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8|回复: 14

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0 1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十年代生人的尴尬:
一、最爱把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好不容易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还没尝出”骄子“的滋味,硕士、博士、MBA就铺天盖地了,小小一个本科又算什么。
二、被计划经济教育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走出校门哪儿都开始讲究个性和创意了。
三、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样,统统落伍了。

七十年代生人的可爱:
一、从没认为挨打是家庭暴力。1975年出生的哥们儿说:”没挨打的童年是残缺的。“这话立刻引起我们五彩缤纷的回忆。对他们来说,挨打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家庭暴力无关。那是父母一时恨铁不成钢的冲动,屁股挨完几鞋底,全家人依然其乐融融。所以七十年代的人吃得了苦,享得了福,能屈能伸,很有韧性。
二、早恋只默默地发生在心里。那时候的早恋很单纯,一个眼神、一首歌、一张纸条足以心领神会,当时最惊世骇俗的行为是公然拉手。而且,老师家长围追堵截的批评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情窦初开。八十年代生人的早恋与性有关,七十年代生人的早恋是感动。
三、中心思想总围着传统美德。那时谁都写拾金不昧的作文,见到什么小图钉、小螺丝都交给老师,好像老师是杂货店老板。还有助人为乐的题材,老盯着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然后好冲上去拉一把,殊不知自己冒冒失失地让人家更提心吊胆。那时候,孩子真是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激素吃多了,发育提前,连心理都少年老成。
发表于 2003-4-20 1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北大中文论坛

70年代出生的人的共鸣 ( 2003-3-20 15:38 )

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们,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 -
- 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改革
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
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
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
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
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
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
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
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
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
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 文、
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
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
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
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
海》 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
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
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
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
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
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
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
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
不开蓝天……”的人。

  只要你生于七十年代,且头脑健全、发育完全、在社会主义的温暖阳光下茁壮成
长过,相信你一定能对以上的文字产生共鸣。

  22岁的时候,你毕业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块,转正以后变成2000块。
工资总花得一分钱不剩,盼着发薪的日子。过了一年你跳槽了,工资变成3000块,
你穿的衣服开始变贵了,吃的东西开始变好了,不过有一样没有变,工资还是花得一
分钱不剩。这时候你谈恋爱了,你为了交女朋友,一个月要向朋友借1000块,她还是
嫌你钱少,把你揣了。好不容易找个邻家女孩,感情甚好,学会了生活,一个月居然
能存1000块,没想到在你憧憬未来的时候,她家里人不同意,把你们拆了。于是你发
奋图强,终于工资涨到了6000块,变成白领,开始泡酒吧,追美女,给人家100块的
小费。某一天,在街上碰见甩你的前女友,很奇怪自己当初怎么会看上她,她是那么
的没品味。

  30岁的时候,你有了10万块存款,不过你觉得很疲惫,想找个地方,可以踏实地
睡。于是你结婚了,存款变成了贷款,每月还要还上4000块,不过你和妻子的工资加
起来有1万块,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一晃几年过去,你还清了贷款还存了5万块,你的
孩子也长到六岁,你不希望他重复你的生活,于是想送他到外国,可是人家一张嘴就
是20万,你心里暗骂“这帮黑心的老外”。愿望虽好,没钱也是白费,你的孩子还是在
国内,一直长到22岁。

  60岁的时候,你退休了,儿子要结婚,向你要了40万块,你没嫌多,反到觉得花
在自己儿子身上,比送给老外实在。过了一年又一年,你对数字不再敏感除了自己的
年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还在想,我怎么还这么结实,是因为我补了钙还是上帝希望
我健在。

  终于你安息了,墓碑上刻着你生活的年代197X--205X
发表于 2003-4-20 12: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我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怎么感觉自己跟七十年代生人一样
发表于 2003-4-23 2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因为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初的人追了七十年代人的尾,可见“民俗”影响之大;我觉得八十年代特征开始显明大致自83年始
发表于 2003-4-28 23: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我们这代人的心灵烙印[一]

--------------------------------------------------------------------------------

    我们是正常的一代。100多年来,还没有如我们一样庸常的三十岁。这是生活的幸事。我们过得朴实,但是健康,像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无忧的童年,青涩的少年,躁动的青年。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们长大成人。那些平淡的过去,那些无法重构的体验,随着岁月远去。有些事经历过了,成为过眼烟云;有些事经历过了,成为一种记忆。许多年过去之后,我们想起它,想起它当初的轰轰烈烈,想起它曾经怎样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它们已被岁月遮蔽。风尘一经拂去,这一切竟如刀刻般清晰。那是我们成长的痕迹,那是我们心灵中的烙印。

  童年篇

  那时我们的家里很穷,但是我们不乏快乐。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更多,我们的童年也更自然。

  1、兄弟姐妹

  与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我们有兄弟姐妹。我们常常被称为老大老二或老小,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一个有姐姐的孩子,它意味着可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在父母忙于开各种批斗会的时候,一个哪怕是五岁的姐姐她也是一个三岁的弟弟的主心骨,而父母也认为可以把最小的孩子托付给她。当然哥哥也是一样,除了可以像姐姐一样帮助弟弟妹妹之外,他还是孔武有力的象征。两个小男孩打架之前先想的是对方有没有哥,那意味着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而当一个男孩拖着鼻涕哭着说我回家找我哥的时候,对手就会感到害怕,尤其是他自己没有哥的情况下。

