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01|回复: 15

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 0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2006年毕业生三人。
这张是与导师叶涛老师的亲密合影。
自左至右分别是李然、王芹、胥志强。
[ 本帖由 任双霞 于 2006-6-3 00:47 最后编辑 ]
合影一.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0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与答辩委员的合影
[ 本帖由 任双霞 于 2006-6-3 00:40 最后编辑 ]
合影二.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0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胥志强-《择日:时间与生命形式》
中文摘要
择日习俗是中国民众依据择日理论,趋吉避凶,确定合适的时间做事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本文以位于甘肃秦安县北部的几个村落为例,来分析这种信仰作为一种生命形式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核心论点是,时间来源于劳动-世俗生活,而择日习俗构成了对此的积极否定与限制,是寻求信仰的一种生命形式,它同时带来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生命体验。全文共七部分。
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基本宗旨,即依据卡西尔的现象学方法,论述从人的本体论结构与生命形式角度分析民俗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二、三章是对当地择日民俗的民俗志记录。第一章主要从时间的视野来观察民众的生活,包括历法制度、劳动与休闲、节日、命运与冲忌观念。第二章介绍择日的术艺,包括择日的职业、术艺、术籍与方法。第三章介绍民众的择日实践,包括各种活动择日中的具体操作、择日习俗涉及的神煞的面相、对择日的变通与怀疑等复杂态度,以及涉及到的仪式形式。
第四章主要论证人类劳动是时间意识的根源,劳动也是世俗生活的原则与范例,而世俗生活是处于时间中的,并解释择日习俗中的时间。
第五章则要说明,劳动不是人类的唯一生命形式,从辩证法观点来看,劳动也带来了对它的逆反,即神圣领域的产生。神圣领域是一种无时间或超越时间的体验。择日习俗是通过回归时序的努力来达到这一点的,它赋予了世俗生活以意义。
第六章进一步指出,世俗与神圣生存互相竞争并互相依存,并分析择日习俗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及其特征。最后说明择日习俗与其他信仰形式的并行与混杂,并与当代生活中的时间样态做一简单对比。

关键词: 择日  生命形式  时间  无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0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王芹—《孔府喇叭户调查研究》
摘  要
乐人,特别是处于贱籍的乐户,以音乐的创作、演奏、演唱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以换取生活上其他方面的需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主要参与和实施者;是中国历史上多种音乐形态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民间风俗和草根社会的各种仪式中,他们是主体。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学界对乐人及其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山西乐户进行群体研究上,从民俗的角度关注和研讨这一重要社会群体的个案仍觉匮乏。
基于上述不足,本文选择了曲阜孔府喇叭户作为研究对象,从对孔府喇叭户后人的实地考察入手,从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这一群体的设置和职责、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历史变迁及喇叭户的当代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力图为当前的乐人乐户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个案。
从方法上看,历史文献分析法和田野作业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田野作业相结合无疑是民俗学研究中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孔府喇叭户,不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至今仍在生活中传承延续,因此本文的调查研究将兼具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力争呈现给大家一个充实完备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孔府喇叭户  底边阶级  乐人  音乐民俗  风俗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0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李然-《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以费县龙王堂庙会为例》
中文摘要
本文是对山东省费县龙王堂庙会的个案研究。文中将流传于费县一带的朱龙王传说看作当地朱龙王信仰的口头传承形式,强调传说与语境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传说在民众改造信仰过程中作为历史见证的角色作用,目的在于揭示传说在民众信仰生活中的意义。笔者将利用田野调查所得的资料,以山东省费县龙王堂庙会为依托,以广泛流传于山东省的“秃尾巴老李”(费县为“朱龙王”)传说为背景,通过对费县“朱龙王”传说、龙王堂庙会的历史变迁过程的“深描”,探讨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的互动关系,分析传统村落中信仰、娱乐、经济、文化等的相互作用。
从结构上看,本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章绪论,交代研究本选题的学术意义,关于本选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主要分析朱龙王庙会和信仰的生存环境,包括当地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等,以及它们对于朱龙王信仰的孕育、生成、滋养和限制功能。
第三章通过对比“秃尾巴老李”传说和“朱龙王”传说的异同,说明“朱龙王”传说的地方特色及其在当地民众信仰中的影响。
第四章利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分析的综合方法探讨龙王堂庙宇的历史变迁以及传说在其中的解释作用。
第五章以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为主体,全面介绍庙会的历史与现状,探究庙会与村落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为结语部分,在前文资料和分析的基础上,解释龙王堂庙会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龙王堂庙会;朱龙王信仰;传说的地方化;送驾

