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2|回复: 25

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1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郎织女也是山东人吗?
2006-08-28 11:29:00   大众网

在今年第二个七夕节来临之前,沂源县8月2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并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此前全国民俗专家已对沂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沂源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有关牛郎织女传说的众多古迹和习俗,并且有文献方面的支持,基本符合牛郎织女文化源地的主要条件。
  在去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非文化遗产中,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的起源地都得到确认,惟独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没有申报,这次沂源县宣布自己是牛郎织女文化源地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中国民俗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叶涛博士介绍说,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记载该传说起于“大东”。经考证,周王朝的“大东”横跨今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商周时期,沂源是个繁华之都。在沂源发掘的东安古城和西鱼台遗址都曾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规格很高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商周青铜器,但沂源到底曾是一个怎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仍是一个谜。
  今年4月份,叶涛教授带着11个研究生,对沂源县燕崖乡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及沂河进行了考察。织女洞和牛郎庙建于唐宋时期,洞中立有历代石碑,较完整地记录了织女洞修建后1000多年的历史。牛郎庙位于沂河的对岸,与织女洞隔河相望。牛郎庙所在的村叫牛郎官村,传说中的牛郎姓孙,名守义,而牛郎官村是个姓孙的单姓村。时至今日,牛郎官村的老人们仍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养蚕、耕织、“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叶涛教授认为,众多有关牛郎织女的古迹、传说和习俗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加上有文献方面的支持,基本可以确认这里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源地。

  中国社科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协会理事长刘魁立研究员认为,沂源已经具备了非常充分的理由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他对一些地方把七夕节打造成“中国情人节”的做法表示了反对,他指出,古代的七夕节与爱情无关,人们甚至在这一天都不举行婚礼,七夕节是个女儿节,是女孩和妇女“乞巧”的节日,乞求织女星赋予自己智慧和技艺等。
  刘魁立研究员强调,节日对凝聚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一种宣誓和承诺,承诺把这种文化保护好并把他的社会功能最大程度地放大。他希望沂源如申报成功后,能够弘扬七夕节的本义,打造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女儿节。(王恒)

注: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下半年开始,先由省文化厅确定一个单位,再报到中国民俗协会审批。
百灵编辑:慧美
(转自百灵网)
发表于 2006-8-30 11: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在去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非文化遗产中,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的起源地都得到确认


    这段话至少有2个错误:1.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今年6月公布的,不是去年;2.这个名录确认了“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的保护单位,而不是确认传说的发源地。相反,关于“梁祝传说”,宁波协议6方就联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成妥协,没有就发源地达成任何一致。

    根据我们对刘魁立、叶涛二位老师的了解,他们不会轻易下断语,说某地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他们支持某地将牛郎织女传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该地的牛郎织女传说现状的了解和肯定,但断定这里为发源地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记得本月中旬河南国际神话研讨会上,南阳师范学院有位名叫郑先兴的教授,依据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有牛郎织女,宣布此传说发源于南阳,遭到了与会者的当场批驳。而来自台湾的著名学者金荣华则实地考察河南济源后,得出结论说:女娲补天、造人神话起源于济源市邵州镇。这几乎成了这次神话学会上的一个笑话。但是,当地政府却非常兴奋。……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指错之一:

    刘魁立和叶涛两位先生分别是中国民俗学会的理事长和副理事长,没有中国民俗协会这个组织。

指错之二:

    全国非物质遗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由国家文化部负责,由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中国民俗学会作为一个国家级民间学术团体无权审批。
发表于 2006-8-30 1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新闻和事实相比,总有那么点指鹿为马的味道。我有幸参加了今年4月(农历三月初三)的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调查,所了解情况与文中所提有几点不同。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4月份带队进行调查的,是70岁高龄的李万鹏老师。之前叶涛老师对沂源有两次考察,但恰好4月份这次有事未能成行。我们调查之前的准备资料,大部分来自叶涛老师的调查和照片。在4月的调查中,叶涛老师通过电话和短信进行调查的指导,但不是带队老师。
其次,叶涛老师历来不主张“发源地”之争,据我所知,叶涛老师的看法是,沂源县牛郎官庄一带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流传地”。对牛郎官庄调查资料的多次讨论中,叶涛老师也并无一锤定音的断言。
再次,牛郎庙、织女洞的说法也有问题,从县志和牛郎庙现存碑刻,包括村里的族谱来看,并无资料可以证明牛郎庙建于唐代。牛郎庙现已毁圮,仅存残址,庙前有清代碑刻。织女洞与牛郎庙隔沂河相望,洞内外现存宋明代碑刻,其中明代石碑明确提到重修织女洞之事。
牛郎官庄调查报告已整理10万字,还在进一步修改之中。沂源县牛郎织女的信仰与传说都是鲜活的、现在时态的,我个人觉得这一点比追溯到某个源头有趣的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香港大公网的报道


