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1|回复: 4

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4 22: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11:35 新京报


辽宁省牛河梁遗址祭坛航拍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间三层祭坛,与北京天坛相似;左边的大墓上积石一层层垒起,有如后世的王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在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头像,被当时媒体称为“5000年后的历史性会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赫哲鱼皮熊图腾。中国东北的这一少数民族不少部落把熊当作自己的图腾,赫哲人打猎一般不打熊,如果遇到危险,万不得已,也要把熊头留下,并设案祭祀忏悔。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已被世界认同。然而龙的形象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却未有定论。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舒宪依据红山文化考古研究成果提出,中华民族先民崇拜熊图腾,龙与熊有着直接的关系,龙的身上体现出熊的特征,用熊图腾一说可以解释龙的起源。

  叶舒宪认为,熊图腾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延续,可以为我们打开理解远古神话的窗口。从今年5月的论文,到本月11日河南举行的国际神话学会,叶舒宪已数次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他的这一惊人理论直到现在并未在考古学界引起多大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指出,熊图腾学说在当前的考古体系中尚缺乏实证,甚至图腾崇拜学说本身也是舶来品。他反驳,如果真要还原说我们具有熊图腾,那上千年来,龙这一意象在中国悠久文化里又意味着什么,熊的意象究竟是如何转变成龙的意象呢?

  本报记者 李健亚

  红山文化引出熊图腾

  叶舒宪的观点根源于东北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山文化遗址开始挖掘之后,便迅速以迥异于中原地区文化遗址的文明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关注。

  今年4月,叶舒宪和另外三名学者赶赴红山文化区域做田野调查。叶舒宪认为,尽管红山文化也受到考古学界的关注,但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将考古重点放在中原,对那片土地并未有太多的了解。根据他对红山文化遗址文物的考察,红山文化存在着一种信仰:熊图腾。

  其中,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地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的发掘被叶舒宪看作最有力的证据。庙中除了出土泥塑女神像之外,还同时发现了真熊的下颚骨,以及泥塑的熊头下部残件。

  此前,考古人员先后在辽河流域发现20余件红山文化时期形似熊龙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在红山文化墓葬中,这种玉雕熊龙更具神器性质,与女神崇拜联系在一起。这证明,史前熊是作为神庙之中的尊神而受到红山先民的特殊礼遇。”

  “牛河梁女神庙是红山文明最主要的代表,除此,在赤峰地区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也曾两次发现人工塑造的熊神偶像,而且几乎每次都是熊的形象与女神形象对应。”

  熊图腾进入了华夏文明?

  根据叶舒宪的观点,熊图腾崇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形成了数千年的深厚传统,而内蒙古南部地区又与河北、陕西、山西北部地区相互联系着,“距离内蒙古东南部不远的河北北部有涿鹿县,那正是传说中中华始祖黄帝与炎帝大战的地区。”在地缘上,存在着熊图腾崇拜进入华夏文明的可能。

  除了地区接壤外,叶舒宪还提出了另一个论据———从上古帝王名号中也可看出熊崇拜的脉络:如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文化是连着的,古书中的一些记载,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以为是不值一提的神话。其实那些圣王、先祖们名号中的‘熊’符号恰是对逝去的远古时代的追忆,”叶舒宪指出此前就有考古学家提出过,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在红山史前文明发现熊图腾外,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崇拜还一直延续着。”叶舒宪指出我们在进入三代文明之后的考古发现中,也看到丰富的熊的形象资料,特别是以动物神像雕塑造型的传统一直出现在民间礼俗、丧葬明器、民间美术和出土文物中。

  商代玉器中发现有坐熊,熊头鸟身的造型。西周玉器中也有大批的熊造型。商周以后的玉雕艺术品中,作为重要仪式礼器而出现的双熊首玉佩,熊龙玦,熊龙璧,以及自卷尾熊抽象到熊龙的各种神奇造型。“新近出版的15卷本《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足可以构成强有力的实物证据,大大弥补文献资料的匮乏。”

  熊与龙实为一体?

