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3|回复: 1

刘魁立:昨天、今天、明天——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2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下特别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为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一股文化热潮。这鼓热潮能够持续多久和它的热情程度如何发展还需要进行一段学理研究和实践考察才能看得清楚。从理论层面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然而,这两个命题并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并且从实践上进行深度的考察和论证,无论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景或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面貌,都是朦胧的推断。而且见仁见智人各不同。现实地说,在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激情中,忙于做事,疏于思考,尤其缺少宏观的和远视的思考。对策性的、操作层面的议论多于学理性的、思辨性的挖掘和阐释。例如,按着惯式,对民间文化进行解构式的“保护”,究竟对民间文化事项的整体性结构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也没有在广大工作人员当中引起重视和取得共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等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魁立:昨天、今天、明天——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刘魁立   1934年9月出生,男,汉族,河北省人, 1961年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副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AFNS,中日韩)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俄罗斯科学院民间文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学术专长为民间文学、民俗学。早年留学期间,曾多次深入苏联各地区进行民间文学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及80年代至今,在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多次进行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考察活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族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建设,特别致力于民间叙事的理论研究和欧洲民俗学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始,担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副主编。1985年以来,担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从书》主编。曾主编《原始文化名著译丛》(8种)、《中国民间文化丛书》(50种)。近年来还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参与理论建设、干部培训、专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 21: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