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8|回复: 0

【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文化村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3 2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

http://www.phoenixtv.com.cn/zhuanti/web/yuanqudjy/yqdjy_jdjy_more.html


  活动介绍


“寻找远去的家园”活动介绍

    散落在中国民间的一个个古朴村落,以其风格独具的建筑、礼仪、村社组织结构、人文氤氲,闪烁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然而,在乡镇工业化的浪潮中,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这些文明的因子正处于损毁、灭绝的边缘。

     公元2000年,凤凰卫视曾经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穿越风沙线,透视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危机,这种绿色行动的节目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今天,“穿越风沙线”的原班人马又要出发,他们将视野从物质生态转向更为丰富的人文生态,通过对于深处现代孤岛的一个个村落的访问与记录,传达其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并因此发出保护我们的家园、拯救我们的文化村落这样震声发馈的呼吁。

    我们的文化理念和我们成熟的操作经验,使我们深信,这将是一次颇有价值的文化环保行为。  

    《远去的家园》系列节目,旨在通过坐落在中国各个角落的古村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地展示这些古村庄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及自然景观,传达智慧含量丰富的东方文化神韵。      

    本片将采取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方式,把各个古建筑、古村落、古遗迹作为点,串成每条不同文化个性的文化线。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浓厚、环境优美、人杰倍出,我们将分为8个文化区(也就是8个点),及(1)广东岭南五邑侨乡文化、(2)闽、粤、赣客家文化去、(3)江西流炕、(4)湘鄂东西土家族文化去、(5)万皖南徽州文化区、(6)浙江温州永嘉文化区、(7)江浙吴越文化去、(8)山西晋中文化去,选取最具文化特质的村落作为拍摄点,如楠溪江上古村落,号称中国太积极村的浙江武义俞源村、江西鹭源的江村、安徽绩溪的胡村、湘西凤凰城等等。      
    在每个村落,我们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1.建筑,如客家土楼、安徽州民居、湘西吊脚楼、八卦村等;2.民俗,如宗教组织、歌会赶集等;3.名人,如凤凰的沈从文、绩溪的胡适,江村的江泽民等4.特殊群体,如安徽商、晋商、镖局、湘西土匪、浙东学派,桐城派、侨商、惠安女等等;5.社会学者的研究成果;6.民谣;7.现实的危机等等……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国文化在地理上的变迁,我们将以河流或区域的概念进行航拍,从空中鸟瞰村舍建筑,可以清晰发现文化线的延伸与文化面的渗透。
本节目承“穿越风沙线”样式,地、空结合,以“文化大篷车”的概念,穿村越巷,叩古怀旧,由于节目的行动色彩与追问特质,建议更名为的寻找远去的家园”。同时,大气磅礴的航拍,将给人以全新的享受和独特的视角,并产生对于村落文化的重新理解。     

