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7|回复: 0

2007.03.2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9 1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3.2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扎纸鸢绑风筝:贯穿千年历史的手工艺(多图)
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

2、重庆綦江农民版画:绘画领域的“一枝红杏”(多图)
綦江农民版画起源于明清音质木板年画,因其构图明快,色彩艳丽,且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带有浓烈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

3、六代人百年努力演绎 双城皮影 百年史(图)
“宁愿饿得腰柳细,不能舍弃皮影戏。”说起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皮影戏的热衷,回忆起当年人山人海观看皮影戏的场面,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明的话语中仍然透着激动与自豪...

4、老北京张双林:是我发现了永乐铁钟(图)
这些收集可不是摆着看的,正是靠它们,张双林练就了一身“独门功夫”。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向他提出关于北京历史、地理、民俗方面的问题,他都能...

5、浪漫有趣的苗族婚俗 “对歌丢铃”
在那个名叫吾支的碰鼻子山脚,由大理洱海款款而来的小黑惠江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一头扎进了从青藏高原奔腾狂泄的浑浑怒号的大澜沧江的怀抱...

6、让天水“古今”不要消失
天水民间故事起源很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远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古城天水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传说,并以民众口头传说...

7、老物件淘宝人宋振忠 梦想拥有民俗博物馆(多图)
阿龙,名叫宋振忠,满族人。今年43岁了,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北京人。从1981年开始跟着母亲开始收藏老北京物件儿,从八仙桌、太师椅到缠线的线板、挠痒痒的老头儿乐...

8、赵周军:蛋雕民间艺人 妙手灵心雕花蛋(图)
鸡蛋壳的质地和印章是有天壤之别的,雕刻鸡蛋壳还是用普通的刻刀,能行得通吗?他开始琢磨着改进刻刀。为了让刻刀更锋利一些,就得把刀头换成合金刀头...

9、陕南农村嫁女嫁女的习俗,你知道多少?(组图)
女方这边吃早饭,吃完后,就是上嫁妆.这可不单单就是把嫁妆搬上车就了事了的,要一件一件的搬出屋后,先贴"喜"字,再放花生,丢硬币进去,然后才可以装上车

10、枝繁叶茂的丰顺埔寨火龙节(组图)
埔寨火龙为中国特具一格的客家民间艺术之花。早在清乾隆年间,埔寨人民为祈求风调雨顺,每逢元宵,当地乡民便会出钱出力,购买火药 制造火龙,配予烟架...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唢呐艺术
    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绪。沁阳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逐步增添了闷子、手搦(大咪)、卡腔(小咪)、管子、口哨等附属乐器,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能力及演奏内容。沁阳唢呐分高、中、低音三类,吹奏技艺十分丰富,在本地区凡遇到婚丧嫁娶、寺庙开光、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
     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位于陕、甘、宁交界地带,是庆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西与庆阳市的合水县、镇原县接壤,南北与宁县、环县、华池、庆城县毗邻。
     庆阳西峰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经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传承至今,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它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仅西峰区就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该乐种的表演形式有“大件”组合与“小件”组合两种。一般乐手都能掌握两件以上乐器,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可随意调动。
     庆阳唢呐曲牌丰富,韵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后采录的传统乐曲有一千二百余首,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的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民歌变奏和地方戏曲曲牌三类,代表曲目有《披红挂花》等。
     庆阳唢呐的文化价值不仅表现在音乐的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的延伸上。如“跑报”就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口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艺人的即兴创作能力,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独特的乐种目前却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采取相应的抢救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8: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