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7|回复: 2

ZT 学者称传承3000年的“立夏”习俗已基本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5 2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05月05日19: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5月5日电(记者魏运亨)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民俗学者称,立夏这个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就形成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立夏的许多民间习俗已消失殆尽,年轻人甚至闻所未闻。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说,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殷商时代的宾日、饯日仪礼是每日都举行的,到了周代,祭日仪礼有了变革,被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样的季节转换时节举行。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过去,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

  立夏曾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比如南方一些地方有立夏尝新的传统,尝的时鲜有青梅、樱桃、鲜蚕豆等。一些地方在立夏这一天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一些地方还流行在立夏这一天称体重。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后,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并表示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保证阿斗年年体重不减,以示未受亏待。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民俗学者说,这些有趣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已基本消失殆尽。

(责任编辑:赵健)
发表于 2007-5-6 0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ZT 学者称传承3000年的“立夏”习俗已基本消失

在福建仍保持的夏之习是:这一天中午将馅(菜、肉等合炒)塞进面制食品(如春卷皮、光饼等)中,名曰“塞饱”(方言音与“立夏”相近)。
发表于 2007-5-6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ZT 学者称传承3000年的“立夏”习俗已基本消失

看完这条消息,胡诌一联:
上联:落花有意
下联:流水无情
横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本帖由 大漠孤烟 于 2007-5-6 11:57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