牛郎織女傳說不能承受炒作之重
2006-8-29

    【大公網訊】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這一千古愛情絕唱,連同「七夕節」,在傳統文化被商業浪潮包圍的今天,開始大放異彩。商業炒作對於傳統文化來說,是拯救還是褻瀆?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到底在哪?

    據中新社8月29日電,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記載見諸於《詩經》,而沂源正位於《詩經》中的「大東」區域的中心。但因為古代傳說流傳甚廣,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民間流傳的不同版本,其起源地也就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在第一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中的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的起源地都得到確認,所剩的牛郎織女傳說便成為各地爭相申報的對象。
    據悉,全國已有山東沂源、陜西西安、河南南陽、河北邢台等十多個地方宣佈是牛郎織女文化源地。其中,尤以位於山東沂源的織女洞、牛郎廟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景觀和牛郎織女傳說於一體,深得專家的推崇。
    織女洞和牛郎廟始建於唐宋時期,後來歷代都作過重修,下臨沂河,高峻險絕,洞中立有歷代石碑,較完整地記錄了織女洞修建後一千多年的歷史。洞外依山建有迎仙觀、三王廟、玉帝行祠等,直達織女洞崖頂。牛郎廟位於沂河的對岸,與織女洞隔河相望,從而形成了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隔河相對的人間仙境。
    時至今日,牛郎廟所在村莊的村民仍自認為是牛郎的後人,養蠶、耕織、「乞巧」取「雙七水」等習俗沿襲至今。山東大學教授葉濤考察後發現,牛郎織女的傳說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已經成為當地村民信仰和生活的一部分,牛郎廟被村民當作是家廟,每逢春節等重大節日,村民都要到牛郎廟進行祭拜。葉濤說,眾多有關牛郎織女的古跡、傳說和習俗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基本可以確認這里就是牛郎織女故事傳說的文化源地。
    不過,陜西省西安市政協委員俞向前認為,牛郎織女傳說源自西安,已有兩千餘年的牛郎織女像位於長安區鬥門街道辦事處轄區。俞向前曾在西安「兩會」上提案,建議開發牛郎織女歷史文化資源,將農曆七月初七打造成中國的情人節,並在長安區鬥門街道辦事處的牛郎織女廟遺址上建設文化旅遊區,打造「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河北邢台在爭奪牛郎織女文化源地中先行一步,7月30日,邢台正式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位於邢台市東部的天河山有著豐厚的人文內涵,孕育了著名的牛郎織女愛情傳說。天河山附近很多村莊都以牛郎織女故事命名。一些民俗專家考證後認為,天河山生態旅遊區有天河梁、老牛岩、牛郎莊、織女峰、鵲橋等大量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人文遺跡,極有可能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
    令河北邢台始料不及的是,消息甫一公佈便飽受來自民間和媒體的指責。批評者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為中國文聯的團體會員,屬無職無權的民間組織性質,故其「命名權」也十有八九屬自封性質,並且僅僅認為「極有可能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便輕率地命名了事,這種做法也被指為不負責任。
    傳統文化熱似乎從來沒有這麼熱鬧,不過令人尷尬的是,透過紛擾的牛郎織女熱,我們看到的卻是利益的角力和商業炒作。杭州曾舉辦「七夕相親大會」,有2000多名男女參加,一些青年男女身著漢服,在「月老」撮合下,進行了「速配」;南京舉辦的「東方情人節•萬人相親會」,為時兩天,吸引了萬餘人參加。
    學者認為,在中國所有的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最適合被商業利用的。一方面,牛郎織女的結合既不看門第出身,也不看金錢權力;沒有朝三暮四,只有忠貞不渝。兩個人即使隔著浩瀚銀河,也要衝破阻力,追求自己的愛情,這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情,在婚姻被功利化的今天就更加可貴。另一方面,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一個由愛情神話演繹的節日,也是最具浪漫色彩的民俗節日,完全可以被商業化放大。
