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5-17 2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民俗曲艺》杂志总目(1)
一份很有用的资料。
民俗曲藝總目
1980-1990 (No. 1-68) 1980
第1期(11月)
現代社會的民間藝術活動
邱坤良
1
臺灣碩果僅存的亂彈班---新美園
邱坤良
8
從雅美族的音樂談『音樂起源論』
黑澤隆朝
20
攝影日記---看戲去
謝春德
26
歌仔戲音樂的特殊風格
張炫文
29
鹿港南管滄桑史
張舜華 ,何懿玲
39
南管音樂初探---『花園外』的組織
呂錘寬
66
藝術與生活的結合:戲台上的新子弟
王子政,徐世雄
76
台南大天后宮看子弟戲
錢南章
民俗曲藝動態
本社
88
職業劇團演出表
本社
94
第2期「亞太文化傳統保存會議特輯」(12月)
亞太文化傳統保存會議:
1
嚴前總統致詞全文譯稿
日本保存與發揚民俗文化政策
如何藉教學來保存與發揚傳統音樂
韓國民俗藝術與手工藝的保存與推廣
民間戲曲的佼佼者
邱坤良
22
野台戲印象
林柏樑
33
具有代表性的歌仔戲之一
張炫文
37
獨對青塚向黃昏
林清玄
57
愚齋隨筆-談鬍鬚全
吳逸生
74
臺灣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
郭振昌
78
民俗曲藝動態
本社
89
職業劇團演出表
本社
94
1981
第3期「皮影戲專號(上)」(1月)
臺灣的皮影戲
邱坤良
1
中國皮影戲
Jo Humphrey著
詹百翔譯
16
施伯爾手藏台灣皮影戲劇本
30
灤州影戲
顧頡剛
89
演出表本社
編輯部
101
第4期「皮影戲專號(下) 」(2月)
弄影記
吳亞梅
1
漫談兒童皮影與皮影教學研究
方朱憲
19
絹印皮影戲偶製作之應用
陳光華
35
皮影戲,我們學會了
幼 梅
45
趣味漫畫故事運用於皮影戲
劉宗銘
52
皮影戲與青少年娛樂
趙文藝
55
向業餘的皮影藝人們致敬
雷 驤
57
台灣民間流傳手工藝之二
郭振昌
62
具有代表性的歌仔戲音樂之二
張炫文
76
民間信仰和節慶的保存與發揚
全映玉譯
92
南管音樂初探『虧伊歷山』的結構
呂錘寬
98
民俗曲藝動態
本社
103
第5期(3月)
文化資產保存與生活品質
馬以工
4
談客家民謠
陳建中
7
一代傀儡戲王-張國才
王子政
12
歌仔戲音樂的音階
張炫文
20
空谷遺清音
李疾
32
艋舺的字姓戲-愚齋隨筆
吳逸生
36
臺灣的南管音樂與南管活動
呂錘寬
38
靡日終年歌不盡
林山青
52
中國各地方戲劇的發展
周貽白
59
聽瞎子說書-看戲聽書記
管管
77
臺灣民間鍚器及其製作
郭振昌
79
民俗曲藝動態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第6期(4月)
推不動的風車
于復華
4
草台戲的末春
呂惠萍
7
歌仔戲音樂的調式
張炫文
11
嘉義南門聽唱記
梁正居
18
評劇的發展
賴瑞河
23
由芙蓉花、白玉霜到喜彩蓮
郭立誠
26
澎湖過阿猴
李疾
29
台中南屯的字姓戲與字姓組織
胡台麗
32
北管音樂的總綱與記譜
王振義
52
南管音樂初探『舉起金杯』結構
呂錘寬
54
崑劇演出史稿-一個新劇種的產生
陸萼庭
60
看野台子戲
管 管
86
發粿伯仔
李 疾
88
我高舉雙手,擁護草台戲
婁子匡
97
民俗曲藝動態
99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105
第7期(5月)
三個範圍,兩個主義--談文化資產保存
陳朝興
1
我對地方劇曲及曲藝聲腔的看法
俞大綱遺著
7
皮影戲的再生緣
邱坤良
10
我為什麼研究北管音樂
王振義
14
崑劇演出史稿(二)-四方歌者皆宗吳門
陸萼庭
