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9|回复: 9

永远的李泽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3 0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的李泽厚



能有机会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写稿子,自觉是很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个题目让我进入回忆,而对于中年人,回忆经常是快乐的源泉。我不到十七岁就上了大学,此后一直生活在中国和日本的几所大学中,二十多年过的就是读书的生活。对于我这样一生几乎都和阅读相关的人,面对这个题目,头脑中最初跳出的是一个人的名字——李泽厚。
从小我就是看“大书”的。“大书”,是我们乡下对厚厚的书的特殊叫法。说来我的阅读史开始的很早。我读完家中唯一的一本“大书”《林海雪原》大概是九岁的时候,那一年我因为肺结核休学在家,那是阅读大部头的开始。此后经常面对的就是书荒,因为七十年代末在一个东北山区的小镇,找到一本书看很不容易。所以你可以想象,1979年我考进东北师范大学,当我走进图书馆,看到一排排的书心中是怎样的感觉。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就是走进了宝山,一本本书珍珠财宝般闪着灿烂的光彩。那是一段疯狂的阅读,现在想只能叫“恶读”。因为那是什么书都读,是没日没夜地读,是读不懂硬读,是漫无目的疯狂地读。而把我从这段“恶读”中解救出来的,是古典文学教研室的付庆升老师。在东北师范大学,付庆升老师是给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位。我们之间关于读书曾有过一次重要的谈话,遗憾的是今天已经回忆不起来那次重要的谈话的背景——谈话的场所、契机都忘记了。我只记得那一天他谈起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付老师讲到,丁玲说一个好的作家一辈子能够写出一本好书就足够了。读书也是这样,比如一个假期你只读一本书,但读得很认真,那样你反而会有非常多的收获。他带着眼镜,一脸络腮胡子,说这话时身体前倾的样子今天仍历历在目。那谈话应当是学期放假之前。
那个假期我真的决定只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刚买到手的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暑假。一九八一年的暑假,整个是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起度过的。一改往日一本书只读一二天的旧例,我每天只读一章,读后整理出每节大纲,然后找出关键词,并记下自己一时不能完全理解的词。一遍读过后,再回头复读,力争对作者全书有个融会贯通的理解。那时年轻,记忆力好,最后三读时,很多精彩的部分和书中精彩的引文,我已经大致可以背诵。这是整体回溯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一本书。全书的时间跨度大,从上古一直讲到元明清;涉及面广,话题及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美学史;但线索清晰,不仅说清楚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发展的来龙去脉,而且举重若轻,写得语言优美,浅显易懂,绝不生硬,和后来很多学者的艰深和晦涩恰恰成为对比。就我的个人体会说,《美的历程》在我看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作者审美目光的敏锐、准确和高水平。作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深刻的理解,构成了这本书有力的支撑,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这本书的引文如何经典就不难理解。
回头想我要感谢上天,在我决定贯彻阅读的“一本书主义”时,冥冥之中把这本好书送到了我的手中。就这样十八岁的夏天,我有幸借着李泽厚先生的一双神眼,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一次观摩巡礼。“积淀”、“狞厉的美”到“有意味的形式”,一个个单词一在放假时开始生硬地进入眼中,到开学时已经成了我和同学聊天时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的“利器”。当我再次走进博物馆,看到那里的青铜器、铜镜、佛像,彷佛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我觉得它们都在对我讲话,尽管我还不能完全听得懂它们的语言。许多年后我重读此书,依旧想对李泽厚先生的审美趣味表示深深的敬意。回头想来,象李泽厚这样对于哲学、文学和历史都有很深的学养的大学者,肯放下身段,写作这样一本施惠入门者的著作,实在于后辈恩泽深厚,难能可贵。
这本书对于我后来的阅读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我按图索骥阅读了《美的历程》所提及的所有的文学作品,它们大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我还先后找到并阅读了所有李泽厚先生的著作。我阅读过《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美学论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阅读过对于我非常艰涩的《批判哲学的批判》,把我从单纯的文学青年引进历史研究的力量,其中一部分就来自这些书的影响。从日本回国后,2001年又阅读了新出版的《己卯五说》。《美的历程》对于我后来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最后部分写到,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一个又一个时代,各有自己的艺术精神。1991年到日本留学,我决定改行研究日本。面对另一个民族,一个我充满未知的文化,我立下的一个目标就是想按照《美的历程》的路数,对于日本文化的美做一次巡礼。如果有一天我能完成这一任务,那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李泽厚先生。

