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0|回复: 4

《西方神话学读本》面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阿兰·邓迪斯主编的《西方神话学读本》中译本,经过重新修订,由广西师大出版社近期出版。译者为朝戈金等人。其中若干篇文章,令在下受惠良多。
下面是在下为这本书写的说明:
神圣叙事•译者的话

这部西方神话学理论文集,曾以《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为题于199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印行,属于该社推出的“原始文化名著译丛”之一。当初译者署名为朝戈金、尹伊、金泽、蒙梓。还有个别参与了少量工作的译者,名字没有出现在该书中文版的封面上。如今坊间早已找不到这部译作,而愿意参考它的人却一直都有。读者有阅读需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愿意纳入“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重新出版,便引出了这本“半新”译作的面世。
说它“半新”,是因为译著的重印,不外乎原样重版、修订重印和另起炉灶三种办法。这本译作介乎后两种之间:原译者朝戈金和金泽两位的译文,经本人再次校订后仍放在里面;其余约占一半篇幅的十余篇文章,则按另起炉灶的做法,请人重新进行翻译。参加进来的译者,是高荷红、宋颖和朱刚三位年轻学人。
该书的英文原作是美国民俗学大家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教授选编的,原书题为Sacred Narrative: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由加州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鉴于有了再次出版的机会,这部译文集的书名也就有了新的考虑,一则回到原题以便更加贴近原书名的含义,重新译为《神圣叙事:神话理论读本》;二则与1994年出版的中译本有所区别。
关于原书编者邓迪斯,在同属这套“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中的《民俗解析》中已有译者较全面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记忆犹新的倒是我本人与邓迪斯曾经有过的通信联系。我于1995年9月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其间将带去美国的《西方神话学论文选》汉译本邮寄给了邓迪斯先生,随书附一短函致意并说明当年的出版情况。他很快就回了信,说了些感谢的话。虽然是初次通信,但他的耿直、幽默和坦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信中径直建议我舍哈佛去投奔宾夕法尼亚大学,说哈佛大学虽然有一流的图书馆,但民俗学和神话学只针对本科专修生开设基础课程,我所能够得到的帮助不会很多。而宾大有民俗学和民俗生活方向的博士课程,还有多位顶级的民俗学者,像罗杰•亚伯拉罕斯(Roger Abrahams)、丹•本─阿莫斯(Dan Ben-Amos)、玛格丽特•米尔斯(Margaret Mills) 、里贾纳•本迪克斯(Regina Bendix)等。按照他的建议四处游学对我来说却并不容易,我于是留在哈佛啃米尔曼•帕里(Milman Parry)和艾伯特•洛德(Albert Lord)两位古典学教授的书,由此更多受到他们的影响,集中关注“口头程式理论”和口头传统研究等问题,由此彻底跨进了与神话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口头诗学及其相邻领域的门槛。但回顾此前,正是邓迪斯教授编选的这本神话学理论文集,让我个人的学术兴趣从中国现代文学和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转向了民间叙事和民俗学。
记得邓迪斯教授在信中还说到:“我很高兴此书有了汉译本以推进中国神话学研究,并希望早日重版,以便更多的学者和学生可以参考”。所谓“重版”,是因为我在信中告诉他那个译本出来的几个月内,各地书店就已经告罄。现在,他当年的愿望成真,新的印本即将面世。但令人遗憾的是,去年4月初,也就是在此新版的修订重译过程中,忽闻邓迪斯教授突然病倒在课堂上,几个小时之后便驾鹤西去了。得到消息的当晚,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开设的邓迪斯教授在线纪念堂上,向邓迪斯教授的家人、同道和学生发去唁函,以表达我心中真切的悼念之情。作为一位杰出的民俗学家和教育家,邓迪斯教授毕生致力于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推动了国际民俗学的对话和交流,他涉猎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精神分析方法上独树一帜。他的逝世,是国际民俗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此后,每每看到尚未完成的校译稿,那些熟悉的文字也唤起我十多年前开始从事该书翻译工作的种种记忆,还有邓迪斯教授对“重版”寄予的期望,便觉得自己多了几分责任。
在西方人文学术格局中,神话学是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文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和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学者们,一直都在为神话学的学科大厦添砖加瓦,把它建成现在这样一个跨骑着若干领域、渊源多头、枝蔓横生、结构复杂且众声喧哗的庞大体系。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界选择“神话”作为文类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明显地得益于上个世纪初叶的西学东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神话研究的各种著述在国内已蔚成大观。但相比而言,中国的神话学及其理论研究则略嫌寂寥。因此,重新翻译出版邓迪斯教授精心遴选的这些论文,既是为持久开放地汲取国外学者在神话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为国内神话学理论研究乃至民间叙事的学理性思考提供一个认真反思并奋发有为的系统性参照框架。尽管这些域外论文大都发表在几十年以前,但可以说基本上反映了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神话学的前沿性成果,而且它们至今也是许多国家民俗学者一直称道和反复引证的经典性理论文献。作为译者,我们真诚地希望这部译作的重新推出,有如邓迪斯教授所望,“推进中国神话学研究”。
该书由多位译者翻译,其中几位还是在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我们在相关术语和用词方面尽量做了统一和核查,但仍恐有疏漏、错误和不当之处,我们恳切地希望读者和方家予以谅解并给予批评指正。
大概是因为翻译和校订中我的工作量稍多,译者们嘱我代大家对这个重新推出的译本作一说明,就写了上面的话。
最后,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各位译者付出的辛劳和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
朝戈金
2006年2月13日




