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3|回复: 2

请诸位同仁一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9 08: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非典危机中社会科学家们到哪里去了?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9日01:20 人民网

  在我印象之中,这段时间抗击非典的运动,我们一直听到的是政治家和医学专家的声音:总书记胡锦涛到广州,总理温家宝到北大、清华,各地政府的许多数官员也都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充分发挥政治家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医学专家们更是不遗余力日夜兼程地在疫区、实验室、病房和“非典病毒”赛跑,以期早日研制出抗炎疫苗,为此钟南山院士更是不辞劳苦地奔波于京穗之间!但是,由“非典”产生的影响来看,危机早非停留在医学问题、政治问题的层面上,更大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那些拿着政府津贴、做着国家课题的社会科学家们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两天总算隐约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据新华社报道,为了帮助普通公众远离非典型肺炎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扰,心理专家王登峰提出应对“非典”的“20字诀”,即:心中有数、适应变化、推陈出新、改变期望和调整心态。另外几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专家也提出忠告,由于“非典”传播迅速、易于感染和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少数人会因恐慌、害怕心理过分强烈,警惕在此基础上产生的“SARS(非典)恐惧综合征”,针对这种综合症,北京乃至全国相继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帮助人们舒缓紧张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非典”。

  勿庸讳言,仅仅依靠医学专家和政治家处理危机的力量是非常刚性的,医学专家掌握的是技术性资源,他们关心的是非典病人;政治家们掌握的是政策制定资源,他们要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就必须以制定政策的手段维持集体安全和社会的繁荣状态。医学专家关心的微观的非典病人,政治家们关心的是宏观的集体安全,但是,“非典”是有传染性的,由这种传染性所带来的诸种中观社会问题又应该由谁来关注谁来致力于解决呢?

  这当然是社会科学家的事了!这时候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致力于这些中层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心理学家要关注非典危机中一般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社会整体免疫力;传播学家要研究当下社会舆论中有关非典谣言传播规律的问题,找出切断谣言传播途径的方法;政治学家要专注于研究政府为防治非典所制订的种种政策的综合成本问题,以保证社会付出尽量少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收益;还有经济学家要研究非典危机后如何救市如何振兴,法律专家要研究如何立法以保证此时脆弱敏感的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并解决的,而不是等到社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后,我们才从“核心期刊”上看到那些社会科学家们总结教训的这个论文那个课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社会科学家们是缺席的,这种“缺席”给当下的非典危机处理带来许多高消耗。许多地区在一种人人自危的传播恐惧中,谣言四起,商店关门,餐馆停业,学校封校,学生停课,公共场所门可罗雀。理性地看,这些恐惧和惊慌本来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在缺乏科学研究结果的指引下,这些“不必要”是难以解除的。无疑,这些“偏激”的反应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产生了很高的消耗,社会科学家及时的参与本来是可以减少这些损耗的。

  克服非典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人人有责,知识精英们应该比普通公众有更多的责任。费希特说,一个学者的真正使命在于高度重视人类的实际发展过程,并且时时促进这个过程。因为知识精英掌握着集纳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知识资源,他们有能力并且有义务运用这些知识资源在危机时刻帮助政府制订理性的公共政策,引导公众具备健康的心态,帮助社会以最小的代价度过危机。社会科学家们,行动起来吧,这时候社会为你们提供了最鲜活的研究资源,这时候的社会也最需要你们的研究成果。

发表于 2003-5-9 13: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诸位同仁一读

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没闲着,正在卖狗屁膏药呢?试看下贴:

以史为鉴 社会科学专家建言献策抗“非典”  

--------------------------------------------------------------------------------
作者:陶澜 [2003-5-8 23:44:53]


    北京消息:历史学家指出:历史上的瘟疫,不管多么猖獗,一般三四个月,最多半年之后就会风平浪静  

    霍乱的病源是社会学家在水源里发现的;癌症与吸烟的关系,也是社会学家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的。不久前,SARS疫情席卷北京,社会学家同样也开始忙碌。北京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课题组,有关人员通过认真地研究与讨论,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社会科学院了解到的。  

  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明德介绍说:“在流行病暴发的时候,医学家面对的是个体,社会学家面对的是群体。流行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思想波动、心理恐慌、物价问题及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时的人们需要引导、需要疏导、需要启示,这也是社会学家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  

