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4|回复: 5

爆竹与左义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4 08: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爆竹与左义长

——中国古代年俗影响日本的一个侧面







去岁网上曾与黄景春学兄论及日本民俗,景春学兄教示云:“朝鲜半岛与中国过年皆燃放鞭炮,而日本新年不放鞭炮,古今皆然,询之日本留学生皆做如是说,不知其中原因何在?我答以 "古日本有燃竹之俗。鞭炮起于爆竹,从文字亦可看出。唐以前燃竹驱邪,是鞭炮起源。"然言简不足达意。课余得暇,乃做此"爆竹与左义长"一节文字,来透视一下中国古代岁时文化影响异域的一个方面,并反观有关爆竹的一二问题。
古日本的燃竹之俗称为“左义长”。我所说的上古日本的爆竹,指的就是这一燃竹之俗。因为鞭炮最早其实起于燃竹爆响,所以唐以前燃竹之风,正是后代放鞭炮的起源。
比如,日本今日民间犹有一种日文称为"トンド(tondo)"的民间行事。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后举行。具体做法是把竹十数根呈三角形架起来,上面敷上干蒿子,再用绳索捆住,最中间则立一高竹,上悬扇子和钱。点燃时,日本儿童会围绕着火堆唱"トンドヤトンド(tondo ya tondo)",这一习俗的称谓,即来源于此歌唱方式。这种民间行事正式的叫法,是"左义长",实际上在日本有非常古老的传统。左义长在日本平安末期的文献《年中行事绘卷》中已经出现。《弁内侍日记》记1251年正月条有"十六日燃左义长云云"。可知这是在日本宫廷内部也流行的习俗。在室町时代,宫中15日-18日两天燃左义长。后来室町幕府也学着做。《年中定例记》、《殿中申次记》对此均有记载。江户时代也一直有流行。依据《后水尾院当时年中行事》、《禁中恒例年中行事》的记载,因为正月18日是光格天皇的忌日,所以从天保年间开始,日期改定在15、17日。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江户末期1。"トンド(tondo)""左义长(sagityou)"两种叫法均为拟声词,据说是因为竹子燃烧爆炸时的声音。在现代日本社会,左义长广泛流行于本州各地。日本NPO地域资料数字化研究会曾经在2003-2004年,以日本各地报纸的报道做为信息源而对全日本的左义长习俗做过全国性调查。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左义长这一习俗最北端及于日本东北地区的秋田县,最南端及于九州地区的鹿儿岛县。时间基本固定于1月14日和15日。在九州部分地区,也有1月6日和1月7日举行的。这一习俗范围涵盖了本州、四国、九州,可以说是日本全国流行的习俗。只是叫法上因为历史时期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古代通常叫做“左义长”,现在“どんど焼き”是最常见的叫法。此外,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称谓。如北陆、东海地区仍叫“左義長”九州地区叫“鬼火焚き”静冈县叫“さいと焼き”2。其中近江八幡神社的左义长最为有名。每年年头一过,各个街道就开始准备,竹子和稻草都是专门就备下的。因为现在的城市里,搞到这些材料很不容易的。日本近江的左义长是搭成三角形的。竹子包上稻草,这是很古老的做法。 做的都很用心。但这要到祭祀日才打开和别的街道比。左义长祭举行时通常一街的人都来助威。神官要读祝辞,还有神乐。
当然,在日本各地的左义长习俗也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而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有的地方把一年之最初写的字一同烧掉,有的地方还借燃烧左义长的火烤饭团或粘饼吃。据说这样可以变得会写字,或一年不害虫牙、一年无病无灾。在一些地方,左义长习俗还成了当地吸引旅游客人的观光事项,被地方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如我们下面要论及的,燃竹之俗于《荆楚岁时记》有载,被认为是爆竹的起始。后代改用火药爆竹,但名字中依然可见旧俗的影子。而在扶桑之国,古老的燃竹之俗却一直保留到今天,这是我们按照"礼失而求诸野"的思路考察中日民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天的日本学者对左义长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要而言之有三种:即驱鬼、惊鬼和镇火祭以及祈年。这其中驱鬼、惊鬼的说法因为有《荆楚岁时记》的如下记载做为佐证,一度支持者比较多。《荆楚岁时记》记载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丈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义灸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而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山臊皆惊惮。这是提出左义长起于驱鬼、惊鬼说法的学者们所主要依据的文献。左义长起于镇火祭的说法,则明显是后起的,是受到日本神道文化的影响。按照这种观点,它与正月十四烧掉正月的门松和注连绳的习俗有内在联系,和新年食用烧烤的黏糕不得病一样,它与日本传统的和火相关的信仰有内在联系。第三种是推测左义长起于祈年,看似没有文献依据,但却可能是与事实最为接近的说法。
我认为,日本的左义长从时间和形式上都保持了爆竹的原型。而爆竹的原型,是燎祭。燎祭本是中国上古即存在的一种祭祀方式。《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疏云:"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吕氏春秋·季冬》高绣注亦云:“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我们先民祭祀天上的神灵时,焚烧木材,正是因为“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是期图借木材燃烧起的烟上达于天。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在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燎祭的记载。“燎”在卜辞中有两义,最初,燎祭作为殷商时期祭祀制度中一种祭法,仅积薪而燎之,渐及于燎牲。燎牲以祭,燎又成为用牲之法。殷商之时,燎祭的对象很宽泛,包括:(1)燎于先公--天帝;(2)燎于土--社;(3)燎于日月风;(4)燎于旬;(5)燎于河;(6)燎于岳;(7)燎于东母西母;(8)燎于■(虫加虫);(9)燎于帝、文武帝。3燎祭的做法,在汉代文献中也可以看到。《水经注》卷三十一“淯水”曰:“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 《后汉书》·志七祭祀上云:“天地用牲二,燔燎瘗埋用牲一,先祖先妣用牲一。天以牲左,地以牲右,皆用黍稷及乐。”刘昭注《后汉书》引蔡质《汉仪》云:“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其中在形式上与左义长最相似的是汉代正月上辛日祭祠太一的活动。对这一活动,司马迁《史记·乐书》记载说:“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昏时夜祠,当亦用燎。从时间上说,祭祀太一的活动也是在元正以后,并且“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的做法,和日本举行左义长活动时,日本儿童围绕着火堆唱"トンドヤトンド(tondo ya tondo)",这一习俗的做法非常近似。《诗经·大雅·旱麓》云:“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可见民间亦有燎祭。我推想汉代正月上辛日祭祠太一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宫廷内绝无仅有的。类似的祭祀活动很可能在民间也存在。而在多竹的南方,这一活动顺应自然由燃木改为燃竹,此即应为爆竹最早之起源也。




