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淇园之竹

冬至快乐^_^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3 15: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淇园之竹 于 2006-12-23 13:52 写道:
俨然见到了未来的一位大民俗学家

竹子师姐取笑了。
诉苦的本来用意,其实是想去竹子师姐家讨一碗甜蜜的饺子,鸡汤面条也让人垂涎欲滴啊。
发表于 2006-12-23 17: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看看最早的文獻記載中古人是如何過冬至滴:

    漢代緯書《易纬通卦验》记载冬至(以及夏至)庆典:

    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此之道,以日冬至日始,人主不出宫室,贾人众不行者五日,兵革伏匿不行起。人主与群臣左右,纵乐五日,天下人众,亦家家纵乐五日,以迎日至之大礼。
    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调黄钟,或调六律,或调五声,或调五行,或调律历,或调阴阳,政德所行,八能以备。人主乃纵八能之士,击黄钟之钟,人敬称善言以相之。
……
    五日仪定,(天)地之气和,人主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则阴阳之晷如度数。夏日至之礼,如冬至之礼,舞八乐,皆以肃敬为戒。
……
    故曰:冬至之日,立八神,树八尺之表,日中规,其晷如度者,则岁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则其岁恶,人民为讹言,政令为之不平。……晷不如度数,则阴阳不和,举措不得,发号出令,置官立吏,使民不得其时,则晷为之进退,风雨寒暑为之不时。

    《周易•复卦•象傳》云:“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易纬之言显然就是对《易传》此语的解释,并非空穴来风。

    由此文可見數點:
    1,上古人冬至之節由天文觀察確定,立杆側影,影子最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陽行至南回歸綫的那一天,就是冬至。
    2,上古的冬至慶典至為隆重,做官的休沐,幹活的歇工,關市封閉,行商歇業,士農工商全放假,舉國歡慶,官民同樂,那時候的冬至其實就是後來的元旦,或者說新年,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流傳。
    3,冬至要過五天,爲什麽是五天?表明當時使用的是純粹的陽曆,而非陰陽合厤。陽曆純以太陽回歸紀年,一回歸周期為365天,而與月相無關,一個月30天,一年十二個月360天,剩下的5天,用來過年。世界上使用陽曆的民族,過年的日子大都是5天,就是這樣來的(不知道西方的聖誕節放假幾天?聖誕節其實就是西方的元旦,亦即冬至。)
    4,對於陽曆而言,冬至和夏至是兩個最重要的節點,因此,夏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所以上引文字說,夏至之禮如冬至之禮,也就是說,一年要過兩個年,兩個年把一年分爲兩個半年。彜族好像就有這種制度安排,火把節似乎就是彜族夏天的年。
    5,這段文字透露出,華夏世界在上古時代的某個時期一度施行過陽曆曆法(也許是某一個方囯),後來陰陽合厤的夏曆通行,元旦的日期也由冬至而改到了夏曆年開始的日子,即離立春節氣最近的那個月的朔日(初一),因爲夏曆年是根据立春確立的,所以民囯紀元開始的時候,改行西曆,就把夏曆的元旦改稱春節了,倒也順理成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3 23: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有了戈兰兄台的文献梳理,再有了俺的实地考察,可以合作写一篇有关冬至的民俗学论文了噢^_^

节日和天文、历法的关系戈兰兄台一说起来就非常明白透彻了,向往古人的生活呀,西西
发表于 2006-12-23 23: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跟竹子合作寫文章,不愁發表。哈哈,此計甚妙。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14: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那就等我再磨炼几年吧,到时候方有资格和高人合作著述呀^_^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14: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昨天去了家乐福超市,发现饺子早已被抢购一空,一个个装饺子的容器都是底朝天,真是壮观呀。冬至的时候真应该去实地拍几张照片噢^_^

今天听到一句话,特别地道:“过咱自己的节日是家里热闹,过洋节是外面热闹。”想想圣诞平安夜各大酒店、餐馆等爆满,有的饭店排队等号的人都排了一个街区,等三个多小时是正常;而春节似乎不太有此壮观的场面,但是春运的疯狂场面又是圣诞节所无法比拟的。其实,我想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传统佳节还是最为重要的,而西洋节日只是寻找一个开心的机会,毕竟开心就好。
发表于 2006-12-25 22: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冬至快乐^_^

淇园之竹 于 2006-12-25 14:56 写道:

今天听到一句话,特别地道:“过咱自己的节日是家里热闹,过洋节是外面热闹。?......

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