23
北方曲藝概述
陳錦釗
59
南聲社與臺灣的絃管活動
呂錘寬
64
南管戲曲與我
施瑞樓
67
愚齋隨筆--艋舺的講古
吳逸生
76
歌仔戲音樂的拍子與節奏
張炫文
78
糖塔及糕餅--臺灣民間傳統手工藝之四
郭振昌
82
曲藝動態短訊
90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93
第8期(6月)
頭社的阿日祖祭典
石萬壽
1
杭州曲藝雜憶
陳鳳威
8
彈詞瑣談
程松甫
13
皮皮影子劇團的誕生
鄭凱麗
16
民俗曲藝畫頁
25
台灣的戲台建築
李乾朗
29
民間藝人演說會
吳玲玲
33
歌仔戲音樂的自由性
張炫文
41
南管音樂初探-『對菱花』的結構
呂錘寬
51
崑劇演出史稿之三-競演新戲的時代(上)
陸萼庭
57
民俗曲藝動態
88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92
第9期(7月)
川劇的起源及特色
D.Kalvodova,Phara著,詹百翔譯
1
近代開發蘭陽的主要人物
何懿玲
14
談民間的戲曲活動
邱坤良
29
歌仔戲音樂的多聲性
張炫文
37
臺灣民間的製香
郭振昌
42
基隆看傀儡戲『祭煞』
吳玲玲
51
大鼓書雜談
陳鳳威
58
南管音樂初探-『出漢關』的結構
呂錘寬
62
崑劇演出史稿之四-競演新戲的時代(下)
陸萼庭
65
民俗曲藝動態
99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103
第10期(8月)
為什麼要保存民俗文化
馬以工
1
崑劇演出史稿之五--折子戲的光芒(上)
陸萼庭
5
談傳統舞台上的龍套
賴萬居
42
教小孩子學平劇
王麗嘉
46
民俗醫生--童乩
張珣
55
歌仔戲曲調分析
張炫文
63
南管音樂初探--『金井梧桐』的結構
呂錘寬
100
民俗曲藝動態
103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107
第11期(9月)
文化建設工作的構想和展望
陳奇祿
1
中國各地方劇種分布表
本刊編輯部
7
崑劇演出史稿之六--折子戲的光芒(下)
陸萼庭
32
有彰化縣就有梨春園--一個古老劇團的滄桑
邱坤良
66
民俗曲藝畫頁
75
記布袋戲師李天祿巴黎行
蔡春秀
79
淺釋台灣戲曲上的諺語
李繼賢
85
自強京韻大鼓研究社旁聽有感
陳鳳威
94
大家來學京韻大鼓
嵇若昕
97
民俗曲藝動態
99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105
第12期(10月)
中國地方劇的發展構造(一)
田仲一成著
吳密察譯
1
近代台灣的茶風
吳智和
23
崑劇演出史稿之七--近代崑劇的餘勢(上)
陸萼庭
35
李天祿的布袋戲生涯
林宏隆
72
傳統藝術燈籠的製作
謝水森
79
雅美大船
鄭惠英
88
民俗曲藝動態
95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99
1982
第13期 (1月)
民俗曲藝進入第二年
本刊編輯部
南音的沿革與危機
蘇志祥
1
鑼鼓喧天話北管
陳秀芳
7
從雅美族對歌謠的分類法試論雅美族音樂的形態
許常惠
21
東賽德克泰雅族的農事祭儀
余光弘
37
一位民間技藝大師的消逝--敬悼張命首先生
林宏隆
40
談梨春園的維護
漢寶德
42
中國地方劇的發展構造(二)
吳密察譯
44
續談台灣戲曲諺語
李繼賢
58
崑劇演出史稿之七--近代崑劇的餘勢(下)
陸萼庭
73
民俗曲藝動態
本刊編輯部
103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本刊編輯部
107
第14期(2月)
民俗藝術研究的重要性
郭繼生
1
保存在早期閩南戲文中的南管曲詞
吳守禮
7
中國音樂樂譜概說
