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8|回复: 20

【征文】任双霞: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0 1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双霞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示意图已贴到文档中。

[ 本帖由 任双霞 于 2006-7-14 15:2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11 17: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文章写得扎扎实实的。

有个不懂的地方:“宗教学家伊利亚德提出,‘神圣’意味着从日常的世俗时空序列中逆出,重新回归神圣时空之中。”什么叫逆出?

还有个联想:在庙会期间、寺庙范围这两个神圣时空跨度之外,人们如何赋予泰山王母的神圣性的?也就是在日常生活里,这个神明与庙会期间一样吗?在寺庙空间之外,这个神明神圣性的辐射范围有多大?
发表于 2006-7-11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这样的题目真不好写。像你那个叫胥志强的师兄,居然胆敢以“择日”为题来写硕士论文,确实是需要有进取精神的。这种敢于知难而上的精神是很令人佩服的,说明你们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作业而作文,而是有一种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在支撑你们的工作。当这种探索形成一种风气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表扬的是叶涛。他带出了一帮敢于“偏向虎山行”的徒弟。
  不好写的论文,没有写砸,就已经难得了。

  好话我就不多说了,说点丑的。
  1,你的论文一开头,就来了一句“庙宇信仰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信仰形态、组织结构入手。”你在下面有一个注“叶涛,《泰山香社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我一看,叶涛难道有分身术?他一个人,一篇博士论文,就代表“多”了?让我怀疑你要不就是读书少,要不就是想炫耀自己的导师。
  2,神圣空间一节,太罗嗦了。像这一段:
  “两侧的配殿各三间,规模和气势上远远不及王母殿,是五脊五驾梁,无柱;硬心单脊顶。东配殿现为客殿,西配殿原祀神医扁鹊 ,现祀药王孙思邈,两侧陪祀财神和文昌帝君。药王殿西临北斗殿,殿内主祀斗母元君,左右陪祀碧霞元君、慈航真人。过王母池东侧的穿堂耳房便是后院,北为七真殿、蓬莱阁(现已封),殿南为“悦仙亭”。七真殿又称吕祖殿,分前廊、后殿,前廊五间,后殿三间,主祀吕洞宾、陪祀左右为何仙姑、李铁拐及吕祖弟子柳树精、苗庆、焦广成、济霄堂等七真像。”
  你又没个直观的示意图给大家看(如果是西村,她肯定会做个示意图;如果是宗迪,他肯定会有很漂亮、很简洁的文字把神圣空间的主线勾勒出来),但你罗罗嗦嗦讲这么多,除了你自己,谁会读这些文字?像我去过泰山两三回了,对你这个描述也摸不着头脑,何况更多的可能没去过泰山的读者呢?
  3,你的前两部分讲的是外宇宙(空间、时间)的设置,第三个部分是内宇宙(人的精神世界)的设置,我以为在这里会出现一些关于“神圣叙事”或者关于“神圣体验”的论述,以完成你的三部曲。但你匆匆忙忙就收笔了,可见你的田野还不够深入,你的“民间文学研究”与“民俗学研究”结合得还不够好,主要是因为你被奥托套住了。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和较高要求。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篇很有闯劲的论文,很值得肯定。
发表于 2006-7-11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呵呵,这么好,上来就看见两位高人关注我。多谢二位,欢迎狠批。按先来后到,先回答宜家姐姐的问题。
对宜家的赞美,扎实可是不敢当,前几天还因为潦草挨批评呢。扎实是我现在的一种追求,一时很难做好,希望以后能达到这个境界。
“逆出”应该是个翻译词汇,不是十分顺畅的汉语表达方式。我想找到《神圣与世俗》的英文本,看看伊利亚德此处如何行文,始终未果。按我的粗浅的理解,应该有两个方面:神圣在与世俗的相对的意义上“逆”,神圣在对世俗超越的意义上“出”。本想换成一个容易接受的词汇,思怫再三,又怕择词不当有悖译者原意,优柔寡断之下就没有动手。应该换词的,弄这么个词汇给大家看,罪过啊。
宜家后面的针对神圣时空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在思考,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有王母池神庙,神庙中有神,它就仍然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庙还是与世俗的街坊里巷不同的,庙本身就是显圣物,是神明存在的一种展示通过。建筑物、神庙中的神像、缭绕的香烟等(即使没有香客,香火也是不能息的),神庙本身可以给人宗教体验,给人难以名状的感觉。神庙中,“神在”这种状态是勿庸置疑的。神庙之外,神仍然在。那就是不是在地上的庙——王母池里了,而是香客心里。香客“心中的庙”里有神的存在。那些山东、河北的老太太背着供品、烧纸和线香,千里迢迢地从家乡赶到泰山,只为了给王母娘娘或者泰山奶奶烧柱香,说个话。
庙会更像是一个节日时间,与在自己家里劳动的时间相异。庙会上是仪式发生的高潮,而庙会之外,一是王母池一年到头都香火绵绵,二是香客的神灵信仰绝对不会是在庙会那一刹那偶然发生和中止的,应该有个连续的过程,信仰也有它自身的历史。香客第一次来拜山,多是“有事于某神”,多数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三年为一个小圆满(也有十年的),以年年来,不出现缺口年为佳。讲究一点的香客要在家里安供桌,每天供养神灵;也有的初一、十五净口(有的叫做持斋),年节供奉的。若是以神为师父(做神婆),那么时刻心里都要想着师父,连第一口饭、喝第一口水或者酒,都要祭奠给师父。淄博的香客说,为了来烧香,几天前就净身(原话,即洗澡意义上的),不吃荤腥,不说污言。香客的这种信仰,使日常生活变得非常。
现在我只能在是或者否的问题上肯定地回答神圣时空之外,神圣性依然存在;却无法给出日常生活中神在的一种程度指数。若是涉及某个神的信仰辐射地理范围,应该可以用对香客来源地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2005年九月九庙会,我们的调查尽管比较粗疏,但是得到了一些香客来源的基本资料)。今年的九月九庙会,我们将争取再去做深入精致些的庙会调查,希望届时能够给出更近似、更客观的答案。
之前曾得到王铭铭老师忠告,对宗教的研究应该到仪式的层面即止;对于宗教体验的研究实在是难以把握,容易走火入魔。我现在走的就是极易走火入魔的险途,还有待各位江湖豪客时时棒喝,免我堕入魔障。
       


