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1|回复: 0

“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30 0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forum/pages3/forum_lx060329a.html
“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1024] (2006-03-29)

  摘要:

  “龙”不应该翻译成 dragon。Dragon 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巨兽、恶魔、悍妇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自称 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龙”也不应该翻译成 long。Long 的英文发音不是“龙”,而是“狼”,这不是真正的音译。“龙”应该翻译成 loong,它的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本来就是“龙”字的音译,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有些西方人也把龙称为 loong。Loong 的两个“O”字母象龙的两只眼睛,loong 使人联想到 long(长),所以它也是一个象形文字,和汉字特色相通。而 long 在形象上是独眼龙。本文归纳了龙和 Dragon 之间最重要的五个差别,并尝试着给出了“Loong”的英文解释。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译英时,“龙”被翻译成 Dragon。但是在英文中,dragon 是邪恶的有翼怪物,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含义。在图画中,dragon 的身躯庞大笨拙,颜色是黑灰色的,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非常丑陋恐怖,和中国的龙完全两样。

  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自称“Dragon”或“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龙的传人(后裔)),西方人当然要把中国人看成是恶魔和坏人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能把“龙”翻译成“Dragon”了!

  建议今后也不要再把英文单词 dragon 翻译成中文的“龙”,可以对它进行音译,如“得拉根”,解释是:“西方神话中凶恶的带翼巨兽”。

  有些学者建议把“龙”音译成“Long”。

  但是“long”的英文发音和“龙”完全两样,相当于中文的“狼”,并非真正的音译。当西方人指着龙说“long”时,中国人还必须纠正他的发音,不仅增加了交流的困难,还会引起对方的困惑。Long 在英文中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常用词,含义本来就很多,如:长,久,期盼,股票或期货的多头,等等,把龙翻译成 long 也会造成意义上的混乱。所以不能简单地把龙的拼音字母作为龙的英文音译。

  既然是把中文“龙”音译成英文,那么在英文中的发音就应该和“龙”相近,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音译。

  英文中对“龙”字的音译是“Loong”,姓氏“龙”和人名中的“龙”字也被翻译成“loong”,例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被翻译成“Lee Hsien Loong”。在一些涉及龙的文字中,“龙”也的确被称为“loong”,例如,舞龙时所使用的长龙道具,就被翻译为 loong。因此,把“龙”翻译成“loong”才是真正的音译,而且它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基础,也符合海外华人的习惯,有利于团结海外华人。

  曾有研究者指出:英文可能最初也是一种象形文字,例如:eye(眼睛),bed(床),broom(扫帚。字母 b 有扫帚的形状,扫帚在扫房间 room)。Loong 的两个“O”字母,就象龙的两只大眼睛;Loong 在文字上又和“long”相近,给人“长”的感觉(很多西方人的确有意把“long long ago”写成“loong loong ago”),因此 loong 还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和中文汉字有暗合之妙。而 long 则有“独眼龙”之嫌。

  英文中本来没有 loong 这个单词,因此把“龙”翻译成 loong,不会引发歧义。所以,“龙”应该翻译成“loong”。2004 年,台湾学者蒙天祥也在“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把龙翻译成 Loong。

  有很多人反对把“龙”重新翻译,认为外国人已经或者将来能够正确理解 Dragon 所指的龙和原来的 Dragon 不同,或者只需要写成 Chinese Dragon 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字就象图形一样,看见特定的字母组合,就会产生特定的感觉。例如看见“善”字,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而看见“恶”字,就会紧张不安。同样道理,即使我们中国人看见“Dragon”想到的是吉祥的龙,但是外国人看见“Dragon”之后想到的却仍然是恶魔和悍妇。

  我们固然可以改变外国人对 Dragon 或 Chinese Dragon 的感觉,但是这不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做法。

  我们作为中国人无法想象外国人的感觉,但我们可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模拟分析一下。

  如果某个国家人民的图腾是外形类似猪的虚构生物,我们或他们自己把这个生物的中文名称翻译成“猪”,他们在中国人面前说中文时自称是“猪的传人”,我们中国人会怎么看他们?

  即使他们加一个限制词,成为“某国猪”,我想效果还是不好。他们当然可以慢慢改变中国人的观念,使中国人觉得“猪是可爱的动物”等等,这也不乏成功之例,如米老鼠,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和额外的精力。而且米老鼠是一个娱乐产品,不是一个国家象征;再说米老鼠能够成功,其它未必能够成功。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会友善地(我们中国人一向是友善的)、主动地建议他们不要自己翻译成“猪”,而是取音译,而且我们中国人会找来含义好的汉字来替他们翻译。即使这个图腾原名真的叫“pig”,我们中国人也会替他们翻译为“霹戈”,而不会翻译成“屁疙”。

  我想外国人最初把“龙”翻译成“Dragon”,首先是因为两者之间外形上有相似之处,其次是中国的庞大和力量(刚开始外国人可能还不了解中国),再次是中国皇帝自称“龙”,而中国皇帝又和 Dragon 很相似,威严而凶残—— 一字写得不妥就要灭九族,恐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原因三应该是最主要的,是“龙”和 Dragon 内在的相似之处。

  但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或者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又没有外国人友善地主动地来为我们考虑,我们只能自己来纠正这个错误了。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背负着“Dragon”恶名的中国,要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热爱的,首先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抹去这个恶名给别人造成的坏印象。