薛宗明
17
艋舺的業餘樂團
吳松谷
21
米雕與玻璃畫
郭振昌
29
我看台灣地方戲劇比賽
關曉榮
34
金光閃閃的『新洲園』
林宏隆
42
留得青山在--談台灣高山族的文化保存
黃嬿竹
46
東賽德克泰雅人的竹筒糕
余光弘
51
中國地方劇的發展構造(完)
吳密察譯
52
化作春泥更護花
陸萼庭
68
民俗曲藝動態
83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88
第15期(3月)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一)
黎克難譯
1
談傳統戲曲鑼鼓
賴萬居
18
中國戲曲在台灣的發展
邱坤良
34
中共戲劇概況
楊人凱
44
教他們看平劇
李慧敏
59
近年台灣南管活動
呂錘寬
67
三絃與我
陳鳳威
74
自強京韻大鼓社之成長
錢善夫
77
做戲仔
金文光
79
南聲社將有歐洲行
邱坤良
81
南管出巡
編輯部
83
民俗曲藝動態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第16期(5月)
子弟書名家韓小窗及其作品
陳錦釗
1
南管的古老性
曾永義
24
南管藝術的維護
邱坤良
30
學甲鎮慈宮的尋根祭典
本刊
34
禮失求諸野--看法國人表演中國布袋戲
邱坤良
44
從民歌的沒落看各家民歌的方向
陳建中
55
從上海錦章書局的新書廣告說起
郭立誠
60
傳統曲藝的方言問題
陳鳳威
64
也談台灣戲曲諺語
呂文秀
66
福建的閩南小戲
謝家群
71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二)
黎克難編譯
76
民俗曲藝動態
89
職業劇團演出表
92
第17期(6月)
『文化資產保存法』三讀通過
本 刊
1
台灣的開發與戲曲活動的興起
邱坤良
12
斷坦下的樂歌--金門的民間戲曲活動
李國俊
25
詩可以觀--陳金田編『台灣童謠』讀後
郭立誠
30
還給慶典一些心情--褪色節慶的心理分析
余德慧
48
點燃台灣民俗歌謠的火種
簡上仁
52
談犁鏵大鼓與膠東大鼓
陳鳳威
58
張岱的飲茶藝術
吳智和
63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三)
黎克難編譯
73
民俗曲藝動態
87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91
第18期(7月)
台灣古建築保護運動之滄桑史
李乾朗
1
台灣民間日趨沒落的幾種占卜法
余光弘
12
民歌概念之分析(一)
明立國
17
劉寶全與京韻大鼓
陳鳳威
28
泉州絃管初探
呂錘寬
37
談台灣布袋戲四大始袓
鄭升波
63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四)
黎克難編譯
64
民俗曲藝動態
86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89
第19期(9月)
傳統劇場如何啟發現代劇場的靈感
吳靜吉
1
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
李亦園
15
現代居住空間運用中國傳統空間語彙可行性之探討
李乾朗
29
民歌概念之分析(二)
明立國
43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五)
黎克難編譯
61
民俗曲藝動態
82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87
第20期「民間劇場專輯」(10月)
關於民俗文化保存的幾點淺見
陳奇祿
1
傳統民間劇場之功能及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
