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0|回复: 5

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8 23: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论巧女故事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民间巧女故事类型的分析,探讨其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上的魅力,并对传统文学中的“贤女”与民间文学中的“巧女”形象进行比较,最后探求巧女形象在文学中的地位和现代意义。
[关键词] 故事类型 贤女 巧女 智慧 现代意义
[正文]
(一)对巧女故事的类型分析
故事类型分析在民间故事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每个国家所搜集的故事资料都有成千上万,就全世界而言,这个数目更会大得惊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目还在不断增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情节或类型也有这样多......也就是说情节类型的数目是较为有限的,许多资料不过是某一相同情节的变体和大量的异问文而已”[1],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依据起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主人公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统编”。[2]
巧女故事广泛流传在许多不同的国家,有某些相同的故事情节,也有由于历史、地理或受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原因使故事出现异同。本人主要对中国地区的巧女故事进行研究。巧女故事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巧女的某种独特品质,也有助于读者整体把握浩如烟海的巧女故事。
在AT分类法中巧女故事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故事类型出现,而是零散地出现在II普通民间故事C生活故事(爱情故事)920-929聪明的行为和聪明的话中,或是III 笑话1405-1409愚蠢的男人和他的妻子和1440-1449女人(姑娘)的故事中。
在艾伯华所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滑稽故事中第28类“聪明的女人”中把各种各样的“巧”姑娘作了一个归纳总结,把巧女分成了11类。在于长敏著的《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中把“巧女型故事”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公婆考儿媳型,二是权势者考民女型。本人参考二人的分类方法,对巧女故事进行了重新分类。如下所示:
A对抗权势者的巧女故事(共计17篇)
A1国王或县官(权势者)选民女
1.年轻的国王没有妻子
A1a { 2.设三组(个)谜语挑选妻子
3.聪明的女子答出难题,成了婚,协助国家管理
例:《贤慧的姑娘》(柯尔克孜族)、《乡下姑娘》(朝鲜族)
1.国王看中美女
A1b { 2.美女用机智的隐语(或巧妙的回答)讽刺国王
3.国王未能如愿,反而丧命
例:《聪明的姑娘》(维吾尔族)、《巧巧》
1.某长工(无权无势者)的妻子貌美心巧
A1c { 2.地主(权势者)垂涎三尺
3. 长工(丈夫)多半束手无策
4.妻子用智慧打败地主
例:《巧女》(白族)、《聪明的阿贵嫂》、《一个女人的爱情》
1.某地主家财万贯
A1d { 2.嫁来远方的姑娘
3.姑娘逃婚
例:《一枝花与死肉瓜》
A2 巧治恶霸
A2a{1.恶霸想出一个诡计(难题)
2.几乎所有人都中了圈套
3.巧女破解难题,惩治恶霸。
例:《不真不假的话》,《莫克苏阿沙》(彝族)
A2b{1.巧女(绣手)英明远扬
2.恶霸给巧女(或她家人)出难题
3.巧女一一应付,最后使之丧命
例:《秀娘》,《其满汗》(维吾尔族)
在这种类型的巧女故事中,巧女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反抗。巧女的智慧往往借反抗得以再现。具体的说,这类巧女都通过反抗(或征服)上层统治者而争取到自己独立的人格,获得幸福的生活。在严重歧视女性的传统社会里,“女子”一词前通常被加上一个形容词“弱”,女子似乎天生就是逆来顺受的弱势群体,必须没有任何条件地遵从各种歧视妇女的准则规范。“哪里有压迫,哪里则必有反抗”,无论面对赫赫权势的宰相地主还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巧女们都一视同仁,毫无惧色,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铮铮铁骨。这些巧女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斗争精神,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争取着自己的幸福。在《一枝花与死肉瓜》中,那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干脆就逃婚,大刀阔斧地斩下人们套在她身上的枷锁,逃到其他地方去寻找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其实,反抗精神是绝大多数巧女所共同拥有的品质,只不过在A1、
A2故事类型中表现的比较充分,才特地归为一类。在其他类型的故事中这种品质也是不难找到的(例如《刘三姐》归入B类“与秀才比试”,但刘三姐的反抗精神是有目共睹的。)
B.与有才智的人(秀才)比试(共计9篇)
B1{1.秀才自视清高
2.秀才有意找巧女比试
3.巧女令秀才甘拜下风
例:《巧姐卖肉》,《壮家女难倒秀才》
B2{1.秀才自命不凡
2.秀才找农人炫耀
3.农人老婆授其高招
《难难他》《赔话柄》
B3{1.巧女智问秀才(先生)
2先生受气生病
3学生代答,巧女满意,后二人成婚
例;《种瓜姑娘的故事》
B4{1.与公认的才智之人比试
2.才智之人事倍功半或不知所措
3.巧女占上风
例:《巧匠认输》《苏小妹三难新郎》《黄小姐巧惊诸葛亮》
B5{1.刘三姐歌声传扬四方
2.地主多次设法陷害刘三姐
3.刘三姐勇于抗争,终获幸福.
