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8|回复: 0

《新中国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16: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动中国民族研究事业进一步发展———《伟大的起点———新中国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序

揣振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正确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推动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了大批学者和工作人员,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今称“民族大调查”。
     很多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家都参与了这项调查,如吴泽霖、岑家吾、费孝通、林耀华、杨成志、梁钊韬等。这项工作也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彭真则亲自主持此项工作。这项工作从1956年始,至1964年结束,前后持续了8年。在这8年当中,先后有千余名学者和工作人员投入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区域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人员之多,收集资料之丰,意义之深远,举世罕见,可谓空前。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奠定了我国民族研究的基础。以现当代民族研究方法和理念对少数民族社会进行研究虽然始于20世纪之初,可是相关研究还限于很小的范围,成果尚难称得上丰富;而新中国发展之初的民族研究也还未真正大发展。因此,历经8年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不仅获得了大量关于当时少数民族社会的丰富资料,并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及《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与此同时,还培养了人才和研究队伍,正是通过参与那次大规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有很多学者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民族研究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也催生了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并拓展了组织机构与研究队伍。该研究所老一代研究人员大部分都参加过一项甚至几项民族调查活动,他们当中既有资深望重的长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还有不少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畔,到云贵山区的村村寨寨;从塞外草原牧场,到海南岛五指山腹地;从大、小兴安岭林区,到西藏雪域高原;从西北阿尔泰山麓,到东海、南海之滨,几乎在每支田野调查队伍中都活跃着民族研究所同志的身影。通过他们长期、艰苦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民族志资料,这些资料已成为今天我们民族研究工作的宝贵财富。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曾亲历民族大调查的学者今天有的已驾鹤西去,有的已是耆耋老者,他们曾以生命和热情谱写的华章已成历史。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半个多世纪前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今天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块稳固的基石。今天的学人在使用这些成果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他们当年在调查时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工作的,在这些调查成果后面掩藏着多少生动的故事……值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五十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当年参加过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的学者们,讲述那些令他们激动的岁月和难忘的调查经历。为此,我们编辑了《伟大的起点———新中国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社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以纪念这次堪称旷世伟业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激励后学不断探索,感悟研究的真谛,推动事业发展。
     该文集展现了学者们在20世纪中期的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田野调查的情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他们的精神风采,爬山涉水、风餐露宿、面临交通闭塞是他们的惯常生活,“生活关”、“语言关”、“工作关”是他们必过之关,在他们身上生动地展示着“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出生入死”的敬业精神。
     在编辑这部文集的过程中,展读一篇篇大调查亲历者的回忆实录,用心感受他们在民族大调查中的艰辛与严谨,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从根本上说,推动民族学研究发展的源泉不在书斋,而在田野。田野调查是民族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关键的步骤和手段。中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和学术队伍的成长必须依托于田野调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民族大调查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民族调查的基本属性是实践。只有投身于民族调查的实践之中,才会获取直接的资料;只有民族调查的实践,才会给学科提供用之不竭的营养;也只有在民族调查的实践中,才会培养出有出息的一代新人。
     回首往事是为了启示当前、迎接未来。不可否认,近年来学术界功利和浮躁之风颇盛,民族研究学界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隐忧。一切立志为中国民族研究事业奋斗终身的新一代学人都应以此为戒,都应学习前辈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急不燥,不浮不漂,不畏攻坚之苦,不畏攀登之难,投身于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之中,力争产出更多高质量的调查成果,创造出更多对国家重大决策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力作。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为落实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我们对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国情展开广泛、深入的调研,考察各个少数民族所处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前人的学术成就、发扬前人的奋斗精神、发挥我们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民族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版刊登时有删节)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7-12-17 11:37:10
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