关于爆竹的起源,学者们通常把前引《荆楚岁时记》的“山臊皆惊惮”一段记载当成最早的记载。所以大多沿着这一思路认为爆竹起源于驱邪惊鬼。但如果我们上述左义长来源于中国爆竹之俗的说法成立,那么从日本的左义长的流行情况看爆竹的起源,似乎可能有与现有的中日间流行的惊鬼之说不同的解释。
从时间上讲,古代日本的左义长在元旦以后,或十六日(《弁内侍日记》)、或15日-18日(《年中定例记》、《殿中申次记》)、或15、17日(《后水尾院当时年中行事》、《禁中恒例年中行事》)。现在日本所流行的左义长,除九州部分地区有1月6日和1月7日举行的外,时间基本固定于1月14日和15日。概言之,时间上无不在正月以后,最普遍的是在正月十五前后,这是共同的特征。我们知道,在新年到来之前,古代专门有傩仪来驱邪除鬼。如果爆竹一初起的目的,也在于驱邪除鬼,那么左义长的举行时间不应当在正月十五前后,而应当和傩仪一样成立于旧的一年结束的时期。很难想像古人是在进入新的一年以后才想起用爆竹把鬼赶走的。
另一方面,左义长这一仪式,形式上也与惊鬼不同,更多地带有祈年的色彩。我们看一下《徒然草》第180节中描写的左义长的情况——在清凉殿东厅,立青竹束三个,上插扇子、短册,阴阳师读祝词,烧之。儿童围绕之舞蹈。东是震方,是春,青色亦是春色,同时这里的扇子、短册都有祈年的成分。而祈年正是爆竹起源于燎祭但后来又区别于燎祭的地方。论者谈及中国的爆竹,通常认为是借响声驱邪,但我认为,正月十五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目的是为了新的一年的丰收而唤醒沉睡的大地。
与这一习俗相近的,我们还可以举出日本仍有流传的十月十五“亥之子”(一名“严重”)的习俗和正月十五的踏歌习俗、名古屋热田神宫舞卯杖者以包有五谷的卯杖击打地面之俗,以及中国古代的新年击打粪堆之俗。
在日本关西部分地区,每年十月十五,有一种成为“亥之子”的习俗。其时村落的孩子们会组成团队,到各家门访问。所到之家,主人会拿出糖果或粘饼送给孩子们。于是孩子们前用准备好的拧成男性生殖器的形状稻草束或蒿子束这一道具击打地面,一边唱起祈求明年赐予主家丰收的歌。这样的做法当然最早同样是来源于中国。按照日本古来流传的记录,秦汉时期很多中国人渡海到了日本。历史记载一直到汉武帝太初改历,秦及汉初皆以十月为正月,是则对于他们来说,十月十五就是我们后来的正月十五。
在后来的中日民俗中,保留了许多正月十五敲醒土地的习俗。比如在古代日本的宫廷和部分神社,正月十五有专门的踏歌仪式。仪式上参加踏歌的妇女们会一边用脚同时踏地为节,一边唱歌(详见笔者《中日踏歌考》一文)。在名古屋热田神宫,与踏歌仪式密切相关的是用一种称作卯杖的棍子敲打地面的“卯杖舞。”“卯杖”的前头,还包着五谷。类似的习俗,在中国古代也存在。我们可以参考《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条的记载,有“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的习俗。这一习俗的起源,是《录异记》记载的如愿传说:
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洪君,要明过,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后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此如愿故事。”宗懔以为,“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
正月十五左义长竹爆之声对大地的震撼、日本“亥之子”习俗中村落儿童用拧成男性生殖器的形状稻草束或蒿子束击打地面、踏歌者用双脚跺击地面、舞卯杖者以包有五谷的卯杖击打地面,《荆楚岁时记》中所记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共同一点其实就是通过某种力量唤醒大地母神,以祈求新的一年的丰收。