  名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谁不是精心琢磨的?“金大中”作总统,名正言顺,但如果他的名字是“金大黑”,又会是个什么结果?很可能连个小小的居委会主任都做不到。

  名字也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尊严。韩国人把首都的中文译文由“汉城”改为“首尔”,并正式通知中国方面,反映了他们对名字的重视。“taikonaut”是中文“太空人”的音译,专指中国宇航员,1998年由马来西亚华裔科学家赵里昱提出。中国的宇航员成功上天后,英文和德文媒介都使用这个词称呼中国的宇航员。由于苏联(俄罗斯)宇航员和美国宇航员在英文中都有特定的单词,所以西方媒介使用“taikonaut”这个单词,表示他们承认中国宇航事业的成功,承认中国宇航员的地位。对于改正龙的英文名称这件事情,我们应该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而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或顺其自然的态度。

  为了便于人们认识龙和 dragon 之间的差异,我提出五个最主要的方面:

  1,龙主要是吉祥的象征,而 Dragon 主要是邪恶的象征;

  2,龙没有翅膀,而 Dragon 有着巨大的蝙蝠翅膀;

  3,龙的身体修长,而 Dragon 的身体粗壮;

  4,龙不食人间烟火,但是 Dragon 要吃人和动物;

  5,龙的颜色为金黄色或其它颜色,Dragon 的颜色主要是黑色的。

  笔者尝试着为 Loong 撰写了英文解释,欢迎大家指正、补充或修改:

  Loong

  (1) n. c. a mythological creatures, with the head of a camel or horse, the horns of a deer, the eyes of a rabbit, the ears of a cow, the neck and body of a snake, the belly of a kind of huge clam, the scales of a carp, the claws of a hawk, the palm of a tiger, and without wings. It has whiskers and a beard, and is deaf. I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benevolent but is also the source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 Loong is a spiritual tie linking the Chinese people. The Loong, as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people are proud to call themselves "the offspring of the Loong".

  The Loong is translated as "dragon" wrongly now. In fact, Loong is so different in nature from Western Dragons that it may be more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em as dissimilar creatures, rather than as the same creatur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2) n. used to be the symbol of Chinese kings, they were called "the son of the Loong".

  (3) a surname of Chinese people.

  (4) the translite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of loong.

  (5) the stage property used in The Dance of Loong.

  翻译成中文就是:

  含义 1:龙是一种虚构的神话中的动物。具有骆驼的头,鹿的角,兔子的眼睛,牛的耳朵,蛇的脖子和身体,蜃的腹部,鲤鱼的鳞,鹰的爪子,老虎的手掌,没有翅膀。它有胡须,不能听见声音。一般来说它被认为是吉祥无害的,但它能够制造雷电。

  龙是中国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现在被错误地翻译为“Dragon”。实际上,龙的特性是和 Dragon 是非常不同的,把它们看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更加合理。而不应该把它们理解成同一种动物的两种解释。

  含义 2:龙曾经是中国皇帝的象征。中国皇帝被称为“龙的儿子”。

  含义 3:中国人的姓;

  含义 4:中国字“龙”的音译;

  含义 5:舞龙节目中的长龙道具。

  对于重新翻译“龙”,我们应该充满信心。1985年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在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在涉及“龙”的条目时已经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在百科全书第五卷的第367页上,“龙”具有两个独立的条目。其一是“龙 dragen”;其二则是“龙 long(dragen)”。这说明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为龙正‘英’名”并非不可能。

  为了早日纠正龙的英文翻译,请大家一起来为中国龙做一件实事:

  1,转贴一篇文章:“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即本文),或其它有关文章

  http://www.loong.cn/loong.txt

  2,转贴一张为龙正“英”名公益广告(请见以下链接。欢迎创作并投稿)

  http://www.loong.cn/loong_cn_ad.htm

  3,向一家大众传播媒介发一封读者来信,建议它参与“为龙正‘英’名”活动

  4,教一个外国朋友龙的正确英译:Loong,并学会龙字的发音;告诉他或她 Loong 和 Dragon 的差异(请见以下地址的图片说明:http://www.loong.cn/loong_cn_ad_04.htm)

  5,手绘一件汗衫,上面画一条龙,写上汉字“龙”和英文“Loong”

  (此创意全球公有,欢迎企业批量生产)

  参考文献:

  1,英汉 Idiom 文化差异性比较研究,作者:张邈,西安工业学院

  2,龍的身份之謎,作者:賴中生,Wright State University

  3,十二生肖在英语中的喻义,作者:佚名,2004年,英语启航网

  4,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作者:李莹,四川大学英语系

  5,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作者:佚名,中国论文网

  6,专家提议将“龙”音译为 long,北京青年报,2005年11月13日

  7, The Offspring of the Dragon, www.echinaromance.com

  8, Dragons of China, John P. Painter

  9, 龙图腾溯源,仲富兰

  10, 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11, Golden Dragon Museum, http://203.219.57.198/dragons.html

  12,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 dragen 是错误的,徐钦琦

  13,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蒙天祥(台北)

  14,呼吁:中国龙凤不是外国龙凤,应译为 Loong Feng,庞进(西安)

  15,“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2006年2月15日版),黄佶(上海)

  作者: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

《联合早报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