  在提出熊图腾的同时,叶舒宪也没否认龙形象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在他看来,熊与龙恰恰是一体的。

  叶舒宪表示,长久以来龙一直被认为是虚构出来的动物,而熊龙一体,恰恰能解释龙的起源。

  红山牛河梁女神庙出土过一对玉龙,通常认为这对龙的形象来源于猪,而近年孙守道、郭大顺等考古学者却提出“熊龙”说,他们的理由是,这类龙的头形、吻部、眼睛形状,特别是有耳无鬃等主要特征,并不是猪的特征,而其短立耳、圆睛却与熊的一些特征相似。

  与双熊龙相对应的,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积石冢还出土有双熊首三孔玉器。叶舒宪表示后来的考古发掘还出了一些龙的造型文物,在这些龙的造型中,很明显可看出熊的头。熊的身体是卷曲的,就像一个圆圈一样。然后嘴咬住尾巴,“对照这个线索看,龙的獠牙其实就是熊的牙齿。以往有说法认为是狮子的。实际上,狮子是以后才有的,并且是外国传来的。年代上并不吻合。”

  -延伸

  熊图腾的天下

  “熊图腾崇拜并不仅仅限于中国”,叶舒宪称,熊图腾是欧亚大陆及北美史前宗教信仰的共有主题之一。与史前女神偶像的相关的熊崇拜,将冬眠春出的熊理解为死而复生的象征,体现了大地母神的自然节律。叶舒宪表示在欧洲,熊的神秘气息是从地窖里传出来的。熊因此代表黑暗,阴森:而在印第安人普埃布罗族的地下庙宇里,按惯例有一个炉灶被称为“熊”,因为这种动物与冥间的力量有关。

  叶舒宪称,从空间分布上看,整个欧亚大陆北半部以及北美洲的史前文化都曾经流行过熊图腾崇拜。“欧洲史前人类制作的灯台、陶器、人像和祭器上出现的大量的熊形象,比如克罗地亚发现的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陶制熊形灯台,都为他们的熊图腾崇拜提供了证据。”

  红山文化大争议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有考古学家认为,牛河梁发掘的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红山文化遗址说明,当时的红山文化已经出现了氏族部落制度。

  现代考古学自上世纪初建立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中原即黄河流域当成中国文明的起源地,尤其是绚丽夺目的河南仰韶彩陶文化的发现,更是支持了这一观念。然而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被发现以来,以苏秉琦为代表的一批考古学家提出,红山文化与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

  不过这一理论并未取得学界的主流地位,还有很多学者坚持中原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起源和中心,他们认为,红山文化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因为现有资料并不能证明红山文化已经具有了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产生。

  无论如何,红山文化引发了学者们对文明起源问题的思考,古史学者们终于摆脱了神话意识的影响,进入到了将考古实物引进到古史研究的阶段。

  -新知补丁

  图腾(Totem)

  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龙的起源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1987年在河南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


   http://tech.sina.com.cn/d/2006-08-14/11351084448.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

专家反驳熊图腾说 称相关证据不充分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11:42 新京报

     不论龙是否是华夏民族的图腾,龙都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无数以龙为形象的文物,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法抹煞。

  发掘的文物太孤单

  红山文化在与之同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据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曾有人提出古史学者们终于可以摆脱片面的神话意识的影响,进入到了一个将考古实物材料引进到古史研究中的一个实证阶段。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指出考古学注重以实证出发。不管是龙图腾也好、熊图腾也好,毕竟只见于文献记载,更多的带有神话意味。叶舒宪等研究人员虽以牛河梁女神庙发掘的一些实物为证推出熊图腾一说,然而,当前考古学界对牛河梁地区的发掘、研究还不够。“发掘的东西太孤单了。牛河梁遗址本身就不清楚,所做的工作也不清楚。”刘庆柱目前还不能以红山牛河梁遗址为依据下定论。

  “对于我们的历史、过去,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要多,我们现在还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现在关于红山文化、女神庙、包括赤峰地区的考古基础工作都需要加强,”刘庆柱指出仅依靠零碎的资料便去还原熊图腾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红山文明曾有过多种推断,此前也有学者指出红山文化是炎帝文明遗留下的。

  熊只是个别部落的图腾

  对于熊与龙的关系,刘庆柱也有不同的见解。

  在红山文化中,玉龙比较普遍。玉龙大体分为两例,一类因形似英文字母C而被称作C形,这类玉龙体形细瘦,有飘动的长鬃;另一类环体肥厚,首部硕大,有双耳,吻部有皱纹,形象似猪。后有学者推论后一类型偏似为熊,称其为“熊龙”。

  玉雕熊龙造型意象已被考古学者多次阐释,有说猪龙,也有说是熊龙。在刘庆柱看来,其实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的那个点上,对这一造型都是根据现有的经验去判断。究竟当时的猪是怎样的,熊又是怎样的,而表现在艺术家手里又会经历怎样的演变?现在都无法依据一种文物类型加以判断。“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表现手法比较简单,可以看成猪,也可看成熊。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必须要经过佐证对照,不能只根据几件文物来推断。”

  “有些部落确实以熊为图腾,但那能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吗?”刘庆柱指出,尽管龙的意象是虚构的,但如果华夏文明真是熊图腾崇拜,就不会有龙的意象,后来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也不会有龙这一造型,“既然以熊为图腾,熊是最高尚的,那怎么解释龙的地位呢?”