以上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日本的左义长是中国古代年俗中早期出现的燃爆竹习俗流传日本后渐次演化的产物。左义长这一习俗保存了中国古代爆竹的古型。笔者认为,爆竹最早与燎祭渊源极深。燎祭应当是左义长的直接原型,也是爆竹最早产生的原型。但燃竹爆响这一特质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燎祭,而与有关正月里唤醒土地的观念结合,构成了正月十五燃竹的风俗,并流传到日本成为左义长。由此反观中国古代爆竹最早的起源,其原因也不应当是惊鬼驱邪,而应当是起于祈年。
最后,笔者还想就中日习俗比较研究的方法略陈管见。
从方法论上说,中日岁时比较研究有两个有趣的向度:第一个向度,是按循礼失而求诸野的思路,通过考察中国文化圈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来回头审视中国古代岁时习俗已经失去的原型。这方面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卯杖”。按照据日本正史的记载,七世纪的日本朝廷已经有与卯杖相关的仪式。八世纪伊势神宫的文献记录中,也已经出现卯杖。更为可贵的是千数百年后在今天的日本,与卯杖相关的祭祀活动仍然得以保留在部分神社的祭祀活动中(如在名古屋热田神宫、大阪住吉神社等神社)。这些祭祀活动中出现的卯杖,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活见证。日本学者普遍认为,卯杖起于中国汉代的“刚卯”习俗。但是,刚卯本是起源于祝福汉朝刘姓兴盛的习俗,对于取代刘氏天下的下一个王朝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总须除之而后快。新朝王莽如此,曹魏亦当如此。所以佩刚卯一俗,在后来的时代已经不再流行。《汉书》卷99有关刚卯的注释,服虔与晋灼所见颇不相同,而唐人颜师古注释汉书时以为服虔所注为是,他判断的依据也不是现实的风俗,而是来源于地下的考古文物。这样一种习俗,如何会影响到日本?如何成了日本宫廷岁时祭祀活动的一部分,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而与此相似的习俗的存在,也为我们回头研究中国岁时活动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比如前面涉及的“亥之子”(严重)的习俗、日本七月七日的"眠流し"习俗,在这个意义上都为我们研究中国下元节和七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第二个向度,是寻找出中日岁时文化发展的差异。因为中国古代和日本古代,祭祀文化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发展过程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日本文化中,公家(天皇家)、武家、寺家对于祭祀文化的发展起到的不同的作用,文化的保守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均衡关系的不同等等。这一角度对于认识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是如何展开发展,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6-5-4 08:4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5-4 15: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爆竹与左义长