    民間傳說的歸屬之爭,實際上已演變成資源背後的經濟利益的博弈。商家將牛郎織女的傷心日標榜為「中國的情人節」,並大做特做文章,在這種浮躁的商業化風潮中,再也沒有人吟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去靜靜體會牛郎織女一年一會的無奈和悲哀,一個美麗動人的傳統節日就此變得面目模糊。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協會理事長劉魁立研究員,儘管目前全國有許多地方宣佈自己是牛郎織女的文化源地,但沂源的織女洞、牛郎廟等古代遺存,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並成為當地村民信仰和價值觀的組成部分,這種演化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非常少見的,沂源此次的申報具有明顯優勢。雖然其他很多地方也在申報文化源地,但不乏牽強附會的做法。
    報道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邊緣文化的侵蝕愈演愈烈。有評論指出,在現代化的背景下,物質上漸漸富足起來的人們卻不無尷尬地發現:那些過去曾給我們帶來歡樂與美好回憶的傳統節日文化正在逐步淡出我們的視野,代之而起的則是外來「洋節」的火爆。而與此對照的,則是人們對國內傳統節日的不以為意直至全然的忘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七夕與許多傳統民俗節日一樣,豐富有趣的文化內涵逐漸失卻。
    在商業化浪潮席捲之下,傳統文化似乎有復蘇的跡象。可是,這種復蘇對於傳統文化來說是福是禍?我們當然不能反對對傳統文化進行適度的商業開發,在文化消費化的趨勢下,適度開發不但無損弘揚傳統文化,還有利於將之發揚光大。但也要看到,傳統文化一旦披上了商業化炒作的外衣,就已經背離了傳統文化的本義。誠如專家所言,民間傳說一個民族的文化濕地,它可以種植花草賣錢,但更有調節空氣新鮮度的功能,不能把目光都盯在掙錢上。
    劉魁立說,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需要真正理解其內涵,而不能根據,對沂源的申報寄予了厚望。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七夕」等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傳統文化受到冷遇,沂源牛郎織女愛情文化源地此次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重大意義在於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宣示。他希望能夠通過此次申報,實現由政府主導修復和保護古建築,並把牛郎織女的愛情文化進一步弘揚廣大。
    恢復、保護、發展中國傳統民間民俗文化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傳統文化的保護應當在全社會形成普遍的認識。專家認為,抵制全球文化一體化的有力武器,就是加強保護我們日益遭受破壞和威脅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關注中華民族自己的生存根系,關注不同族群的歷史生命記憶和獨特的生存象徵以及潛在的發展價值。
    另一方面,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劇變遷。大批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甚至處於人亡藝絕的瀕危境地,以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手段、範圍與力度,已遠遠不能適應今天的客觀現實,加強保護迫在眉睫。
    注:【大公網訊】或【大公專訊】為本網即時新聞,非引自《大公報》,敬請留意。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8: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山东淄博当地媒体的报道

    牛郎织女”根在沂源 昨日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期: 2006-08-28 ]来源: 鲁中晨报   周天智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除了“牛郎织女”外,其他3个传说去年都已成功申报了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个传说在民间都有它的落脚地,“牛郎织女”究竟落脚于人间何处呢?
    8月27日,淄博市沂源县宣布: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传说发源地在沂源。
   “悠长的沂河孕育了勤劳朴实的沂源人民,也孕育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在今天的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乡,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物证、文物等非常齐全而且数量繁多,给人无限遐想的沂河就是那条隔断了牛郎织女的银河……”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这首《鹊桥仙》让后人浮想联翩,“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实表述了牛郎织女之间的凄美爱情,“沂源人民正以百倍的热情欢迎各界专家、旅游爱好者光临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传说发源地……”
  
