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3|回复: 0

陈平原教授谈“读好书”与“好读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08: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为什么好呢?陈平原先生提到上山下乡时的经历:有村民说,读书好啊,读书把时间占了,孩子就不会出去打架斗殴干坏事了;有农民说,读书好,读书以后就可以当老师,不用下田干活儿了。其实,这普通的见解中包含了读书的两种最重要益处:不干坏事,就是指读书能修身养性;不下田干活,是指读书能让人找到一种生活方式,生活资源。



而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将读书好的好换为动词,我们怎样“好”读书呢?

    冰心曾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读书之人的极高境界。陈平原先生认为,要“好”读书,会读书,就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读书无诀窍;

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有这样的唱词:“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当今太多的人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来读书,过于急功近利,为达功名利禄不惜采用歪门邪道。然而,读书是没有什么诀窍的。二十世纪的文学家中,胡适之先生是最注重学问思想的方法的,他用了百万以上的文字来谈读书的方法。他曾说到:“方法主宰了我40年的读书”,读书最好的捷径,就是讲求方法。学习,思考背后都是由方法的,读书时不仅要看到书籍本身,还要看到书本后隐藏的方法,更要通过实践去探究。

                 
二 读书讲趣味

陈平原先生引用到梁启超在东南大学演讲时所说的话:“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如果用化学元素来看,将趣味从式子中抽去,读书就成零了。”梁启超认为,人生中最有趣的两件事,一是艺术,二是读书。鲁迅也曾用打牌来喻读书:有的人喜欢打牌,但并不知为什么喜欢,只是为了“逸情”而这种“逸情”,就是兴趣,就是促人去做的动力。

读书有三种境界:
   1、好读书,求甚解——这是学者的作风;

2、不好读书,求甚解——不看书也能说,这是豪杰;

3、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文人,文士。

    陈平原先生说,他最爱的便是第三种境界,为读书而读书是不能领略书的精髓的,陶渊明式的随兴而读,不求甚解,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给某本书题的序中说道,读书就是为了好玩,好玩才能喜欢,喜欢才能投入,投入才能做出真学问。如此学习,比隔岸观火强的多。由好(hǎo)玩到好(hào)玩,才能体会人生的趣味。

三 读书有问题

会读书的人,都是会带着问题去读的。就像农民挖树头那样,得顺着树根,确定一个方向,沿脉络挖下去。人生就像挖树个“树头”,向各个方向延伸,不断提出质疑,才能连成网络。只有带着问题,才能明确读书的视点,对什么人应读什么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数应达到怎样的结果,才能决定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陈平原先生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乏一种明确的问题意识,而这恰恰是决定一个人学习成败的关键。他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要求他们不仅要会写文章,还要回想文章,要学会思考和提问。所以读书必须伴随着问题。

四 上流与下流

     陈平原先生提到他在上海参加过的一个名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的演说,提到了一个说法:只读上流的书和下流的书,不读中流的书 。中流的书往往人云亦云,忽略精神领域的部分。而下流的书是“泥沙混杂,可以淘金”。下流的书谓之“下流”,其实常常是因为社会偏见,或因先知先觉而引起人的不理解。敢于读下流书,敢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下流书,其实是一种博学的方法。鲁迅,海德格尔,卡夫卡等人都爱化俗为雅,而钱钟书就敢于读下流的书,所以在学术上另是一番天地。他说,只读高雅的书,就会陷于清高,清高得单薄。要知道下流书的张力,明白经典与现代通俗的区别,掌握用笔的分寸,学术与文章才有厚重感。

五 高调与低调

无论读什么样的书,是深是浅,是熟是生,是粗是细;读书须切合心境,符合能力,才能找到趣味。会读书的人,都会以此来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的来说,读书不过两种姿态:
    1高调,居高临下,认为古人都很笨;
    2 低调,高山仰止,认为古人都很崇高,都会仰望先人 。


这两种姿态来读书写作各有其好处:前者的文章往往能气势如虹,这是当代人读书的大趋势;后者文章常体贴入微,,这是古代人的惯例。但我们在读书时,不仅要看到书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坏的一面。在大学中,哪一本好的古籍,读通就够了,什么叫读通呢?把古人拉在你的水平之下,学会与古人对话。钱穆先生曾说,读一本书,就要了解这本书的精神所在,不能奢望全部满意,但也不能吹毛求疵。

陈平原先生就这个话题作了幽默的总结:读书不要替古人担忧,古人笨不笨和你没关系,你只要以自己的视角来看就是了。

六 文字与图像

当今社会正处于图像的世界里,图像往往比文字更具冲击力,刺激更直接。现在,蚊子传播反而走向边缘化。鲁迅先生就十分钟爱图画。他说,连环画担当着启蒙文学,传播知识的角色。还说过,将来幻灯片的教学,一定比较远的将以更出色。其实,读图与读文字,都是必要的。图像能够 帮助展现出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另一个层次,弥补文字的单薄。但读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牵涉到审美意识形态的问题。纯文字固然有其局限性,但陈平原先生坚信,文字是不可替代的。

七 博物馆与图书馆

博物馆不同于美术馆。博物馆能展现集中度日常生活,让现在的人了解先民的生活状态,是传授知识的最好途径。书中读不到的,不能深刻理解的,在博物馆中能得到理解。走进博物馆于图书馆,了解其对传播人类知识的重要性,比上几节课重要的多。要学会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上去。我们学习艺术史,学习艺术欣赏,要从读书中了解人生的趣味,提高修养。这对当代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