  一个家里如果有哥仨儿,那么老大是天然的孩子王,老二老三在同龄的孩子中也会很有话份儿,他们会从自己的大哥身上很快学会英雄气概,还有管理才能。中国相当多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是出于这样的家庭。

  2、小人书

  是那种翻得很烂的小人书,64开本。有的是手绘的,代表作是48本一套的《三国演义》;有的是黑糊糊的电影剧照本,各种战争电影各种样板戏,因为没有儿童不宜的内容,所以那时几乎所有的文艺样式都有小人书版;再到后来,80年代初的时候,更多的国外电影剧照和国外小说手绘本出现,小人书中有了爱情,有了我们不懂的仇恨和美好。然而它很快就随着电视的出现而消失了。

  那时候大家除了比谁的哥多,还比谁的小人书多,一个据说有二百本的小人书的孩子同样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知识就是力量。假如他有全套的《三国演义》,他就可以成为偶像。现在谁若有也是一样,但那意味着一笔财富。知识就是金钱。

  3、游戏

  男孩子的集体游戏是藏猫猫,当然那时不叫这种温文尔雅的名字,他们说那是抓特务。特务有的是国民党的,有的是美国的,最常见的还是日本的。在一群孩子吵人呼啸声中,我们经受历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两个男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常玩的是扇啪叽,开始的时候是用很白很厚很吸水的纸叠成的四方形,后来有了岳飞传,于是岳飞岳龙哈米嗤金兀术就化成了圆圆的啪叽,在泥土地里翻来滚去。还有一种与啪叽相近,但它是用烟盒叠成的三角形,用手中带出的风力把它掀翻,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总之不叫啪叽,只有管闲事的老师才会笼而统之地这么称呼。

  那时很少有一个人玩的游戏,即便是独家秘笈也得拿出来炫耀才过瘾,通常的秘笈是一把木头手枪,爸爸是木工或者车工的孩子通常都会有不止一把,但手中的永远只是一把,那些手枪总是不经意间丢了。等到男孩子们已经学会自己做枪的时候,他们只做火药枪。那时他们已经有点大了。

  女孩子也是在一起玩的,她们通常玩的是跳猴筋。和现在一样,轻盈的跳跃当中,女孩子学会了在别人赞美的注视下生活。猴筋通常是用废自行车外带剪成的,最高档的是用医院的胶皮管做的,结实,弹性好。一个医生家的孩子和木工车工家的孩子一样得到同伴的尊敬。跳着猴筋的女孩子也是唱着儿歌的,唱“马兰开花二十一”,也唱“反击右倾翻案风”,但女孩子们的心情是永远好着的。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女孩子可以做男孩子的游戏(虽然不大受欢迎),但男孩子绝不能像女孩子一样去跳猴筋,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现在我偶尔会看到我们邻居家的孩子跳猴筋,我就像看到男孩子突然穿上了裙子一样不舒服。

  4、打架

  打架是一种常态,因为总在一起玩,今天和你好,明天不和你好了。很认真,也很忧伤。男孩子们之间的打架通常更有回忆价值,因为他们总是以动手为结果,打起来了,有闲着的大人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绝不会去拉,哪怕双方脸红脖子粗怒不可遏。没什么不好的,哭着回家失败的孩子也不会得到父母的支援,相反他们还会大声呵斥:“又出去被人欺负了,你可真窝囊。”于是孩子的哭声更响。但可能是过了一个小时,也可能是过了一天,他就会又跑出去,打呀杀呀的。父母也不会把这个当成人生的经验讲给他听。那是孩子的事。

  5、小灵通与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是爱科学的,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所年的社会已经一点一点地崇尚知识与科学了,而我们也能很艰难地读这些没有画面的大书了。未来在小灵通那里呈现出一种诱人的美丽,我们虽然不知道那样的世界什么时候出现,但我们从那时候起有了理想。更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理想中我们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唯一想不到的是,当我们进入那个未来世界之时,小灵通还是小灵通,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永远年轻,而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而《十万个为什么》给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这本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本不过时的书,但现在的孩子选择太多,所以它更我的只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的一种装饰品。

  6、抗大

  我们上学的第一年。在抗大,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孩子一起玩闹。那么多的孩子在街道的几间小平房里,在几个老妈妈无力也无心的管教下,我们更自由。上学是一个多么自由的字眼儿啊。自由的我们带着对自由的美好回忆进入正规小学,虽然严格了许多,但我们还是拥有自由,放学时我们可以一直玩到天黑,用不着父母去接,也用不着有人来喊,我们累了饿了,我们背着奶奶缝的小书包跑回家,不曾洗过的小手抓起一个馒头就吃。吃完了,赶紧到邻居家去看那个小小的黑白电视,还有那个铁臂阿童木。