邱坤良
7
民間劇場
曾永義
24
一起來為民間劇場造形
奚淞
26
把文化開放給民眾
蔣勳
29
請來享受民間劇場
本刊
32
民間劇場活動時間表
35
北管演出時間表
36
南管演出時間表
37
開鑼啦!--記北管演出前奏
黃美英
38
訪南管戲大師李祥石
黃美英
41
戲曲介紹:
47
北管
48
南管
50
梨園戲
51
高甲戲
54
歌仔戲
56
車鼓戲
59
偶人戲
61
民藝介紹:
剪紙
65
中國結
67
泥塑
69
九連環
71
木彫
73
米雕(捏麵)
79
泉式竹燈與傘燈製作
82
風箏
92
毽子
94
北管戲劇本:
白虎堂
96
斬黃袍
105
藥茶記
116
南管戲劇本:
陳三五娘
136
南管戲曲唱詞
151
台灣區地方職業劇團名錄
155
第21期(11月)
布袋戲的劇場
詹惠登
1
笑中有淚的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李元貞
16
留連、探索與反省--『民間劇場』的時代意義
關曉榮
24
野台大戲草根香
陳怡真
36
劇場經驗大交流
黃美序
40
談泉州府城之傀儡戲
張呈芳
45
民歌概念之分析(完)
明立國
51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六)
黎克難編譯
60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88
1983
第22期(3月)
二郎神傳說補考
王秋桂
1
千頭萬緒任重道遠--文建會成立週年的回顧與展望
黃美英
27
南管戲與南管音樂的關係
呂錘寬
33
功名歸掌上-小西園劇團赴日公演
黃美英
44
南聲社帶給歐洲一陣南管旋風
許常惠,施舟人
51
台灣民謠的三大主流
簡上仁
55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七)
黎克難編譯
62
職業劇團演出表
91
第23、24期「傀儡戲專輯」(5月)
台灣的傀儡戲
邱坤良
1
傀儡戲結合現代青年的初航
幼梅,秉昀
25
傀儡戲薪傳有人--林讚成喜上眉梢
謝松輝
30
揭開傀儡戲偶的外衣--談傀儡的構造
郭端鎮
34
頭盔的製作
柯秉昀
48
傀儡戲的表演動作
江武昌,王麗嘉
58
傀儡戲在教學上的運用
謝松輝
99
滑稽神--關於台灣傀儡戲的神明
施博爾著
蕭惠卿譯
106
樂神一考--台灣的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信仰
鄭正浩著
吳文理譯
118
傀儡戲考原
孫楷第
141
中國戲劇與傀儡戲影戲--對孫楷第先生『傀儡戲考原』一書之商榷
周貽白
215
第25期「媽祖進香專輯」(7月)
訪李亦園教授從比較宗教學觀點談朝聖進香
黃美英
1
大甲媽祖進香記
黃嬿竹
23
進香活動看民間信仰與儀式
王嵩山
61
戲曲與宗教活動--大甲進香之例
王嵩山
91
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
李豐楙
119
中國神話研究的興起--從古史到神話
王孝廉
153
推動民俗曲藝的手--評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
林明德
163
第26期「民間劇場專輯」(10月)
百藝競陳-今年文藝季的民間劇場
曾永義
1
本屆文藝季的『民間劇場』
姚一葦
5
反哺鄉土--為七十二年『民間劇場』而寫
李豐楙
17
未散之戲-寫在『民間劇場』開鑼時
洪素麗
23
談目前民俗藝術活動的一些觀念
邱坤良
27
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
曾永義
39
大陸地方戲簡介
本 刊
77
