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7|回复: 0

转:神话资源转化需警惕两种倾向----专访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7 1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笔者就神话资源转化的相关问题访问了冯天瑜先生。冯先生在武汉大学公寓欣然接受了近于打扰的访问。时值樱花炫烂绽放,一片逢勃、秀美的江南春色掩映着武大校园的人文与地理。访问结束,冯先生嘱我整理好访谈,既是他担任武汉大禹洪水神话园项目专家组组长的基本立场,也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的重要观察,提供给学术界讨论。

孙正国(下简称孙):冯先生好,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受我的学术访问。
冯天瑜(下简称冯):没关系。
孙:当下有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也就是神话资源的转化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神话资源利用起来,建立当代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样一种社会文化决策与措施,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其社会、文化影响也是利弊得失非常复杂的。
冯:这一现象我也很关注,而且目前正在参与武汉市的一项神话资源转化项目“大禹治水洪水神话园”的工作。事实上,神话资源转化与其他传统的、古典的资源转化一样,具有文化延续的必然性。
孙:那么,您能否就这一现象谈谈存在的问题呢?
冯:可以。我认为任何古典资源,包括神话资源,都存在转化问题,而且这一转化归结起来属诠释学范畴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理解与继承古典资源,首先有一个诠释过程,其次在诠释过程中应尽量还原古典,还原历史,还原神话本初的形态与意蕴。
孙:在这个意义上,资源转化可视作人类文化延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不过,正是这种转化,引起了许多讨论与争鸣。您认为主要的原因在哪里呢?
冯:由于任何古典资源的转化都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在讨论资源转化时必须注意相对性的理解与把握。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引起争议,或者说这种转化与古典资源无关,或者说不可能对古典资源进行现代转化。实质上,这两种说法都失之于相对性的理解与把握。由此,我认为,神话资源转化必须警惕上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把神话资源的转化视为伪民俗、伪神话活动,认为这种转化不可能还原神话本真,因而反对进行神话资源的转化研究与实践;另一种倾向刚好相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神话资源转化可以任意夸张、想象,以当代人的观念与需求为标准,尤其在商业文化与政治思想的复杂支配下,完全悖离古典资源(包括神话)的本意与原型,对古典资源任意歪曲。显然这两种倾向都非常有害,必须杜绝。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正是这个意思,我们说任何古典资源都必然要赋予现代价值的观照,一方面对古典资源坚持还原其本真的追求,另一方面积极地予以现代价值的观照。
孙:您现在参与的“大禹治水神话园”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神话资源转化项目,作为专家组负责人,您认为这一个案在“两种倾向”的问题上是如何处理的?它的独特个性是什么?
冯:大禹神话园在“两种倾向”的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它坚持资源转化可行的观点,在处理神话资源转化时聘请神话学专家把关,防止大禹神话的“仙化”,故事脉络与人物造型都秉承上古神话的本原形态,力求还原大禹神话的本真。同时,强调与继承大禹神话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神,最基本的文化精神是大禹与自然抗争的奋发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而且大禹治水方略中与自然的谐调性精神也值得我们关注、借鉴和学习。
就大禹神话园的独特个性来讲,其转化方式主要以雕塑为主,既突出了神话英雄的美感,又强化了神话英雄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感召力。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历史的地方光环,这也是每个地方建构其历史渊源、表彰先贤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大禹治水神话园将成为武汉市的一个旅游景观,向现代民众展示大禹所代表的素朴的美和强健的阳刚精神。
   深层次上,大禹治水神话包蕴了一个人类文化中重要而基本的母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母题。当代生态环境日益得到重视,这一母题也由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的规划与建设,体现出了武汉地区在这一关系上所提倡的疏导意义,因而具有独特价值。
