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0|回复: 2

连云港古星图岩画【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17: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云港古星图岩画(李守力编辑)

 连云港境内的古星图岩画,是先民们观天测象的遗迹,是杰出的艺术创造,也是科研成果的历史记录。她就像一架透视镜,穿越时空隧道,将史前东夷人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羲和”东海观天象

  1979年11月,连云港锦屏山发现刻着不少人头和圆窝的岩画,经国家有关专家鉴定,竟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那些人头是东夷人的形象,圆窝是当时雕刻的天文星象图。不久,大量的同时期天文岩画相继发现,从而震动了世界。据我国最早的一部经书《尧典》载,尧命羲和住到“嵎夷”,并在其东西南北设4个天文台,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最后形成“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嵎夷”在《史记》中写作“郁夷”,后来叫“郁州”,明代中叶改郁州山为云台山,位于今连云港市区内,面积近300平方公里。此山自古悬于海中,分南、中、北云台,历代称之为“海中三神山”,当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清康熙之后海退沙淤,山与大陆相连,但还有东西连岛等9座小山在海中。当初,郁州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宽度约20里、长50多里,这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大壑”,大壑两岸都是“羲和之国”的国土。

  “羲和之国”位处中国最东方的海边,人们长期对日月星辰进行观察和测量,渐渐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继而找出一定的天文规律,将朝昼昏夜定为一日,三十日定为一月,三月定为一季,四季定为一年及一年中定为二十四个节气等等,以此来指导生产与生活,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社会形态。在上述锦屏山岩画中的人头上有渔网纹,下有禾苗,可知当时的渔业和农业已较发达。专家普遍认为:连云港古天象岩画,记录的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





图1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天书”刻的是什么

  连云港浩如烟海的天文古刻,大多数以圆窝状磨刻着大小不等的星体,排列方式也多以仿天体形式布置(图1)。

  在海州刘志洲山小姐洞东南原有一大片星图,但被开山的炮火摧毁了。其中一幅图刻着长50厘米的十字线,十字线的三个端点上各刻一个圆窝,表示是北斗星的斗勺,末刻圆窝的斗柄指向西。又在四个象限里刻有1、2、3、5四组圆窝,类似于《河图》与《洛书》造型,代表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五星贯其中”的上古天文理论(图2)。





图2


  在著名风景名胜区东磊,有座海拔240多米高的摸忽山,山顶上一块长7米、宽3.5米的巨石,称为太阳石,像一块巨碑斜依,面向东方。石面上刻画的太阳、月亮和较大的圆窝清晰可辨。每到下午4时后,日光斜照,侧影显现,岩画最上部的拱隆,犹如浑天宇宙或天球缩影,下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弧沟,像一条天河,“天河”承接夜露,夜露顺着天河由北向南流淌,并向下注入不规则的“圆”和带有对角线的“方”格中。这个画面表示:混沌世界在时间作用下,缓缓发生变化,清气慢慢飘浮为天,浊气逐渐凝降为地,于是“天圆地方”便显现出来(图3)。





图3


  在这个主题画面里,直径21厘米的太阳位于南半石中上部,代表白昼,也是“阳”面。月亮和北斗位于北半石的上部,构成夜色,也属“阴”面,于是就出现了《易经》中所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意境(天圆地方图中的方格表示四象,方格与对角线构成八卦)。“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在大石上还有另外两块“大方格”,位于太阳的右下侧,一块为5×6=30小格,另一块为5×5=25小格。这与《易经》中的“气数”类似:“万物皆有定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因此,偏北上(《归藏易》中属乾位)25格明显为“天格”,偏南下(《归藏易》中坤位)的30格应为“地格”,其研究价值非同一般(图4)。





图4



  在太阳石的西端下方,还叠压着一块基岩,岩面上刻着一棵大树,从树根到树干刻着大中小3个石窝,代表着太阳,这就是“日出扶桑”图,树上刻着3个太阳,可以认为就是日“出于阳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的3个初升阶段。在扶桑树北侧还有一个三足鸟刻画及树枝,树枝旁分布着九个星窝,与扶桑树组合显然与“汤谷上有扶桑,一日居上枝,九日居下枝”的记载相吻合(图5)。