    本报北京8月27日讯(特派记者 周天智 通讯员 张纪军) 还有两天又迎来今年的第二个浪漫“七夕”,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浪漫凄婉,几千年来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8月27日,淄博市沂源县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在沂源,并将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协会的专家认为沂源从历史记载、考古资料、文物实物资料、姓氏传承和天象来看,基本符合牛郎织女文化源地的主要条件,“申遗”希望很大。此前,中国民俗专家已对沂源进行了实地考察。
    天上有牵牛星和织女星,地上就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这个传说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但凡神话传说, 都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落脚地。中国民间有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牛郎织女”,除了“牛郎织女”外,其他3个传说去年都已成功申报了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究竟落脚于人间何处呢?
    中国民俗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叶涛指出,“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据《诗经•小雅•大东》记载考证,商周两代谓之“东土”、“大东”的区域,主要以山东临淄、曲阜为中心,其中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而从沂源西鱼台遗址发现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充分证明了沂源在西周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很繁荣的中心地区。
   “沂源现在还存有大量的文物遗址:织女洞、牛郎庙,内有保存下来的石刻、碑刻及拓片,详细记载了牛郎庙、织女洞的修建、重建以及文人墨客的有感情怀。由此可知织女洞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叶教授说,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口传,但现在像沂源这样把传说详细地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实属少见。而且“牛郎庙”遗址,当地一个单姓孙的村庄,村民把牛郎庙看成一个带有祠堂性质的庙宇,每年的三月三、七月七,十月十五等节日,都要祭拜,又是一个把传说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众结合起来的实证。
    叶教授说,今年4月,他带领11个研究生到沂源县做了实地考察,从史料记载、考古资料、文物实物资料和姓氏传承来看,沂源最符合“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的条件。考察后,他极力向山东省有关部门申报,推荐沂源申报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协会理事长刘魁立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沂源县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的“申遗”,对抢救和保存祖国优秀口头文化遗产和健康有益的民风民俗、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魁立说,目前有河南、陕西等六省八地争抢七夕发源地,尤其是在今年的两个“七夕”节前,争夺战“打”得火爆。不过,刘魁立表示,从历史记载、考古资料、文物实物资料、姓氏传承和天象来看,沂源县基本被认定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而更为难得的是沂源当地人民已经把牛郎织女这段故事、历史遗迹与自己家族联系在一起了。
   “今年,我到沂源县牛郎庙、织女洞时,当地一名90多岁的老人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数家珍。山脚下一个村庄的百姓多数人姓孙,传说是牛郎的后代,逢年过节都到牛郎庙祭祀,他们把牛郎庙看作自家祠堂。”
    刘魁立指出,沂源先民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一个传说演绎成一个地方的信仰,长期以来被一直保存下来,这恰恰是非物质遗产特别强调的“不能断层”,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中的优秀之作。“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这个项目,沂源是很有条件的,具备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
   “‘七夕’虽然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但是把它推成一个‘中国情人节’,我个人觉得不合适。”刘魁立说,七夕节是个女儿节,是女孩和妇女“乞巧”的节日,乞求织女星赋予自己智慧和技艺等,在古代,人们甚至在这一天都不举行婚礼。虽然目前有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节日对凝聚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自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应提炼成一个有民间特色、有内涵的节日,而不是附会于国外的情人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一种宣誓和承诺,承诺把这种文化保护好并把他的社会功能最大程度地放大,沂源县不仅要“申遗”,更要打造一个有“中国心”的节日,“只有自己的节日过好了,外边的人才能走进来。”


发表于 2006-8-30 2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这下热闹了,共军乙和匪兵甲眼看就要拼一个鱼死网破喽。
发表于 2006-8-30 20: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牛郎织女被商业炒作亵渎

--------------------------------------------------------------------------------

2006年08月30日 09:54




位于山东沂源的织女洞(网上图片)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这一千古爱情绝唱,连同“七夕节”,在传统文化被商业浪潮包围的今天,开始大放异彩。商业炒作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拯救还是亵渎?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到底在哪里?