  就日本有没有鞭炮,为什么中国不少过年习俗传到日本,很重要的放鞭炮习俗没有传过去,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咨询过日本留学生,也请教过一些日本的民俗学者,如1997年请教过菅丰(民俗学博士,福田亚细男的学生,现任教东京大学),1998年请教过千野明日香(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他们都说日本过年不放鞭炮,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习俗没有从中国传过去。千野明日香女士推测:大概是中国距离日本比韩国遥远,隔着大海,所以放鞭炮就没有传过去,——这个推测当然是没有经过分析的一个临时性回答。这个问题在我头脑中萦绕多年了,苦于不通日语,欲求解而无门,有时跟人聊到这个话题。晓峰兄在网上看到我的问题后,立即回复说日本也有燃爆竹习俗,还发表日本左义长的图片,让我大开眼界,由此也可见晓峰兄在日本多年,对日本民俗文化研究造诣非同一般。从他的很多论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到他不仅对中国古籍很熟悉,对日本文化也很精通,做一些跨文化比较研究言之有据、持之有故,令人佩服。
  燃爆竹是今日放鞭炮的前身,这个毫无问题。晓峰兄考证说:“爆竹的原型,是燎祭。”这个观点有深刻之处。我也以为《荆楚岁时记》惊惮山臊说是燃爆竹的源头有问题,因为这个说法很像一个故事,而通过一个故事来解说某一风俗的起源,是人们最常见的做法,但它往往掩盖了风俗的真正起源。追溯一些古老风俗的真正起源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一不小心就堕入猜想和臆断;而编造一个故事附会某一风俗的来龙去脉(风物传说即此类)比较容易,而且也容易为众人所接受,久之则被误认为是真正的源头了。用《荆楚岁时记》惊惮山臊说解释燃放鞭炮的起因,可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误解,但因为这种说法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且历代被反复引证转述,别的更古老、更确凿的说法又没有,人们只好暂且信从其说,但它其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晓峰兄越过了这个“陡坡”,穿透了这层“迷幛”,追溯到殷商祭祀制度中的“燎祭”,确实有过人之见!
  当然,对于任何一项风俗源头的追寻都具有探险的性质,对燃放爆竹之源头的研究也是如此。
  首先,既然燎祭是“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先民祭祀天上的神灵时,焚烧牺牲玉帛以图上达于天,追求的是长烟高升;而燃放爆竹追求的是声响震慑,愈响愈美,二者之间有着很大转折,或者说二者的追求目标有很大不同,相应的手段也应不同,由彼而及此,中间肯定有过程有转折,晓峰文中没有涉及到这个转折是如何发生的。古代庭燎习俗流行,庭燎源于燎祭或没问题,燃放爆竹跟燎祭距离较远,似乎还可以再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或者说,燃放爆竹本来就是为了驱鬼辟邪(但未必是惊惮三尺高、一足、性爱犯人、犯则令人寒热的山臊),因为古人对鬼魅的恐惧实在很强烈,新年祭祀之际大张旗鼓地驱逐它们不难想象。
  其次,按照"礼失而求诸野"的思路考察民俗确实是很好的思路,对中日民俗比较研究也是一条捷径。但日本毕竟在东洋大海之外,遗失的礼是否到了那里,何时到的,到后怎么样了,这些都跟中央之于诸侯、中原至于四夷有很大不同。晓峰兄得出结论说:“我认为,日本的左义长从时间和形式上都保持了爆竹的原型。”并说:“日本古来流传的记录,秦汉时期很多中国人渡海到了日本。”我对日本的左义长了解很少,只有晓峰兄介绍的这些,不过凭这些仍可与中国燃放鞭炮做比较:

               中国燃放鞭炮                    日本左义长

方 式        燃烧竹子,唐宋后放鞭炮             燃烧稻草编织的竹子,                                                                中间立高竹,上悬扇子和钱

时 间        主要除夕和新年,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以后
            也有,但主要是张灯       
地 点        家庭院落、门口                             街道
参加者        家人、公众                        公众,神官读祝辞,还有神乐