民间巧女多半没有受过正规的诗书教育,但现实生活却教会了她们许多的聪明才智,虽然诗作篇章不如大家闺秀那般精巧细腻,但也不失才情。而比试起唱山歌等民俗活动,大家闺秀恐怕就不是对手了。这类巧女的智力在一般有才智的人(如秀才,先生等)之上,则更显其“巧”。女性并非无才无智,而是受到了漠视与压制,才使她们的才智被淹没了,民间巧女故事反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宣扬了他们的才华有更胜于男子的可能。
C家庭内的巧女(共8篇)
C1选当家人{1.公公要选当家人
2.给每个媳妇三个铜钱作压岁钱
3.其中一人非常利用
例:《三个铜钱的压岁包》
C2选聪明儿媳妇{1.三个媳妇都不理想
2.巧女帮助媳妇们解决难题
3.她成了第四个媳妇
4.县官出难题,被轻松解决
例:《聪明的四媳妇》、《九斤姑娘》、《巧媳妇》等
C3对付婆婆
C3a{1. 夫妻恩爱,老恶妇眼红
2.机智应对婆婆的各种难题
3.还对付了可恶的国王
例:《气死老恶妇》(苗族)
C3b{1.婆婆待她的太婆很差劲
2.媳妇帮太婆出了一个主意
3.使婆婆认识错误
例:《宝碗》
传统社会常将女子定位为家庭事务的主持者,女性勤俭持家,努力维护家庭和睦的美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西蒙-波伏娃说:“ 家成为世界的中心,甚至唯一的现实。”[3]家庭成为传统社会里女人的全部注意力所在,事业对她们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她们把家庭当作永恒并且是唯一的事业。在这一类故事中,家庭中的巧女一般也是做衣服、烹饪的高手。( C1、 C2型故事)能够使家庭和睦,整个家庭蒸蒸日上,也是一门挺大的学问,能做到这一点的女性多半可谓“巧女”(C2 、C3型故事)
D智勇双全的女英雄
在 类故事中,巧女最突出的特质是:骁勇善战。“谁说女子不如男”,打仗也不是男子的专利,女子一样可以成为巾帼英雄。
例:《棺材计》、《蔡小姐》、《女将秦良玉》
E其他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2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巧女故事论(其二)/一丹

(二)传统社会出现巧女故事的原因
(1)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反叛
在传统社会里,民众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因此他们就利用民间文学作为一件武器,用来反抗上层统治。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众最普遍、最直接的思想,但往往是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特色所在。巧女故事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色,它与主流文化所倡导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大相径庭的,这无疑是对统治阶层压制女性才智的陋行进行了无情嘲讽。
(2)民众的女性观有别于统治者
统治者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使是有才智的女子也偏偏要显出无才,这才符合封建女性“安守本分”的行为准则。例如薛宝钗作诗时的一再推让,并说“女孩儿学那东西做什么”。而在巧女故事中,女子的才智是被大力歌颂的,甚至强调女子是因为出众的智慧才更加光彩夺目,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民众的进步的妇女观。因为民众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妇女的才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尊重女性,崇拜有智慧的女性。
(3)民众的思想产生与统治阶级不同
统治阶级往往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但与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使他们看待女性时渗透着强烈的歧视妇女的情绪。而普通百姓则没有受到“诗书”的浸染,而是根据实践经验来构筑自己的思想观念。某种程度上说,民众的歧视妇女的思想往往不如统治阶级那么深刻
(4)对男女平等的精神呼唤
封建制度的层层高压之下,女性苟延残喘。她们在种种的束缚之中,越来越不能忍受男性鄙视的目光,她们希望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利,希望与男子平等。民众就把这种热情地呼唤男女平等的呼声借巧女故事表达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23: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巧女故事论(其三)/一丹
(三)巧女故事的思想意义与艺术魅力
(1)思想意义