图5



  在大石北侧的上方,还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月亮(图6)。个头比太阳直径还要大18厘米,位置最接近天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月中刻有三根“S”状曲线,上两根犹如凤尾,类似的尾羽在东磊仙人洞的门旁也有发现。最下边刻的一根还有六条放射状短线,犹如龙爪,龙头在北,头上刻有两个小石窝,犹如龙眼,是真正的“画龙点睛”之作。这个造型,使人联想到《山海经》中的“月母”女娲,女娲的地位在我国冠于三皇之首,不仅是女性,也是凤和龙。显然,与月、凤、龙三者关联密切的人,在我国上古惟有女娲一人。因此这个硕大无比的月亮实际就是上古女娲图腾的表现,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阴阳鱼”的原型。





图6



  “绝版”价值极珍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俞伟超教授就认为,连云港地区在夏商周时是东夷民族的活动区域,春秋时的郯子就是东夷人的后裔。岩画作风原始,是用石英一类的坚硬石质工具在混合片麻岩上磨刻出来的,这应该是东夷人留下的遗迹。这种遗迹在已有的发现中,至少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以后恐怕也很难再找到。

  1992年,江苏省博物院院刊《东南文化》载文,将军崖山顶北边有一颗孤星应为当时的天极星,与现在的天极星勾陈7星不同,这颗星应该是天极圈轨道上的左枢星。按此推算,这里的古天文岩画应该是5800年前到6500年之间的天象,岩画中刻有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太阳,还有银河、织女等原始观测成果。

  南开大学教授王大有先生认为:在距今6500年前到7000年间,连云港朐山(锦屏山)是少昊与勾芒当年观测日月升落的天文台。

  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李迪及内蒙古考古所所长陆思贤也认为,连云港地区的天文岩画,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岩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在埃及、古巴比伦都找不到。

  这些年来,关于连云港古天文岩画方面的研究,在地方上也有所深入。2004年4月在海州石棚山王庄水库旁发现的石蟾蜍背上有一组星象石刻,排列与南方朱雀七宿中间的鬼宿相似(图7)。那么鬼宿为什么会刻在蟾蜍石的背上呢?这里原来地处海州古城的东南角,按《归藏易》解,东南是坤位,也是地位和阴位,蟾蜍又为传说中的月中之物,月也属阴,故“蟾蜍驮鬼”就是指“阴间”,说明这里是海州古城的墓葬区。本报曾连续报道过的汉代女尸凌惠萍就是在这附近出土的,水库旁还挖出大量的古墓葬和古棺木等。因此,这处“蟾蜍驮鬼”的星象岩画,正是我国7000年文化精髓——阴阳学在古代地域规划上的运用。如果从这处鬼宿石刻反推,还可知海州古城早在上古时就是阳间活人的居住场所,也就是说应该是一个古国所在地,那么,这个古国是不是羲和之国呢?

  连云港地区在羲和之国前,还有一个古国叫做“女和之国”,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有女和月母之国,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这个“东极隅”指的也是连云港。女和就是女娲,是母系社会东方夷族的部落酋长。山东汉画像石中有女娲与伏羲一手持勾,另一手托日和托月的造型。勾也叫圭表,是上古人用来观测日月的仪器。女娲观月,以月旁加勾,形成“朐”字,因为句和勾在上古时通用,故连云港古名“朐”就是这样得来的,是女娲持句观月的场所。“羲和之国”的“羲”就是伏羲,“和”即女和(娲),伏羲和女娲相传是夫妻,故伏羲与女和结合后两国也就合成了“羲和之国”。显然,连云港古天象图不是女和时期刻下的,就是羲和之国时刻下的。

  专家认为,连云港地区的古天文岩画是在尧以前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岩画显然是《尧典》历法形成的基础。为此,中国的天文学应该是从连云港开始的。而且,“天书”对于东方夷人在我国上古时期对于天文学诞生和发展的贡献,也是有力的证明。王洪金 朱祺祥

相关文章:刘志洲山:七千年古天图被毁            王洪金

近日去刘志洲山造访那幅七千年前的古天图,谁知这块价值连城的古天图已经灰飞湮灭!古天图所在的山坡已被炸成深谷,西边的山头已滚到山下,整个刘志洲山正在被疯狂地蚕食,举目望去,山塌地陷,石碎岩酥,真是触目惊心,残不忍睹啊。笔者尤其对这块具有七千年历史文明古图的消失,痛惜无比!