  7、露天电影与黑白电视

  大院里总是会有露天电影放的,虽然是那几部老片子,虽然连台词都能背下来,但那毕竟是电影啊,电影是神圣的。早早地占好位置,如果去晚了也没关系,可以到幕后去看,那边每个人都是反着的,怪怪的,还有,这样可以躲开那些装模作样的大人的斥责。那时看露天电影更像是社交活动,大家比着劲地高兴。很多年过去之后,我看高雅的西方人或正在高雅起来的中国人看歌剧听音乐会的心理和我们当初一样。

  露天电影终于被电视时代所取代。邻居家买了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带着炫耀的心理好客地招呼着我们去看阿童木,爸爸妈妈有时面子架子敌不过好奇心,也去,后来就也买一台,后来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电视了。好在那时我们已经大了。

  8、岳飞传

  一张大脸侉着嗓子讲评书的刘兰芳是我们小时候的偶像。那时候我们看不着她,她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出,传出一个英雄故事,传出一个是非观念。所有人都小心亦亦地调着收音机里时断时续的刘兰芳的评书。第二天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点评故事,分析下文,当然我们学到的更多知识是朱仙阵是挑滑车是十二道金牌,是把你这奸臣杀了是哇呀呀呀呀呀呀,是刀枪剑戟斧钥钩叉。我们打架时不再只是把对方当成美蒋特务,他们还是秦桧还是完颜阿骨打还是哈米嗤,我们又多了一种乐趣。

  9、苹果

  可能是小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水果,我们所能想像到的最美妙的食品。其实现在回想起那些美味来也不过就是国光之类没有人再多看一眼的东西,但那时我们不知道还有更好吃的苹果,于是我们像农民盼着收获一样等待爸爸单位过年时分的苹果。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炼乳,现在它也是一种美味,小时候它装在一种绿色的玻璃瓶子里,充满诱惑;还有饼干和面包,还有汽水香肠,那些都是春游时才能得到的东西;还有罐头,那可能只有在得病的时候才能享用得到。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贫瘠,这些甜美的优雅的食品为我们那时的生活增添一种味觉上的回忆。

发表于 2003-4-28 2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我们这代人的心灵烙印[二]

--------------------------------------------------------------------------------

    少年篇

  有一天,爸爸妈妈对你说:“你已经上中学了,你长大了。”老师也对你说:“你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说这话时,他们的目光中无一例外地带着期待,他们期待你更好好学习,更懂事,更听话。于是,你觉得已经长大了。你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做人了。你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叛。他们用长大来诱惑你听话,但得到的是背叛。你希望你能独立,但却不知道如何独立,你匆匆忙忙学会的只是对立。

  于是,你的少年时代开始了。逆反的,冲动的,自由的,诗意的,忧郁的,无忧的,为所欲为的,汪洋恣肆的,天马行空的,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少年时代开始了,这些都属于你。

  1、一身黄与牛仔装

  一身黄,土流氓。军服的威风是属于上一代的姜文和王朔他们的,但这种有着红卫兵造反色彩的草绿色军服还是让我们有一种打碎一切的冲动,当然社会的纵容已经没有了,只有小痞子才这么穿,但我们喜欢小痞子。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比赛着自己的酷与热力。与此相关的还有板鞋,还有军顶(也叫干顶),假如没有绿色的,老蓝色的警服也可以让人刮目相看,当然冬天里的军大衣是不可少的。那时一身军装的我们走在街上,就像现在染了头发的中学生一样让人侧目。

  那是上个年代的遗韵,时尚,尽管是很拙朴的时尚还是一点点的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的中学生想不到就在十几年前,中学生为了穿上牛仔裤在道德和人品上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时剪裤腿这种霸道的中世纪行为已经不再有了,但我们还是不敢轻易穿出去,因为老师把“瘦露透”当成大敌,他们的借口是我们正常的发育受到了迫害,只有那些不怕白眼的对美好事物孜孜以求的同学才敢穿着它上学。直到后来又出现了更瘦更“直观”的“王子裤”和时尚意义上的“体型裤”,相对保守而且“健康”的牛仔裤才不再是老师的“眼中钉”。

  后来有了西服,皱皱巴巴的西服,在留下的当年的照片里,我们还能看得到,很蠢的样子,但掩饰不住我们的青春飞扬。

  2、录音机与流行歌曲

  砖头一样的录音机已经过时了,流行的是双卡四个喇叭或者日本进口的声宝六个喇叭的,以学外语的名义,那个当时看来价值不菲的“大件”成了我们的专用品。我们把一盘盘盗版的或者是翻录的磁带塞进带仓里,我们用来听流行歌曲。那时台湾校园歌曲已经不时髦了,张明敏假模假式的口水歌、程琳装模作样的天真我们也很快就听腻了。直到一个青春放肆的声音闯入我们的耳朵,一个叫张啬的人,她翻唱了所有邓丽君的歌,她把邓丽君的缠绵唱得豪放,把暧昧唱得清纯,她丢掉了邓丽君最宝贵的一部分,但是为我们营造了最美丽的一段回忆。后来是更放肆的张行,和他那把不三不四的吉他,“我身边有个她,噢,她比你先到”,让所有的少男少女们脸红心跳。这两个人一个据说后来去了澳大利亚,而张行据说因为刑事犯罪进了监狱。那时候没有歌星,没有包装,大家都由着性子来,就像彼时懵懂的我们。