人类的文明史不仅证明了卑贱者最聪明,还证明了只有卑贱者最懂得才智的价值。劳动人民需要依靠才智来反抗上层统治者的迫害。巧女故事通过独树一帜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劳动妇女的过人才智,而表现普通劳动者的机智勇敢是对上层统治者的特别尖锐的讽刺。巧女故事通过张扬劳动妇女的机智表达了妇女要求解放的深刻命题。
这些智慧型的女子被塑造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抗暴解难之才。例如,采药姑娘善于识别各种药草,为穷人解除病痛;长工的妻子匠心独运,还有许多神绣手,都为她们的父兄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更多的巧女故事(如A型)则是描述女主人公在抗暴斗争中发挥聪明才智,斗倒贪官和恶霸。这类故事不仅大长人民志气,大灭权贵威风,还突出表现了民间巧女的凛然气节。她们庄严而自豪地声称“能当天上一只鸟,不做官家一房小”[4],使人们看到普通民女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这类故事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广泛流传,例如柯尔克孜族的《聪明的媳妇》,朝鲜族的《麻脸皇后》等等。
也有不少故事是讲巧女怎样对付公婆的刁难,例如公公因儿媳妇回娘家而出难题,婆婆要新媳妇煮无米粥等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礼教和家长统治的不合理,巧女对这种刁难进行斗争,当然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也有一些反映家庭内部矛盾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排解纷扰、维护团结的机巧。还有的巧女为了抵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逃到远方或主动对求婚者进行测验,以选定对象,实际上反映了民女对婚姻自主的渴望。女主人公选择配偶的标准,既显示出她不羡荣华富贵,而注重人品、甘愿和劳动者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也表现出她过人的见解和明智的判断。以上各类故事都通过对巧女才智的刻画和赞扬,广泛地表达了平民作者打击邪恶势力,争取生活权利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强烈愿望和美好理想,因而显然具有深刻的进步性和平民性。
同时,这些故事在客观上还展现了传统社会的相当广阔的生活图景,让人们感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受的侮辱与损害。当然这些故事也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不可轻侮的,“人民作为一个集体,可以说是特别意识到自己的不朽”[5]。故事中的巧女确实能在任何艰危处境中都从容自如,能够轻而易举地克敌制胜,出色地表现了人民口头创作所固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巧女故事除了和其它歌颂人民才智的民间创作一样,都作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的对立物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之外,它还有其独特的反封建特质。恩格斯曾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6],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封建社会的漫长与封建文化观念的根深蒂固--- -使中国古代的女性更是处于悲惨的境地之中,以致于带来女性社会文化地位和意识的整体失落。当男性成为社会的主题角色,女性成为男性的从属物,歧视女性的观念随之产生,女人几乎没有被当作有人格尊严的人来看待。占统治地位的关于妇女的“德才观”,曾被概括成这样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统治者宣扬这种“德才观”的罪恶用心,就是要把广大妇女变为俯首帖耳的工具和玩物。巧女故事则是作为这种“德才观”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它的创作与流传,生动地说明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女子有才”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同时她们运用智慧来维护人民 的利益,也就是德。因此巧女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实际上乃是德才兼备的典型。所以巧女故事有深刻的反封建意义。
