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2|回复: 0

2007.04.2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8: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4.2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上锣鼓:黄河岸边古老乡间鼓舞 激越豪迈(组图)
这几百年的祖传鼓艺绝活“上锣鼓”粗犷、豪放,令人热血沸腾,给人力量、勇气和毅力。它在中华鼓乐中独具风采,其特点是猛、蛮、刺激。鼓调昂扬动听...

2、肖延庆民间性文化收藏:千媚百态(组图)
肖先生是当今中国民间的三大性文化收藏家之一,自1983年开始收藏性文化藏品至今,已收藏精品古董300多件,上有8000多年历史的石料性物,下有乾隆御制的精品瓷器...

3、民间艺术栩栩如生 根艺茶几走入现代生活(图)
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品茶论道,品悠悠茶香,道人生悲欢……根艺茶几的出现,使茶和根雕两种艺术结合一起,为品茶人添加了品茶论道的气氛...

4、飘色巡游:浮石村跳跃的音符 源于陕西高台(图)
飘色又称“摆色”,据《浮石志》记载,台山市斗山镇浮石飘色始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它是迎合浮石民间活动而产生的,算起来距今已近120年的历史...

5、中国吉祥图案大辞典诠释:趋吉避凶 善祷善颂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

6、炮炸寒单爷:肉身挑战鞭炮 两岸同宗传承(组图)
“寒单爷”过去也称“邯单爷”或“邯郸爷”,由来众说纷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武财神”。相传,因为“寒单爷”穿得少,怕冷,所以喜爱炮火热身,炸得愈多...

7、“吹糖人”民间老艺人丁有重操旧业 穿行乡间(图)
“吹糖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久远,现在已经面临失传。内蒙古赤峰市有个“吹糖人”的民间老艺人丁有,他去年看到南方有两家电视台把...

8、权属不明保护缺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开发能获得经济利益,但其延续性会不会因此得到破坏?同时,知识产权制度的引入必将带来商业化的开发...

9、共享共存 和而不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侧记
个身着全套侗族服饰的小姑娘的无伴奏合唱《蝉歌》,仿佛天籁之声,而模拟蝉鸣的声音,让全场观众不由得轻轻地笑出声来...

10、恢复民间集市 四川安仁赶集重现“以物换物”
我们要将安仁赶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赶集真正保留和传承下来。现在很多市民家里都有闲置的物品,今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物品...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url]
       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