  但我们在无意当中也找到了一些即使在后来也难以找到的美丽歌声。胡惠中借着想齐豫的嗓子在《欢颜》中“放歌”《橄榄树》,成方园为我们翻唱了三段的《童年》。在歌声背后我们知道了齐豫和罗大佑,我们还知道“隔壁班上的那个女孩为什么还不经过我的窗前”,在老师尴尬而且愤怒的目光当中,我们接近了潮流。

  对了,还有崔健。在我们的少年时代,上一代人的崔健在北京的工体已经吼出了石破天惊的“一无所有”,在第二天我们兴奋的奔走相告,但我们实在说不出是什么让我们激动万分,等到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我们已经再一次长大了。

  3、琼瑶,三毛和武侠小说

  就那么容易,我们就被俘虏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文体,另一种感觉,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我们还是被俘虏了。因为它美丽。琼瑶的小说成了课桌里最大的牵挂。女孩们在与主人公一同哭笑的同时,学会了小鸟依人,学会了纯情,学会了爱与被爱,学会了美丽。然后是三毛,当我们为荷西还有撒哈拉感动的时候,我们已经隐约可以看到我们未来的生活了。

  男孩子们也看琼瑶,也看三毛,但他们更爱看武侠小说。随着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占据电视的黄金时间,我们的英雄主义在一点点被点燃,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拿来梁羽生的、金庸的、古龙的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武侠小说来看,在打打杀杀中我们体会另外一种生活。那是我们可以随意看电视的年代,也是我们只要看书就是好孩子的年代,那时我们从书中得到快乐。

  4、女孩子们的偶像

  家里有姐姐的女孩子,总是和姐姐一样被冷峻的高仓健所迷惑,虽然她心里可能不一定这么想。在一个缺少偶像的时代,高仓健曾经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直到有了许文强,有了费翔。于是一切都变了,高大儒雅绅士风度同样也很男人的举止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女生的心。许文强满脸雨水与泪水地在教堂门口出现的镜头成为女生心中爱情最经典的一个场面,深埋在心底。而费翔更合乎琼瑶小说里的白马王子的形象,小说的虚幻终于找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觉得到的寄托,更关键的是费翔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男孩,他让每一个女生怦然心动。

  5、男孩子们的偶像

  男生更关心的是自己。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偶像的话,那么和每个时代一样,他们选择的更接近于一个英雄群体。许文强,丁力,甚至冯敬尧,当然也有霍元甲,有郭靖。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的偶像可能很简单,可能就是高年级那几个飞扬跋扈的同学,在心中充满了取而代之的冲动。

  6、哥们

  可能是因为一次打架,可能是因为在一起偷偷地抽了第一口烟,也可能是那一次考试都落在最后几名一同挨了老师的批评,总之哥几个就走到一起来了。有的时候很松散,上学放学一起回家,说说班里的事;有时很紧密,大家一起出去摆平一件事或者惹上点什么事,或者干脆在应该上课的时候到街上去晃晃悠悠,打群架。青春在消散和聚集的过程当中周而复始地运转。他们总有点问题青年的色彩,但还没那么严重他们只是因为在一起时可以把午后的无聊打发掉。

  有的时候哥们可以换成姐们,同样也是一种人生。

  7、为国争光

  女排又赢了,聂卫平再一次横扫中日擂台赛。宋世雄尖着嗓子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喊得山响,在这氛围当中,我们学会了爱国,学会了关心体育,在我们之中成长起来一大批球迷,一大批期待着扬眉吐气的球迷,虽然失望总是比希望多。

  8、高考

  我们从上中学那天起就知道自己的一个最大目标是高考。为了高考,我们学习,我们上课,我们上晚自习。我们的所有生活,我们的主旋律就是高考。其它一切都不重要。因为它,我们上面提到的所有快乐都是业余的,我们是为高考而生活。好在我们的压力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大,虽然高考比现在要严格得多,录取率也低得多,这得感谢时代,那时候的老师还不像现在这样凶狠,父母也不像现在这样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毕竟我们有兄弟姐妹,我们不行了,还有望子成龙的希望。但我们还是糊涂,因为我们不知道高考之后怎么办,我们生活目标是什么。对于高考之后我们一无所知。

  而这一切都是准备,等到我们真的理解高考的时候,高考已经结束了,我们也长大成人了。

  9、日记

  话还得往回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有了一个不愿意给人看的日记本,断断续续的,你的感受,你的生活,你的忧虑和不如意都写在那上面。当然也有你的初恋你的单相思,你把它锁在一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带锁头的小抽屉里,防范着每一个人。但你又按捺不住地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故事和心情,于是,它又有了除你之外的读者。你和这另外的人共同保崐持着这个秘密,直到同性的朋友反目成仇,异性的朋友形同陌路。你再记下这段伤心,更严格地守着这个秘密。最后把它丢在风里。

