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8|回复: 0

过好每个中国年:接受厦门电视台电视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1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好每个中国年:接受厦门电视台电视访谈
主持人:张帆
嘉宾:张培军(厦门老龄委副主任)
      夏  敏(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请夏老师谈谈中国人过春节为什么讲究团圆。
夏:春节是中国第一大节,我国有39个民族以春节为新年。迄今中国人过春节的热情从来没有因为各种争议而消解热情。上个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取消春节,把年挪至公历的1月1日,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现代中国人过春节出现了数亿人不辞春运劳顿往家赶的景象,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春节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浓郁象征意义。它包括(1)春节是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意在渴望血缘家族的凝聚和沟通。(2)春节是希望的象征。同样以年夜饭为例,家人聚集一处大吃大喝,意在渴望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像春节的餐桌上一样丰盛,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放炮、给孩子发压岁钱,贴春联都表达告别旧日,迎接希望的一种心理过渡。(3)春节是喜庆的象征。春节是民众精神狂欢的表达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庆典型节日。

主持人:老人们为什么特别在意春节的团圆?
夏:老年人期待春节的团聚的心理趋向越来越明显。如今老年人和自己成年的子女多数处于分离状态,在外谋职的人很多,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团圆的机会越来越少。其次,中国正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孤独的老人平时难以享受到来自儿孙的亲情,于是他们便指望节假日。第三,从我们祖辈延续下来的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注重血缘亲情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春节为享受亲情提供了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主持人:中国人为什么看重与父母及其他亲人一起过新年?
夏:年节是一个时间点,标志着工作日之间的心理修整和过渡。子女利用年节回家探视父母,把调整心态、放松休息的时间与父母一起度过,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孝顺”“孝心”等观念,在国人看来,遵守“孝道”,敬侍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的心态,都是敬爱血缘、老有所慰的精神追求。所有一有时间就回家看望父母,“看一回少一回”的心迹都是国人那种“百事孝为先”的文化遗存。中国人不会去公然亵渎两代人之间的血缘亲情,不愿在这点上背负骂名。把看望父母当作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达,这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主持人:子女过年回不了家的情况也常常出现,如他们利用春节带自己的小孩出去旅游,要和少往来的朋友在节假日谋面,有的岗位过年还要值班,所以父母是否也应该放弃思亲之苦,改变观念替孩子多想想?
夏:我反对这种说法。做孩子的,你根本没有资格要求父母以你为中心为你牺牲享受亲情的权利。你今天孝顺父母,就是将来你子女孝顺你的榜样。因为你也会和你父母一样成为老年人。的确,有很多岗位(如警务、消防等)春节期间无法脱岗与家人团圆,父母对之绝对会予以理解,他们不会给自己孩子的工作增添麻烦。我觉得,因为工作需要过年不能回家的子女,应该注意平时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多回家看看父母。寄钱和打电话无法替代见面的沟通。我们今天都谈和谐社会,与家人、与父母的情感沟通是基本的和谐表达。我们承认代沟的存在,但不能夸大代沟的不可弥合。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越小,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在其《代沟》一书中认为,代沟是一种事实的存在,但它不是截然不能沟通。两代人为调适与另一代人的和睦友好关系,往往暂时会放弃自己这一代的价值取向接受另一代的行事原则和观念。例如老年人慢慢接受新生事物,年轻人也会陪老人,不惹老人生气,了解他们那代人的想法。以对方为出发点,来弥合代沟间的不协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取向。所以,我认为,春节强调团聚,是我们民族的祖先服务于人类自己的一个伟大创造,它为消除代沟提供了一个彼此宽容对待另一代人的机会,对待这样的机会,人们应该倍加珍惜。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让我们“集体无意识”地循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过年习俗,在过年的时候尽可能回到年迈父母的身旁,与他们共享亲情,过好每一个中国年。

(厦门电视台2月28日大年初一晚6:45分“十分关注”节目录音整理,此处仅节录本人的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