由于巧女故事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所以在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这些故事一般反映着小农经济的生活背景,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为比较狭窄,她的才智自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聪明的阿贵嫂》中阿贵嫂认为人喝多了烧酒心窝就能烧滚豆腐,并且夸张地描述阿贵喝下三斤烧酒把三缸后把三大缸的水都给温热了。这显然是不符事实的,阿贵嫂的聪明的“土”办法只能渲染故事气氛而已。
还有许多巧女维护的是小农家庭的利益,有的还只是作为善于处世待人的持家能手的形象出现,紧紧的圈限于家庭这个小范围中,例如《三个铜钱的压岁包》、《聪明的四媳妇》等等。
有的故事表现了小农的狭隘心理,例如公爹因为媳妇能干而十分得意,竟在门口贴上“几家能及我,万事不求人”的对联。诸如此类都是巧女故事的白璧之瑕。
(2)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的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难题易解的悬念设置上。我们刚一听到巧女面临的难题,都会感到这是无法解决的,不由得替女主人公和她的一家将会遇到的遭遇捏一把汗。由此而产生的悬念,吸引着听众急切地往下听。然而难题一到巧女手里立刻就轻松化解。这就不能不给听众以巨大的艺术喜悦,从而深感巧女的可爱,并为主人公的胜利感到高兴。这种“难”“易”对比而造成统一的艺术效果多见与对敌斗争的故事中。例如《不真不假的话》中恶霸想出的诡计:“到我这里来说真话的人,我要把他吊死;说假话的人,我要把他淹死。如果有谁来说的是不真不假的话,我以万两黄金相送。”很多人都中了这个圈套:不是被吊死就是被淹死。巧姑娘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难题:“老爷,我是来请你把我淹死的”(如果把这句话当真话处理,她就该吊死,可是她偏偏叫恶霸把她淹死,这不成了假话;如果当假话处理,就该把她淹死,可是她本来就叫恶霸把她淹死的,这不又成了真话)这样就使不真不假的话合理地存在了,使恶霸陷入两难的境地。再如皇帝要公爹找一只牯牛生的牛犊,在空中盖一座美丽的宫殿等等,巧女就请公爹先生孩子(男人不会生孩子)并要皇帝把泥和砖送到空中(否则便迫害者无词以对,只好认输。在这类斗争中,难题越难便越显出反面人物的凶恶无理;而难题的解决愈是麻利,便愈显得正面人物的机智可爱。所以“难”和“易”的辨证统一,不仅是巧女故事主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而且它是为塑造人物、表达爱憎倾向服务的,这种统一也就表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在巧女解决难题的方法中,值得注意的是她们往往采用“反击法”。例如要织路一样长的布,便要出题者先量出路有多长;要喂山一样重的猪,便要出题者称出山有多重;地主要索赔金丝猫,她则要索赔龙凤瓢,等等。这种斗争方法的特点,就是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地位,而是反守为攻,反戈一击,用难题对付难题,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球踢还给对方”,使对方自食其果,陷于困境。巧女故事中普遍采用这种斗争方法,显示了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斗争哲学。
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既富有想象的色彩,又深深扎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故事中冲突和情节显然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展开却采用了生活本身的形式,其中出现的场景和事物都是人们极其熟悉的,主要的英雄人物也并非从天而降的仙女,更没有什么神通法力,而是一些使人颇感亲切的劳动妇女,她们的才智也是通过人们都可以理解的生活逻辑来表现的。例如壮族故事《一块黑铁黑黝黝》讲的是前女选丈夫的故事,无论是财佬的儿子、商人还是财主人家的读书哥儿全都不能令她满意,而一个耕田的小伙子就遂了她的心愿。这则故事表明了劳动人民不羡富贵,而宁愿用勤劳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它表现的完全是平凡的真理: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劳动观。女主人公的“巧”不过是选择了一个门当户对的“耕田人”,这是对劳动人民(耕田人)的极大肯定和赞扬。再以巧女斗恶的故事为例,也可以看出巧女取得胜利的一个较大的因素,取决于她敢于斗争,并善于运用朴素的生活逻辑进行斗争。巧女对邪恶势力的“反击”,实际上都是“类比推理”和“归谬方法”的朴素运用。例如《巧女》故事中,美貌女下令穿异服的皇帝,《吃米》故事中皇后为了长得美丽而活活饿死,这类情节虽然没有现实根据,却表达了劳动人民想推翻压迫统治的强烈愿望。虽然是虚构的,但也表现了质朴又新奇的民间智慧。