  你的少年时代是从有一连串的秘密开始的。

  10、早恋

  最大的秘密是爱情。那肯定是你的初恋,在那么多人的目光当中,在猜测当中,你恋爱了。许多年过去之后,你会对你的太太或者先生说那只是种朦胧的感觉,那只是少年慕艾的一种冲动,但你当时不是这样的。你那时期望着它的轰轰烈烈,你期望着过把瘾就死,你期望着未来,你期望着白头偕老,像所有年代所有年龄的爱情一样。那是真正的爱情。

  但这一切都将结束。

  少年时代从那串秘密开始,以那串秘密破碎结束。

  等待你的是更加纷乱但也更加美丽的青年。在回忆的过程当中我常常想,我们为什么如此幸运--我们没有上一代人政治造成的痛苦经历,也没有下一代人教育导致的畸形生活,我们怎么拥有那么多的无忧无虑,那么多的自由,那么多的奢侈?
发表于 2003-4-28 2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我们这代人的心灵烙印[三]

--------------------------------------------------------------------------------

    青年篇

  我们等待已久的成人仪式悄悄地来了,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张扬到到某个地方完成闹哄哄的成人礼。我们离家上学/我们工作个人生活/经济的独立足以证明我们进入了青年。

  当然一代人也无可挽回地分崩离析,很难有什么东西可以涵盖整个一代人。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也为了真实,我只能把侧重点放在离家上学这一群人身上。

  1、1989年。

  1989年发生的事对于那些正在上大学的人来说是一件很难忘记的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对于正准备上大学的人来说,同样很重要:羡慕还是恐惧,兴奋还是无动于衷?他们第一次独立思考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大问题,从短期看是好事他们可能更适应社会;从长期看,现在还看不出来,无从判断。在1989年之前,大学生们谈论的是人道主义,谈的是自由与异化,谈萨特尼采弗洛伊德,在那之后,大学生们喜欢谈血型,谈诺查丹玛斯,谈金钱。1989年对于中国青年人的改变是跨时代的。

  从1988年的抢购风开始,中国人的经济头脑一天比一天发达,1989年无可宣泄的力比多被转移到对金钱的追逐上来。奇怪的是几乎与此同时,那些街上混的小痞子也在这一年前后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赚钱上。许多年过去之后,那些上了大学的和没上大学的的同学见面,发觉大家最后是殊途同归。

  1989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于这一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是在这一年前后进入自己的青年时代的。

  2、诗人海子。

  诗人海子在1989年卧轨自杀。为情,为钱,还是为了理想,这些都不重要,留给诗人的更多的是欢呼:终于有人为诗而死了。当初写诗的人现在大多都不写了,但写诗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美好的回忆。在一连串的超级秀之后,这一代人发现无法确立自己在诗坛的地位这毕竟不是一个写诗的年代,于是偃旗息鼓。

  对于不写诗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忆起有关诗人的一切,好笑的或者纯真的留下那么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或嘲笑。

  3、王朔。

  王朔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第一是他的语言风格,我们脆弱的白话文传统经过三四十年的革命化语言干扰,丧失了活力和表现力,而王朔这种夹枪带棒式的调侃,满不在乎的信口胡说,使得我们的语言生动了许多不论是生活中还是文章中。但京味的贫嘴也彻底地把语言的张力给毁掉了。当贫嘴成为王朔的招牌的时候,类似于贫嘴张大民这样的极端庸俗者就粉墨登场了。

  第二个影响是王朔的思想蔑视崇高,真的或者假的崇高。尽管1988年就号称是王朔年,但他真正成为媒介轰炸的焦点是在1989年之后。王朔在此时出现一方面让年轻人感到有了一个发泄的途径,使得他们在笑声中缓释某种崇高造成的压抑,同时也成为另一种崇高破灭后的自嘲(实际上王朔既不是蔑视也不是调侃崇高,他只是意淫崇高),另一方面也让焦头烂额的主流意识形态感到放松。王朔的东西尽管带着反叛的腔调,但他不会伤害体制,这一点很重要,1989年之后的王朔是横在青年人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缓冲地带。他几乎得到一代人的一致吹捧,同时也得到了主流的默认。

  消解崇高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以王朔的世俗来消解,将会长远地为这一代人带来负面的影响,结局很难逆料。

  4、下海与下岗

  1992年是真正改变中国市民生活的一年,这一年的“南巡”再一次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走向,又一次巧合的是这一代人走向社会也多半是在这一年前后。一入社会就面对着确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也再一次分化了这一代人。有的人依旧走学而优则仕的老路,有的人则早早进入商品社会,与上一代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几年之后下海的有赔有赚,但长了见识。另一个词又流行起来,下岗。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下岗似乎还不是个问题,但是几乎每个家庭都面对的这个问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富悬殊所造成的心理落差。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比知道物竞天择更重要,因为前者现实而且残酷。

  5、流行文化

  电视是流行文化的万恶之源。流行文化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跟着电视走,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学电视中的生活——这是与八十年代之前最大的差别。追星,电游,蹦的,泡吧,夜生活,卡拉OK……当我们连头发的颜色都有了变化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近新新人类。但这一代人不是新新人类,他们稍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中规中矩的一面。在流行文化面前,他们扮演一种尴尬的角色,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在他们宽容。正是依靠他们越来越强大的话语权,流行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6、新科技时代

