对维护国家文化尊严与文化主权,对粉碎各种分离主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不重视民间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放弃对它的有效保护、传承、转型和创新,我们就将失去许多政治优势。
二、社会资源。民间文化具有巨大的社会组织力,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用民间的方式组织社会,和大自然形成了和谐的依存关系。纳西族摩梭人的人口增长一直缓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民俗文化。在摩梭人中,一家如有两个兄弟,必有一个人当喇嘛,如有三个兄弟,则必有两人去当喇嘛。这就大大降低了生育率。如果没有这种信仰习俗,人口必然膨胀,失去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导致开荒毁林、水土流失,哪里还会有泸沽湖的美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均土地越多,其养活能力就越强,大自然也保护得越好。
社会是以各种制度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民间文化正是这些制度的集大成者,姓氏制度、墓葬制度、婚姻制度、生产制度、信仰制度等无不是其具体内容。在行政管理学中,西方最时髦的理论称,“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不靠政府靠谁?靠社会自己的调节力、动员力、组织力。这种力量就存在于民众、 传统、井市和农村的文化当中。保护、利用好民间文化资源就能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作出有益的贡献。
三、产业的资源。民间文化是一种产业资源。在历史上,陶瓷、酒、茶、纺织、印染、家具等民间文化都构成了巨大的产业,至今仍生机勃勃。现在搞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民间传统的文化资源。另外,民间文化在旅游当中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大量成功的例子,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关键看我们怎样科学、理智地处理它的两面性,实现文化与产业双赢。而且,千万不要把民间文化仅仅局限于作旅游资源,它在工艺品、动画、表演、影视、图书、饮食、服饰等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取得良好的高品位的经济效益。
四、道德资源。中国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有丰富的道德传统、道德经验、道德体系。这些道德资源既蕴藏于上层文化之中,也蕴藏于民间文化之中。在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政治文明的今天,如果我们忽视或不能整合传统的道德资源来很好地为现实服务,就会后患无穷。
道德建设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政治道德;第二个层面是职业道德;第三个层面是生活道德,它关乎人的一生,关乎所有人、所有行业,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化当中,忠、孝、节、义,爱国、团结、勤劳、真诚、守信等都存在于民间文化中。现在那么多的假货,吃的、穿的有多少是真东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道德转型的时代,新道德正在形成,但传统的优秀道德仍需发挥其作用。当然,一些旧道德已经不适应今天的价值观及时代性,必须被抛弃,也必将被淘汰出局。不过,历史已经证明其优秀性的道德仍可以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因此,应该将民间文化中很多优秀的东西传承下去。
五、学术资源。我国从周代起就设有专门采集民歌的官员,记录下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汉代有了乐府。乐府是国家机关。从司马迁到蒲松龄、冯梦龙、李调元,我国始终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古代以记录为主,将记录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时代开始于五四运动。在北大《歌谣》周刊的发刊词中就明确提出发动歌谣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学术。到今天,民间文化为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甚至经济学、法学、环境学、人口学乃至自然科学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自解放后迅速建立起了以民间文学为中心的民间文化教育体系、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相关杂志,实施了一次次规模巨大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行动,取得了“民歌调查”、“三套集成”以及民间文艺遗产抢救的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及中国民间文化学的大厦。仅在民间文艺学中的民间文学领域,我们已经或正在建设中的分支学科就有中国史诗学、中国神话学、中国故事学、中国歌谣学等。以伏羲、女娲、盘古、防风、吴歌、花儿等为专题的研究亦取得瞩目的成就,民间文化学中的萨满文化、傩文化、妈祖文化、唐卡文化等更是成为新近的研究热点。中国的人文建设离不开中国民间文化资源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学、其研究成果。
六、教育资源。说民间文化是教育资源大概不会有人反对。无论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民间文化始终是我们的重要教育资源。我们的第一课堂是家庭,我们的第一个教师是母亲,摇篮曲、绕口令、催眠曲、谜语、儿歌等是我们必上的第一课。无论是高尔基,还是鲁迅,都曾深情地回忆起幼时在姥姥、母亲怀中吸吮民间故事滋养的往事。格林兄弟将所收集出版的德国民间文学作品称为“德国儿童的家庭故事书”,其原因正在于此。当一个人迈出家门与社会相接触,社会便成为一个大教室,无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公德,服从社会规范,懂得人情世故,习得生活的技能,掌握生存的本领,同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社会人。我们的知识与技能大多来自于社会学习,而家庭教育则是奠定生命、情感、心智的基础。无论在孔子的“六艺”教学内容中,还是在现代教育中,民间文化仍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我上小学时就读过《铁棒磨成针》、《狼来了》、《乌鸦喝水》等故事。可悲的是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内容越来越洋化、西化,民间文化的内容在不断缩水、民间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致使许多人与民间文化绝了缘,许多人不知道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不懂得号称世界第一史诗的《格萨尔》为何物,甚至于礼仪之邦的人们对古老的礼俗一无所知。我们亟待着从优秀民间文化中寻找到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技能教育等的资源,去拯救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尊严。
七、文化资源。民间文化有各种资源意义,但它应该首先是一种文化的资源。有形的文化与无形文化都毕集于此,如古老的民居、工具、服饰等是有形的文化,如信仰、习俗、制度是无形的文化;如口头的文化与文字的资料都是它的存在形式传承,语言、歌谣、神话、传统等都以口头的形式传承,而岩画、家谱、碑文等则以图画与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民间文化都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博物馆及生产、生活、艺术的百科全书。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构与心理定势,非民间文化莫属。
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都始源于民间文化之中,文学艺术更是以民间文化作为其生长的肥沃土壤。如戏剧起源于原始宗教之中,诗歌艺术根植民歌民谣,小说创作的母胎是民间故事的口头传承。无论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还是典雅的芭蕾舞,它们的原初形态都无一例外地是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没有民间文化,就没有人类文明大厦的整个基础。没有民间文艺,一切文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民间文化,当然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源头、根本。现在,每一秒都有民间文化在消失,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抢救、保护民间文化工作之中,有更多的人参加到保护民间文化长城、保护民间文化黄河的大决战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