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客观条件。与前述《坤舆万国全图》传入中国的背景一样,因西学东渐,一批身怀高超画艺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不少人成为清廷的御用画家,而记实性绘画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清帝授意绘制。清代“前后在宫廷内供职的可知姓名的画家总数约二百人。”[18][18]西洋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使他们有能力用画笔为重大事件作记录。如1754年(乾隆十九年),额鲁特蒙古的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因反对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等人间的争斗,而归附清朝,来到避暑山庄谒见乾隆皇帝。那幅著名的反映乾隆皇帝接见杜尔伯特三车凌王公的《万树园赐宴图》,就是画家王致诚奉命亲临盛典后的作品。当时在华的另一法国传教士钱德明(JEAN JOSEPH MARIE AMIOT)在一封信中曾提到此事:“皇帝和他的朝臣及侍从们离开圆明园到热河去了……第二天一早四点钟,皇帝派了一名德亲王来到海淀传教士们的住处传圣旨,命王致诚随同皇帝去热河……向他传达皇上要求他画节庆图……最后他抓住了皇帝进来的场面,这是最能讨皇帝欢心的。”[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