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0|回复: 0

2007年07月3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1 1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07月3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西安骊山老母庙会:为女娲娘娘过生日(多图)
骊山老母指华夏民族传说的女娲娘娘,传说她曾在骊山炼石补天,捏黄土做人,倡婚姻而繁衍人类,传授道家经典《阴符经》,普救苍生,教人多行善事,保佑...

2、非物质物资文化遗产之烟台剪纸:巧手剪出新天地(图)
朱曼华告诉记者,烟台剪纸从样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勾绘染色剪纸、拼色剪纸、衬色剪纸几种类型。传统剪纸多用红纸,色红而不艳,悦目耐看;单色剪纸主要靠...

3、民俗文化的钟情使者:陈巍伟与民俗动态博物馆(图)
在军营磨练摔打过的陈巍伟仍然保持着军人的气质,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进行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在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又在博物馆基础上...

4、 视频:阴山脚下巴彦淖尔感受传统民俗婚俗
在阴山脚下的巴彦淖尔采访,我们有幸看到乌拉特部族用传统风俗迎娶新娘的热闹场面,嫂子给新娘梳头,扎上两个麻花辫,代表从此开始了二人生活。佩戴好首饰后,新人开始拜火...

5、神圣宗教民俗亲历:郎木寺天葬的扑朔迷离(多图)
甘南郎木寺作为藏区的一隅,当地藏民的天葬过程向来对路人公开不设防,使我等也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独特的丧葬形式。可以确定的是,我虽然有两次亲眼目睹整个天葬的经历...

6、 云南十八怪之小吃:米面饵块“大救驾”(组图)
饵块在昆明民俗中是过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如此热衷于“饵食”,执传统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饵块最受欢迎...

7、 河北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详细名录)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

8、“娃娃军”:传承长安古乐从娃娃抓起(图)
近3年来,何家营鼓乐社社长何忠信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亲自带着这群娃娃们吟唱工尺谱、演奏乐曲、深入了解长安古乐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渐渐地,这支“娃娃军”...

9、又见剪纸大师“高金爱”(组图)
一位陕北老大娘说:“纸要剪得好,就是叫人看了长精神。”剪纸在当地生活中有很多种用途,以团花为例:顶花,贴在屋顶上,又称团花;炕围花,贴在洞房炕围墙上...

10、【视频】:山西孝义 皮影木偶戏趣味多
说起这皮影木偶戏,可是传统民间艺术,更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传神逼真、表演手段独特,表演者的手上工夫可谓堪称一绝,不下一番苦功夫...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摩梭人的“木楞子”
     与原始的母系大家庭和以女方为主的阿夏走婚相适应,摩梭人独特的"木楞子"房屋,也处处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泸沽湖摩梭人的房屋,是以原木结构为主构成的建筑。用圆木或方木搭墙,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薄杉木板盖顶,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还因是衔楔的整架结构而特别防震,俗称"木楞子"。

  摩梭人一家一个大院,一般是四幢木楞子房围成一个很大的院井,组成一个四合院。典型的木楞子房屋分畜厩、经堂、花房和正房四部分。设大门的那幢叫门楼,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大门正对的一幢叫经房,楼上是佛堂,供着藏传佛教黄教派创始人宗咯巴和历代达赖、班禅的神像,楼下为家里的成年男子居住或作客房;左边一幢称为"尼扎意",又称花房,供行过"成丁礼"的成年女子接待男阿夏住宿用,"阿夏"们便在这里度良宵。

     男子不经许可是不能进花楼的,母系家庭中的男子总是到女阿夏的花房过夜,故家中没有他们的卧室。如其不外出走访女阿夏,他们则没有固定的睡处,常常只能与老人和孩子一起在正屋的火塘边随便睡睡,或宿于畜厩之上的草楼。而女子一旦生育后也要从花楼搬至正房。正房也称母房,在院子的右边,这是摩梭家庭议事、炊事和祭祀的场所,也是母亲和孩子们的住所。

     正房结构复杂,一般进门后还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又被分隔成三间,左侧是主妇的起居室,右侧用来做大灶,煮猪食或酿酒,并放置生产工具,亦可作卧室。中间是正室,室内前后方向有两根很粗的正梁柱,分别称"瓦杜梅"、"尤杜梅"--即左柱和右柱,左柱又称男柱,右柱又称女柱。这两棵柱为一棵树所制,树的顶上一节作男柱,根部一节作女柱,摩梭人行"成丁礼"时,男子必须在男柱旁行仪式,女子则在女柱旁行仪式。

     仪式举行后要摆酒庆祝,还会带到生父家和其他亲属家拜访,各有礼物相赠,生父的略多一点而已。室内西北角和东南角有横竖与木杆壁平行的一米宽的高坑铺,左侧称"瓜乌",右侧称"扎括满"。 瓜乌为男性或贵宾的座位,扎括满则为老年妇女或达布的座位。两者在夜间还可当床用。在瓜乌和扎括满的顶角处都要放一个神龛,称为"司耻",供烧香、放敬水碗、点油灯之用,瓜乌和扎括满之间是高灶台,俗称上火塘,其上有铁制三脚锅庄,供用炊、烧茶、取暖之用。下方是孩子的座位。室内另一侧,摩梭人称"喀古",俗称下火塘,以屋内大梁柱为界,铺有略高于地面的木板,中间设火塘,同样置铁制三脚锅庄,也供用炊、取暖之用。锅庄所靠的壁上,有一块泥塑或硬纸板,上画(塑)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宝等图像,这是摩梭人崇敬的"冉巴拉"灶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