  这一代人与所有中国人一道进入社会的转型期,也与大家一道逐渐适应飞速发展的生活。因为他们年轻,所以他们总是抢在潮流的前面,以至于许多新东西成为这一代人的标志。最有代表性的是通讯手段的改变,以前大家联系近的是依靠自行车,远的是靠写信,但在九十年代初,几乎所有城市人都操起了电话。当老先生老太太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写信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进入到了通讯时代。随后传呼机,手机,EMAIL,上网,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新的东西,就是快的东西,就是进步的东西。很简单很朴素的一个道理。这一代人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简洁的处事作风。

  中古风格的风花雪月,慢节奏的人际关系,在这一代人手中慢慢化成陈年故事,让老人们把玩故事远去的世界索然无味,而更新一代人已经无暇去想这样的事了。他们更直接。

  7、西方文化

  可口可乐,麦当劳,一口流利的外语,越来越多的洋人。许多城市里假如刨去汉字招牌,你很难判断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越接近现代生活,就越会发现西方文化的无所不在。而生活方式的接近不可避免地要把我们的思想拉向某一方。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们空谈西方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后来的这一些人是以一种生活的角度介入的。这一代人对西方认可的迹象不像上一代人那么迫切,但他们显然比上一代人更接近西方的本质。

  与此同时,也有人不断地以一种说“不”的姿态出现,如果不是对他们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追求金钱的道德观念上产生怀疑的话,那就只能认为他们无知。

  8、足球与麻将。

  足球本来是蓝领的爱好,却让中国所有人着迷,并以谈它为荣,而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无疑成为大家的一个笑柄实际上与这一代人同龄的中国球星更多的是昭示着他们自己的命运。好笑的是这一代人尽管自称热爱足球却很少自己去踢,他们宁可把时间放在打麻将上面。内麻外足,成了这一代最个人化的娱乐。

  9、消费。

  上面说的一切都要以金钱为代价。正是这一代人把中国最传统的消费观给瓦解了。曾经被批判过的高消费被鼓励贷款所代替,今朝有酒今朝醉被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天堂上的见面所取代。而现在这个社会中消费的中坚无疑是这一代人,作为强势消费群体他们左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点。

  10、事业。

  消费与财富是成正比的。于是明目张胆地追求事业有成,就成了这一代人见面永远的主题。而这个社会中又有那么多的榜样被树立起来,早的像史玉柱,晚的像张朝阳;不能独立创业的还有那么多的高级白领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事业。跳槽,招聘,选择自己的位置,校正自己的方向成为每个人心里最重要的事。

  事业是否有成,这是一个标准。而这一代人也无意当中为未来提供了一种范式他们在实践着自己的自由前一代人所没有的自由,以后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自由。

  11、另类与反叛

  最初听到的崔健已经人到中年了,但另类的旗帜还没有替换的可能;反叛总是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出现,小心奕奕地保护着自己永远也丰满不起来的羽毛。最刺耳的声音,最强有力的声音在这一代人这里只是被软绵绵地传递着。一代人迅速地抢占主流文化的阵地,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就像他们不曾年轻过一样,不能创造出自己的另类空间,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反叛精神,那么这一代人终究只能算是失败的一代。

  主流文化永远诞生于最初的另类之中。没有反叛就没有创造。

  12、世纪末

  也难怪,这一代人处在的时代太鲜明了,发展得也太快了。更新一代人急于把跨世纪这样的词扛在自己肩上,他们吸收到的文化更有侵犯性,他们意欲创立的文化更有冲击性。于是这一代人和他们上一代人一样落寞地看着世纪之交,看着千年的逼近。

  世纪末对所有人都有一种时间上的压迫感,不知道这一代人是否因此有了切肤之痛?而这种世纪千年之交的宏大也许只有在若干年后才会看出它是如何刻骨铭心地影响了这一代人。

  太近了,所有的记忆就会变得琐碎。有的拾不起来,有的不知如何捡拾,还有的拾起来却又难以判断,它真的像我们想的那样可以永远地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谁知道哪一个将在我们心中长久地存在下去,哪怕是十年?

  这一代人正在三十而立或者逼近三十而立,再过十年,四十岁的时候,不惑的我们检点我们的过去的时候,这一段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会留得下什么?

  到时候一切都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摘自 i70s
发表于 2003-5-5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七十年代出生,受过毛主席的教导,受过邓爷爷的熏陶,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又红又专。横扫一切牛鬼神蛇,全无敌!!!!
发表于 2003-5-5 2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七十年代生人的民俗?

