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0|回复: 8

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20: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朋友关心拙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售书书店。近日终于发现在北京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且有网上打折售书。

http://www.frelax.com/cgilocal/cnitem.cgi?db=book&ty=id&id=ELSJ218418

刘锡诚谨识
发表于 2007-6-24 2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终于等到这个好消息啦!!!!!!!!!!!
发表于 2007-8-30 1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上海图书馆也有售了,还有折扣——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  著译者:  刘锡诚

•  出版社:  河南大学  

•  ISBN:  7810915452


•  出版日期:  2006-12-01


•  上架时间:  2007-07-04

•  定  价:  85.00元

•  网上特价:  63.75元    您至少节省了21.25元  
发表于 2007-9-30 14: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您现在的位置:孔夫子旧书网 >> 书店联盟 >> 书虫斋 >> 文学 >>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书系)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书系)

作者:刘锡成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类别:文学  

出版时间:2006-12-01  印刷时间:2006-12-01  上书时间:2007-09-17   

开本:16  页数:859 页  印张:
  
装订:平装  印量:  品相:十成品相

现售价格:65 元 原价: 元 库存量:3 本 ISBN:   
   
   更多包含《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书系)》内容的图书...

发表于 2007-10-13 17: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施爱东

1.        近年来刘锡诚老师一直呼吁让民间文学回归到文学本位,从所谓的民俗学中脱离出来,我非常拥护刘老师的这一倡议,相信在座的其他位年青学者,赞同的也不在少数。过去我们常常说,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民间文学必须在民俗的语境下才能看出它的存在意义,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自然科学中,研究鱼和研究水却不是一个学科,前者是生物学,后者是地理地质学。如果我们为了弄清楚鱼在水中的存在意义,却最终把精力放在了水上,未免本末倒置。

2.        为了更好地建设民间文学这门已经略显明日黄花的学科,刘锡诚老师不仅呼吁,而且一直在身体力行,努力为这个学科添砖加瓦,《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出版,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民间文学作为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合法性做出了最有力的一个注脚。应该建议各大高校将之设立为民间文学参考教材。为此,河南教育出版社应该加大发行力度。

3.        中国民间文学从其开始进入学术殿堂,至今已历80余载,但是,至今没有一部像样的学术史著,许多研究者对于自己从事的方向还不明就里,不知前人做过什么,留下什么,因此,编纂一部民间文学学术通史也就成了民间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出版,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该书规模宏大,资料丰富,条理清楚,观点明晰,尤其是提供了大量未曾公开出版的学术活动史料,使学术史的多种面向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刘锡诚老师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建设史和研究史上的主要当事人之一,该书提供的许多信息是后人所无法从图书馆中查到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4.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不仅史事清楚,而且史识精到,对于纷纭复杂的学术史进行了条分缕析,为之进行了学派的划分,这样,就在学术传承和学术影响上理出了更加清晰的脉络,无疑有助于作者更清楚地把握和书写学术历史。这是作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编织的一张刘锡诚版的“文化地图”,正是借助于这张文化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找到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每一个有贡献的学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且,对于他的前后左右的学术影响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5.        后人书写前人的学术史,往往是从后知的角度入手去了解学术发展历史。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现在,为了弄清楚现在,我们必须知道现在是如何来的,于是,我们往往是从“现在”开始,顺藤摸瓜去找“过去”,借以理解从过去到现在的学术历程。这样,后人眼中的学术史就成了一个“必然”的学术史。事实上,学术发展是带有很多偶然性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事,也许对后来影响并不大,慢慢地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历史如果只是从后叙的角度来看,许多历史“有”也如同“没有”,一些失败的英雄就此永远消失在后人的视野中了。刘锡诚版老师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发掘了不少这样的“英雄”。许多今天已经不为我们所知的老一辈民间文艺学家,他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图书馆的历史中得到很好地呈现,如果没有进入文学的历史,这些人也许就永远地从后人的视野中消失了,正是因为《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已经渐行渐远的身影,让我们知道学术史的发展并不是单线的“必然”过程,而是无限丰富的“或然”的复杂过程。


发表于 2007-10-24 22: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俺要去看这本书。

对于刘先生的“让民间文学回归到文学本位,从所谓的民俗学中脱离出来”的观点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入民俗学之门,就摇摆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之间,对民间文学本身与讲述习俗之间,各有情结,很想听听专家的高见。

特别是,民间文学怎么从民俗中脱离?能否脱离?如同在仪式中的祭品、歌舞一样,它是要脱离这些产生它的语境吗?美学家可以用美学观照它,文学家可以用诗学观照它,民俗学家拿什么观照它呢?若真的脱离,我们必须有可以观照它的独门暗器才行。这独门暗器是什么?这暗器是否可以不为民间文学专用,而上升为整个学科(文学也好,民俗学也好)的研究工具之一呢?

因为没有看到这书,所以还不知道刘先生的答案。
发表于 2007-10-26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有时间咱也要去看。
发表于 2007-10-26 15: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作为民间文学出身的我们这一代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民间文学的复兴和衰落,认真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民间文学的一个方面属于文学(另一方面属于民俗学),但绝不能将其作为纯文学来看待,更绝不能用纯文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必细述。钟老一生沉迷于文学,甚至要让后人在其墓碑上刻写“诗人钟敬文”。但是,晚年的钟老,舍弃民间文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将其合法性让位于民俗学,其中的良苦用心值得我辈深思。
    民间文学至今在中国文学的殿堂中还是后娘生的,民间文学无论自己怎么强调自己如何的“文学性”,也很难被正统文学所接受,更难以在今天现当代和文艺学占统治地位的文学院系中有好日子过。曾几何时,现当代和文艺学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曾经呼风唤雨,如今的现当代和文艺学经过自我“洋气”后,也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难道民间文学也要自投罗网,重蹈他们的覆辙吗?
    大家都需要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真正看清自己的出路。
        
发表于 2007-10-26 15: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拙著在海淀上地“四季书店”有售

    拜读过锡诚先生的大著后,给我最深的印象恰恰是:一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就是一部多学科、多角度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否则也就不会出现锡诚先生津津乐道的按照流派区分学者的写作框架了。
   施爱东博士在上面谈到的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之间鱼水的关系,使用了自然科学的例证。这实在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施博士大概惯用此招,欺负论坛上的诸位多为人文学科出身,不懂的自然科学。不过,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的规律,人文科学也有自己的章法,二者实在不可混淆。施博士此蒙人招数可以休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7: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