孙:从大禹治水神话园的整体方案来看,您所谈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是其中重要的意蕴之一,很富于当代感。
冯:是的,当代感很不错,古典资源转化表现出当代感是有其重要根据的。只要尊重古典资源的本真形态与原初精神,这种转化就可以体现出当代感,在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文化注入了当代因素而不断得以发展。
孙:当代意识与当代精神是人类文化不断延续的一个证明。我们在讨论神话资源转化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依据。因为,转化意味着现代的阐释与表现。您把神话资源转化首先纳入到诠释学的范畴,我很赞同。如果纯粹强调古典资源的本真与原初形态,一味坚守古典资源的不可转化,学理上分析的话,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种对古典资源的阐释立场,但这一立场在实践上应该被否定。一个浅显的例证是,我们所研究的上古神话,其实也是个很复杂的混合的对象,也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发生、形成、演化的过程,当我们讨论某个神话时,其实是将这个过程浓缩了,甚至是省略了,那些丰富的、性质多样的、历史阶段性的、民族文化个性的内涵,都在论述的策略上和某种相对一致的文化语境下得到整合,本质上也是对其给予的一种转化后的理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古典资源都是一种演化体。
冯:古典资源首先就有一个现代诠释、现代价值观照的问题,同时它也需要被不断的诠释和利用。
孙:记得很早就读到您的神话学专著《上古神话纵横谈》,您在著作中对中国上古神话作了很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其中也谈到大禹治水神话和神话资源的影响和转化问题。
冯:那是将近三十年前的研究了。当时我研究文化史非常关注上古神话,对包括大禹神话在内的许多中国古神话都作过细致的探讨。就大禹神话而言,古往今来,人们一谈到禹,都充满了感激和崇敬。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保留着许许多多关于禹的纪念物:禹陵、禹穴、禹庙等等。大禹已经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从世界文化史上来看,古希腊、古罗马和其他民族地区神话资源都对后世的人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且通过戏剧、雕塑、绘画、音乐等极为丰富的文化样式给予了继承与转化,尤其是古希腊的建筑与雕塑,以艺术的、宗教的方式将神话资源固定下来,使这种资源转化形成一种文化延续模式,它所象征和主导的文化精神,成为欧洲文化的基本渊源之一。
孙:是的。您在书中讨论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非常感谢您具有指导意义的谈话,从中,我对神话资源转化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您的意见将对当代的神话资源转化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思想。
冯:非常高兴讨论神话资源转化问题,这种文化现象值得关注与研究。
附录一:
大禹治水记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
新冰河期结束,雪消融、雨连绵,遍地泽国,哀鸿四野,人类历史记忆由此开篇:巴比仑古文献以追叙“大洪水”作楔子,希伯来《旧约•创世纪》从“诺亚方舟”起讲,印度及美洲印第安传说也由洪水故事发端……。世界各地不约而同涌现的“洪水神话”,叙上苍降灭顶之灾,人类孑遗得神喻而幸存,唯诞育于长江、黄河之滨的万古绝唱——“鲧禹治水”,卓绝横空,奏鸣出抗御天灾、整治河山的强音,展现了中华先民劲拔不屈的风骨和巧夺天工的睿智。
洪水肆虐,是天帝对不服从旨意的下民降施的惩戒。鲧,这位天帝之孙,满怀对民众的同情,窃取密藏的神土“息壤”,堙塞洪水。天帝震怒,杀鲧于羽山之郊。冤愤的鲧不肯瞑目,天帝令祝融拿吴刀将鲧腹剖开,从腹中跳出“禹”这位承继治水伟业的后生。
鲧乃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角色,是与窃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东西辉映的殉道者:鲧的儿子禹,堪称正剧英雄,借神工,用人力,历尽辛劳,终于赢得理水的胜利。
禹的征程何其壮阔——
邀群神于会稽,打败并驱逐兴涛作浪的水神共工。
搏杀九头怪物相柳,擒拿作恶多端的水兽无支祁,力辟伊阕,鱼跃龙门。
疏导为主、堙塞为辅,唤应龙以巨尾划地,开掘江河,令洪水滔滔东泻;邀神龟背负天帝赐予的息壤,平垫洼地,隆起处成高山大岳。
借神牛巨力,撞开巫山;引汉水入江,修彭蠡之防。
禹的心志何其果决——
与涂山女娇相恋成婚,铁汉柔情,然为民治水,居外长年,数过家门而不入。亲操耒耜,偕民共作,沐雨栉风,劳身焦思。
禹的勋绩何其宏伟——
疏浚江河,平抑洪水;
教民耕稼,初兴农业;
贡金铸鼎,昭示形胜;
命名山川,划分九州;
承虞创夏,立国建制。
涛声依旧,龟蛇倾听,唱不尽伯禹伟绩——
战凶灭顽堪大勇,化堵为疏称大智,奉公忘私众尊贤。
壮哉禹功,明德远矣!
美哉大禹,恩泽际天!
                        冯天瑜撰于武昌珞珈山2005年11月1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8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