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7|回复: 0

酒起源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10 2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酒起源的传说

   

    酒起源于何时,至今是个不解之谜。虽然没有有形的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具有天才想象力的老百姓却把酒的发明归功于神,从而诞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天上酒星酿造说

    宋代窦革在《酒谱》一文中曾提到有人说,酒,酒星之作也”。可见我们的祖先中竟有人认为,酒是天上“酒星”的“作品”,也就是说酒是酒星发明的。

    酒星究竟在哪里?据《晋书·天文志》说、在“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我国古星名,共十七颗星。酒星就在它的东南方。酒星何时被发现的呢?

相传在西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所作的《周礼》中已提到酒旗星。二十八宿的说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之一。                                                                                                        

                                                                                                                                                                                                                        

    古代诗文中也常提到“酒星”或“酒旗星”。如;号称“酒仙”的大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 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田中酒不空”自称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反对曹操禁酒。此外,古人还有“仰酒旗之景曜”,“拟酒旗于元象”的诗句,都提到天上

有管酿造的酒星。

    酒,是酒星之作,这是古人的一种想象,并不科学。因此,就连<酒谱>的作者窦革,也并不相信这种传说。

   

猿猴造酒说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溢死之。”《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也说:“粤西平乐(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关于“猿猴造酒”的记载,听起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道理。我们知道,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猿猴在捡到发酵的野果后,偶然地尝一尝,觉得别具风味,于是,从捡拾进而将野果采下来,放在“石洼中”,让它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发酵,而后再享用,是完全可能的,当然,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也只能说是“造带有酒味的野果”,与人类的“酿酒”,是有质的不同的。前者纯属生物学适应的本能性活动,后者则是完全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

   

神农氏造酒说

    假托神农氏的《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说明早在远古的神农时代,就已经有酒了。

    据古代传说,“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作陶”、“识衣”、作“市”,还尝百草,治民疾病。神农氏所处的时代,应该在新石器时期,即我国的半坡氏族时期,当时我们的先民已进入定居农耕的时代,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左右。在定居农耕的神农时代,人们发明了酒,这个推断是比较可靠的。这个推理与我国考古学的结论也是一致的。1957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

出土的陶制酒碗,距今约五千二百多年。1959年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造型完美的高脚、三脚、平脚酒器,如尊,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些文物确凿地证明,酒在我国的起源,不仅早于文字记载(甲骨文距今三千五百多年),而且也大大早于古代传说中的仪狄、杜康所处的年代。

      所以,酒发明于人类依靠稼穑维持生活的农耕经济时期,归之于代表一个时代的神农氏很有道理。

     

仪狄作酒说

      仪狄作酒说,始载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一书。原书已佚,现在只有清代人的辑逸本,该书的记载并不可靠。《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的《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此外,《吕氏春动》、《战国策》和《说文解字》中都有类似的记载:仪狄是夏禹手下的一个巨属,他经过一番努力,造出

了美酒,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后,觉得的确很好。可是这位“圣君”不仅不奖励仪狄,相反却疏远他,自己也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酗酒而误国的君王。

    但是,古籍中记载,矛盾之处很多,如《黄帝内经》中,记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用酒治病的话;孔子八世孙孔鲋撰的《孔丛子》中说帝尧、帝舜都是酒量很大的君主。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秋“始作酒醪”是有问题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很可能,仪狄是一位善酿的大师,他总结了前人

的经验,完善了酿造的方法,酿出了质地美好的酒醪,从而出了名。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中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观点可能比较符合实际。

   

杜康造酒说

    由于曹操乐府诗《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名句的影响,杜康造酒说在民间特别流行。

    杜康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文解字》中说,“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君主。宋代窦革认为,杜这个姓,是周朝才有的。周武王灭纣建周后,把商代豕韦氏封于杜(今西安市东南),其后裔在周宣王时做官,称杜伯,为周宣王所杀,子孙逃至晋国,才以封地杜为姓。因此,如果有杜康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春秋时代人,最早不会在周朝以前。可见杜康出世太晚,不可能是酒的始作人。

    但是,有一点却值得注意,《说文解字》“帚”条文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明确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作者。这个说法,很可能比较符合实际。我国最早的粮食栽培作物是黍、稷、粟、稻,后来才有高粱。杜康很可能是周秦间一位著名的酿酒大师,凭着他对高梁的认识,开始用它的种子酿酒,留下的高粱秸则制成箕、帚等工具。由于高梁是极好的酿酒原料,酿出的酒味道不同凡响,格外美好,杜康之名也因之鹊起。宋代《酒谱》的作者窦革也是这样推论的。

      我国古代,有人把杜康尊奉为酒神,至今在中原地区还流传着“杜康醉刘伶”的传说。说晋代洛阳城南有家“杜康酒店”,店主名叫杜康,他在店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是“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不要钱”。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见后大怒,说:“何人敢出此狂言?”于是连饮三杯,一醉不起。妻子以为他死了,就把他埋了。三年后,杜康抱着酒坛子来到刘伶家讨账,刘妻生气地说:“他喝了你的酒就醉死了,你还要什么账?”杜康笑道:“他是醉了,哪里是死了?”

    于是来到刘伶坟前,拍着酒坛子叫道:“刘伶刘伶快起来,杜康又给你送好酒来了!”说也奇怪,话音刚落,只听晴天一声霹雷,刘伶忽然红光满面地从坟中走了出来,并且连声说:“好酒,好酒,真是好酒, 我要成仙啦!”杜康忙上前搀住他说:“我这酒仙就是专程来接你这醉仙的。”于是二人驾起五彩祥云飘然而去。这神奇的传说,虽是后人的编造附会,但毕竟

也反映了古人对酿酒大师杜康的崇敬心理。

   

“不由奇方”说

    可以肯定,最初的酒绝不是有意制造而是无意中发现的。南宋周密撰的《癸辛杂识》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朋友仲宾家有个梨园,梨树粗大,一般年景每株树能收二车梨。一年大熟,梨产量数倍于常年。到处都是梨,卖不出去,于是拿去喂猪。他觉得很可惜,于是就用大缸将一些味道很甜的梨收起来,盖上盖,用泥封上口,藏起来,以备以后取食。过了半年多,就把这件事情忘却了。一天到园中散步,忽然闻到酒气熏人。开始疑心守园的人在酿酒,因而向他们讨酒吃。而守园人坚决不承认酿酒。找来找去,才发现是藏梨的大缸发出的酒气,打开一看,满缸之梨已化为清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酿也”,成了一缸好酒,喝了之后,全园的人都大醉。从此学会了酿梨酒之法。这段记载是人类学习酿酒之法的缩影。

    同样道理,剩饭在适当温度湿度下滋生了酵母菌,就会变馊,馊到一定程度,恰好就是酒味。晋朝人江统的《酒诰》一文中,早就指出了这个秘密,他说:“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可见,酒是自然创造的,人是从自然中学会酿造酒类的。这不是哪一个天才的发明,更不是哪位神明的赐予。

“不由奇方”的科学推论,并不是传说,但也属酒起源范围,故列于此。

  

                                              摘自叶世松著《酒艺拾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