—————————————————————————————   

拍摄实录: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六
古老的歙县在秦代就有县的建置,后来又是新安郡和歙州的州治所在,自北宋歙州改称徽州后,歙县又一直是徽州的府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五
徽州新安江及其支流各水,虽然流程短,河床窄,但可放运木材,行驶小舟...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四
在胡适晚年用英语口述的自传中,他开篇第一句便说 :"我是安徽徽州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三
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碳黑的国家,到了南唐开始以碳黑来制墨...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一
由于官僚的庇护和享有豁免税收等特权,而取得优厚利润的徽商在故乡和寄籍之地肆意地堆金砌玉,促成了徽派建筑的形成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十
宏村的北面有雷冈山可以抵御北风,东西两侧有常年不息的山溪河流...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九
徽州是程朱理学盛行的地区,民间风俗中怪力乱神的东西比较少见...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八
明清徽商们发达起来后,开始竞玩声色,许多官司绅、富商都蓄养戏班,各地艺人也都纷纷前来献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七
走进婺源,满眼都是青葱的群山和澄澈的河溪,。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和丰沛的降雨量,使这个山区县河流溪水纵横交错...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六
论此一番秋旱旱伤遍地苗物,枯来无雨救生,人愁苗要旱死,我也愁苗要干死。天不下雨救生,坐看枯苗旱死...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五
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有一片美丽的丘陵盆地,汉以前是山越人居住的地方...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四
武夷山下的五夫是朱熹的第二故乡,是他成长的真正人生起点。一位影响中国人心灵的伟大人物,就在这青山绿水中走进历史...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三
"碧水丹山百代人文渊薮,道南理窟千秋功业宫墙"这幅对联说的就是武夷山五夫镇,这座朴素古雅的小镇是理学的发源地和形成地...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二
在连城县前进乡,由于我们摄制组的到来,这些已被尘封了七年之久的提线木偶终于被主人 重新收拾出来,见了天日.连城的提线木偶戏诞生于清末光绪24年...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一
几百年来,石邮村的吴姓和其他杂姓村,所以能够和睦相处,应该与傩班,与头人制度有一定的关联...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十
石邮村位于南丰县三溪乡,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据, 村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石邮村现有人口1100多,吴姓是村里的大姓...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九
摄制组从乐安的流坑村,驱车前往南丰县。南丰县是中国著名的傩文化保留区,傩的起源与先民的自然崇, 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有关...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八
流坑的历史遗存是罕见的,它不属于僵化死亡了的名胜古迹,它是一个有着千年生命的,至今还活生生的,经典的自然的中国村落...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七
流坑已经经过了有一千年的历史,那么前五百年科举这么鼎盛,后五百年经商这么鼎盛,所以我就相信,现在流坑还是过渡时期,它的未来也肯定是辉煌的...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六
客家民间的神明崇拜是一种善化宗教,其信仰、仪式和活动都与日常生活密切混合,即缺少系统化的经典,更没有具体的宗教组织系统...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五
流坑村从发现到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有几年,对流坑村这个中国古代社会标本的系统研究也已经开始...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四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看到过流坑的商业繁华,盛赞为"万家之市"...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三
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祭祀祖宗,祭祀祖宗必须有场地,有房屋供奉祖宗牌位,这种专为祭祖而修建的公共建筑,就是宗祠。它往往修筑在村落的中心,是宗族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二
在流坑严密的宗法制度,按照父系的血缘关系将庞大的族群结合在一起,一个人生下来即已注定了自己的父母兄长,亲疏嫡庶,人人如此,无可避免...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一
江西在中国的东部省份中属于不发达地区,但江西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唐初三杰之一的王勃,在《腾王阁序》里就用"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八个字赞美过它...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十)
闵西李姓的开基祖火德公,在宋元兵乱之际避居于上杭丰朗,见此地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民风醇厚,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创基业,繁衍子孙...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九)
在连城县前进乡,由于我们摄制组的到来,这些已被尘封了七年之久的提线木偶终于被主人 重新收拾出来,见了天日...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八)
在连城县四堡乡的老街上迎面走过来一个身着客家妇女传统服饰的老阿婆,花白的头发梳着齐眉的刘海,脑后用红头绳扎着一个鲜艳夺目的短辫子...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七)
没有比豆腐更容易吃的食品了,但也没有比做豆腐更辛苦的事了。长汀老街上每天最早起来忙活的一定是豆腐作坊...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六)
永定种植烟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五)
早就听说闽西汀江之畔的长汀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宋时候就已经是一川远汇三溪水,千障深围四面城,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四)
培田古民居,由建于明清时期的30幢高堂华屋 ,21座吴氏宗祠,6处私家书院 ,2道跨街牌坊,4座庵庙道观,一条千米古街组成。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既有古中原建筑文化精髓的承继,又有客家先民匠心的发扬...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三)
永定下洋镇中川村的胡氏宗祠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十几根直指苍天的石龙旗杆,它们向所有过往行人宣示着这个家族的荣耀。在客家地区只有读书中举入流做官的族人才有资格在宗祠门前树一根石旗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二)
一个地区是否文运昌盛,对这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而文昌阁的修建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风水,一方面也是建立一个圣贤崇拜和读书崇拜的风气。只有在科举制度的中国,才会有文昌阁这种奇特的宗教建筑...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一)
“本植书田为世宝,德培心地是家珍。”(对联)...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十)
土楼被人称为“团圆宝寨”,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或许就是当年修建土楼的族人心中向往的生活。在这种带有浓厚原始公社村寨色彩的土楼里生活,集体性很强 而私密性很弱,永康楼在土楼中算是年轻的,他的主人就是曾阿婆的公公...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九)
“生爱连,死爱连。死要死在哥面前,
脱头好比风吹帽,死了好比游花园。“...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八)
中川村最现代的建筑就是这座小学校,在它的旁边不远就是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虎豹别墅。它与香港著名的虎豹别墅花园属于同一个主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七)
主持人带着摄制组来到了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拆迁的地方...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六)
南靖县坎下村的怀远楼是一座只有一环的内通廊式圆楼,外观朴实、粗犷、雄伟,充满泥土的芬芳。进入内院,空间出乎意料的明亮开敞。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房间,紧紧相连围成圆圆的圈,圈出圆圆的天空,触动了我们遥远的回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五)
高高的土墙,巨大出檐的瓦顶,投下深深的阴影。白灰勾边的点点窗洞,在土墙上闪烁着警惕的眼睛。高大的方楼简直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四)
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村住的都是黄姓居民,祖先是永定人,清中叶从永定来到这里放鸭子,从此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成一个自然村。该地盛产田螺,就把村子叫做田螺坑村,仅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就建起了第一座四角楼...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三)
"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这句广泛流行的民谚的意思是说北方汉人的祖根系于山西洪洞大槐树,南方客家人的祖根系于福建宁化石壁村。客家人的族谱都记载其祖宗先迁到石壁开基,然后再分迁各省各地发展...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二)
有天下客家第一江之称的汀江被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万客家儿女,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汀江发源于长汀与宁化交界的木马山北坡,干流全长288公里,两岸居住着260万客家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一)
梅州的阴那山是广东东部的名山,阴那山上的灵光寺是一座千年古刹,这座开基于唐代的佛寺,在梅州客家人的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更是海外客家人返乡时必到的一方净土...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十)