走在民俗音樂的路上
簡上仁
87
三代同堂的明華園
黃美英
99
把歌仔戲唱活起來
簡上仁
107
布袋戲的劇本與劇場組織
詹惠登
121
夏末蟬聲--訪王炎老先生
林宏隆
141
布袋戲與李天祿
林宏隆
147
小西園許王的掌上乾坤
江武昌
155
皮影戲
本 刊
161
刻木牽絲作老翁--林讚成與傀儡戲
何秉昀
167
談『民間劇場』的『俗曲演唱』
黃得瑞
173
傳統與創新中的中國結
陳夏生
177
為百戲雜藝傳新人--中華民俗技藝園
何秉昀
191
童劇『阿土冬冬』
方圓劇場
185
藝人名冊
189
第27期(12月)
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
曾永義
1
五花八門的民間藝術
洪惟助
9
當前社會的民俗活動
林明德
15
『民間劇場』應長存人間
黃美英
19
民族音樂學在台灣
明立國
27
梨園考論
李尤白
43
歷盡滄桑話崑曲--訪崑曲傳字輩老藝人
邵 芑
67
絃管上四管演出形式考
沈 冬
77
神話的定義問題
王孝廉編譯
89
昭君故事之衍變
鄔錫芬
105
1984
第28期「傳統藝能與現代社會專輯(一)戲曲篇」(3月)
台灣民間戲曲研究總論--一個人類學的初步研究
王嵩山
1
台灣民間戲曲的形式與意義--兼論傳統的轉型與現代發展
王嵩山,汪宜展
55
中國皮影戲的認識
吳天泰
123
第29期「傳統藝能與現代社會專輯」(5月)
台灣竹雕技藝的傳統特質與現代發展
江宜展
1
台灣民間傳統技藝研究論--一個人類學的初步探討
王嵩山
33
從世俗到神聖--台灣木雕神像的人類學初步研究
王嵩山
79
第30期(7月)
民俗技藝的選擇問題
李亦園口述
吳天泰整理
1
生活在自己的傳統裡
尹建中
9
人類學研究民間戲曲的意義
何翠萍
17
台灣的民間藝術
林衡道
39
台灣傳統手工藝術與發展
郭振昌
47
民間小戲的形成與民間固有藝術的關係
張紫晨
59
中國立劇的友人--訪問班文干
何秉昀
77
祭祀裡所見的大陸戲弄--日本、兵庫縣、上鴨川、住吉神社
田仲一成
97
承先啟後的相聲名家--『窮不怕』
侯宏琳,汪景壽薛寶琨,李萬鵬
109
從古史到神話--顧頡剛的思想形成、神話研究以及和富永仲基加上說的比較
王孝廉
131
第31期「民間劇場專輯」(9月)
從山歌里謠到粉墨乾坤--集全台藝能菁華的第三屆『民間劇場』
曾永義
1
今年的民間劇場
姚一葦
9
台灣漢族民歌--民歌手陳冠華、賴碧霞
許常惠
13
民間劇場與地方戲曲
牛川海
17
詩樂之美--為民間劇場而作
李豐楙
25
兒時的民間劇場
莊伯和
31
專訪:
隱沒在現代社會的民間劇團與藝人--記『新錦珠』的陳秀鳳
黃美英
35
宜蘭老歌仔戲--壯圍喜樂團歌仔戲的過去與未來
劉還月
51
--宜蘭涼樂團園歌仔團面臨的困境
--蘭陽新英歌仔團引人入勝的『民俗小戲』
路遙知馬力--訪國光歌仔戲團主呂鴻禧
林宏隆
79
嘉義的老牌歌仔戲團--『新南光』
林宏隆
85
野台再高歌--文大地方戲劇研究社再上野台
江武昌
91
我來唸歌羅--負鼓盲翁正作場
李疾
99
窈窕風流杜十娘,自憐身世在平康--吳韻集的蘇州彈詞
何秉昀
105
彰化縣西鄉老人會的民俗曲藝
江武昌
113
詩詞吟唱--為民間劇場謳歌
紀棟
127
讓民俗技藝進入大學課程--東海美術系皮影偶戲
東海美術系
153
劇目介紹:
南管戲曲--台南南聲社的演出
157
復興劇校崑曲研究社
173
看戲看亂彈--台灣僅存的亂彈班『新美園』
175
梨春園的北管演奏
179
台灣音樂與歌謠--客家民謠、客家八音、台灣福佬系民歌、老調與新聲--簡上仁的創作民謠、五十年來台灣流行歌曲回顧
190
陣頭表演:龍陣、獅陣、屏東縣民俗表演團體
204
偶戲介紹:小西園布袋團、東華皮影劇團、復興閣皮影團、新福軒的傀儡劇團
227
參加藝人資料
235
第32期「民間劇場與我專題」(11月)
