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8|回复: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惹的祸?两地为三字经作者争破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2 19: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惹的祸?两地为三字经作者争破脸
                 
             2007年04月12日 《南方日报》
     
     顺德和宁波在争《三字经》的作者归属。此前,人们一般倾向于是宋儒王应麟,今天出版的《三字经》都是这么署名的,像《西游记》的作者署名吴承恩一样。但是现在,广东及顺德的学者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认为,《三字经》的真正作者是南宋末年的顺德人区适子。前天,佛山电视台干脆把顺德、宁波两地学者找到一起,面对面地进行辩论。
      不要说一场辩论不可能有任何达成共识的结果,照这种态势,无论再找多少人,无论再辩多少场,除了热闹非凡,这也可能是个无法厘清的问题。尽管双方专家均随身携带了大叠资料上台,旁征博引以支撑己方观点,但基本上跟常见的高校辩论赛一样,鸡同鸭讲的意味更浓。古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于是乎,每一方都盯住或截取对自己有利的那一点,而忽略对别人有利的那一点。或者说,同样是历史记载,己方的就言之凿凿,人家的就疑问颇多。
      老实说,这种“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文化事项之争,在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我们已见得颇多。襄阳与南阳有“隆中”之争,南京与钟祥有“莫愁湖”之争,当阳与荆门有“长坂坡”之争,江陵与宜城有“楚国郢都”之争,秭归与江陵又有“屈原故里”之争;连夜郎国在哪儿这个以前根本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也有湖南和贵州之争。争夺的双方都知道,争赢了,等于盘活了一笔文化资产。至于争红了眼,争得失去了理智,连仅仅属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是也要逐一“安家落户”了吗?
     《三字经》作者之争所以骤然而起,不在于谁已经研究了多少年,成果似乎“水到渠成”,而在于顺德要把《三字经》拿去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借此打造成顺德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宁波方面显然认为这是横刀夺爱。那么,《三字经》作者归属之争,是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惹的祸吗?2005年起实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但在事实面前,这样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显然已被异化得面目全非了。
     《三字经》作者之争如此热闹,在我看来强化了一个不大好的信号,预示着见怪不怪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争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争转移的加剧。毕竟武大郎祖籍之争、梁祝故里之争等等,还没有这么夺目耀眼。倘若《三字经》争赢了,接下来要不要争一争《西游记》呢?现在出版的《西游记》都把作者署名吴承恩,实际上早就有作者为元朝道人邱处机说、明朝“青词宰相”李春芳说等等。就算《西游记》涉及的社会风俗习惯大抵是明朝的,邱处机说有“宋版元史”之嫌,李春芳呢?偏偏他是今天江苏兴化人,与“通行”的作者淮安人吴承恩只是大同乡而不是小同乡。其他类似的情况呢,或者来个所谓双赢,或者争个水落石出?
     对根本不可能弄清楚的问题可能有弄清楚的必要;即便有,也还是让它回归为学术之争吧。话说回来,即便是学术之争,学者们也应当抛弃“本土情结”。诸如山西学者考证出围棋的发源地在山西陵川县的棋子山,而浙江学者则考证出在浙江衢州的烂柯山之类,我认为就有浓浓的“本土情结”搀杂其中。其实,《三字经》作者之类的归属之争,看上去是文化之争,却不难“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南方日报 潮白)
发表于 2011-2-10 1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之争?利益之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