发表于 2006-8-11 18: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西方神话学读本》面世

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 > 西方神话学读本

   
   · 这里的文章代表了西方神话学研究中那些最有影响力的思考   

  
西方神话学读本
  
     著者:[美] 阿兰•邓迪斯  

书号:ISBN-7-5633-6050-6/B•230
分管:学术馆
书系: 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
责任编辑:吴晓斌
装帧:平装
开本:16
印张:27  
页数:340  
出版时间:2006-6-1  
定价:35.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该论文集由来自各国不同领域的神话学研究经典专论所构成:古典学者阐释古代神话,神学家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研究神话中包含的文化模式,宗教史专家着力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民俗学家关注不同地域文化中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将神话理解为人类困境或冲动的奇异反映。总之,这里的文章代表了西方神话学研究中那些最有影响力的思考。

   
   作者简介>>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教授,美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1980年担任美国民俗学协会主席兼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北美方面的副主席。1976年获芝加哥民俗学奖一等奖,1993年获国际民俗学和民族志终身成就奖——彼得雷奖(the Pitre Prize),2005年获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学杰出成就奖”。

   
   简要目录>>  

   
  “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总序
译者的话
导言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
“自然神话”理论
神话界定问题
论神话的界说
神话:一个游移不定的词语
人类的堕落
神话的真实性
神话和故事
宇宙创生神话和“神圣的历史”
意识形态的两分:肖肖尼人中的神话与民间信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创世神话
天地分离神话的文化历史背景
神话在生活中的作用
神话的可塑性:来自提科皮亚人的个案
神话的适应性
神话
儿童原型心理学
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理论
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
阿斯第瓦尔的故事
故事家拉约什•阿米对世界的见解
关于华盛顿的神话
附录:参考书目

      
   序言>>  

   
  “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总序

我曾经主编过一套翻译著作丛书,名为“原始文化名著译丛”,那里所收的外国学人的著作大都是经历过上百年历史考验的学术名篇。20 年前翻译出版这套著作自有它的历史背景。关于编辑的初衷,我曾经这样记述过:??