听说广东梅州机场,经常有海外返乡的客家人,我们便到了这里...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九)
粤东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他们外出往往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归家,这就把家里所有的事全交给妇女来承担。客家妇女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她们以刻苦勤劳自重自立的优秀品质为家庭、也为客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集(三十八)
在潮州市北面40多公里处,有一个凤凰山区,是我国畲族的发源地。畲的本义为刀耕火种,是畲族历史上惯习的生产方式。广东的畲族只有1000多人,凤凰山区的这个村子不足400人,与汉族共居在一起...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七)
南华又庐是侨乡村中典型的客家民居,雕龙画凤,造型独特的建筑,让人感受到昔日主人的气派。现在这里已被辟为一处旅游点,这个主意就是这位老者想出的。而这有着一万平方米的偌大的房舍,只有他自己在管理着...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六)
结束了在五邑侨乡的采访,我们驱车一天赶到了同属广东省的梅州。位于粤东的梅州,是个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客家是由中原不断迁移至此,而形成的一支汉族民系,而演义他们一代代生活的地方,就是这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的围龙屋...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五)
塘口镇自立村碉楼群,现存碉楼14座,是本地区保护最完整的碉楼群之一。 风采堂,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四)
吴慧琼:我想贴近中国人的生活,我想融进中国的环境,我希望能够做到,但是我需要得到沟通。可能我会回加拿大去,可能我在这儿过得比加拿大要好,我对生活目标还一无所知,所以我正在努力地设计生活...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三)
在广东各地,尤其是乡村,是“逢山必有庙,逢庙必有坛。”庙里供着各路神明,坛上祭着列祖列宗,许多家庭在各个角落都安置有神明的牌位,每逢节日,初一、十五,以及各种神的生日,都要祭拜,不敢怠慢...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二)
新会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梁启超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后土碑的位置确定之后,根据义冢左右对称布局的制度,又在旁边发现了一处...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一)
摄制组刚到新会,就听说两天前发现了一处华侨义。这是近10年来陆续发现的,第四处华侨义,四处都在新会...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十)
在广东五邑侨乡的旧城街巷与乡村,到处可见房屋上微微凸起的各种装饰图案。有的是素色的几何图案,有的是彩绘的人物花鸟,这就是灰塑,而对它的来历则至今无从确定...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九)
早就听说广东新会是古老的葵艺之乡,葵扇生产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新会产的葵扇曾是奉献皇朝的贡品,并远销全国各地。当炎炎夏日来临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无分老幼几乎人手一柄新会葵扇...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八)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这里过去是个“四不管”的地区,匪患猖獗,而旧侨又比较富有,常常成为土匪打劫的对象...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七)
开平市为了保护碉楼这一份特殊遗产,专门成立了碉楼办公室。摄制组跟随碉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去蚬冈镇进行普查,他们访问的对象主要是老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六)
蛋民的生活总是与水和船分不开的,沿海蛋民靠捕鱼拾蛤为业,内河蛋民靠江河从事运输,也以渡客及捕鱼捞蚬作为副业。还有一部分蛋民,从清代雍正七年后陆续上岸,靠种沿河的沙田为业,成了又采蚬又种田的两栖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五)
在广东沿海,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区,和内河各支流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水上族群,历史上称作“蛋民”或“蛋户”,他们生於江海,居于舟船,浮家泛宅,视水为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四)
广东五邑地区广大的乡村聚族而居,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这种家族与村落紧密结合的现象,其形成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过去,最早的可以上溯到1500多年,多数都有上百年的经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三)
摄制组从南雄珠玑巷出发,沿着几百年前广府先民的迁徙路线,南下珠江三角洲,来到西江下游,俗称江门五邑的侨乡。五邑泛指今天广东江门市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和鹤山...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二)
“胡妃事件”导致了珠玑巷的衰败,但是也为岭南的广府民系开发珠江三角洲创造了一个历史契机,珠玑巷因此也就成为了广府人的桑梓之地,发祥之地...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一)
六月下旬,我们离开湘西凤凰,跨越大庾岭,来到了岭南的南雄县.沿雄梅公路往北走9公里,就是无数广府民系家谱中记载的珠玑巷...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十)
桑植自古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关于桑植民歌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的史书。公元初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剿武陵蛮民起义,屡遭败绩,马革裹尸,他曾写诗将桑植的蛮歌贬为毒谣,现在从桑植民歌中...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九)
湖南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湘西的最北部,湖南四水之一的澧水,从这里发源。山高水秀的自然地理,使得桑植的先民习惯,以歌代语,以歌传情,桑植因此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八)
2001年年初的一场火灾,烧毁了王村古镇17间民居。永顺县王村镇,是湘西著名的旅游景点,它的出名是因为电影《芙蓉镇》曾在这里拍摄,不少游客是只知芙蓉镇,而不知王村...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七)
2摄制组前往湘西永顺县王村镇。这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镇,现在是湘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多数游客只知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芙蓉镇...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六)
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土家族古老的风俗正在渐渐消失。因为交通的不便,湘西永顺县和平乡双凤村,成为一座文化孤岛,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跳摆手舞和茅古斯的传统...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五)
离开湘西凤凰县,《寻找远去的家园》摄制组来到了永顺县。这里是湘西土家族的主聚居地,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个保留有完整土家族民俗的村寨——双凤村。土家族聚居的湘、鄂、川、黔接壤的山地,史称烟瘴之地...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四)
苗族在中国的版图上分布极为破碎,但在小面积内却高度集中。有人称湘西是,作为溃退民族的苗族据守的与汉文明冲突的最前沿...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三)
听说湘西的凤凰县,新近发现了一段古长城遗址,於是我们摄制组驱车赶往那里,由於走错了路,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的拉豪村...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二)
村里的人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破落的家园,有如此灿烂光辉的历史。这是湘西凤凰县舒家塘村村民们,自己写的文章中的一句话...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一)
摄制组要去的地方,是凤凰县黄合乡舒家塘村。据说那是一个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村,当地村民大多姓杨,并且自称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代...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十)
在湘西,帮人操办丧事有一个专门的职业——管坛师。凤凰县农民吴老二今年28岁,是当地最年轻的管坛师...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九)
湖南古时候属於楚国,楚地特别重视巫鬼文化。这里死老人是属於红白喜事,白事就是死老人,红事就是结婚,一样热闹的。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八)
对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继承发展的问题,在当前来讲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七)
在湘西,像凤凰这样的小城里,以前大多林立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作坊,还有很多的老艺人。如今这一切几乎都看不到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六)
摄制组到达凤凰县的第二天,在一次民营经济表彰大会的游行上遇到了一队舞狮人...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五)
傩堂戏是凤凰县最古老的剧种,由跳傩祭神演变而来。湘西人把跳傩的巫师称作老司,配合老司唱对戏的叫做师娘。刘益珍是凤凰县最后一位师娘。今天省里某部门的领导要来看戏,演员们不到6点钟就来到朝阳宫古戏台化妆...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四)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写到: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这就是凤凰...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三)
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这是沈从文的名著《边城》中的第一段话:“在川、黔、湘三省边界的那个渡口还在,沈从文笔下的那个方头渡船也还在,每天上百次地往返于川湘两省之间...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一)
凤凰小城出过不少名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作家沈从文和仍然健在的画家黄永玉。黄永玉12岁便离开了故乡,但他对故乡的感情就如同他写过的两句歌词: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寻找远去的家园》湘西吊脚楼(下)
(采访实录)村民:以前这里都是这个吊脚楼,(现在)大部分都竖新屋了。杜宪:噢 ,都竖新屋了。但是旅游的人愿意看这种老的...

