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4|回复: 1

转帖:刘锡诚:蝙蝠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4 1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蝙蝠与人
过春节时,农家院的影壁上(没有影壁的就在门楣上),贴一个红方子大“福”字,寄寓祈求康宁的心理,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民俗。有点儿文墨的人家,常在“福”字第一笔那个点上做些文章,如写得状似一只小动物,在祈福之外再加上某种另外的吉祥含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城市里又兴起来倒着贴“福”字的风俗,而且一下子风靡各个层次的市民家庭。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福”字是一种文化象征或文化符号。 “福”字背后被遮蔽着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约定俗成的,是心领神会的,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而对那些对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不甚了然的老外们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除了那些所谓“中国通”外,一般人会感到不得要领,困惑莫解。
祈福心理的普遍性,还见于其他许多文化物。厅堂里炕头上,常见到《五福临门》、《福从天降》一类的年画;在丝绸、服装、壁挂、器物上,常见到《五福捧寿》的图案。总之,在日常生活中,“福”字到处可见,“福”的祈望镌刻在群众心里。
何为“五福”?《书经·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说文》解释为“久”,即生命长久。“康宁”,指生活无忧、平安顺遂。“富”,“备也”,指生活富足。“迪好德”,是说有学行、懂得美好之德。“考终命”,是“成其年寿,终尽天命”(牟注《同文尚书》)。因此,“福”或“五福”不仅负载着民族心理、美好愿望,又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在表达或传递祈“福”愿望时,国人又往往避免直截了当、一览无余,而常常采用一种人人皆能意会的象征符号。人们选择了蝙蝠这种动物,蝙蝠便成了这样的文化符号。无分官民商农,看到蝙蝠便立刻想到:“福”来了。《五福临门》也好, “五福捧寿”也好,《福从天降》也好,在这类年画或图案上,都以具像的“蝙蝠”来隐喻“福”字。《五福捧寿》的构图,是由五只展翅飞翔的蝙蝠构成,四只蝙蝠头朝内、尾朝外组成一个圆圈,一只蝙蝠居于一个花体的“寿”字中间。这一图案,系何人原创,因流传日久,已无可稽考,仅从造型上说,可谓巧夺天工,极富装饰性。蝙蝠表福,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蝙蝠”作为“福”的象征符号,是人人皆能意会的。这种象征手法的成立,是由于汉字的谐音:蝠——福。在这里,谐音超越了符号学的“能指”(蝙蝠)与“所指”(福)之间在实际含义上的距离或矛盾。
其实,在中国民间故事中,蝙蝠并不是个中国人喜爱的动物,而是一个另人讨厌的“骑墙派”。民间故事《蝙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上有九个太阳,草木干枯,河流干涸,大家咒骂太阳,太阳便返回老家去了。大地上一片黑暗。严寒代替了炎热。动物们捐款请太阳再出来。轮到鸟类捐款时,蝙蝠说它不属于鸟类,而是鼠类。轮到鼠类捐款时,它又说它不属于鼠类,而是鸟类。大家为了惩罚蝙蝠的欺骗行为,从此不准蝙蝠有享受太阳的权利,只可以夜间出来寻食。(《民间文学》杂志1956年第1期)多么滑头呀!明代作家冯梦龙在《笑府·蝙蝠骑墙》里也说:“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蝙蝠自认为它不是鸟,而是兽,故百鸟都来了,而惟独蝙蝠赖着不到场。已故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第222A[蝙蝠在鸟兽之战当中]条这样描述蝙蝠:“蝙蝠既不参加鸟类,也不参加兽类,硬说他既不是鸟,也不是兽。因此它受到了惩罚。”(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所谓惩罚,乃是在需要它表态时,它一回儿自称是鸟族,一回儿自称是兽族,总是想讨便宜,使它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飞行,而只能在昼伏夜出,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褒贬有加,态度鲜明。这就是中国人的蝙蝠观。
考其家谱行迹,蝙蝠是哺乳类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动物。它之所以能飞翔,靠的是与身体连在一起的翅膀。蝙蝠前后肢相连,前肢为皮膜状的翼,后肢有爪,便于倒悬于树枝等物体上。蝙蝠停下来时,翅膀便伏下来,所以古人将其名之曰“伏翼”或“服翼”。它的视力也很弱,靠接受高频震动波的反射波,以辨别方向和判断周围物体的位置。夜间出游,以昆虫、花粉、果实、小动物等为食,白天躲在山岩、溪流、洞穴等处睡觉休养生息。台湾作家李敖在《蝙蝠和清流》里批评曹植说,他写《蝙蝠赋》时,对蝙蝠的“观察得都别有天地,但到最后,说蝙蝠‘巢不哺毂,空不乳子’,却观察得大错特错。曹植不知道:蝙蝠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哺乳动物啊!”这种既是兽又能飞的动物,跑起来不如老鼠快,飞起来又不如鸟儿活;而人文品性,也与自然属性一样,属于“骑墙派”一族,故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不讨人喜欢。
奇怪地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广为流传民间故事批评蝙蝠,而约定速成的文化象征却赞颂蝙蝠!这是一个另人费解的矛盾。论者将其引入到人世之中,提醒人们:对此种“骑墙”人物,千万要对它有所鄙视与警觉。
2002年12月27日
(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2003年1月20日;《今晚报·副刊》2003年4月8日)

[ 本帖由 萧放 于 2003-5-28 09:2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1-28 16: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刘锡诚:蝙蝠与人



删除

[ 本帖由 萧放 于 2004-2-10 23:09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