生于七十年代1978-1992影视古董金曲

  这里专门收集同志们少年时代的流光溢彩,这些东东在CD里找不到,磁带上长了毛,它们是真正的超级古董影视金曲。   
  

目录
  
  
电视连续剧

排球女将—排球女将
血疑—血疑
姿三四郎—姿三四郎
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
射雕英雄传—东邪西毒
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
加里森敢死队—片头曲
黑名单上的人—片头曲
神探亨特—片头曲
警犬卡尔-片头曲
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
陈真-大号是中华
霍东阁-好小子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
秦始皇-秦始皇
武则天-知我有情无情
绝代双骄-愿你知我心
再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
萍踪侠影录-最痴一仗
雪山飞狐-雪中情
雪山飞狐-追梦人
上海滩-上海滩
万水千山总是情-万水千山总是情
流氓大亨-婚纱背后
警花出更-交出我的心
京华春梦-京华春梦
情义无价-情义无价
人在旅途-人在旅途
女奴-女奴片头曲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
昨夜星辰-昨夜星辰
星星知我心-星星知我心
八月桂花香-尘缘
法网柔情-法网柔情
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
编辑部的故事-投入的爱一次
便衣警察-少年壮志不言愁
红楼梦-葬花吟
红楼梦-枉凝眉
乌龙山剿匪记-片头曲
婉君-婉君
木鱼石的传说-一个美丽的传说
济公-济公
雪城-心中的太阳
虾球传-游子吟
雨花石-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

电影

桥-啊,朋友再见
追捕-杜丘之歌
大篷车-大篷车
大篷车-啼笑皆非
流浪者-拉兹之歌
英俊少年-小小少年
少年犯-心声
少林寺-牧羊曲
少林寺-少林 少林
城南旧事-送别
红孩子-共产儿童团歌
闪闪的红星-红星闪闪
闪闪的红星-红星照我去战斗
卖花姑娘-卖花姑娘
带手铐的旅客-驼铃
跟我学-片头曲
话说长江-长江之歌
天地之间-片头曲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动画片

铁臂阿童木-铁臂阿童木
森林大帝-雷欧之歌
玛娅历险记-玛娅历险记
花仙子-花仙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片头曲
三千里寻母记-三千里寻母记
聪明的一休-聪明的一休
恐龙特急克塞号-人箭大炮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
星球大战-片头曲
非凡的公主西瑞-片头曲
蓝精灵-蓝精灵之歌
大闹天宫-大闹天宫
邋遢大王历险记-邋遢大王历险记
雪孩子-雪孩子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

  
  
  

发表于 2003-5-9 1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1)

十大经典美食

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
欢迎的魔术师!

3.搅糖稀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好玩。只是现
在看来不太卫生.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
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最想往的一种东西.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
一根.

6.酸梅粉 不用我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7,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 5分一根.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
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人.

8.老鼠屎
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象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
三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
;)

9.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
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10.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
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
花,就更不象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
发表于 2003-5-9 18: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2)

十大经典电视、动画片

1.花仙子
最早的“梦中情人”小培.第一次接触嗲得出水的台湾配音,十分受用。而且主题曲太好
听了。

2.聪明的一休
80年代最聪明的小孩。因为他一累了就说“哎,休息,休息一会儿敁就道这里,再见
啦!”

3.变形金刚
那时最讨厌被人叫作“大黄蜂”,人人争当“威震天”。而且似乎霸天虎要比汽车人受欢
迎得多,可能是汽车人每回都胜的不那么光明磊落,全是导演帮的忙。而且很多人都
学会了用一种很奇怪的音调颤抖着说:“敌人已经发现了准备 发射 !”

4.蓝精灵
看了蓝精灵,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化身.要找一个"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跟人找茬
","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人,还真难.非格格巫莫数了.

5.黑猫警长
常常惊叹编剧的天才创意,把羊毛剪子飞上了天,原来直升机还有这种妙用!

6.射雕英雄传
具有万人空巷的魅力.一句"靖哥哥"电死的纯情少男,可谓尸横遍野,不计其数.拥有最
强大杀伤性的武器.

7.霍元甲
最慷慨激昂的爱国英雄.一听到那首铿锵有力主题歌,浑身就热血沸腾,非常好的爱国主
义教材.尤其现在,美日又在窥觑中国,我们更应重温这部电视剧国人当自强,"万里长城
永不倒"
!

8.少林寺 那时的罗汉堂可不像周星星的那么夸张^-^李连杰的成名之作,学武必读喔.

9.西游记
第二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最讨厌的就是唐僧,那么多美女环抱,还要唧唧歪歪的,故意
哄抬物价嘛.最可怜的就是悟空,千辛万苦帮唐僧讨饭,做黑脸,打砸抢全干最后还要被
唐僧念咒. 真是"黑锅送死一肩担"哪.

10.圣斗士星矢
一个里程碑似的作品.其实看这个动画片,正是情窦初开时,不自然就把自己当成星矢
了;)但很纳闷,为什么紫龙冰河一辉都酷的一塌糊涂,雅典娜怎么就看不上眼呢?胜利的
果 实总是被星矢一人独占:< 而且罗马教皇的教廷,伽妙的祗孤独园,钢铁战士,希腊神
话的 波赛东,潘多啦的魔盒,中国庐山的童虎居然被车田圣美成功的搅和到一块,真是
不容易. 还立了圣斗士的四品果位,青铜,白银,黄金,神圣衣,不知道这职称是怎么评
的.不过它却 从此引发了我对人体,宇宙的好奇和研究.可以说,这是一部最最具有狂野
幻想的动画片.

