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3|回复: 2

【推荐】一个了解老北京民俗的好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2 0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北京网
http://www.oldbeijing.net/Article/Index.shtml


与传统民俗文化结缘的年轻人

      北京的早晨,微弱的阳光被朦胧的窗户挡在严冬宁静的马路上。一套小民居的阳台上响起了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墙上挂着一个深红色的老窗棂子。一台陈旧笨重的电脑前坐着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电脑屏幕上不断切换的画面闪烁,光芒映在他兴奋的脸上。他飞快地移动着鼠标,手头摆放着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站维护程序列表,还有一堆光盘。
  这是一间53平米的小屋,住着一位29岁的北京小伙子和五只猫。新春将至,大部分人还在甜美的睡梦中,张灯结彩的大街等待着八九点钟的热闹,而他依旧早早地6点钟起床,继续着已坚持六年的奋战。高高悬挂在墙壁上的那个老窗棂见证了这位执著的年轻人一路走下来的艰辛,时刻提醒着他:每一分每一秒中逝去的家园——北京的胡同。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就是著名的“老北京”网的创始人,北京胡同“拍记队”的带头人张巍。
  2000年,由于北京市的整体城市规划,张巍家住了近百年的老房子——北京市崇文区东半壁街83号院被推土机的一声巨响夷为平地,只留下一棵老槐树孤立在空地上。“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块青砖石,和几个小伙伴趴在那块石头上摔洋画儿,你拍一下,我拍一下,一直玩到傍晚太阳下山。”再次回到故地,追忆童年点点滴滴的张巍,只能面对一片废墟,“我的家就这么没了。”张巍怅然若失,那天他从碎石砾中捡回了一扇红松窗棂。“它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但木头依旧结实。唉,多么好的东西啊,就这么拆掉了,太可惜了。”
  2000年,作为杂志编辑的张巍较早地接触了新兴的网络媒体,萌生了“做个网页来追悼自己对于老房子的哀思”的念头。
  2000年11月1日,张巍花300元租用了100兆空间,一个人办起了老北京网。2003年,张巍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全身心地投入抢救活动中。“北京变化太快了,当你停下一两天后,你就会发现某一处的胡同或者四合院可能就已经消失了。”不止一次地,张巍面对砖瓦堆心痛地哭泣,黑色的照相机耷拉在胸前,“我就是想要为后人留下一点对老北京的记忆,就只是这个单纯的愿望。”
     经过六年的惨淡经营,老北京网的内容更加丰富,开辟了“民间习俗”“旧京商业”等栏目,同时拓展了活动领域,成立了民俗曲艺队等,办得有声有色。《泰晤士报》等国际大媒体都对张巍和他的网站进行了专门的报道。目前,网站有两万多的日点击率,其中60%是北京人,20%是其他省市的人,其余20%是外国人。


3e487fd902000s08.jpg
发表于 2007-8-3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一个了解老北京民俗的好地方

去看了看,还可以吧,有些资料可以去看看
发表于 2007-8-4 09: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一个了解老北京民俗的好地方

值得关注,参与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