不少巧女故事还在于凸显了巧女的“巧言”的魅力。故事中的巧女一般都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妙语连珠、善设巧言和工于破谜。这些因素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在少数民族的巧女故事中,巧女还常常是唱歌谣的能手。故事文本中借助巧女之口出现了许多山歌或谣曲,极具民族特色。例如壮族的《刘三姐》达斡尔族的《寡妇脱险》和蒙古族的《腊梅花和“索胡尔荸”》等等,都吧巧女的机智以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丰富故事的内容,使故事表达更加活泼,具有民间情调,风格上也相当协调。

 楼主| 发表于 2003-5-8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巧女故事论(其五)/一丹
(五)智慧女性----民间文学中的永恒形象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9]这话说明了智慧对于人的重要性,其实智慧对于女性更为重要。在对男女有不同角色定位的传统社会中,一个身为男子的人,他被家庭、社会期待成为强壮、勇敢、理智、责任心强、有竞争心的人,自然地他们就往这个方向发展,成为家长、领导者,甚至是社会的栋梁。而身为女性则被期待成为温柔、文静、娴淑、感情细腻、善解人意、能体贴人、有依赖性、被动、顺从、忠诚、任劳任怨的人,成为好的助手、追随者。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得按照自己社会的不同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去学会成为男性或者女性。即如西蒙.波伏娃至理名言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胜利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11]既然女性是这么约定俗成的,甚至带了蔑视的色彩,那么女性就更要懂得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那智慧这个武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的女人是男人手中的一件器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脚缠足,步步莲花,甚至还有所谓“红颜祸国”“女妖同列”等说法。与西方“到女人那里去,拿着你的鞭子”[10]等警句如出一辙。一夫多妻、夫亡妻寡、重贞守节等都是男尊女卑意识的重要体现。上层社会的女性尚且要受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更何况普通的劳动妇女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着民间文学的“精神反悖”,才出现了众多光辉灿烂的“巧女”形象。在巧女故事中,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物,而是独立、勇敢、自信能把握自身命运的女性,没有太多的“男权印记”,甚至相反的是,在聪明贤能的女性面前,男性反而显得粗俗愚钝,一系列的“呆女婿”故事便可作为凭证。智女愚男成为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模式。
巧女故事诞生于“男性中心主义”的时代,随着近现代社会男性至上观念的消解,女性真正获得独立人格,此类故事便具有了全新的文化意义。人们崇拜智慧,崇拜有超人智慧的女性,同时更是对智慧女性的极大鼓励与肯定。
巧女故事也是女性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机智活泼、淳朴清新的巧女,带着民间浓浓的泥土气息款款向我们走来,的确令人心旷神怡,感动。现代女性文学的赤裸与颓废,或是带神经质的亢奋都令笔者不敢苟同。因此,本人认为有写写民间女子的必要。
[注释]
[1]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
………………

发表于 2003-6-23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屈育德先生论巧女的文章不知道看了没有?

           她把巧女故事分为四个类型.可以参考一下.
[ 本帖由 田蒙 于 2003-6-23 02:08 PM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6-25 1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巧女故事论(其一)/一丹

北师大今年毕业的博士中,有一位也在研究巧女主题的故事群,是从叙事结构和主题的角度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6: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