《寻找远去的家园》湘西吊脚楼(上)
在湘西的大山里 ,溪河边,土家族吊脚楼曾经并不鲜见,这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建筑样式,被称为楚建筑的“活化石”。现在,照片上的吊脚楼许多已经消失了...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伍
寻找远去的家园一路之上 ,翻山越岭。当摄制组车队驶入湘西王村,已是斜晖。这里是当年电影《芙蓉镇》的拍摄景点,摄影家李玉祥十年前,在这小镇拍下过精彩的作品。但是,开放作为旅游景点之后的芙蓉镇难于昔比,令摄影家不免遗憾...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肆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乔木展旧国之思,行云有故山之恋”。诗人对故国家山的思念和依恋之情令人感慨万千...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叁
中国的传统建筑大体分为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两大类。民间建筑也称乡土建筑,因与风土密切相关,随着地理、 物候而婉转多姿,显现出惊人的丰富性和鲜明的区域个性...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贰
方言已是如此之迥异,文化更加斑驳灿烂。中国实在太大了,而悠久的历史更是长得令人目瞪口呆。中国属于极度亲自然的道德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人和自然的一体化...

《寻找远去的家园》开篇·壹
离开自然的和人文的生态环境,就没有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没有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延续。凤凰卫视始终把关注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的生态环境,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