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回复: 5

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30 09: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毁游戏规则 传播学家遭网民口水包围  



〔文化先锋网每日评论〕继“军事专家”、“医学专家”之后,“传播学专家”又成一个文化“关键词”。严禁乱吐口水的SARS时期,这些“专家”的出现,让众网民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吐唾沫的地方。(www.whxf.net)

    日前,据称身为“一代名记”、清华大学传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希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强烈呼吁:建议全国人大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此言一出,举国哗然。(www.whxf.net)

    “匿名权”是互联网资讯,尤其是BBS上发布的资讯的一大特点,差不多也是约定俗成的成规。在言论并不充分自由的情况下,匿名的意义尤为重要。此前,有关政府部门颁布的互联网资讯条例中,规定信息发布者必须遵循国家法律,禁止发布违法言论,但并未限制网民的匿名权。而且,即使是在传统的平面出版物上,用笔名发表作品,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如当年的大文豪鲁迅,拥有的笔名就数以百计。前中共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也曾以多个化名发表言论。(www.whxf.net)

    李专家的上述言论,立即遭到来自互联网的广大网友的激烈狙击。众多网友对李专家的言论的合法性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李的言论逆潮流而动,是对国际通行的互联网言论准则的反动,也是对国家宪法的藐视,更与当下中国日益开放、宽松的言论趋势格格不入。(www.whxf.net)
   
    舆论认为,中共十六大以来,当局逐步放宽了对公众言论的管制,当局的政治形象日益改善。更为重要的事实是,宽松的言论环境帮助政府度过了SARS危机。其中,互联网功不可没。此外,在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中(如“处女嫖娼案”、“夫妻看黄碟案”、“孙志刚致死案”,等等),互联网在披露真相,舆论监督等方面,起到了传统媒体所无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互联网的现状是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要求的,更是符合广大人民其中的根本利益的。钳制或扼杀互联网,只能破坏社会稳定,制造真正的灾难性的混乱。(www.whxf.net)

    有网友进一步质疑“专家”的资质。“传播学专家”居然在传播学理论的常识性问题上出错,其“专家”头衔又如何得来?不过,这些漂浮在言论界上面的花样繁多的“专家牌”泡沫,令众网民的网上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www.whxf.net)

    更多的言论是针对李专家“权威”姿态的攻击。网友们普遍认为,李专家公然与网民为敌,是在向成千上万的网民挑战。愤怒的网民纷纷拿起“唾沫”武器迎战,怒斥的论坛口水,直接啐向这位伟大的“专家”。这也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任何人都不要试图充当高人一等的“权威”,何况还很可能是一个“假权威”。再大的“权威”跑到这里来指手画脚,都将淹没在唾沫的汪洋大海之中。互联网上的格言是:谁要是自以为NB,谁就是最大的SB。(www.whxf.net)

〔透露社记者〕网友来稿

-----------------------
【背景资料】
李希光在南方谈新闻改革

--------------------------------------------------------------------------------

   

??主持人:近年来,互联网是呈现给人类一种崭新的媒体。它为新闻、信息和娱乐的广泛提供、接收开辟了新的空间,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重大突破。并且由于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功能、作用充满想象力的发掘,网络已不仅仅只是新兴的第四媒体,它还在不断地渗透对现有其它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和产业经营实行着脱胎换骨的改造。互联网所带来的这种变化被称之为“媒体革命”。但是如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网络侵权问题、网络言论管辖问题以及网站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等等。对此李希光教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希光:我认为网络本身应该和传统媒体一样,都应该受到严格的版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任何人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你不能因为是网上,你可以发匿名的东西,你就随便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同样要承担名誉损害权责任的。至于网上传播甚至可能比印刷媒体传播还要快,还要广,而且它造成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弥补的。因为大家上一个网页,可能这个网页一辈子就上一次,即使你在这个网页进行更正了,但是读者不可能再回来了。和印刷媒体不一样,印刷媒体它每天都要出这张报纸,读者是固定的。所以我就建议,我们国家的人大立法机构对网上的名誉侵害应该给以严惩。

同时我建议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这是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时代。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因为你用真名,你说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时候你写清华大学怎么怎么好,大家知道因为你是清华的。如果我用了假名,我不说明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我讲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怎么好,大家会讲可能很好,公众就这样认为。事实上这个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教授,这就不公正,这就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网络也是媒体,电台、电视台,你不能因为广播电台诞生,你就对广播电台的内容,要求和报纸的内容不一样,电视就不用讲究新闻真实性了,讲究对读者的负责了,不是这样的。它永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是一个工具,电台、电视台是一个工具。从未来发展,不知道还会出现什么傻瓜工具,工具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傻瓜,但是内容永远是真实的,永远是对公众负责的,内容是永恒的。最重要的是内容,不是工具。