       

[ 本帖由 任双霞 于 2006-7-11 22:02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11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蔷薇剑 于 2006-7-11 21:05 写道:
之前曾得到王铭铭忠告,对宗教的研究应该到仪式的层面即止;对于宗教体验的研究实在是难以把握,容易走火入魔。我现在走的就是极易走火入魔的险途,还有待各位江湖豪客时时棒喝,免我堕入魔障。

本来以为你是被奥托套住了,原来是被王铭铭套住了。哈哈。
发表于 2006-7-11 2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骏马是草原的奔放,套杆是草原的臂膀。马要自由地奔跑起来,套杆是套不住的。
发表于 2006-7-11 2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题目是神圣感,也就是要涉及体验的层面了。女性研究宗教体验大概有先天优势吧。你前面的解释很好,也说明了这一点。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7-11 21:3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11 2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神圣体验可以从个人体验与体验叙事两方面来入手,如果你谈的是个人体验的真实性问题,那可能是危险的(这个危险是指学术上的不可靠,不是指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的问题),但是,当你把香客们对于神圣体验的叙事当作对象的时候,你的分析是形态学的,你只管讨论叙事效果,而无须追踪这些叙事的真伪问题,这有什么危险?需要什么“忠告”?


[ 本帖由 品三 于 2006-7-11 21:3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11 2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多谢施老师的意见,我一个个问题回答。
1。做叶老师的学生感觉是挺好,不过没有炫耀的意思。关于注释和引文,我屡遭批评。之前注释文字太多,被批为有卖弄之嫌,然后矫枉过正吧。我毕业论文想写庙会,也读过几篇庙会研究文章的,我老老实实补上吧,希望来得及。
2。那段描述文字真是笨人骑劣马,笨到一块了。示意图已经做好,是张礼敏做的,有点小问题,改完后贴上。
3。奥托的确对我影响很大,不过我觉得写得不够深入不是因为他拖住我,奥托本身没有问题,是我自己的田野做得不够精细。

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和胥志强有过很多探讨。他多次鼓励我,自己觉得有趣就把它写出来,大家都不谈的东西不一定是没有探讨价值的。所以,我对宗教体验的探讨很大程度上来自我自己思维的乐趣,并不清楚这种探讨中比较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有一头乱撞的意味。还有望施大侠施以援手,多多批评,助我打通任督二脉。
发表于 2006-7-11 2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品三 于 2006-7-11 21:32 写道:
神圣体验可以从个人体验与体验叙事两方面来入手,如果你谈的是个人体验的真实性问题,那可能是危险的(这个危险是指学术上的不可靠,不是指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的问题),但是,当你把香客们对于神圣体验的叙事当 ......

品三兄的神圣体验的分类,若结合吕微老师的自我、他者的观点,可再细分为:研究者个人的神圣体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神圣体验的体验,研究对象的神圣体验,研究对象对其他人(包括研究者)神圣体验的体验。若能在四个方面之间审析,则可深入;若完全陷落在研究者个人的神圣体验,才是魔障。
发表于 2006-7-11 2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宜家 于 2006-7-11 21:22 写道:
骏马是草原的奔放,套杆是草原的臂膀。马要自由地奔跑起来,套杆是套不住的。


俺是热毛子马,夏天一身长毛热得淌汗,冬天褪毛冷得直哆嗦。
总之,不太合时宜。
不仅套秆,一切困难都轻易套住我。
所以也骏不起来,拖着马车,一步步走吧。
路漫漫,一步步走近目的地,或许有很接近的那天。
发表于 2006-7-11 2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宜家 于 2006-7-11 21:43 写道:
品三兄的神圣体验的分类,若结合吕微老师的自我、他者的观点,可再细分为:研究者个人的神圣体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神圣体验的体验,研究对象的神圣体验,研究对象对其他人(包括研究者)神圣体验的体验。若能在四个 ......

多谢宜家提醒。我关注的,是后面两个。
发表于 2006-7-11 2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但若没有自我的深切体验,只能作客观分析。神圣感不一定就是痴迷于宗教,在泰山脚下,在古槐旁边,都会有一种神圣感,能被这种感觉深深撼动,在观察被调查者的宗教体验的时候就会理解、尊重并保持必要的敏感度。
发表于 2006-7-11 2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宜家 于 2006-7-11 21:43 写道:
品三兄的神圣体验的分类,若结合吕微老师的自我、他者的观点,可再细分为:研究者个人的神圣体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神圣体验的体验,研究对象的神圣体验,研究对象对其他人(包括研究者)神圣体验的体验。若能在四个 ......

就一个字:高!
发表于 2006-7-11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征文】庙、庙会、仪式与神圣感——以泰山王母池为例

创意可是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