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8|回复: 2

【转帖】外婆的往事-青青园中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4 1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广西师范大学报http://www.gxnu.edu.cn/sdb/wyhk/4644/bm_4-03-032.htm

         青青园中葵

                 郭 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常恐秋节至,火昆黄华叶衰……
  这是小时候朗朗上口的歌谣,一直以为说的就是向日葵,后来才知道其实指的是落葵,一种蔬菜,也就是现在我们南方人爱吃的木耳菜。炒着吃起来,爽脆可口。做成炖菜也不错,软嫩鲜甜,一时不知柔软了多少“美食家”的苛刻的语言。
  老家的院子很大,有一个外公还在时开垦的小小菜园。外婆是乡下人,农活都会、都精,而且离不开地,但自从嫁到县里,因为学不会当时时髦的麻将、桌牌,就终日嚷着闲得慌。所以外公每年一开春,就早早地托人去乡下要一些菜籽,用油纸包了起,送到县城,播到菜园里,可以让外婆忙活好一阵子。每当摘下新鲜的蔬菜时,外婆都一阵洋洋自喜,说着自己的忙碌,说着好在有她,家里才有新鲜的菜吃,这时外公就在一旁微笑着。
  外婆现在也住不惯城市的公寓楼,看见我们几个外孙都大了,就开始叨念着回老家去,说把家里的菜地交给小舅不放心。于是寂寞了好久的菜园又出现了熟悉的身影。
  外婆打算再种木耳菜,那是园里种的第一种蔬菜,也是外公最爱吃的菜。
  外婆极力反对我们买已经用塑料袋包好的菜籽,说看不出是不是发了霉,也看不出是不是上好的。她执意到市场去选种,要油纸包的,打开了细细地、细细地挑选着,仿佛要用每一寸手指的肌肤都记忆下每一颗菜籽的清香。
  种子来了,我们就帮着外婆翻土,锄地,细细地把每一寸土都掘起拍碎,泥土和着刚发芽的青草的芳香溢满了整个菜园。接下来是熟土,这是项细活,不着急,慢慢做,地小,尽可以用最细的功夫。浇一层基肥,用草根、大豆渣、玉米饼子熬熟了,拌在土里,等个两天,那时候就可以下种子了。菜籽要均匀地撒进去,太密了,菜会挤在一起,长不好。撒菜籽儿——这是我唯一一件干得好的事。
  然后,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下过了,你再看:土里面这儿那儿小芽儿密密层层拱出了地面,盈盈地绿起来了。那种绿是最美的,鲜亮、鲜嫩、鲜活。我常会一个人跑到菜园边上,呆呆地瞅半天,让那鲜绿色灼疼了眼。直到现在,绿色还是我最爱的颜色。
  剩下的都是外婆的活,我就等菜长成了,一个电话,跑回老家,洗好纤纤素手以待辣手摧菜。
  站在石阶上看园子,那绿色像是汩汩地从土里冒出来似的,把菜畦边的空地都挤得满满的。外婆就提了小篮子去挑,捡嫩的放进锅里,不用油炒,只是用烧开了的水烫过一遍,取出来用麻油、蒜蓉、酱料拌了吃。那酱油是自家酿的,选的是上好的大豆、麸皮,在豆饼浸润时,外婆加入了她特制的味汁,蒸熟、焖料、筛曲、捣酱后,放出头淋油,往锅上一加热,比得上陈年的老酒。烫过的绿色格外的鲜,再加上切得细细的辣椒丝,红红绿绿的,仿佛一筷下去就是亵渎了艺术。
  还有些土地的礼物也能给木耳菜肴添点新鲜玩艺儿,比如香椿。香椿的味道微苦,像我这种南方人是不忌口的,什么都吃得惯,所以觉得它奇香。嫩香椿头洗净切成末,滚水烫一下,滤去苦汁,用盐稍腌片刻,拌上木耳菜,烧汤的时候加上一把,吃在嘴里不用嚼就化了。那肥嫩鲜甜和青涩甘美绞在一起,拧出的芳香直透到五脏六腑。
  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我笑叹,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说的就是外婆这种心态。妈妈也笑了,说,外婆一个老人家哪会像你们这些大学生一样文绉绉的,这么多心思。
  噢,我细细地打量着,一个白瓷碗、一双木筷,黄黄的泥土、青青的木耳菜,蒸腾出一种朴实的爱情,一种无言的守候。是不是在那块土地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木耳菜荒了又茂、茂了又荒的时候,也有人在一遍一遍地耕耘是十几年前的回忆……?
  人都说,外婆嫁了外公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医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也许,外公才是那个有福气的人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0: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外婆的往事-青青园中葵