  牛郎织女源地各执一词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诸于《诗经》,而沂源正位于《诗经》中的“大东”区域的中心。但因为古代传说流传甚广,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民间流传的不同版本,其起源地也就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在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的起源地都得到确认,所剩的牛郎织女传说便成为各地争相申报的对象。

  据悉,全国已有山东沂源、陕西西安、河南南阳、河北邢台等十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文化源地。其中,尤以位于山东沂源的织女洞、牛郎庙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牛郎织女传说于一体,深得专家的推崇。

  织女洞和牛郎庙始建于唐宋时期,后来历代都作过重修,下临沂河,高峻险绝,洞中立有历代石碑,较完整地记录了织女洞修建后一千多年的历史。洞外依山建有迎仙观、三王庙、玉帝行祠等,直达织女洞崖顶。牛郎庙位于沂河的对岸,与织女洞隔河相望,从而形成了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隔河相对的人间仙境。

  时至今日,牛郎庙所在村庄的村民仍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养蚕、耕织、“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山东大学教授叶涛考察后发现,牛郎织女的传说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信仰和生活的一部分,牛郎庙被村民当作是家庙,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村民都要到牛郎庙进行祭拜。叶涛说,众多有关牛郎织女的古迹、传说和习俗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基本可以确认这里就是牛郎织女故事传说的文化源地。

  不过,陜西省西安市政协委员俞向前认为,牛郎织女传说源自西安,已有两千余年的牛郎织女像位于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辖区。俞向前曾在西安“两会”上提案,建议开发牛郎织女历史文化资源,将农历七月初七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并在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的牛郎织女庙遗址上建设文化旅游区,打造“中国爱情文化源地”。

  河北邢台在争夺牛郎织女文化源地中先行一步,7月30日,邢台正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位于邢台市东部的天河山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孕育了著名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天河山附近很多村庄都以牛郎织女故事命名。一些民俗专家考证后认为,天河山生态旅游区有天河梁、老牛岩、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人文遗迹,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

发表于 2006-8-30 2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令河北邢台始料不及的是,消息甫一公布便饱受来自民间和媒体的指责。批评者认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属无职无权的民间组织性质,故其“命名权”也十有八九属自封性质,并且仅仅认为“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便轻率地命名了事,这种做法也被指为不负责任。

  是传承文化还是商业炒作

  传统文化热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不过令人尴尬的是,透过纷扰的牛郎织女热,我们看到的却是利益的角力和商业炒作。杭州曾举办“七夕相亲大会”,有2000多名男女参加,一些青年男女身着汉服,在“月老”撮合下,进行了“速配”;南京举办的“东方情人节·万人相亲会”,为时两天,吸引了万余人参加。

  学者认为,在中国所有的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最适合被商业利用的。一方面,牛郎织女的结合既不看门第出身,也不看金钱权力;没有朝三暮四,只有忠贞不渝。两个人即使隔着浩瀚银河,也要冲破阻力,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情,在婚姻被功利化的今天就更加可贵。另一方面,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爱情神话演绎的节日,也是最具浪漫色彩的民俗节日,完全可以被商业化放大。

  民间传说的归属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的博弈。商家将牛郎织女的伤心日标榜为“中国的情人节”,并大做特做文章,在这种浮躁的商业化风潮中,再也没有人吟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去静静体会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无奈和悲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统节日就此变得面目模糊。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七夕情人节”一说。考察七夕的来历,七夕又称为“乞巧节”。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附带求赐美满姻缘。因为七夕节与女红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之中,七夕是他们一年才能会一次面的伤心日,并不是商家标榜的“情人节”。学者认为,中国正统的情人节应该在春天,比如元宵节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人节。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协会理事长刘魁立研究员对目前各地将七夕节打造成“中国情人节”的做法表示了反对,他指出,古代的七夕节与爱情无关,人们甚至在这一天都不能举行婚礼,将它作为情人节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传统。他希望沂源在申报成功后,能够弘扬七夕节的本义,将之打造成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女儿节”。

  刘魁立还表示,尽管目前全国有许多地方宣布自己是牛郎织女的文化源地,但沂源的织女洞、牛郎庙等古代遗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成为当地村民信仰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这种演化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非常少见的,沂源此次的申报具有明显优势。虽然其他很多地方也在申报文化源地,但不乏牵强附会的做法。