被炸毁的古天图发现于两年前的岗嘴采石塘南部边缘,先是在十多米外看到了一些零星的古星图,然后顺着这些零星的“石窝窝”,被一步一步地引向了塘口,就在扫开最后一组“石窝”上的飞石和粉末之后,一幅北斗星图赫然出露在眼前!然而它距离采石塘近百米高的悬崖边缘仅有1.5米,危在旦夕!显然,保护这幅古岩画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在山下的岗嘴村却找不到一位当地的领导干部。村民们劝我们赶快走,免得被村干部派人打一顿。当然我们不会惧怕这个,但也没有村民敢去帮我们去找村里的领导。看看天色将晚,只好留下笔者的电话,请村民转交村里领导,希望他们能给笔者打个电话。几天后真有个电话来了,一位村领导高声问笔者是哪里的“大干部”,说停止了开山采石谁能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笔者说:本人只是一个游客。看到刘志洲山被炸毁,实在心痛。之所以留下电话,是认为在采石塘边缘看到了一处价值连城的古天图,已经危在旦夕,保护这幅古天图已经刻不容缓了。笔者声明:这幅古天图的价值不亚于将军崖岩画,它必将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个村干部似乎也认为笔者说得有一定道理,而且也表态加以保护,但要求市里赶快来开发,“否则没人问事,被人破坏了就不能负责任了”。事后,笔者去拜访市国土局管理山石开采的处室,处室的同志提出那些石窝窝到底能有什么价值,“不就是几个石窝子吗,能起什么作用?”笔者拿出那些星象图的摹本,告诉他们那是七千年前的古天文岩画,是我国历法的早期源头,是无价之宝。他们好象觉得笔者“说得有点道理”了,于是说“那个山塘已经停了,不再让他们采了”。这样,笔者才算松了一口气。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再去造访那幅无价的古天图时,它已荡然无存。那里的“山”已面目全非,高山变成了地堑,全山都在受到围剿,山体已所剩无几。




那幅古天图的内容是由中间的十字线构成的,在“十”字线的四个端点上,有三个端点各刻着一个圆窝,这就是我国古《河图》和古《洛书》中间的那个“北斗星”。十字线西边的端点上没刻石窝,表示它是北斗星的斗柄。十字线的四个象限里分别刻着1、2、3、5四组圆窝,代表着“一(混沌)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人代表生物),三生万物”和天地间“五星贯其中”的古天文理论(参见下图)。显然,这1到5的数字,说明这里应是我国七千年前的数学诞生地。它的“1”位于西北方向的象限内,这与伏羲时的先天八卦相吻合。而《河图》、《洛书》中的“1”位于北方,是后天八卦。证明这幅古天图应是伏羲时代的文化遗存,比《河图》、《洛书》要早得多。可以说,我国古老的《河图》和《洛书》应该是在刘志洲山的这幅古天图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而《易经》又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可见刘志洲山上的这幅古天图应该是中华民族正宗的科学与文化源头,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与学术研究价值。




据考证,刘志洲山一带是七千年前的“女和之国”所在地。《山海经》中记载这女和之国是“地处东极隅以止日月。”这个“东极隅”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市。女和也即女娲,山东汉画像石中就有女娲一手托月,一手持勾的造型。“勾”也叫圭表,是上古人用来观测月亮和太阳的工具和仪器。在上古时“勾”与“句”同为一字。故“月”旁加“句”就是“朐”字,后来这“朐”就成了女娲和她的丈夫伏羲观测日月所在地的地名。《路史》说“伏羲后有朐氏,朐以地为氏”。这就是连云港市锦屏山古称“朐山”的由来。秦始皇将这里设为“朐县”,北周时改为朐山县,该县建制一直到元朝末年还在使用。由于女娲的古国就在刘志洲山附近,故连云港市一带的上古遗迹大都集中在此山周围。可是地方领导只看到将军崖的价值,却没有看到刘志洲山这些古岩画的价值,更没把这里当看作是重要的文化环境保护地和配套的风光旅游开发地,竟然列为开采对象,这就使得此山大量的历史文物遭到了灭顶之灾。