……长时间对国外的学术发展闭目塞听的封闭状态,使我们缺少了参考和比较,限制了中国学者才智的发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使我们进步缓慢,研究难以深入,甚至使我们的许多优长也渐渐失去光泽,有的甚至变成不断重复的陈词老调。大家都痛感有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必要。为此,首先要运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实际,全面掌握和分析民间文化的现实状况和真实材料;同时还要总结和借鉴人类智慧之光已经照亮的科学发展道路,包括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已经走过的探索历程。……为了认识和分析当代外国的五光十色的新理论、新观点,我认为有必要以简捷的办法和较快的速度追视其历史,明了其根源,这样才不至于在这些时新论调的绚丽的外衣和炫目的光彩面前感到困惑莫解。于是,1985年开始,我策划主编了一套《原始文化名著译丛》,希望能把欧洲民间文化研究最基本的理论著作介绍给国人,尽快填补这一空白,免去学人再在二三流著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希望我国学界能在较短时间内迎头赶上,充分利用我国的优越条件,作出我们出色的贡献,在广泛的国际学术对话中发出更高更强的声音。

这套丛书陆续出版之后,很快就销售一空。20年过去,至今学界对它仍有需求,于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然而,和一切事物一样,学术思想总不会停滞不前,总要不断发展。新的材料、新的视角、新的立论、新的学说体系总会不断涌现。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外学坛的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也确实出现了不少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于是我想,应该不断地将国外学人的新成果纳入我国学者的视野,成为我们学术建设的参照。这不仅会活跃我们的思路,对我们的研究有益,而且会日益增加我们在国际学术对话中的共同语言。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翻译工作,虽不及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绍介国外学术进程的快速和全面,但是,我们今天在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一批十分在行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有理论功底和分辨眼光,能够把国外有关领域的最有新见、最有影响的著作选择出来,提供我国学人参考。于是,在四五年前,在和一些同道商议之后,确定编辑出版一套《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作为《原始文化名著译丛》的姊妹篇和当代续集。在这一段时间里,有过一些周折,现在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出版重任,这对学界同仁说来是一大幸事,对各位译者说来也是一大幸事。版社于2004年重新再版。我以为,像《原始文化》、《人类学》、《金枝(精要)》、《图腾崇拜》等著作仍是有关学者不能不读,而且是常读常新的经典。

民间文化饱含着民众生活方式的历史积淀,同时又是今天的生活现实。当我们说要继承和弘扬民间文化优良传统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要关爱、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和优良的生活方式。这种关爱、保护和发展当然是在充分认识民间文化的本质、形式、功能、价值、既往历史和未来趋向等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研究是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它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研究虽然对象不同,视角有异,然而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会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们的民间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内容极为丰富,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少见。由于这一层原因,也由于有关学者的艰辛努力,我们在国际学术论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们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不断地把握世界学术的脉搏,不断追踪国际学术发展的进程,以利于我们对自己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以利于作出新的学术建树,从而使我们的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有更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优良传统的时候,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本国民众福祉以及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角度出发,这种视角当然是有道理的,是正确的。然而,到了今天,世界变成了不是修辞意义上的而是确有实际所指的“地球村”的时候,只有民族的视角就是不够的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可能会影响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单一化,强势文化也在有意无意地鼓吹和助长着文化发展的单一化趋势,然而,单一化终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悲哀。文化多样性发展不仅是世界各民族的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为了给文化多样性发展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我们不仅要加强本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而且要广泛地吸纳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扩大交流,不断展开国际学术对话。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殷切期望这套《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民间文化是一泓永不涸竭的生命之泉,是一棵永世长青的生命树。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的整个人类社会,因为有了这生命树,有了这生命泉,才会赢得一个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更绚丽的明天。??


刘魁立
2004年12月,北京

   
   推荐>>  

   
  重新翻译出版邓迪斯教授精心遴选的这些论文——许多国家民俗学者一直称道和反复引证的经典性理论文献,既是为持久开放地汲取国外学者在神话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为国内神话学理论研究乃至民间叙事的学理性思考提供一个认真反思并奋发有为的系统性参照框架。 ——摘自本书封底 民间文化饱含着民众生活方式的历史积淀,同时又是今天的生活现实。当我们说要继承和弘扬民间文化优良传统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要关爱、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和优良的生活方式。这种关爱、保护和发展当然是在充分认识民间文化的本质、形式、功能、价值、既往历史和未来趋向等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研究是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它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研究虽然对象不同,视角有异,然而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会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摘自“译者的话”