发表于 2006-8-30 2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谁来拯救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边缘文化的侵蚀愈演愈烈。有评论指出,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物质上渐渐富足起来的人们却不无尴尬地发现:那些过去曾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美好回忆的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代之而起的则是外来“洋节”的火爆。而与此对照的,则是人们对国内传统节日的不以为意直至全然的忘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七夕与许多传统民俗节日一样,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逐渐失却。

  在商业化浪潮席卷之下,传统文化似乎有复苏的迹象。可是,这种复苏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福是祸?我们当然不能反对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在文化消费化的趋势下,适度开发不但无损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将之发扬光大。但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一旦披上了商业化炒作的外衣,就已经背离了传统文化的本义。诚如专家所言,民间传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它可以种植花草卖钱,但更有调节空气新鲜度的功能,不能把目光都盯在挣钱上。

  刘魁立说,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真正理解其内涵,而不能根据,对沂源的申报寄予了厚望。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七夕”等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传统文化受到冷遇,沂源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此次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大意义在于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示。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申报,实现由政府主导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并把牛郎织女的爱情文化进一步弘扬广大。

  恢复、保护、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传统文化的保护应当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认识。专家认为,抵制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有力武器,就是加强保护我们日益遭受破坏和威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关注中华民族自己的生存根系,关注不同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以及潜在的发展价值。

  另一方面,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处于人亡艺绝的濒危境地,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加强保护迫在眉睫。(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 李淑国)

发表于 2006-8-30 20: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学生甲 于 2006-8-30 10:33 写道:
牛郎织女也是山东人吗?
2006-08-28 11:29:00   大众网

在今年第二个七夕节来临之前,沂源县8月2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并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此前全?
......

中国民俗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叶涛博士介绍说,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记载该传说起于“大东”。经考证,周王朝的“大东”横跨今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


沂源如果果真有丰富而本色的七夕风俗遗存,拿这个主题申遗固然没有什么不可的。
但引《诗经》证明七夕传说起源于沂源则未免太悬。本来是好事,弄不好,让人揪住小辫儿。
《诗》中的“大东、小东”究竟指什么地方,是不是指山东地区,尚是一笔糊涂账。这一点撇开不谈,即使“大东”确实是指山东地区,也不能因此而证明七夕传说就是起源于沂源,因为牵牛、织女两星,高悬天空,周代的山东人看得见,周代的陕西人也同样看得见。而《大东》诗载于《小雅》,应该是周人所吟唱的诗歌,则这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牵牛、织女星象应该更有可能是西方的周人所见。况且,在早于《诗经》的《夏小正》中,就已经有织女的名字出现了。东周的时代,牵牛、织女的星象肯定早已成为华夏世界的普遍性知识。
说到这里,恐怕已经暴露了“匪兵甲”的真面目。
匪兵乙,你顶住,我先撤!
[ 本帖由 匪兵甲 于 2006-8-30 20:4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8-30 21: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这匪兵甲怎么和我一个本家长得这么像?
来人那,带那匪兵甲来教某家认上一认!
堂卜擂台,当不擂台-——
发表于 2006-8-30 2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学生甲 于 2006-8-30 18:06 写道:
山东淄博当地媒体的报道
刘魁立表示,从历史记载、考古资料、文物实物资料、姓氏传承和天象来看,沂源县基本被认定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以刘先生的谨慎,决不可能说这样的话。
几乎可以百分百地肯定是记者自己说的话。

发表于 2006-8-30 2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雪村友梅 于 2006-8-30 21:31 写道:
这匪兵甲怎么和我一个本家长得这么像?
来人那,带那匪兵甲来教某家认上一认!
堂卜擂台,当不擂台-——


嘿嘿,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你们本来长得都像匪兵嘛。
不是匪兵像你本家,而是你本家像匪兵。
东北本来就是生产座山雕的地方哦。


发表于 2006-8-30 23: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叶涛两位大侠介入牛郎织女传说之争。

    这可热闹了!本来只有刘宗迪大侠在支撑牛郎织女的天下,现在,老刘先生和叶大侠也搀和进来了。媒体更是见风就是雨,记者们本来就是惟恐天下不乱的。
    牛郎织女到底是不是山东人,我看不好说。但是,经考证,刘宗迪大侠确实是山东人。不过,刘大侠在他的文章里似乎没认牛郎这个老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