发表于 2006-6-3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恭喜诸位!
选题都很好,严师出高徒啊。

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李然的论文里怎么讨论秃尾巴老李和朱龙王的,因为这是一个既具地方性却又普及山东、河北、辽、吉、黑等广大移民圈的问题。

另,胥志强是用卡西尔的现象学方法?是胡塞尔的笔误吧?
发表于 2006-6-3 22: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我查了一下,卡西尔的符号论也被称为符号现象学。我没疑问了。
开卷有益(上网有益),学海无涯! :shy: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6-3 22:4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6-4 19: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哦,原来是同道中人啊
发表于 2006-6-5 0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很荣幸我能在上个月就事先拜读到三篇硕士论文的全文。
我对《择日:时间与生命形式》最感兴趣。当然,写作者深受西方哲学家的影响,写法上可能有些另类。
发表于 2006-6-24 0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楼主 你们办的《民俗研究》 为什么 我定的到现在还没有来哦?
发表于 2007-2-27 0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深夜重读胥志强的论文。纲目如下。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导论  民俗的“发生”与“意味”        4
一、学术史及其局限        4
二、从人寻问文化        5
三、宗教的独立形式及时间视域        8
第一章  时间视域中的生活景观        10
第一节   公历与农历        10
第二节 劳动、休闲与娱乐        11
第三节 节日与节俗        13
第四节  属相与命运        15
第五节  占谚与冲忌        18
第二章  作为术艺的择日理论        21
第一节  术业与术艺        21
第二节  通书与镇书        22
第三节 选择要法        25
第三章 日常经验中的择日实践        29
第一节 择日实践        29
(一)修造与生产活动        29
(二)嫁娶与社会生活        31
(三)丧葬与神事活动        32
第二节  驳杂、变通与怀疑        34
一、方法之驳杂        34
二、变通与演变        35
三、认同与怀疑之间        36
第三节  神煞的面相        37
第四节  仪式规程        39
第四章  劳动、俗世与时间        41
第一节 回到马克思        41
第二节 劳动与时间之源        43
第三节   劳动与世俗生活        45
第四节    时间中的俗世        47
第五章  时间之外的生存        49
第一节  神圣世界的建立        49
第二节  时间之外的经验        51
第三节  寻归时-序        55
第四节  择日与意义建构        58
(一) 出生、死亡与生命        59
(二)生产、禁忌与意义        60
(三) 婚姻与命运        62
第六章  信仰、结构与冲突        64
第一节  形式、“力场”与结构        64
第二节  择日信仰的结构特征        66
第三节  层叠、消亡与替代        69
小结        72
参考文献        73
发表于 2007-2-27 0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胥志强的诗作一首:
年华似水半销磨,未改性情当年左.
人生识字糊涂始,何惧穷经老雕琢.
发表于 2007-2-27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胥志强诗作,他自称非律非绝  不古不新  思无邪而已。


南来惯嗟风俗差,涪陵十月紫花发。
云翻乌色未见雪,风摇木叶不能杀。
夜惊鸡鸣识客梦,山隐庐檐辨旧家。
同为稻粮穷奔命,飞鸿南北却由他。


发表于 2007-2-27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索性搞点个人崇拜,再帖一首,过年嘛。
其中的消沉意志已经遭到众人批评,诗作3:

竟啄稻粮驱贱命,书板阔台牵戏偶。
将为生民责不怒,浑忘痴癫惹白眸。
陷坑已解摇兽尾,冠带尚矜效猕猴。
近来颇习阿弥咒,敕去三声鬼见愁。
发表于 2007-2-27 08: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东大学2006年民俗学专业硕士答辩会

“同为稻粮穷奔命”,“竟啄稻粮驱贱命”

稻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6: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