傳統與塑形--對於民間劇場活動的一些思考
王嵩山
1
民間劇場外的思考--探討民間戲曲技藝的提倡與發展
黃美英
21
民間劇場三年雜感
李豐楙
33
為民間劇場打氣
莊伯和
39
與邱坤良教授談民俗戲曲與民俗活動
江武昌專訪
45
訪許常惠教授談『民間劇場』與民俗曲藝的保存
陳雪峰紀錄整理
53
民間劇場的傳承與成果
牛川海
57
歌唱戲曲的大展示--七三年民間劇場觀後
洪惟助
63
荒煙蔓草訪阿助--從宜蘭的『本地歌仔』到民間劇場的『電視歌仔戲』
曾永義
71
溫馨的記憶--民間劇場隨想
楊渡
79
民間劇場與我--藝人的話
江武昌專訪
84
民間劇場與我
莊芳榮
101
民俗歌謠與民間劇場
簡上仁
104
民間劇場與我
詹惠登
108
我與民間劇場
江武昌
119
讓民間劇場下鄉
吳東傑
127
彰化民俗曲藝田野日誌
131
1985
第33期「民俗技藝園專輯」(2月)
由民俗文化的保存到民俗技藝園的設置
陳奇祿口述
何秉昀整理
1
傳繼台灣民謠的香火--序台灣民謠
陳奇祿整理
7
學者專家談民俗技藝園
吳亞梅紀錄整理
11
民俗技藝實質環境規劃之幾點看法
李乾朗
21
談彰化縣民俗音樂採集到民俗音樂的維護
許常惠口述
何秉昀整理
29
從民俗手工藝的保存談起
漢寶德口述
何秉昀整理
35
藝人的話--給民俗技藝的意見
宋江紀錄整理
41
法國的中國戲劇訓練班--郭安博物館
邱坤良
53
台灣山地文化園區的創建和規則
陳其南
61
台灣山地文化的文物展示構想
黃美英
79
彰化民俗曲藝田野日誌
117
賽夏族男子
莊伯和
143
雅美大船落成禮
鄭惠英
147
第34期(5月)
韓國人過端午節
張釩星
4
平劇中的小戲--從『打花鼓』說起
吳家璧
12
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一)
江武昌,
陳儒行整理
20
說圖--漢代的雜技藝術
吳亞梅
37
社會結構與文化保存--一個高山族聚落的例子
王嵩山
45
從楊恩壽日記看同治年廣西演劇活動
顧樂真
64
從二元功用看台灣的龍舟競渡
黃麗雲
73
處處憐芳草--漫談野菜與草藥
洪澤南
84
記一位年輕的排灣族雕刻師
鄭惠英
92
彰化民俗曲藝田野日誌(三)
蔡曼容,許瑞坤,簡巧珍,林淑玲
記錄
100
民俗曲藝第一三十三期總目錄
本刊
116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黃巧慧輯
154
第35期(6月)
現階段賽夏民族祭典與民歌的保存
許常惠
4
從北宋舞樓的出現看中國戲曲的發展--山西中南部三通戲劇碑刻考述
黃竹三,張守中,楊太康
25
從歷代傀儡戲發展與中國傳統戲劇的關係談布袋戲
詹惠登
39
媽祖成道一千年--台北莆仙同鄉的慶祝遊行
劉進銀
54
日本龍舟競渡知多少
黃麗雲
61
平劇中的小戲--處境尷尬的『鋸大缸』
吳家璧
72
說圖:甲.脫掌戲偶、乙.從排灣的雕刻藝術談山地民俗
陳輝龍,吳亞梅
86
五洲元祖--黃海岱
江武昌
90
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二)
夏竹林
108
彰化民俗曲藝田野日誌(四)
簡巧珍,林淑玲,陳雪峰
114
地方職業劇團演出表
黃巧慧輯
125
民俗曲藝一三十三期分類目錄
本刊
134
第36期(7月)
從販馬記談吹腔
李國俊
4
我演『鍾馗嫁妹』
侯玉山
17
舶載書目所錄綴白裘全集釋義
林鋒雄
34
談關廟玉泉閣--敬悼一代宗師黃添泉
黃順仁
62
韓國的假面舞--談韓國鳳山的舞用面具
宋錫夏撰,茶笙滿譯
72
威靈赫赫的城隍爺--從筆記小說中看歷代城隍的形象
楊明鍔
80
從城隍爺的傳說談民間宗教的社會功能
劉魏銘
91
五月十三迎城隍--附錄:台北霞海城隍建廟小史
本 刊
96
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
