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6-12 1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会的重写稿
Huahui
花会Flower Festival or Flower Faire
1、 汉族民间于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统称,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会”, 又称“走会”、“过会”、“香会”等。花会始见于明朝中叶,最初是皇宫里为皇上登基、成亲、祝寿等庆贺大典表演的民间杂艺,清朝时从宫里传到民间。流行于北京等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活动。民间花会大体可分4类:表演类,如地秧歌、高烧、小车会、旱船、仙鹤会、驴面子会、老和尚逗柳翠、老夫背少妻等;道具类,如狮子、龙灯、彩龙、背歌、抬歌、转转悠、推碌碌、灯官、杠子官、中幡等;音乐类,如挎鼓、吵子、十番等;武术类,如少林会(也称英雄会)、五虎棍、耍杈等。清光绪年间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过会》说:“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解放前, 民间花会组织多于春节期间和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行两次大型活动。解放后, 民间花会改在春节期间活动至元霄节结束。活动的地点有的走街串巷表演,人称“踩街”;有的在村中场院或宽敞之地集中表演,谓之“撂档”;有时则集中在寺庙等地会演,名曰庙会。作为民间传统大型娱乐活动,花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现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
2、 旧时汉族民间赌博方式,又称“押会”。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咫闻录》:“闽中有花会之局,以宋时啸聚三十六人,日标一名,视资本之多寡,胜负总以三十倍为准。”为首者叫花会司,设太平、锦玉等34个花会神名,为34签(内有二神不开);也有书36古人名者。总名“花会”。会所大都选择祠堂、庙宇、厅堂、凉亭、溪沿和山头等,俗称“花会坛”。每日出一签,即挑选一个花会神名,写好藏在筒中,高悬会所,叫“挂花会”。一般是赌者自认一名,各注钱数,投入柜中,如打中,即得36倍之利。也有就地设摊收点赌众的押注和所押的名单,叫“押花会”。路远不能到坛赌押的,则在各地设摊押注。又有收“花会引”者,人家不能亲自送坦,遂在家捺“引”上,听花会坦信息,以赌输赢。坛主等赌众押定,将白布筒当众解开,露出花会神之名,称“开花会”。开后则收进输者押注,倍付赢者钱钞,叫“吃筒”。赌者为了祈求押中,挖空心思,广取征兆,俗称“盘花会”。现此俗已被彻底革除。
[ 本帖由 淇园之竹 于 2003-6-13 00:01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