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1|回复: 10

宗迪兄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 0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四库《钦定授时通考》卷五十三发现对你特别有用的图若干张。
发表于 2006-5-1 1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嗯,雪兄说的是耕织图吧,谢谢指点。此书看过单行本,其中插图委实精美。不久前在一本刊物上还看过一位日本学者写的考证《耕织图》的文章,题名不记得了。中国的宝贝往往是在日本人发现后,我们自己才注意的。
发表于 2006-5-1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耕织图
时间:2005-5-13 阅读次数:次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焦绘耕织图令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在序首钤盖了“佩文斋”朱印,在序后钤盖了“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

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东方文库续编》中的《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所收之《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一文,将焦图与楼图作比较:“最为不同者,则焦图应用西洋之透视法以作画是也。”还说:“楼图简单朴素,而焦图则纤细丽都。”

焦绘《耕织图诗》问世以后,它的墨印彩绘本也开始出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将墨印彩绘本影印出版,令世人一睹珍品风采,又能了解唐末五代以来墨印彩绘之技法。

据考证,雍正、乾隆两朝都曾几度摹绘、刊行焦绘《耕织图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朝冷枚(焦秉贞弟子、供奉内廷)、陈枚(画家、官内务府员外郎中)绘制的焦图的绢本着彩摹绘本,而大连图书馆所藏乾隆时刊印的《御制耕织图诗》则不但有康熙的诗,雍正、乾隆时的御制诗也都赫然在目。我也曾听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专家居蜜女士提及他们也藏有《耕织图》,真不知《耕织图》会有几许。有意思的是,焦绘《耕织图》成为当时景德镇瓷器中的一种特有纹饰。今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五彩耕织图碗,画面取“舂碓”和“分箔”两组题材。

而楼(左王右为士加冤上加工加吋)的《耕织图》由于选材和表现手法上的长处,后世亦出现不少摹本。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据元代程棨摹本刻石,系阴刻,线条洗练刚劲。图存圆明园贵织山堂,石置多稼轩。1860年圆明园遭八国联军焚掠,程棨本《耕织图》不知所终,刻石被毁;直至1960年,残存刻石终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仅存23石,相当于原45石之一半。

发表于 2006-5-1 1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1
0501.gif
发表于 2006-5-1 1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彩色耕织图,故宫镇馆之宝
A030A.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好个刘宗迪。某家只是翻四库翻到几幅画,如今连背景都晓得了。真够巴适的。
发表于 2006-5-2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巴适”好像不是东北话哦。
这套图好像出了彩色复制版,限量发行,价码上万,出版商太昧良心。
发表于 2006-5-7 1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宗迪对男耕女织有兴趣?《天工开物》有几幅图,很有意思:织布的是男人,长着胡子。男耕女织只是概略表述,男耕男织也是有的。
发表于 2006-5-7 13: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田兆元 于 2006-5-7 13:28 写道:
宗迪对男耕女织有兴趣?《天工开物》有几幅图,很有意思:织布的是男人,长着胡子。男耕女织只是概略表述,男耕男织也是有的。


哈哈,这个有趣,倒要找来看看。
当年我一个男同事,就织得一手好毛衣,因为他娶了一个笨老婆。
发表于 2006-6-7 19: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宗迪兄:
你的短信信箱已经满了,无法回复。

我见过徐先生,但是我外语太差,无法沟通。

连山
发表于 2006-6-8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迪兄请进

陈老师还在韩国呀,以为你早回来了呢。
好久没打开短消息信箱了,没想到就满了。刚刚清理了一番,恭候你的好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