104
中國的…--代序
本刊
傳統中國的食物分列
張 珣
說圖--七爺、八爺及其它
劉還月
120
平劇中的小戲--打櫻桃與西廂記
吳家璧
126
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三)
吳亞梅,江武昌
136
台南市戲劇年演出表
本刊
146
彰化民俗曲藝田野日誌(五)
蔡曼容,林淑玲,簡巧珍
152
地方戲職業劇團演出表
吳季芬輯
168
第37期「民間劇場專輯」(9月)
草野風謠訴真情--迎接文建會『民間劇場』而寫
王建柱
6
薪傳
李豐楙
8
今年的民間劇場與民藝展
姚一葦
12
從民間劇場談起
許常惠
14
『文化櫥窗』在青年公園
曾永義
16
來自民間 回到民間--從安娜堡談到台北的『民間劇場』
韓國*
22
我看民間工藝
莊伯和
24
民藝
吳亞梅
28
古代的趕集與廟會
殷登國
62
宜蘭英的五十年戲班生涯
陳健銘
66
大捕快與馬車伕
董復蓮
76
高甲戲的最後堡壘(周水松與『生新樂劇團』)
劉還月
78
林口樂林園
林根藤
89
其樂也融融
張素玲
90
新美園北管戲團(附故事大綱)
92
台南南聲社(附故事大綱)
93
布袋戲界的長青樹(第二代『玉泉閣』黃秋藤)
黃順仁
94
堅持傳統 尊重藝術(黃順仁的傳統布袋戲團『美玉泉』)
劉觴
100
十指乾坤(訪弄影人張天寶先生)
曾麗貞
107
回首前塵 寄望未來(莒光國小『微宛然』)
郭端鎮
114
小西園掌中戲團(附故事大綱)
120
新福軒傀儡劇團(附故事大綱)
126
復興閣皮影劇團(附故事大綱)
127
轟動武林 驚動萬教(五洲園黃俊雄先生)
江武昌
128
兒時歡樂掌中戲(記文大地方戲劇社的偶戲演出)
林麗雲
136
布袋戲元老--李天祿(附故事大綱)
李維倫
142
小班制的大戲(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團)
陳素
144
北管生力軍(富樂軒的少年子弟)
林山青
148
莆仙同鄉會的曲藝
林弱香
150
四時農家樂(將軍鄉--昌平八音團)
黃格
152
弦歌聲中無歲月(談萬華集音閣)
張素玲
154
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吳樂天講古)
江山
158
張天玉與京韻大鼓
162
南樂有後 管弦傳聲(訪閩南樂府)
石語年
164
台灣民歌的故事
簡上仁
168
養興堂八樂
林弱香
172
中國民謠的瑰寶(客家民謠)
楊兆禎
172
子期聽琴(附唱詞)
郭恩
176
說唱俱全的大漢曲苑鼓書團
陳雪峰
178
蘇州彈詞(附唱詞)
180
由雜耍小戲到民俗運動
吳騰達
186
軍民同樂
石語年
192
海埔的小獅子(彰化海埔國小訪問記)
李疾
194
線西老人會的民俗才藝
梅子
198
中國陀羅
龍天
198
狀元騎馬繞市來(談彰化田尾鄉新海布馬團)
林淑玲
200
翩翩舞影展潛能
胡必華
204
彰化縣溪州鄉的鬥牛陣
林淑玲
206
毽子飛上天(西園國小的毽子隊)
傅正琳
208
登高闊步走江湖(訪學甲慈福宮高蹺隊)
林暮
212
抖空竹 扯扯鈴 (訪基隆中正國中的扯鈴隊)
林桂香,周幼珍
216
五更鼓角聲悲壯(訪佳里延平國小花鼓)
林茂賢
218
手牽犁兄喂 行到水田頭 (訪麻豆鎮麻口社區牛犁陣)
何庸
222
幼獅獻瑞(貢寮鄉和美國小舞獅團)
徐美玲
227
客家三腳採茶戲
陳雨璋
230
妙趣逗人車鼓戲
林麗雲
234
神龍下凡(東南工專的舞龍隊)
陳季蔓
240
出水蚊龍(西湖工商的舞龍隊)
傅正琳
243
斗南鎮石龜國小民俗技藝
夏竹林
246
中國國術
鄧時海
250
從韓門五虎到民間劇場
王晶文
254
藝人名錄
256
節目表
2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