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0|回复: 2

【论文】補貼上11位同仁的論文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 10: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鄭志良
題目:《稱心緣》與《雷峰塔》關係考辨
摘要:
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故事進入戲曲創作題材的時間較晚,一般認為最早以白蛇故事為題材進行戲曲創作的是晚明代戲曲家陳六龍,所作劇名為《雷峰記》,今已不傳,其後有清代乾隆初年黃圖珌作《看山閣樂府雷峰塔傳奇》、伶人陳嘉言父女改編本《雷峰塔》以及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刊行改寫後的《雷峰塔》。然而鄧長風在《康熙殘抄本<稱心緣>傳奇的發現與<雷峰塔>版本、情節衍變之推考》(見《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一文中認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殘本《稱心緣》是清代所有《白蛇傳》戲曲題材裏最早的一種,為乾隆年間出現的《雷峰塔》傳奇之祖本。此說關係甚大,果真如此,如陸萼庭所言“通常公認的白蛇故事演變過程都得推倒重行考慮”。
《稱心緣》一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嘉慶二十一年三槐堂王琮所抄全本,從全劇內容考察《稱心緣》為《雷峰塔》之後本,它不可能出現在黃圖珌本之前。鄧長風說國會圖書館藏本為康熙本也缺乏充足的理由。

作者:尹虎彬
題目:從二元論到多重緯度的民俗學視野
摘要:
作為文學的民俗學者,Milman Parry(1901-1935)從19世紀的人類學汲取經驗,揭示了口頭詩歌的民族志的經驗的現實。但是,其口頭詩歌學說的出發點是二元論的。其基本假設是lore against literature。Lore即他所要探求的不識字歌手的表演中的創作,這其中存在著一個完整的傳統或知識系統。Literature則代表了中古以來的文人的美文、高雅的知識。
在過去的十年間口頭詩學的研究者們指出過人們關於口頭詩歌的10個錯誤的觀念,這些學術反思仍然是借助了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但是,反思的立論出發點也還是二元論的,基本上是以口傳與書寫的二元劃分為基礎的。所探討的問題基本上圍繞口頭詩人和書面詩人、口頭文學和作家文學、口頭傳統和文字文化的二元對立來闡發問題的。
現代性和全球化問題,使得民間傳統文化在當代形態上變得越來越複雜了。我們的民俗學需要全面的思維方法,多重的視域。另一個問題是,因為生態的脆弱,也因為各種珍貴文化遺產的脆弱性,需要我們樹立全面綜合的人文視野。這些跡象都表明包括民俗學在內的人文科學正在走向新的綜合。

作者:陳連山
題目:論黃帝敍事的多重性質及原因
摘要:
在古典文獻中,有關黃帝的故事極其豐富,其外在敍事形態也各不相同。有神話的,有歷史的,也有所謂“仙話”的。在此,我統稱為“黃帝敍事”。
現有研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研究黃帝敍事的學者主要從屬於歷史學和神話學兩個方面。歷史學從中剔除虛構的神話,以搜尋所謂“歷史”;而神話學則忽略其歷史敍事而側重神話敍事的想像性魅力——二者目的不同,但其實都是從黃帝敍事的真實與否開始立論的。可是,嚴格說來,黃帝敍事的真實性實在是無從判斷。這條道路是存在不少疑問的。第二,古史辨派從史料出現的年代順序判斷:黃帝的歷史敍事在後,而其神話敍事在先。我以為根據不足。現存文獻並不能全面反映古代文獻的面貌,現有文獻記錄的出現時間與該敍事的出現時間也不一定一致。在沒有足夠的文獻證據之前,所謂“黃帝神話歷史化”的結論可以暫時束之高閣。
本文認為,古代文獻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黃帝敍事本身的屬性。歷史文獻自然以歷史“真實”敍事為本,故齊威王銘文和《史記》中的黃帝自然是人性的;而巫師們的筆下,黃帝就成了神或仙,故《山海經》中黃帝就食玉;詩人筆下的黃帝自然也是高高在上的天神,故屈原《遠遊》就有“軒轅不可攀”之語。因此,本文著重考察各種古典文獻本身的屬性與其記錄的黃帝敍事屬性之間的關係。希望由此走出一條研究古典神話的新路。