  李贺林研究员撰文指出,抗击“非典”的战斗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层面的,更是社会科学层面的。他认为,“非典”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它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战胜的。“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提高战胜自然灾害能力的历史。大禹治水就是我国先民同洪水做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例证。对于瘟疫,不论是霍乱、鼠疫,还是天花,我们人类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面对自然界,包括自然灾害,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告诉我们‘人定胜天’。所以,抗‘非典’的战斗一定能取得胜利。”  

  历史所的尹钧科、于德源研究员和袁熹副研究员列举了历史上各种名号的“瘟神”,包括天花、鼠疫、霍乱、猩红热、大头瘟等在北京出现、蔓延及影响的情况。例如: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燕京城扩建,一二十万工匠民夫被征调供役。民工劳动强度很大,又逢暑月天热,导致瘟疫暴发,后海陵王诏发燕京五百里内医者来给他们治疗;元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都)大疫;明成化六年  

  (1470年),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旱灾。次年五月,“荒旱之余,大疫流行”;明末崇祯十四年至十六年(1641—1643年),北京连续发生大疫,史称“死亡昼夜相继,阖城惊悼”。特别是崇祯十六年,自二月至七月间,“死亡日以万计”,“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殓者。”清朝二百六十七年,见于史书记载的,有十五个年份北京城内外发生瘟疫。1910年12月,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病因不明,死亡率极高,并迅速蔓延于关内直隶、山东及北京、天津等城市。清政府起用了毕业于剑桥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防疫处总医官,统领防疫工作。他依据当时世界上最新的防疫理论,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与积极的措施,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流行。他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说,北京地区多次暴发瘟疫,有的还相当严重,远甚于今天的“非典”。100年后的今天,医学科学和医疗条件以及民众的卫生意识都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只要大家尊重科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战胜“非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历史学家闫崇年指出,要从历史中找到一些瘟疫的规律,历史上发生的瘟疫,不管多么猖獗,一般三四个月,最多半年之后就戛然而止了。“如果无限期蔓延,人类早就灭绝了。”  

  朱明德院长还特别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北京市民的状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北京市民都有一个心理,就是在等待,等待着‘非典’到头的那一天。等待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等待是一种琢磨。’这次疫情大家从没遇到过,所以这个等待也是一种不可知的状态。有的人较平静、有的人比较焦急。尤其是年轻人,好动、社会交往需求强烈,憋不住就出来玩了。所以建议青年人还是再克制一下、忍耐一点,用学习的方式等待‘非典’过去。如果是必须要去参加的活动,一定要注意防范措施,科学地预防。”(《北京青年报》)

发表于 2003-5-10 0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E:请诸位同仁一读

学者观点:重视危机管理  
新华网 (2003-05-09)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最近正在我国猖狂蔓延的非典型肺炎,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迎战,抗击“非典”,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非典”这场危机的产生,虽然是一场灾难,但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和各级组织都要重视危机管理,提高应对各种危机、灾难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对于国人而言,天灾人祸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火灾、洪水、地震、各类安全事故时有所闻,安全问题天天都讲。我们各级政府,经过无数次考验,应该说也积累了一些应对处理这些意外事故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以往我们的政府或一些组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危机管理的高度,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而往往是就事论事。当问题出现以后,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来具体处置。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各方面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而且往往还留下不少后遗症。

  作为一门减少组织风险和处理实际发生的意外事故的科学,危机管理学尽管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由于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和太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危机管理学越来越获得各类组织和各级领导人的重视。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 De Vry )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 Laurence Bar- ton )博士就曾经指出:“虽然人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掌握了各种各样疾病的治疗方法,但传染病仍时有发生,并不断威胁着全世界人们的生命。”为此,他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提醒我们,能从这些危机和灾难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怎样才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重演?

  为了更好的应对危机,巴顿博士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指出: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应制订一个备用的危机管理计划,以备急需使用。组织机构应该在危机发生前就成立一支危机管理团队,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所有与公众打交道的部门,而不仅仅是负责危机管理的人员。它既要利用重要的内部资源(如组织内部的各种人才),也要利用外部资源(如医疗机构和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当危机管理人员不得不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面对无数听众、回答无数问题时,他们需要了解组织行为、组织沟通、道德伦理、战略方针以及公共关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这些都需要平时就加以培养。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危机管理团队的成员首先要以有关危险程度的准确信息作为基础,想到最糟糕的结果,比如人员伤亡、经济状况受损或组织声誉受到影响的情况,再根据最糟糕的结果来确定这些意外事故的可能危害程度,根据预定计划,通过与专家们的协作,调动各方面资源,将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常言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现在说这句话可能有点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的各级各类组织包括各级政府在内,从现在起就重视危机管理问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却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苏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3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