  刘庆柱指出龙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想象的东西。然而,如果说熊龙一体,就需要指明熊是怎样转变成龙这个意象,“其实,图腾本身就是西方对史前世界的一个假设”。

  红山文化只具地方特色

  如果熊图腾成立,并能解释黄帝等先贤的一些传说,那么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便会作出新的解释。

  然而,在刘庆柱看来,依据现有考古资料,现在还远未能将红山文化说成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对于红山文化,其实考古界关注的挺多,关于红山文化是否为中华文明起源之类的争议很多。但研究必须要打好基础,否则再争论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

  目前,对以牛河梁女神庙为主的红山文化,考古学界占多数的看法是:红山文化确实有着当地独特的特点,是由当地的自然环境等各种原因塑造成的文化。然而,刘庆柱强调:“什么叫起源,那是指对我们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的根本影响,应该采用一种回视的眼光,从现在看过去。”

  刘庆柱表示自己还是比较赞同以往的说法,我们的文化是从黄河流域出来的,而不是在红山地区,也不是由那边脱胎演变而来的。“汉唐时代,牛河梁地区还是荒蛮之地。如果说在文明史上是牛河梁地区影响了黄河流域,那为什么后来成了蛮荒之地。我们必须从逻辑上、时光隧道上去推导。”

  刘庆柱提出了考古研究学者考量的一个标准:现在都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在古代能适宜生存吗?现在哪个地方人口比较多,在古代也是比较发达之地。沿海地区是个例外,因为当时还没有条件利用海洋。他认为,从这个标准出发,自然条件因素制约了红山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可能性。





发表于 2006-8-15 16: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

神话学会会长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来源于熊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的新说惊人。正在河南举行的中国神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叶舒宪教授再次提交他的新论点,进一步证实此前的结论。

  8月12日,叶舒宪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阐述自己的论点,并激情洋溢地透露了自己的新计划,但又叮嘱记者,暂时先不要透露。记者初次见他时,提起他的观点,他的友人坐在一旁开玩笑说:“照你这么说,那国人的那句‘瞧你这熊样’不是骂人的,竟是夸人的了!”

  他还用在踏访新郑轩辕故里时看到实例作证明:“黄帝号有熊,他的门前为什么站着两只熊,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狼图腾引出熊图腾

  叶舒宪教授这样解释这一研究的由来:“2004年至2005年的国内图书市场,最响亮的书名是《狼图腾》。小说出版策划人在编者荐言中还不惜拿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狼图腾》中还有明确的结论:中华龙图腾是从草原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阶段。而跟随作者的思路,不少人还认可了书中的观点:龙所代表的封建精神,压抑了民族的生命,只有恢复狼的精神,民族的腾飞才有保证。这不能不引起学界认真的思索。”

  2006年4月,他在和几位学者一同考察了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区域时发现:熊应是中华北方的史前图腾。

  他对记者说:“熊有冬眠春出的特性,比如汉字‘能’,本义训熊,说的就是能量、能力、才能等。能字在金文中就被写作一只熊的形状。这足以说明,熊能够随季节而循环变化,成为体现生命与再生女神能量的动物意象。由于坚信熊具有这种自我复生能力,所以古人才视之为神力的化身,即超人能量的体现者。
Img244807046.jpg
发表于 2006-8-20 10: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

前几个月在无锡开道学会议时,就听叶教授讲过这种观点。用了不少考古材料。比如红山文化中的猪龙,叶教授则解释为熊的形态。
发表于 2006-8-20 1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的形象来源于熊

中華民族是熊的傳人?
2006-8-20  


【大公網訊】請問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什麼?答案大概都是「龍」。但最近大陸的學者提出新的說法,指龍的圖騰其實源自熊的圖騰。

日前,中國神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鄭州舉行,中外百餘位學者與會,提出不少觀點。其中,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教授說,「中華民族的龍圖騰來源於熊圖騰!」引發全場討論。

《中新社》引述葉舒憲的話說,中國人常說「瞧你這熊樣」,不是罵人,乃是誇你,主要源於漢字中的「能」,基本上指的是能量、能力、才能等。能在金文中就被寫作一隻熊的形狀,足證熊能夠隨季節而循環變化。由於堅信熊具有這種自我復生能力,所以古人才視之為神力的化身,即超人能量的體現者。

葉舒憲根據史料記載稱,與「黃熊」或「熊」有關的上古帝王不在少數,如伏羲號黃熊,黃帝號有熊等,這表明熊這種動物在史前圖騰神話時代,就已經充任生命與再生女神的化身。

中國時報20日報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6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