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宜家

【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7 1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口水如茶 于 2006-6-17 19:03 写道:
我倒觉得闭目以待好一些。

哈哈。
m20060606n095648g0-a.jpg
发表于 2006-6-19 23: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月亮大大,
开门门;
那个来,
外公外婆来。
来做什么?
来替外孙女做媒。
做到那里去?
做到荒村苦竹陂。
挑水十五里;
洗菜过山陂;
不听家鸡叫;
只听野鸡啼;
不见官人骑白马;
只见猴狲丛树栖。


嫁到这样好地方,与猴狲为伍,跟老猴精抢到山洞里差不离
由这个歌谣,我还想到猴蛙娘故事的原发生态.
对中国猴精劫妇型故事进行历史梳理也应该很有意思.




[ 本帖由 黄景春 于 2006-6-20 08:3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6-20 1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黄景春 于 2006-6-19 11:41 PM 写道:
嫁到这样好地方,与猴狲为伍,跟老猴精抢到山洞里差不离
由这个歌谣,我还想到猴蛙娘故事的原发生态.
对中国猴精劫妇型故事进行历史梳理也应该很有意思.
[ 本帖由 黄景春 于 2006-6-20 08:34 最后编辑 ......

   对猴娃娘类型的研究,从叶德均以来,陆续有之,我的文中提到一些。其中,萧兵、舒燕的论文有历史梳理的倾向,略见猿猴抢婚的历史流变。黄兄若感兴趣,可找来看看。历史的梳理,是一种很好的纵向比较方法。
    可惜,我这里所能得到的资料很有限,就连23则文本,也是翻遍了电子图书、图书馆藏书以及个人辛苦积攒的几本故事集、调查文本。最可惜的是,安徽省没有做出故事集成卷本可供翻找。最后,只好量体裁衣,至于合不合身,请各位多担待。(这样说,好像很赖皮。我还需学会善用地方民俗资源才行)

[ 本帖由 祝秀丽 于 2006-6-20 03:26 PM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5 2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邓迪斯提出逆向投射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思路,他曾对AT706型断手姑娘型故事做心理分析,认为故事文本是父亲要欲娶女儿,内在心理欲望是女欲嫁父,所以姑娘出生时就失去了双手,这实际上是对女儿恋父心理的惩罚。看过宜家老师对猴娃娘型故事的精神分析后,不知可否推测这也是一类隐含女恋父心理的故事,女孩依恋父亲是潜意识心理,这一有悖伦理的想法要得以宣泄,便将父亲形象丑化成老猴精,女孩依恋父亲逆向投射为老猴精抢走女孩,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消解这一心理。
发表于 2006-7-6 1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祝秀丽《“猴娃娘型”故事的象征研究》

   您的问题非常好。
    我之所以没有采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恋父情结来做分析,是基于如下的考虑:
    从以往恋母情结的故事研究中,我们能发现,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暗示出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所涉及的孩子与父、母的三角关系。为了更明晰这种关系,我用正负符号来表达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或对抗,那么它可简示为:
    (1)恋母情结:父-子+母
    (2)恋父情结:母-女+父
    如俄狄浦斯故事中恋母情结表现为儿子杀父娶母,可算作把依恋和对抗关系推到了极致。如埃及两兄弟故事中恋母情结的三角关系表现为:弟弟巴塔诱嫂、追妻以及变妻为母,这是对母亲角色的象征性的依恋,哥哥赶走弟弟、法老追杀弟弟,这是与父亲角色的象征性的对抗。再如无手女故事中,母亲病故、后继母迫害,暗示出与母亲角色的对抗关系;唯一可依靠的亲人是父亲,意味着与父亲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具有恋母或恋父情结的故事,需要具备这种三角关系,即使父母一方缺席,而缺席本身往往被视为“希望对方死去或离开”的对抗心理才行。
    然而,猴娃娘故事里缺乏这一三角结构的线索。父亲缺席,但若把老猴精看作父亲的象征的话,如何证明他和母亲的夫妻关系呢?而且即便忽略这一疑点,也只能构成“母-女+父”三角结构中的半边“女+父”,故事里的母亲与女儿没有任何对抗,而是一个合作、统一、连续、依恋的母女关系。即便也忽略这一疑点的话,还有一个恋母或恋父情结的故事里常见的象征,即年轻的主人公因恋母、恋父而受到惩罚,这是内疚和罪恶感的表现: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巴塔阉割了自己;无手女被剁去双手。凡此惩罚并未出现在女儿身上,相反却让老猴精承受罪过。这在恋母恋父情结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由于缺乏上面的证据,我认为,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还不适合用作猴娃娘的分析。当然,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疑问,因为我不能肯定的是,中国人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是否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女孩恋父的同时也会出现依恋母亲以便获得救助来抵制恋父情结。这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才行。
  另外,我把故事的心理学分析集中女孩成长上,也考虑到要涵盖恋父情结的问题,而不是局限在它上面。恋母、恋父情结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致力于人类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埃里克森曾指出,在女孩已经学会信任母亲并无需检验这种基本关系之后,女孩才转向父亲。女孩开始学习在与父亲的关系上发展另一种新型的爱,这个过程包含很多的内容,不仅仅是女孩的里比多从母亲身上转移到父亲身上。健康的父女关系的发展与健康的母女关系的发展最后合力让女孩成为一个富有女性魅力的人。据此观点,既然恋父情结是成长中的正常部分,女孩与其他男人的关系也都是从与父亲的关系那里发展出来的,可以说,每个男人在她的心目中都有父亲的影子。那么,猴娃娘面对的老猴精,或小红帽面对的狼,都有父亲的影子,这个“父亲”已经普遍化为整个男性世界的代表了。所以,我没有把老猴精看作是父亲的象征,而是女孩成长中需要面对的男性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