80年代已经随风而逝,许多读过的书已经象风一样飘远。在日本留学十年,我的知识领域和学术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回清华大学执教,偶然面对自己书架上一些落满尘土久不翻看的书,有时竟想不起当初为什么买这本书,什么时候读过这本书。但对于我,《美的历程》是我自己生命中一个刻度。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年轻人推荐《美的历程》。付庆升老师“一本书主义”式的有关精读的教诲仍旧影响着我。只要有可能,一个假期有时我会只读一本书,但读得很认真,并且常常会有非常多的收获。80年代李泽厚先生曾经来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座谈,那是我第一次有幸见过李泽厚先生本人。2000年后,我还曾在先后两次见过李泽厚先生,一次是何兆武先生组织的小型聚会,最近的一次,是与一位美国学者的餐会上。和80年代比,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只是风格显出一种秋天般的宁静,不过偶尔讲起自己特别关心的事情,依旧神采飞扬。我想,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李泽厚先生永远是精神上的引领者。尽管我们后来在知识的世界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探险历程,但李泽厚先生的存在是永远的,正如对于我们,青春的回忆是永远的一样。
放下笔才意识到,今天是2007年9月10日,是教师节,谨此祝他老人家健康久寿。
发表于 2007-9-13 1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呵呵,看了你的标题,我还以为李泽厚没了呢。
发表于 2007-9-13 1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匪兵N+1 于 2007-9-13 10:41 写道:
呵呵,看了你的标题,我还以为李泽厚没了呢。

“永远的”一词,就是“有意味的形式”,俺也吓了一跳。

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位授课老师最赞赏李泽厚的“狞厉”之美,还举了青铜器上饕餮的形象和图纹为例。当时内心对此非常震撼,原来美,也是可以这样成之为美的。现在读了很多幻想故事,其中的巨人、巫婆、后母、鬼狐、精怪……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这一美学领域呢?人类的畏惧来自于那些狞厉的意象。这让我又不禁想到有食人习性的老虎外婆——这从幼儿哺育时期就镌刻进骨髓里的梦魇。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1: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宜家,好久不见,想风采依然。
初遇“狞厉”之美,当年我也是震撼。
当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可以行动时碰到这么一本书,真是幸事。
发表于 2007-9-13 16: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李泽厚的精神引领作用是不可企及的,我同样认为,他的《美的历程》可以让人受用一生!
发表于 2007-9-13 17: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匪兵N+1 于 2007-9-13 10:41 写道:
呵呵,看了你的标题,我还以为李泽厚没了呢。

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听陈金文的坏笑!!!
陈金文 于 2007-9-13 17:46 写道: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7-9-14 23: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的确,《美的历程》是建国后第二美学热潮中的热门读物,但受益于该书的,远远不止是美学界的人。
发表于 2007-9-15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也吓我一跳,呼
美的历程是我买的第一本美学书
发表于 2007-9-15 2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永远的李泽厚

我也以为李老驾鹤云游去了呢。
没赶上时代,体会不到他当年的风采。
《美的历程》老师们推荐过,买了,没喜欢上。
如果要举出一个我懒散的读书生活里致命的影响者,那只能是刘小枫,如果举一本书,只能是《拯救与逍遥》。
“走出思想的民族解放事业、回到个人生活信念问题。”
当头棒喝,迷死人了。刘先生的书,让人又崇拜又绝望,看每一页的脚注里密密麻麻的参考书,就让我想起鲁迅的话,有时候人和人的差别要比人和猴子还大。
所以现在都不敢看了。看多了就不知道自己还适不适合继续混这碗饭。
所以索性先不读了。钱钟书的书给人同样的感觉,所以就从不看,只买了一本《宋诗选注》,因为封面漂亮。
呜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3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