作者:陳泳超
題目:中國開闢神話的哲理演進及其人格化
摘要:
對於盤古開天闢地,神話學界普遍認為它雖然最早出現於三國時期,但是從神話類型的普適性原理來看,它的敍事情節應該適具有久遠的傳承,因此盤古開闢神話也應該具有相當的古老性質。本文梳理文獻中各種關於天地開闢的記載,認為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有大量對開闢前後的描述,這些描述大多沒有故事情節,表現出很明顯的哲理思考,並且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抽象模式。而有關盤古的早期記錄完全符合這一模式,只是增加了人格化的敍事因素。因此,盤古神話可能並不具備遠古的性質,只是固有理論的形象化而已。

作者:高丙中
題目: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新年慶典
摘要:
中國從步入現代民族國家的時候(1911)就引出在一個日曆年裏有兩個新年慶典的問題。新的西曆(西曆)的元旦與廢棄的夏曆的元旦(春節)一直處在現代與傳統、西方與本土的矛盾糾葛之中,一方面在國家的時間制度上爭奪合法地位,一方面在國民生活中競爭影響力。在常識和學術的表述中,元旦和春節總是被看作分開的甚至對立、衝突的兩回事。
從過渡禮儀的理論來看,從人們的生活經驗來看,不管多少儀式,“過年”應該(或者說,只可能)是一個過渡禮儀。那麼,本文就利用我們近年的調查資料,探討是否可能以及如何把元旦與春節納入一個關於年的時間週期的過渡禮儀,並在此基礎上討論這種對於文化因素多來源的新年慶典進行再結構化的知識生產的社會意涵。其中,我特別要強調,我們身處複合文化的現狀,如果我們借助新的分類範疇,我們有機會跳出長期困擾我們的中西、古今之辨所捆綁在一起的一些問題。

作者:戶曉輝
題目:母題與功能:民間文學關鍵字新解
摘要:
母題和功能是國際民間文學研究最為通用的概念,但迄今包括湯普森和普羅普本人在內的學者大都把這兩個概念作為依靠簡單定義的術語來使用,未能區分作為現實物件的母題和功能(現象)與作為認識物件的母題和功能(概念),因而以往的學者也只把這兩個概念看作現實物件,根本沒有從現實物件(實在)與認識物件(觀念)的辨證關係上來理解,致使它們對現代民間文學研究學科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和意義未能開發出來。
本文首先區分作為認識物件和作為現實物件的母題與功能,並二者的動態關係上來理解概念本身的豐富內涵,力圖以學術史與思辯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展現和分析母題與功能這兩個概念在現代民間文學學術發展史上的邏輯運動,發掘它們內部的諸多規定性和辨證結構,從而真正把“母題”和“功能”從依靠簡單定義而存在的術語轉變成民間文學研究的分析性概念。

作者:呂微
題目: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觀念形式的價值-意義世界—純粹實踐的、先驗的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的研究領域
摘要:
中國現代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以經驗實證的科學身份面對、介入現代中國生活分化的問題,因學科“知性僭越”的“先驗幻相”而加劇了日常生活公共空間不合理的觀念性制度安排(如以封建迷信的名義對民族、民間信仰文化的否定)。本文借助康得、胡塞爾關於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現代分化的理論討論了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在後現代語境下承諾繼續解決“科學僭越”問題以及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自由-和諧建設的可能性。