网络本身靠的品牌是它的传统媒体。在美国来讲,网络本身基本上完全靠一个网络媒体的品牌是没有新闻的。比如雅虎,它本身是不采写新闻的。雅虎所有的新闻都是《纽约时报》、美联社的,它没有记者。中国现在看也是这样的。基本上大家看的《南方日报》的网站,《人民日报》的网站,新华社的网站,新浪的网站,都是传统媒体上的东西。

再一个网站要搞自己的采编,还有一个非常难的。第一,它要养一批记者。养记者有两个麻烦:工资太高养不起,第二,采访成本太高,第三,他们要有把关人,要专业性、专业化的队伍。新华社是差不多80年形成这样的队伍,《纽约时报》也差不多100年才形成今天的队伍和品牌。所以新闻更多的是建立在一个可信度、公信度的品牌的基础上。

??主持人:李希光教授认为,如今老百姓最愿意看的报纸和节目是越来越远离大众的根本利益,虽然它们很煽情,老百姓也很爱看,但是他们所报道的或者是被允许报道的,却很少是关系到国家和人们根本利益的大问题。所有的媒体都不会承认自己媚俗,可不媚俗又活不好,面对生存的窘迫,最终就是市场否认你。李希光教授认为,如今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正走入了一个充满悖论的误区。

??李希光:现在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叫“脱口秀”。“脱口秀”本身就是叫大家不要看到事件的真相,就是几个人在那聊天,我脑子里怎么看这个事件,我怎么认为,你们就怎么认为,但你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事件,不一定。为什么?真实的事件必须经过记者认真地在实地采访,要通过各种线索,正反两方面的立场都要找到,观点都要找到,同时一定要找到当事人出镜。

??但“脱口秀”有没有当事人呢?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晚上怎么能跑到你的播音室里来?“阿以冲突”、在新疆地震、在阿富汉打仗,就不可能进来的。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为什么有呢?

第一,作为电视台来讲,降低成本,大量降低成本,成本简直是低到不能再低了。

第二,有一种娱乐性。它知道公众有一种崇拜明星的心理,它就弄几个明星在那一坐,大家这时候关注的不是自身的事情,更关注的是明星了。他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几个明星在给我们广大的公众在设计议程。你们公众,你们要关心什么,你们想什么,不要根据事物发展的真相去关注,而是根据我们几位明星在这聊天,我们觉得什么好玩,你们就听什么。但是你听得很热闹,但就是想想,他所谈的事情跟我没关系啊,他好像在另一个星球在谈论事情。可能事情确实发生在我身边,我怎么感觉到这件事情跟我没关系呢?所以“脱口秀”我也是非常反对的。“脱口秀”可能偶尔搞一台可以,但是不能像现在这样搞。

再一个是揭丑新闻,现在电视里娱乐化也很可怕。揭丑,现在美国在反思。比如讲美国现在反思一个最大的热点,新闻界反思就是莱温斯基案。莱温斯基就是美国白宫的一个女实习生。她和克林顿的性丑闻,美国媒体就拼命炒莱温斯基,炒女实习生,炒他们两个。莱温斯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它炒了。当时观众非常愿意看,就像看一部有悬念的色情电影似的,大家都爱看,胃口全弄起来了。结果美国的电台、电视台是24小时的轰炸,连续播了差不多一个月,然后报纸是整版整版地报道斯塔尔报告。但是大家后来想,这些东西,总统的这些个人的私生活,到底和我们公众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因为总统有环保问题要处理,有外交关系要处理,有中美关系要处理,有海峡两岸问题要处理,有美国、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导弹问题,有美国的失业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印第安部落问题,美国的教育问题,有校园枪杀案问题,这是美国公众要关心的重大问题。而这些东西,媒体作为舆论导向,应该给总统制造一个公众舆论压力,要他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要总统每天承认他和莱温斯基两人做的事情,有没有上床?有没有发生那种关系?就老逼着自己搞这个东西,这不就是损害公众利益吗,所以这一点,我们有时候还讲,看美国的新闻多自由,它可以揭露总统和哪个女人有没有睡觉。所有媒体都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到底和公众有什么关系,和公众利益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媒体要有责任感,但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智,看清大局,针对不同性质的危机,采取相应的报道方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保持客观的前提下,处于社会全局的考虑,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特别时期,应配合政府更好地发挥危机管理的功用。

??李希光:记者无论是在网络时代,在印刷媒体时代,在广播电视媒体时代,我想记者不应该做一个法官,记者千万不要做法官。记者是什么?他的职责就是根据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作出自己的选题,然后就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关心的新闻事件去采访调查,向公众提出最完全的,不是“最”,就是尽量完整的、全面的、公正的、平衡的、可靠的、真实的信息,由公众和政府官员去作出判断和选择。为什么呢?