[ 本帖由 咖啡红茶 于 2003-5-9 18:1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5-9 1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3)


十大经典玩物

1.挖蚯蚓
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屁股仔细寻找,一旦发现
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
身臭水后, 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
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
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
上些馋猫, 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
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
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
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
欢养.


4.捕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
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
灵感. 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
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
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

6.逮天牛
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
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
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
容 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
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
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

9.钓龙虾
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0.烧蚂蚁
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
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
一点 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
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
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发表于 2003-5-9 18: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4)

校园十大经典特色生活

1.放学排队
虽然每天放学都要排队,但绝对的神形俱散,需要极大的外力才能压制成一长条形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万句.一边学习,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

3.崇拜小虎队
虽然现在一看酥油朋就腻味,但当时敢不喜欢,也是一种大逆不道!

4.抄歌词 没有电脑,没有因特网...最重要是没有钱!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就
赶快抄吧,顺便练练字.

5.开运动会
小学生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绝佳的社交场所.谁在比赛,比赛什么并不重要,五彩斑斓的
小人书,千奇百怪的小零食,以极高的频率传递最痛苦莫过于憋出每天一篇的表扬稿.跟
奥斯卡明星上台感谢得没完没了一样, 千篇一律的XX班XXX同学下定决心,不怕艰难,顽
强拼搏....终于赢得了第X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XX精神....

6.赶暑假作业
暑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
业,通常是迅雷之势完成.但最要命的是每天一篇的日记,真难为我一天憋出二十篇来,
从此落下了见什么都要抒发一通情感的毛病.

7.上特色班
灾难深重的特色班就是从我们那时兴起的,学弟学妹们的煎熬之苦兄弟我也是尝过的
呀.新时代最黑暗的教育特色之一.

8.比小红花
一面墙上,一张大纸,一个橡皮图章,也是老师神权的象征之一.敢不听话?嘿嘿,就看着
别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

9.罚写错字 time and time again,我总是怪自己,为何会这样的不小心!

10.上课拖堂 "老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快下课吧"

发表于 2003-5-9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5)

校园十大经典流行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回一听到那轻柔嘹亮透明的歌声,就象沉浸在金色的灿烂阳光中,仿佛又回到了最最
纯真的年代.每一次都会感动不已.

2.采蘑菇的小姑娘 表现欢快气氛的经典歌曲,音乐课必教必唱的曲目.

3.泥娃娃
曾经很困惑于干吗教训别人爸爸?--"你爸爸,你爸爸,你呀你爸爸".然后又说"我是你爸
爸,我是你妈妈", 唱歌骂人也还是不对的.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估计大家捡到钱时都会唱这首歌不过现在估计不是" 交到
警察叔叔手里边",而是"交到老婆手里边"吧.

5.小草
最凄惨的,也最坚强的歌.配合"种子的力量"那一课上,效果最好.或者配"离离原上草"
也行.

6.我的中国心 地理启蒙课 知道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7.东方红
每天六点半准时播出,正是我上学出发的时候.最名副其实的歌.确实太阳升了,东方也
红了.

8.路在何方
最轰动也最无聊的歌.虽然西游记拍的没话说,但歌词很弱智,路不在脚下还在头上吗?

9.鞋儿破,帽儿破
最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很搞笑.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鞋破了,这首歌都会被派上用场.

10.国歌
都听了一辈子了,能不流行吗.但愿你还记得歌词儿...(除了叫你起床那一句)
发表于 2003-5-9 18: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十大经典(6)

十大经典的故事或书

1.365夜
当时的妈妈们几乎人手一册,有了它这一年好过了!我可是一年级就把它全看完喽.


3.少年科学
对其中的科学推理侦探小说印象颇深,一本充满科学浪漫主义激情的少年期刊。尤其
喜欢它封面上的那些简单而神奇的水果电池试验

4.少年文艺
一本可以高举学习作文的幌子,大看特看的小说期刊,很多有趣的故事。

5.小学生作文选 选它是因为它的普及率,在东半球上小学的估计都用过它* - *

6.十万个为什么
最早的恐怖主义教材?红红的“工农”兵封皮,里面绝对比封面好看。三年级就知道一
份硫酸、一份硝酸、一份盐酸混合起来,就是能熔金烁铁的“王水”。 可惜既没贼心也
没贼胆。

7.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篇言辞优美的对无情的资本主义进行“血泪控诉”的经典!读过的大概都试过划光一
盒红皮火柴,看看能不能冒出些鸡腿什么的。

8.铁臂阿童木
因为年纪太小,电视里播的时侯刚生出来,只有大看特看小人书了。记得当时特好玩
谁要跑动的时候,都会把双手向前方一并,屁股一撅,嘴里念叨着“我是?#376;臂阿童
木,嘀嘀叭叭呜。。。”,然后就屁股冒烟的飞回家了。


9.马小哈
一套早期的科幻小人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山大地震后,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地衣
菌类,它能吃掉地震倒塌的水泥垃圾,真是太方便了。现在卖给老美正合适。

10.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科科幻世界,问世以前,它给了我们多少美丽的梦想,神奇的渴望!直径一米的大
西瓜,不用汽油的飞行车,没有灯的发光天花板...这可能是当时最不可思议的读物。
中国一代科幻迷就此诞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