修正一下转贴中的引述: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07: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写给母亲(外一篇)

转自中国科大报547#

写给母亲

许文舟

    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是你的生日,这是从邻居口里知道的,你从来就没有向我提起过,我也没有在你的生日里,为你的辛劳斟过一杯薄酒,为你的健康问过一句。人生七十古老稀,你跨过了这道门槛,并且还以七十三岁的精力,把熟透的麦穗收回到家里,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山街,卖了大米购回化肥农药。我却在城里忙着写一些注水的总结、掺假的报告,从来没有在你的生日里花费一束鲜花、开销一份感恩。
    母亲,七十三年不容易啊,这其中整整有农龄七十年。你的儿子坐办公室三十年就要退休,而你却没有人给你批准办理。父亲先你走了,儿女又都一个个离你远走,唯一留在你身边的儿子,又因精神病拴着等你送饭送水。你不平常的一生时光,麦子在你手上成熟、稻穗在你心上扬花、豆角在你脸上挂果,玉米在你构思中灌浆,就是我们兄妹六个,也都是你播在母爱的泥土上的一粒粒豆或者栗。而当我们一个个离你远行,自以为是地为虚名或势利忙碌,回过头来,才发现感觉良好的所谓成功背后,从来就没有逃得出你的牵挂与思念。从最初购房时收到你积累了一辈子的心血,到结婚后孩子让你夜不能寐的哭啼,从失败时你朴实的教诲,到收获时你真挚的嘱咐,我从你博大的慈爱中晶析出珍珠般诗歌,我从你无法小结的牵挂里采摘到伟大的人品……  
    然而,你不懂生日应该享有的鲜花,生日应该点燃的蜡烛,你不懂你给我的爱,我又都照般照套地给了儿子。有几次回家,也想跪在你面前,请你原凉。毕竟你苍桑的一生哺育了我知恩图报的一点点感情,然而,每次见到你,又都在承包的土地上挥汗如雨。给口喝的烟苗喂水,给带病的玉米施药,地里回来,又忙着灶头上的作业。  
    城里的母亲都在备办过节的事,五月的康乃馨将在儿女们感谢的心头绽放,而你一定还在为旱情严重的玉米焦心。这其实是给你的一封家书,让我用五笔输入法图解着同样的恩情,你看不懂就请邻居给你读读,读得慢一些,特别是母亲的称呼,我重写了好几遍。
    患精神分裂症的弟弟一定又在骂你,母亲啊,你不要计较,如果都计较的话,我未尽孝道的心早该天打雷劈。你的生日,我还是回不来,原凉我,添着母爱撰写的诗歌绝对不会掺杂,你生日前的这封信,保证不会使假。




家在脚下

宋晶晶

    想家的日子,心总是浮动着。就像阅览室里摇晃不定的钟摆,不知摆向何处?
    那天送走了两位老乡,他们踏上了归途,看着列车缓慢开动,越驶越快,直到长长的火龙汇集成一点消失在远方,带着游子的心去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似乎也带走了我的心。
    家是温馨,家是自在。温馨的尤如桃花林中少女的微笑,自在的不需要有任何思想,甚至可以像两岁孩童一样吮吸着手指。
    我们本是沧海中的一滴水,是老天的安排把我们喧上天空积成云朵,又是风的捉弄,不知将我们吹向何处?水滴再也忍受不住天宫的寂寞,于是又降临到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每个水滴第一次下落的地方,也就成了他的家。
    一个小水滴说我的家在南方,欣赏着甘四桥的明月,感受着普陀山的凉雾,最后化为荔枝湾残荷上的一滴露珠。   
    又一个小水滴说我的家在北方,爬过威严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穿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伴着谭柘寺的钟声,变成昆明湖的一滴眼泪。
    就是这样的轮回转世,使我们各自有了各自的家!
    家在何处?家其实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度过心怡的每一天,为这片土地上的其它人带来一丝欢笑,同这片土地一起成长,你就主宰着你的家,主宰着你的人生,也就成了家中的一员,家中的主人!   
    不论你来自何方,身在何方家,一直就在你的脚下!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6-11 07:39 最后编辑 ]
2006419151675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