该图被发现之后,笔者曾写出专文加以分析和报道,文章被刊载于2004年第四期《连云港市情》上,后来在市历史学会年会上也作了介绍,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也都进行了报道。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而立即对此石加以迅速的保护。同年夏天,连云港市文管会原副主任高伟就刘志洲山的采石问题写了《炮火中的刘志洲》一文,在《连云港报》上呼吁停止这里的毁山行为。但是,时至今日,这里的非法开采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去年深夜的一声炮响,巴斗大的飞石从一家房顶直穿而下,差几寸就把床边村民夫妇给砸死了。这个放炮人虽然被逮捕,锦屏镇也在山塘的墙壁上大书了一行“严禁在刘志洲山开山采石”的口号,但据地方村民讲,该山以720万元的价格已经卖给了灌云的商人。这样,毁山采石又在这里成了合法的行动。目前此山连同大量的文物古迹正在被迅速地蚕食,那些开山采石的人,都把这座山看作是没人看管的公共财物,一到天黑就来进行疯狂地盗窃和掠夺。显然,如不严加管制,山上的所有的文化遗迹连同整个山体都将灰飞湮灭。




可以说,将刘志洲山列为开山采石的对象是不得人心的。连那个看山老大爷都在那里骂:“我看山几十年,多少朝代这山都保护了下来了,现在眼睁睁地看着这山被毁,却没人来管”!地方老百姓对这种毁山行为深恶痛绝,骂不绝口,几位村民骂道:“上面的领导嘴上说是为老百姓弄饭吃,其实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哪里能为老百姓留下一片青山绿水?是在挖他的祖坟啊,靠挖国家的山石来弄钱花,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一对磷矿夫妇遗憾地说:“原来的小姐洞家喻户晓,从小就知道这山上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可是为什么就阻止不了开山?还说现在的人文明呢,其实比哪朝哪代的人都野蛮,简直无知到了极点!”显然,历史会记住这一代人的,因为他们毁掉了七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子子孙孙都会唾骂他们,都会永远地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目前,女和古国的文化残存在刘志洲山的遗迹尚有石刻园囿图和附近的一块星象石,中部山顶还有刻着零星古天图的两块石头,山下的村庄中还有一块古天图,此外还有两组宋代抗金船画和一段古城墙。但这仅有的七处古文物,也都处在炮火的随时威胁之中。该村夏村长说,整个刘志洲山至多再有一年就将夷为平地,那时,这些古迹还能否存在不得而知。




另外,在岗嘴村北边的二涧水库旁边,还有一处古天文岩画,时代也当在七千年前后。这里由于已经被列为村级公墓区,其中的一条水泥路已经穿过这幅古天图,覆盖掉了一部分岩画内容。而就近打石造墓也会随时存在将这处古岩画毁掉的可能。二涧的古星图现在尚有202个单体造型,这是全市最大的一块古天文图岩画,数量上比将军崖古星图还要多出37个。除二涧外,蜘蛛山上的小石棚内还有一处,有175个古天体造型,比将军崖多10个,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二块大的古天文遗存。按星图的数量,将军崖应该排在第三,第四块是大伊山古天图。目前,刘志洲、二涧和蜘蛛山等处古天图岩画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它们与将军崖岩画属于同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将军崖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应该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保护之列。




因此,我们呼吁:市国土和文物管理部门,海州区、新浦区、连云区和相关镇政府以及所在村等相关单位,必须要坚决停止对刘志洲山的开采活动,禁止对国家资源的非法买卖,包括南城和云台山周围,凡是需要开采的山体,都必须要经过社会各界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论证才能进入审批程序。要尽快地对刘志洲、二涧和蜘蛛山等古天象岩画实施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毁坏山体和历史文物的当事人必须要绳之以法,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不抓这些败家子的典型,看来是刹不住这种野蛮毁山和破坏历史文化古遗的行径和歪风的。

[ 本帖由 戈兰 于 2006-10-25 19:3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10-25 23: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云港古星图岩画【转】

重要訊息
发表于 2006-10-25 2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连云港古星图岩画【转】

上文的作者把連雲港的星图岩画跟《周易》牵扯起来有些牵强,但连云港星图确实是重要的上古文化遗存,是研究上古天文学和上古神话的重要资料,跟尧、舜传说和《山海经》地理的关系也耐人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3: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