我们记者主要就是寻找真相,然后由公众作出决策,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任何一个媒体的存在,它是为谁服务的?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因为公众利益是两方面,因为公众的代言人是政府,公众的决策,因为我们每天环境的问题、住房问题、公共交通问题,这都是政府的决策。那么你报道的一方面,要作为政府决策的信息基础。第二,如果政府第二次给公众看,为什么要给公众、普通老百姓看?如果供政府看,对你所做的报道不理会、不理睬,公众就利用你所报道的新闻,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政府对这个问题作出决策。就说我们所报道的东西,是为公众和政府官员,最终是为公众政策、决策服务的,是这样的。

所以当记者不能匆忙地下结论、下判断,那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有立场的。很可能你的家里是居住高楼大厦,特别好。像这样一个房子似的,两个洗澡间,用水是24小时热水,过得非常好。但是你说,我现在缺乏点什么,一看,广州市小里弄里的小房子要保护起来,清代的,不能拆。尽管那个地方的老百姓20家人用一个厕所,用一个马桶,还不能抽水的。但是从你的立场讲,你觉得应该保护,因为这时候,你可能有偏见,因为你居住高楼大厦。但居住在那个地方的老百姓,他可能说,我想住高楼了,应该拆。这个时候怎么办?把双方的观点都报道,然后大家公众通过媒体进行公开的谈论,然后帮助政府作出一个智慧的决策。

??主持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今年4月在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说,亚洲不能依靠跨国的媒体来表达自己。亚洲各国应建立自己的强大的新闻媒体,报道本国的真实情况和发表维护本国利益的评论。的确,在全球的新闻信息传播中,亚洲国家的声音,与其在全球应有的声音相比,实在是太小了,亚洲不能依靠跨国的媒体来表达自己。

??李希光:中国的形象不是中国媒体制造的,不是《广州日报》制造的,不是南方电视台制造的,也不是广州电视台制造的,是国际媒体制造的。就说CNN说中国形象是什么样的,国际上就认为是什么样的,《纽约时报》说中国形象是什么样的就什么样的。我们中国的媒体没这个力量,因为第一是语言的问题。第二,最可怕的事情,因为国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公众要相信一个媒体,首先他认为这个媒体是一个合法的信息源,合法的媒体。

从西方来讲,他们认为,凡是政府办的或是有政府背景的都是非法媒体,不可信任的。在这样一个角度下,我们的媒体在国际上传播,我相信我们的媒体讲的都是真话,你们都是职业记者,都是专业精神非常强的,但是他们可能从他们的立场讲,认为我们是有政府背景的,他就不把它当作合法信息源,他就不信任你。那因为CNN讲,我就是CNN独立电视台,所以就可靠。所以说中国的形象不是我们的媒体制造的,政府媒体很难在国际上制造一个好的国际形象。但CNN又不可能帮我们制造一个好的形象,是不是?因为它有时候为了满足国内的市场,(美国)国内一般对中国的敌视态度还是很厉害的,那么美国的受众是敌视中国的,这时候你要制造一个特别好的形象,受众可能心理承受不了,它必须满足国内的受众。由于CNN、ABC、CBS、NBC,包括BBC控制了国际市场,那么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什么形象,控制在它手里。我们怎么办?我们一方面当然要靠我们媒体,但主要靠我们自己真正地从我们自己做起,使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 本帖由 大漠孤烟 于 2003-5-30 11:2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5-30 18: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03-5-30 23: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这种东西,怎么看起来那么象读者来信街谈巷议的水平呀!
发表于 2003-6-11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一旦觉得自己了不起就会忘了自己是谁。
李希光是谁?
我叫李希光吗?不!我叫“传播学专家”!
发表于 2003-6-11 2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老奴鄙见,现在的许多所谓学者,要命的不是学问不专精,而是太缺乏常识。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立意并不高迈,只说一个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是一个线性的程序,就是说你先自己把人给做象样了,再去看能不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所谓格物致知,老奴坚信也就是常人常情常识常理。这个工夫不到,就对家国之事指手画脚,好象有一个学者身份,天生就有为人民谋幸福的资格和义务似的,再不问自己配是不配。
老残发现清官常常比贪官更害人,老奴时常觉得学者比文盲更可怕,因为他自以为自己不盲,却不知患的是心盲!
发表于 2003-6-14 0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事关我们的权利(来自:文化先锋网)

这厮要当了民研会主席,肯定呼吁民间文学作者署名,改掉民间文学匿名性特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