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0|回复: 5

【转帖】沈怡华:九江的传说文本与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1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江特产——陈年封缸酒

    九江陈年封缸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元和年间,当时称为酪酒,即未经压榨过滤的米酒。九江陈年封缸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根霉曲作糖化发酵剂。前发酵阶段多次加入50度酪酒,当酒度达到20度时,带糟贮入大缸,密封后,发酵6个月。然后压榨得酒液,将酒液再入大缸陈酿澄清,密封陈酿达五年之久即可。
    为什么酪酒后来又叫陈年封缸酒呢?这里面有段有趣的民间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九江地区酿造的酪酒就很有名气。它味道香甜,常用来作为待客宴友的佳酿。有一年,王母娘娘设宴,宴请各路神仙。土地神在赴宴时携了一坛酪酒上天,准备请众神仙与他一同品尝。宴会上,王母娘娘得意洋洋地诸神仙们人席痛饮。酒过一巡后,土地神想起自己带来的酪酒,便令侍从打开来,本欲自己先尝尝,然后再请诸神品尝。谁知酒坛刚一启封,醇香的酒味直朝各路大仙的鼻子里钻。不等土地神自己先尝,大家便涌上前,你一碗,他一碗,一抢而光。而王母娘娘的玉液琼浆竟被冷置一旁。王母娘娘看到人间的酒竟超过了天上的仙酒,觉得大失面子,又恼又羞,十分生气,便下令土地神将九江的酪酒缸全部封起来,谁也不准喝。老百姓闻之,又气又恨,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将酒坛封住。一年、二年……五年过去了,喝惯酪酒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一位胆大的人偷偷将封条启开,发现封缸后的酪酒如甘露,格外香甜,颜色也由原来的淡黄变成了玻琅色。这一发现,使他又惊又喜。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启封。土地神见王母娘娘忘了这事,也就睁一只眼闭只眼,自己也乐得受用。从此,酪酒便得名“陈年封缸酒”。


关于石钟山的传说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扬名中外了。
    关于石钟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中文系03级2班    B03011241

这些文本是神话学课程搜集的内容之一。看起来没有什么,其实文化含量还是很大的。比如这里面有一个地方区域文化朝着共同文化皈依的问题:九江的特产,石钟山不知名,但是,玉帝和王母却是民族大神,地方传说的编纂体现出地方对整体资源的利用,也表现出民族核心神话对地方的巨大影响。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43/windfromsea/index.html
[ 本帖由 田兆元 于 2006-6-17 22:36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6-16 1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神话发展史》获得国家社科立项

祝贺!!
发表于 2006-6-19 1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沈怡华:九江的传说文本与意义

