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6|回复: 22

【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4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提交的论文,请大家指点!
发表于 2006-7-5 09: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来 自 天 堂 的 关 爱

   桑俊介绍的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观,我谈一点中国民间的“仙化死亡观”。
  在中国民间文学中,死亡不是悲剧,反而是喜剧。孟姜女之死,意味着化身为鱼,或者被老龙王迎接到龙宫。梁祝之死,化身蝴蝶,演绎爱情续集。黄帝乘龙,老子出关,刘安飞升,郭璞兵解。没人死亡。老百姓叫他们活着,他们敢死?
  明代《列仙全传》:唐代诗人李贺临终前,看见身穿绯衣(表明级别很高)的天使,驾着一条有角的红色小龙,手持玉版之书从天而降。天使对李贺说:奉上帝之命召你升天。李贺叩头推辞。天使说:天帝的白玉楼刚刚落成,下诏叫你去写题记。天上无比快乐,请你快快动身吧。李贺是乘着这条红色小龙升天去的。
  有如此“无比快乐”好去处,奈何死入黄土下、幽冥无魂魄?
  民间不承认死,作家敢说死是什么都玩完、是悲剧吗?看看冯梦龙编著的“三言”: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李白的死是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宣上帝玉旨奉迎李白还归天上。只见李白坐在鲸背上,音乐在前面导路,巨鲸腾空而去。李白升仙了。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中,王勃得到马当山中源水君帮助,赶到滕王阁展示才华,获赠千金赏赐。他又回到马当山面谢中源水君,在神庙墙壁上题诗有句“来生愿得伴清幽”,水君非常高兴。数年之后,王勃乘船到海隅省亲,中源水君举荐他到蓬莱仙山作文,被神仙接去,成为水仙。王勃哪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溺水而死了?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柳永之死,小说这样描写:“(柳永)梦见一黄衣吏从天而下,说道:‘奉玉帝敕旨,霓裳羽衣曲已旧,欲易新声,特借重仙笔,即刻便往。’”他是被玉帝接到天上谱写新曲去了,哪有死来?
  冯梦龙只是多次复制、转述民间的“仙化死亡观”。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来 自 天 堂 的 关 爱

  对于死亡,我以为民间和文人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黄老师所举的例子中李白,王勃,柳永都是人间的俊才,所以老百姓是不愿他们死掉的,即使不得不承认现实,也安慰自己说他们是被接到了天上,永享安乐去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他们的无限的喜爱.正如他们的出身也被老百姓神化一样,认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死了再被接回天宫,是一个很圆满的轮回.
  老百姓对自己所喜爱的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让他们超越了生与死,不再受我等凡人的禁锢.一定会死的,死了也要活过来.就如李自成,明知道是被杀害死了,可老百姓偏说他还活在人世,不过是出家了!
  这也可以说是老百姓的"愚昧",总认不得现实.总也不承认是人都得死,却编了这瞎话"糊弄"后人,让我们一代代的人在仰望星空时,总生出很多的遐想!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来 自 天 堂 的 关 爱

 我有的时候总不明白,书中所说"中国人时一个务实的民族",是"一个少幻想的民族",那么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表现了比西方人更多的幻想?我没有读过中国真正的悲剧,即使是悲剧,在故事的结尾也"续貂"一样地有个美满的打团圆.
 西方人擅幻想,但真正的悲剧却诞生于此,太多震撼人心的悲剧催生了<论悲剧>的大作,当我们常常为悲剧中的人物痛不欲生的时候,是否也感觉到那不同于我们"喜剧"的另一种韵味!
 也可能是中国人面临了太多的悲剧,或死亡,在作品中不忍再让人承载过重的忧伤而采取的一种曲折的阐述方式吧.
发表于 2006-7-5 14: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也可能是中国人面临了太多的悲剧,或死亡,在作品中不忍再让人承载过重的忧伤而采取的一种曲折的阐述方式吧.)

赞同。
中国人其实应该也是一个喜欢死亡的民族。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很多时候应该是最佳的死亡境界,死亡应该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反抗。反抗这个社会。尽管每一个个体的反抗都是那样的脆弱而不堪一击,但是无可选择之中还是要反抗。很多民族,很多人,应该都是这样的罢。我想安徒生是一个不够勇敢的人,不敢面对死亡,才塑造了那么美好的死亡意境。中国人也是不够勇敢的。真正的死亡,应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不留下只言片语,任历史的长河把一缕青魂带走,什么也不留下。
发表于 2006-7-5 1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引海棠依旧:死亡应该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安徒生是一个不够勇敢的人)

严重反对.

老百姓都知道"好死不如歹活",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人民都坚信困难是暂时的,黑暗必将过去,貌似强大的自然压迫与社会压迫,都不可能战胜人类的生存意志和创造才能.所以民间童话中才常常有美好的大团圆结局.

某些个体之选择死亡,乃是由于自己不能勇敢面对生存的挑战,在社会压迫面前缺乏反抗能力,怎么能说是"勇敢"呢?安徒生在人生挫折中能坚持自己的价值,无论多么困难,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以短暂的生命而得到不朽,正是勇敢的表现,怎么说是"不够勇敢"呢?

还有一个权力话语的问题:什么是洁?谁说"洁"就是"洁"?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有"洁"的吗?

生胜于死,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怀疑,真让呆呆直发呆!
[ 本帖由 石头呆呆 于 2006-7-5 18:00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赞同上面的观点!

  安徒生是勇敢的,我以为,就是因为他很勇敢,所以他才在作品中毫不忌讳死亡,死了就死了,只是死的原因有所不同,因饥饿而死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敢于把它赤裸裸地写出来的,恐怕人也不太多!
   