  日本左义长与中国燃放鞭炮有相似之处,但在方式、时间、地点、参加者方面也都有很大不同,左义长是不是从中国传进日本的就成为一个问题,最好有直接的材料来证明。如果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为什么他们不在除夕、元旦这两天燃左义长,而要等到正月十五呢?且秦、西汉以前中国还没有元宵节(至少没有文字记载),此时到日本去的人怎么能够带去这个节日呢?所以,既便左义长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恐怕也在比较晚的时候,而不是秦汉。而且左义长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我国的放鞭炮有谬之千里之不同了。
  最后,晓峰兄认为,正月十五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目的是为了新的一年的丰收而唤醒沉睡的大地,《荆楚岁时记》中所记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也是为了唤醒沉睡的大地。对此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什么通过打粪堆而不是其他来惊醒大地?粪堆最能代表大地吗?为什么不到社祠、土地庙那里捶打大地或燃放鞭炮?我乡正月十五有童谣:“滴滴金儿,两响炮,炮打月明启炮高。”滴滴金儿由儿童拿在手中燃放,火药点燃后可以喷发出金光;两响炮不用说,是打向空中爆发的;启炮是利用反相作用力推进飞到空中爆炸的,它是过去正月十五燃放的众多炮仗、烟火中飞得最高的,所以说“炮打月明启炮高”。可以看到,正月十五放鞭炮是以高空为目标,张挂的彩灯也在空中,越高越好,一点也没有“唤醒沉睡的大地”的意思啊。如果日本左义长有这个内涵的话,也难以反证中国“令人执杖打粪堆”有这层意思。
  所以,晓峰兄得出的结论:“日本的左义长是中国古代年俗中早期出现的燃爆竹习俗流传日本后渐次演化的产物”,如果考证清楚传播时间、线路(由吴越直接到日本,经朝鲜半岛到日本,还是遣唐使带回日本)以及到日本后的传播和流变,或许还可以接受;但是,晓峰说“左义长这一习俗保存了中国古代爆竹的古型”,“爆竹最早与燎祭渊源极深”,“燎祭应当是左义长的直接原型,也是爆竹最早产生的原型”,“正月十五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目的是为了新的一年的丰收而唤醒沉睡的大地”,我觉得都还需要更多直接证明。这方面或许日本学者也有研究,不知道他们怎么说的。
  这是我的浅陋之见,对左义长我知道的太少了,我的这些想法不知会不会对晓峰兄有一点用。不懂日语,就缺少了洞视日本文化的途径,令人惭愧。晓峰兄介绍的日本习俗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填补空白的。以前我几次请教晓峰兄,每次都得到他的帮助,受益不少,今后更应多向他学习。探讨学理上的问题,没有任何顾忌,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本帖由 黄景春 于 2006-5-4 16:0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5-4 20: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爆竹与左义长

景春兄的意见有道理,雪村兄关于左义长与爆竹来源于燎祭的说法,尚缺乏直接证据,燎祭的本义是祭天,与鞭炮的驱邪作用不一样。如果要从燎祭方面找习俗流变的话,岁时节俗中的燃草、“岁火”是其后继者。在古代岁时记书中,常爆竹、燃草并称。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2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爆竹与左义长

景春兄和1217兄所说都有道理。这篇文章的一些中间环节尚可能还没有给出必要的交代。需等我找时间完整做出。这里只说一下思路:
1、从燎祭到爆竹的演变,应当和南北方材质变化有关。
我自己想最初发现竹子燃烧会爆响应当很早,但从文化发展史脉络来看,把这一特点利用于祭祀,应当比较靠后。
2、燎祭最早不限于祭天。甲骨文中有很多证据。
3、以爆竹惊动地神,是我的假说。让我产生联想的因素很多,包括惊蛰与雷的关系。社祠(土地庙)曾经同样有过敲打的活动。待我以后慢慢交代。
儿子在要机器用,先写这些。

发表于 2006-5-5 1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爆竹与左义长

雪村兄在本论坛上介绍日本左义长的制作过程和燃烧仪式,图片丰富,请大家欣赏:

https://www.folkcultur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4&highlight=%D7%F3%D2%E5%B3%A4%2B

https://www.folkcultur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3&highlight=%D7%F3%D2%E5%B3%A4%2B

发表于 2006-5-7 1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爆竹与左义长

咨询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是楼主吗???
可否与我联系一下呢eryueniao1023@12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11 06: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