作者:蕭放
題目:當代語境下的民族節日走向
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也是民族文化受到重視與關注的時代。民族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與傳承載體,在當代社會尤其引入關注。民族節日現狀如何,未來的走向如何預測與評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作者:鄭土有
題目:信仰:支撐口傳文學傳承的一種內質力量—江蘇省蘆墟鎮劉王廟“贊神歌”活動調查
摘要:
江蘇、浙江、上海交界的吳語地區民間具有悠久的演唱山歌的傳統,舊時人們在勞動之中(田間勞作、水域捕撈)、休息之時(夏天乘涼、冬天曬太陽)均有唱山歌的習慣。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這種現象就已經基本消歇了。令人驚奇的是吳語山歌的一脈在廟會中得到了保存,這就是“贊神歌”(或稱“神歌”“燒紙歌”)。其分佈主要為江浙滬交界的汾湖周圍,其中又以江蘇省的吳江縣,浙江省的湖州、嘉善地區,上海的青浦縣最為典型。筆者自2004年1月始對江蘇省吳江縣蘆墟鎮劉王廟旗傘社(當地信仰組織)的贊神歌活動進行了跟蹤調查,本文試圖以此為個案探討口傳文學傳承與信仰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當下的環境中繼續傳承的問題,主要從以下方面論述:
一、神聖空間(廟場)為口傳文學的展演提供了固定的場所
二、固定的祭祀活動為口傳文學的傳承提供了“復述”的機會
三、神歌與儀式的融合
四、神:永遠忠實的聽眾
五、心靈的期盼:口傳文學得以傳承的無形力量
六、傳統延續需要外在儀式與內在心靈的共同支撐

作者:田兆元
題目: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摘要:
殘廟是指過去曾經有過的寺廟道觀和其他神廟設施,因種種原因殘破或者毀夷,現僅留下的部分遺迹。殘廟信仰是指人們對這些殘剩的遺迹的信仰和朝拜,殘廟信仰古已有之,它是信仰民俗的現實表現形式之一。
上海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有著豐富的佛寺道觀以及各式地方神廟,據統計,其數在兩千所以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上個世紀,特別是上個世紀後期以來,這些神廟大多數毀壞或殘破,上個世紀後期恢復的總數不過百所,這些主要是體制內承認的正統的佛寺道觀,民間神廟則很少得到恢復重建。由於人口成倍數增長,而神廟十倍數減少,那些殘廟遺迹被信仰便十分正常。這些殘廟信仰爲我們理解信仰民俗提供了思考的入口。

作者:陳建憲  、曹英毅
題目:論洪水故事的內在矛盾
摘要:
民間故事本身含有深刻的內在矛盾,敍事結構內部的二元對立力量,是促使故事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刺激受眾產生心理懸念的根本原因。
洪水起因母題中的二元對立現象非常明顯。首先,它表現為人與洪水的對立,洪水的毀滅性與人類的生存意志發生直接的、不可調和的衝突。其次,由人與自然的對立又引起善與惡之間的矛盾。因為神一方面要實施自己的意志——洪水滅世,另一方面又只能毀滅“不好”的人,而讓“好人”倖免於難。其三,洪水後的兄妹遺民母題又出現新的矛盾,即人類制度文化中傳統與創新的矛盾。按照傳統,近親亂倫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但是,如果不近親結合,人類必將滅絕,這既違反動物的生存本能,也違背了神的意志。第四,兄妹婚後又出現了後代是正常還是畸形的矛盾。近親結合潛藏著畸形子的隱患,而人類需要健康正常的後代才能延續。
兩種對立力量的矛盾衝突是洪水故事發展的內在動力,矛盾解決的方式主要取決於雙方的選擇。洪水故事中指引給人們的選擇方式是堅定的信仰,即相信神有無所不能的力量,相信人類的繁衍生息乃是神的意志。
從某種意義來說,二元對立是民間故事發展中決定性的因素。當故事中兩種對立力量的劇烈衝突存在時,情節就向前發展,故事就向前沿伸。一旦矛盾消解,除非有新的二元對立上升為矛盾主線,否則故事就走向尾聲。矛盾是母題的核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動力。矛盾也為受眾提供心理懸念,激發聽眾的好奇心。通過矛盾的解決,受眾的激情得以釋放,焦慮得以淨化,獲得審美心理上的愉閱。所以母題的內在矛盾性,應該是一條民間敍事學的規律,姑且稱之為“內在矛盾律”。

发表于 2007-3-4 21: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補貼上11位同仁的論文摘要

这里的11个兄弟未分家。
顶起,便于大家看。

发表于 2007-3-6 2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補貼上11位同仁的論文摘要

跟着再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