      
   延伸阅读>>  

   
  •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

西方神话学读本
民俗解析
荷马诸问题(将出)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将出)

   
Copyright(C) 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2006-2007.sss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帖由 iel-ot 于 2006-8-16 09:09 最后编辑 ]
cgj_xfshxdb.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2: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西方神话学读本》面世

随便翻看,就发现译文有不如意处。翻译之难,有相同经验的人,定会会意。
不过,比较原来的译本,进步还是很大的。
发表于 2006-8-14 15: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西方神话学读本》面世

当年就是因为没有买到朝先生等人译就的《西方神话学论文选》,所以复印了整本书,就是这么一大摞复印件,至今是我的案头必备。我实在是受益于这本书很多、很多。书里讲的当然都是神话问题,但其实事关整个民间文学、民俗学。我一直以为,神话不是一个“现成的对象”而是隐藏在其他民间文学体裁如史诗、故事甚至短篇歌谣当中的“可被识别出来”之物,因此,可以有神话研究,而不可能有神话学。因为一个学科必然有其现实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而神话研究于这两样都不沾边,《西方神话学论文选》就展示了神话研究的多种研究方法。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恍然,一个现代学科如何可能构造出它的“客观的对象”,而一个学科能够构造出它的客观对象,恰恰与一个学科能够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相辅相成。神话学正是以其深刻的理论和对象的构造能力而成为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显学。我相信在后现代,神话学仍将有重大的知识贡献和社会贡献,神话学的理论和方法仍将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辐射力量。祝贺新译本的出版,年轻一代的民间文学、民俗学学者也一定会从中获益良多。
发表于 2006-8-16 0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西方神话学读本》面世



《西方神话学读本》导 言

邓迪斯

   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怎样产生并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神圣的叙事性解释。这一界说为这本专门关于神话研究的精选的、严肃的论集提供了指南。其中决定性的形容词“神圣的”把神话与其他叙事性形式,如民间故事这一通常是世俗的和虚构的叙事形式区别开来。在西方文化中,区分民间故事与神话之间的差异是容易的,只要把某个民间故事的开头套话,例如“从前……”放在《旧约》中的比如上帝造人或者洪水神话的前面就行了。这种把神圣的叙事与世俗的、虚构性的叙事进行类比的意向,或许会触怒宗教界人士。神话的意味是神圣的,因为所有形式的宗教都以某些方式与神话结合,而且这不是对“神话”这两个字眼的贬损。“神话”(mythos)这一术语原意是词语或故事。只有在现代用法里,“神话”一词才具有“荒诞”这一否定性含义(尽管柏拉图曾因感到神话会引人步入歧途而反对它是确有其事的)。

? 照通常说法,“神话”这个词常被当作“荒诞”或“谬论”的同义词。你可以指责一个陈述或说法不真实而说:“那只是一个神话!”(“民间传说”和“迷信”可能产生相同效果。)但是在这本书中,不真实的陈述并非是“神话”合适的含义,而且神话也不是非真实陈述,因为神话可以构成真实的最高形式,虽然是伪装在隐喻之中。如果你始终牢记,一个神话必须在最低限度上是叙事,你就能轻易剔除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使用了“神话”一词的书籍和文章。(你只要在就近一处大图书馆里查找图书分类索引,就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书名使用了“神话”一词,而只有很少才涉及神话的神圣叙事的含义。)