田老师:
   首先祝贺您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我很想看看您的课题论证,好从中学得一些东西,不知能不能公开。同时,我也有一份论证,请您帮我看看在那些方面不足。
     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民间情歌论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3.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3000字以内。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民间歌谣中民间情歌既多且美,承载着多种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人们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据我所知国外既没有中国民间情歌方面的研究专著,也很少有中国民间情歌方面的专题论文;仅在近代至当代,一些传教士和文化人类学学者在记述中国有关民族和地域的民俗材料时才有一些有关中国民间情歌的评述性言论。我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代至近代对民间情歌的研究几乎只有点评式的片言只语(冯梦龙的言论虽然相对较为多些,但也不成系统);近代至当代,则多是“民族性”或“地域性”的描写式的介绍说明,有关民间情歌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多(检索近20多年的有关研究成果,仅得张海先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上的《试论情歌的起源及其社会基础》、陈子艾发表于《民间文学》上的《试论传统情歌的多与美》、马华祥发表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汉族北方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蔡宇知发表于《西域研究》上的《情歌•套语•元意象》等);民间文学教科书和有关民间歌谣的论著或论文虽单列有“民间情歌”的章节,但也几乎是概要性的介绍,如概念——含混的内涵与外延、内容——类别的大致罗列、艺术特点——偏重于共性的笼统说明,而没有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故拟从本体论、内涵论、创作论、史论等方面对中国民间情歌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探索中国民间情歌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和光大它的文学和文化魅力。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国民间情歌本体论、内涵论、创作论、史论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民间情歌的概念系统、理论体系,总结民间情歌的特征、规律,勾勒民间情歌生成、发展与演变的线索。这不仅可以填补民间情歌甚或民间歌谣研究史的空白,也可以为诗词创作与研究提供某种启发与借鉴,还可以张扬一些文化观念。
    本课题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中国民间情歌的研究,一是可以为民间歌谣甚或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作用;二是可以为文人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启发作用;三是可以为“民间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作用;四是可以为特定文化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促动作用。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本体论即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民间情
歌的概念、起源、生态、分类、功能、心理、传播、民间情歌手等。内涵论主要研究民间情歌的内容。创作论主要研究民间情歌的创作模式、韵律、乐律、修辞手法等。史论主要研究民间情歌的演变史、记录史、研究史。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本体论”和“创作论”及“史论”中的“演变史”部分。“本体论”中有很多概念与特征需要辨正与论证。比如:民间情歌与荤歌、私情歌的联系与区别;民间情歌起源的始初动因;民间情歌的生态环境;民间情歌的宣泄和慰藉功能、民间情歌的习俗控制法则等;“创作论”中有很多的创作手法需要进行总结与阐释,比如:现成词语、现成思路、现成技巧、现成起兴、现成意象、现成乐律、即兴创作与荷尔蒙分布等。“演变史”部分的“字数、句式的演变”、“内容的演变”、“艺术风格的演变”的稽索与归纳等。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一是由于民间情歌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因之,有关民间情歌的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要么模棱两可要么付之阙如,故必须对民间情歌的一些概念进行清理与建构。二是民间情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但我国的民间情歌记载较少并隐藏于历史载籍之中,因之要做大量的资料爬梳工作;而我国对民间情歌的研究始自于《诗经》的注释,由于人们对《诗经》及历代的民间情歌或闪烁其词或曲意妄说,故我们既要对有关民间情歌的点评式的言论做辨正的工作,更要做发微的工作。三是民间情歌是一种活形态的文学形式,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体认,才能深刻理解其文学与文化之内涵,所以除参加一些少数民族的歌会外,还应设法亲历一些没有任何演唱成分的民间情歌演唱情景,而民族间的语言隔阂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体认的效果,故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民族语言。民间情歌还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不仅传统民间情歌的记载不全面,就是在当代,有些民间情歌也难以搜集,故要尽可能地采风,采录到那些不为人知的民间情歌。四是民间情歌是词曲融而为一的,我国自古代至现代虽记载了为数不多的民间情歌,但所记载的民间情歌几乎是有词而没有曲;当代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变,但记载依然是词多而曲少,因此,民间情歌乐曲(调式、曲式、音阶、节奏)的特点与演变情况需要复原与厘析。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为:“民间情歌起源于性择意向”、“民间情歌具有宣泄、慰藉的主观功能”、“比智考察是民间情歌衍生的重要根基”、“民间情歌具有现成的创作模式”、“民间情歌双关语取决于族群文化”、“民间情歌的衬字(词)取决于族群特征”、“民间情歌是由单音字而发展为词、为句、为段的”等。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从“本体论”到“史论”对民间情歌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辨正并创立了一些民间情歌的概念。三是总结了民间情歌发展、记录、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根据中国民间情歌和民间情歌研究的实际,拟先从民间情歌的“本体论”入手,辨正与建立民间情歌的有关概念,归纳和界定民间情歌的有关特征;然后分析民间情歌的内涵、总结民间情歌的创作手法、推演与钩沉民间情歌的发展历史,稽索与寻求民间情歌的记录、研究线索。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化人类学、文艺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采用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3.课题负责人近年来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及主要参考文献
  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桃文化研究,专著,2003年6月
(2)试论刘策奇的民歌理论与民歌实践 ,  论文,  2003年第1期
(3)试论台静农的民歌理论与民歌实践,  论文,2002年第6期
(4)(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论文,2001年第1期
(5)民间情歌起源初探,论文,1999年2期
(6)(1979—198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论文,1996年第3期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自清《中国歌谣》,作家出版社,1957
2.        吴  超《中国民歌》,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        基里尔•瓦西列夫《爱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7
4.        蔼理士《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46
5.        弗  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        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7.        徐华龙《中国歌谣心理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8.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9.        天  鹰《论歌谣的手法及其体例》,文化生活出版社,1954
10.        朱炳祥《中国诗歌发生史》,武汉出版社,2000
11.        朱介凡《中国歌谣论》,台湾中华书局,1964
12.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13.        杨敏京《民族音乐论》,台北爱乐书店,1969
14.        段宝林  过伟《民间诗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4..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0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沈怡华:九江的传说文本与意义

wyass:你好,你的问题我已经回了短信,谢谢回帖!
发表于 2006-6-20 14: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沈怡华:九江的传说文本与意义

田老师:
     很想得到您的指点.但我没有看到您的短信.
     我的信箱为:wyass@sgu.edu.cn
发表于 2006-6-20 14: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沈怡华:九江的传说文本与意义

田老师:
    短信已经看到,谢谢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8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