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何妨有一个“装神弄鬼”的时代
读了陶东风教授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
友梅长期以来一直是玄幻文学的积极阅读者。很多个夜晚,在“幻剑书盟”等网站上,我曾满怀期待地阅读过一部部新上网的玄幻文学作品。坦白说,网上的玄幻文学作品确实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就是认为玄幻文学展示了丰富想像力,满足了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玄幻文学的游戏性和人类本性中的反规范、反秩序的冲动是一致的。至于这种解释“可以解释所有时代的玄幻类文学”,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哪一个时代的人都是人,今天的人和过去时代的人或将来时代的人有共同的文学需要,很好啊。至于陶东风教授要求的“针对当下中国现实的阐释力”,他尽可以到占据纸刊主流的那些拥有这种“解释力”的文学品种中找去,没有必要“装神弄鬼”,非得做出不在“超越常规”的玄幻文学中找出微言大义就不罢休的姿态。
事实上,长期的阅读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象——和陶东风教授的看法相反,我以为,玄幻文学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最有希望的成长点。网上大量的玄幻文学作品很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他们满怀热情,经常一日一节甚至几节的更新,尽管文字有稚嫩、知识有狭隘、观念有新旧,但在这部分文学创作里,你能感受到中国普通民众想象力、创造力激越的洪流。我以为,假以时日,在这里一定会生长出茁壮的大树,郁郁成片的森林。
在今天,玄幻文学是观察中国人想象能力的一个最好的窗口。陆机《文赋》云:“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学本来就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关。其实好的文字大都非常有想象力。“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首诗,想象里的西窗剪烛,想象里的共话巴山夜雨,让28个汉字平添出多维空间,是以为人所爱读。叶芝的“当你老了,头白了”那一首,也是凭空想象老境,成了上好文字。泰戈尔有一篇“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篇的读者啊,你是谁呢?”看过的就很难忘记。不仅仅是诗歌,小说亦如是。我喜欢鲁迅的《伤逝》。最后一段“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力透纸背。《百年孤独》中被绑在树上度过几百年的上校,《红楼梦》中的前世承灌溉之恩,今生还无尽之泪,哪一个不是凭空想象,为全书增彩。孩子们耽读《哈里波特》,但如果抽出那个想象的奇幻世界,《哈里波特》会成还原为非常跛脚的儿童文学。包括《大话西游》这样曾为大学生们深爱的通俗电影,作为情节的骨干,月光宝盒的要素都值得仔细估摸。所以如果没有想象力,对不起,你只能离文字远一点吧。给文章一对飞翔的翅膀,给你的心一个空想的机会,你会找到真正文学的感觉。今天中国的玄幻文学创作,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想象力最得到解放、最富于创造精神的部分。他们正在自己的作品中竭尽所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并且,这里有他们对未来世界自己独自的思考。拿《小兵传奇》为例,对于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处理的就很有想法,而关于电脑人的描写,又看得出作者富有想象的能力。
笔者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想像力的极度贫乏和受挫,不是玄幻文学的责任。相反这正是主流文学和主流文学批评家们应当自我反省的地方。我们的漫画和动画作品,为什么直到今天没有办法和日本和美国一较短长?我们的学生们为什么置老师们推荐的“经典”不顾,却排队去买《哈利波特》?记得第一次看《机器猫》、看《七龙珠》时,我这个从小看小人书长大的成年人有过怎样的感动。科学发展了,时代前进了,人类的想象力也向前推进了,中国未来的文学,非有一片新的想象空间与之呼应不可。正是在今天的玄幻文学中,我看到了这片新的想象空间的萌芽。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离开了想象,心灵何以比海洋宽阔,比天空宽阔?不要动辄用“深切的人文关怀”,或是否“表现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问题,或者表现科技主义时代人的生存困境,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性反思精神”来压住它们,或急着用“模式化的道德主题以表明其价值根基”或“道德底线”来捆绑它们。西方的作品创作情况我不熟悉,这里不敢贸然置喙。但我在日本曾经阅读过大量日本的漫画作品,我知道和《机器猫》、《七龙珠》同时代有过大量良莠不齐的漫画作品。并且我相信如果没有那些成功或失败的作品做为基础,没有它们做为阅读和创作环境,《机器猫》、《七龙珠》这些作品就无从产生。一句话,我们要相信文学自身的生长力,相信读者的判断力。
中国未来的文学,需要有这一片新的、宝贵的想象空间。展望未来的中国文学,何妨有一个“装神弄鬼”的时代?
2006年6月28日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6-6-28 10:31 最后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