? 神话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跨学科的冒险事业。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推进了对神话的分析,他们包括人类学、古典学、比较宗教、民俗学、心理学和神学的学者们,这还只是几个最重要的学科。这本书中的论文,表明了研究中异乎寻常的多样性。前几篇论文涉及神话的定义,包括美国人类学导向的民俗学家威廉•巴斯科姆(William Bascom)、荷兰民俗学家让•德•伏里(Jan de Vries)、芬兰民俗学家劳里•杭柯(Lauri Honko)、英国古典学者G.S.柯克(G.S.Kirk)和神学家J.W.罗杰森(J.W.Rogerson)。另一位英国古典学者詹姆斯•G.弗雷泽(James G.Frazer)运用了比较方法研究《创世记》中的核心神话。接着是意大利学者拉斐尔•贝塔佐尼(Raffaele Pettazzoni)关于宗教历史的理论探讨;美国专家西奥多•H.加斯特(Theodor H.Gaster)论及了古代近东;美国学者(原来是罗马尼亚人)米尔西•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则是比较宗教,还有一位美国印第安人宗教权威,瑞典人艾克•霍特克莱茨(Ake Hultkrantz)。这些探讨涉及有趣的神话与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问题。瑞典民俗学家安娜•伯吉特•露丝(Anna Birgitta Rooth)作了美洲印第安人创世神话的类型学研究;日本学者沼泽喜市(K.Numazawa)先生提出了关于宇宙—父母(world?parent)神话(天空—父亲和大地—母亲)的独到的阐释。

? 功能学派的研究方法是由该学派的领军人物进行的,出生于波兰的社会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还有来自新西兰的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思(Raymond Firth)即是。荷兰学者范•巴伦(Th.P.van Baaren)拓展了弗思关于神话的适应性观念。法兰西学者埃里克•达代尔(Eric Dardel)则对传教士兼民族学家莫里斯•利恩哈特(Maurice Leenhardt)在神话含义上的毕生的杰出研究,作出了精敏的概括。

? 对神话作心理学方面研究的有瑞士的C.G.荣格(C.G.Jung),他在探讨童年原型中概述了集体无意识观念和原型问题;美国神话理论方面专家罗伯特•A.西格尔(Robert A.Segal)尖锐批评了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的神话研究;还有我本人对广泛传播的潜水捞泥创世神话运用弗洛伊德(Freud)理论作出的民俗学阐释。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演示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匈牙利民俗学家山陀尔•厄尔代兹(S?ndor Erdész)在扎实出色的论文中,指出了宇宙观的概念是如何与传统的民间叙事内容相联系的。最末一篇文章是美国古典学者多罗西娅•温德(Dorothea Wender)写的,她评析了神话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原则,通过轻松的文笔把它们运用于乔治•华盛顿传说研究之中。最后,开列了一个简短的关于神话理论更进一步的书目,以此为全书作结。

? 从这些神话理论文章的选汇中学者们会发现,在关于什么是神话和如何分析神话问题上是存在着分歧的。从19世纪到20世纪发生了理论方向上的戏剧性转移。19世纪的神话理论家最初将兴趣放在神话起源问题上。一些权威推测神话流行于进化进程中的早期,通常是最初阶段,或者神话是神话时代的原始人试图解释例如太阳升落这种自然现象的结果。甚至聚拢一大堆同一神话的不同版本的比较方法,也把神话原始形态的历史重建作为目标。

? 19世纪的历时(diachronic)理论之后是20世纪的共时(synchronic)理论。取代对起源问题的推测的,是学者们转而考虑神话的结构和功能。人们通过把神话放在其自身文化语境中,亲历和考察神话的属性和它的功能。19世纪的思想家们,满足于在他们书房里安全舒适的安乐椅中沉思冥想着神话;而20世纪的学者们,常常强调走到田野去亲历和感受神话吟诵,了解神话对活生生的人们所发挥的影响。世界各地记录到的神话数目的实在的增长,激发了关于神话性质研究的新的热情。

? 神话学家们仍将被视为他们领域中的专门家。古典学学者主要致力于阐释古希腊和中东神话;《圣经》研究者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们研究神话包容的文化模式,例如社会组织的方式;宗教史专家则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上下工夫;民俗学家着意于在不同地域的和文化的区域内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寻求将神话理解为根本的人类困难处境或冲动的奇异反应。然而,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去研究神话,你都应当开始熟悉这一课题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有多少神话是以“最初”开始其故事的。我们现在将以尝试界定作为一个文类的神话来开始我们的探索。   ??? 朝戈金 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9-21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