     他塑创的四大经典尽管是童话,但我认为总比我们的四大传说中的大团圆更让人喜欢.我常想,我们的经典作品中没有代表我们真正的思想,真正的灵魂!如果白娘子永埋雷峰塔下,而不是20年后来个儿子中状元,然后救母,然后找回他老爹-许仙,那该有多好呀!
  
    就让那千里孤坟遥相望,带给我们不是更有震撼力吗?(梁祝)

发表于 2006-7-5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北方寄奴MM这篇文章,不知道跟民俗学有什么关系。
这些话,也不像一个学过民俗学的人说的。
个人认为,寄奴MM还是回去研究作家文学合适些。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中国人中有很多的不惧死的例子,如稽康,如冯梦龙,能在死前仰天长笑,并弹奏<广陵曲>的人应该不是太多吧,我常遥想那个狂狷的年代,只可惜他们的那种精神很少能在我们的作品中出现,人人都知道的历史,为何在作品中竟然没有一点的流露? 我不是作家,我不懂!

   屈原也不怕死,他敢弃了生命,而去保"洁",何等的勇气!

  历史上不怕死的人很多,包括项lv,不成功便成仁,真大丈夫也!

  

   

  

发表于 2006-7-7 0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北方寄奴 于 2006-7-4 18:32 写道:
(一)在这些突显悲剧色彩的作品中,故事的主人公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超人体的事物的毁灭。
(2)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3)动植物的死亡。                     
(二)安徒生在童话中剖析了死亡的各种形态:爱情幻灭之死、贫人之死和英雄人物之死。

我看过你的论文,前面的分类与后边的论述没有丝毫必然的逻辑关系,搞不清楚你前面的分类有什么意义。
分类应该是具有目的和功能的。
请你说说你做这种分类的目的何在?
仅仅是为分类而分类吗?
如果这样,只要任意更换一种分类标准,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分类,如此,论文写作不是一件非常容易操作的事情?

退一步,就算你是为分类而分类,同一层次的分类应该执行同一的逻辑标准,但是,你的“爱情幻灭之死、贫人之死和英雄人物之死”根本就不是一个逻辑层面的分类。

同理,你的文字表述也有问题,在“(1)超人体的事物的毁灭。(2)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3)动植物的死亡。”中,“毁灭”、“人物”、“死亡”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吗?能够构成并列关系吗?

发表于 2006-7-7 0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oyo兄忒苛刻了,有必要把学科边界弄得那么分明么?生死观是民俗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民间童话是重要的口头记忆之一,安徒生又是民间童话滋养起来的大作家,寄奴妹妹的论文虽不成熟,也不致于离谱得须逐出民俗学界吧?

施大侠的批评直率而让人服气,寄奴妹妹该向这免费老师深施一礼,最好是请他一餐,缠上他。
发表于 2006-7-7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关于何谓“洁”的问题,又想起《圣经》中的一段故事:

    一群文士和法利赛人,将一个行淫时被捉拿到的妇人带到耶稣面前,对他说:“按照摩西律法,这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怎么办?”耶稣不回答,只是弯下腰来,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这样好一阵子,人们还是不住地催问他。
    耶稣直起腰来,大声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又弯下腰去以指头在地上画字。
    文士和法利赛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表示自己是无罪的人,一个个悄悄地溜走了。

    大约古代的洋人比较老实,文士和法利赛人还知道自己并非无罪之人。中国的统治阶级可不吃这一套,他们将人分为等级,各按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道德标准,不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么?不是有人大会上“三讲”,大会下“三陪”么?

    所以仿照耶稣的话说:“你们中间谁是洁的,你们选择死亡就可称作勇敢的了。”但是,谁能说他是洁的呢?依此逻辑,又有谁的死亡选择可以冠以“勇敢”呢?
发表于 2006-7-7 1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石头呆呆 于 2006-7-7 09:33 写道:
施大侠的批评直率而让人服气,寄奴妹妹该向这免费老师深施一礼,最好是请他一餐,缠上他。

  只要寄奴mm不生气就行了,哪里还敢奢望这顿饭。
  呵呵。
  
  就像我刚才在游红霞mm楼下说的:
  提了这么多意见,可别生气啊。我是真诚地希望在我们学科内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大家互相切磋,不断进步。
  所以,也请你多给我提意见。
  只要是意见就行,不一定要什么“宝贵”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06-7-16 1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不好意思,今天才回来,看到施老师的指点,确实感到汗颜,有机会一定请上施老师一顿,还望赏脸.
 楼主| 发表于 2006-7-16 2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来自天堂的关爱

  仔细把安徒生的童话再看了一遍,始终觉得自己对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还是很感兴趣,同时也觉得有研究的新意.我们一般说安徒生的童话,总觉得是温情的,忧郁的,浪漫的,事实上,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涉及死亡的篇章非常之多,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因为涉及死亡的篇章太多,所以我才大致地进行了一下分类,如果要说分类有什么目的,就是把安徒生的死亡意象大致地归纳一下,再剖析他写作如此多死亡童话的原因,应该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吧.

  因为思维的不缜密,文字表述的不严谨,匆匆发帖,被拍砖头是应该的,在此谨向施老师致谢,感谢他的拍头之功.

  至于说这篇文章和本次民俗学会有什么关系:我刚好手头有这篇文章,逢老师催稿,也算一举两用,只是没想到会....

  就当这是一个向大家学习的好机会吧,自己的"破扫帚"自己还是蛮爱惜的.

  再次感谢施老师的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