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7-6 18: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学生作业选登(一)
我当年在的时候也曾试图重新做起,曾经请刘铁梁,陶立藩,本校的王娟老师和周星老师做过几堂讲座,中间把从菲律宾来的民俗学教授所做的关于菲律宾民俗研究的几堂讲座课也算到其中了。
当时的讲题中刘铁梁教授的的题目似乎是:经济浪潮下的民俗资源保护和民俗研究
陶立藩教授的题目好象是民俗和人生仪式,王娟老师讲“校园民俗”,周星老师讲了“客家民俗的“灯”与“丁””——民俗的现象世界和意义世界。当时还请过故宫博物院的宋兆麟先生,题目忘记了——不敬哦!
那是94年前后,然后一到写论文,找工作。就没有再做其他事情了。惭愧!
那时侯资源比较少,做讲座大概是简便易行的方式。
现在音像和影象资料也丰富多了,做展览,放映,网上调查,都有条件。
而且,现在有照相机,录音机、DV的同学也不少。网络又大行其道。其实就可以照各位适才品藻彝族美女的方式,做一些专题性的网上民俗图片展等等,——这种方式还可以积累起一些有价值的影象资料的电子本,将来各位师兄、师姐在课堂上放幻灯也是很好的材料,既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想想看,哪位师兄讲民间文学《我的幺表妹》时,把上面几张MM图片在课堂上用PPT一放,配以民俗背景,blalalala 一讲,然后再给他们灌输民间文学的美学特质,定会受现在这帮新新人类的学弟学妹追捧。记得许子东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悲剧的时候,说古希腊,说哈姆雷特,学生们都打呵欠,最后,老许使出杀手锏,拿《千与千寻》说事,课堂里一下子精神振作。
扯远了,回头再说,或者大家可以甚至联合某个电视台,搞搞民俗DV影象展诸如此类。
泳超兄古道热肠,又有号召力,重回北大来,正可以把从前断续的工作再恢复起来。
个人的专题研究的是深入,学社呢可以当作普及。
记得当时段老师带双霞和某家一起到妙峰山赶过一趟庙会,同行的还有民俗学界女干将之一的刘晔原女士——可惜现在不在民协,据说到二外当教授了。——得其所哉!
归程中,双霞就便对校园内流传的“段师之段(子)”加以求证。当时段师听罢,哈哈大笑,我记得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段师一手拉着公共汽车内扶杆,一手指点着双霞额头,矢口否认:“瞎说!瞎说!尽瞎说!全是编的”。
刘女士脸上小酒窝大放异彩,某家也仰天大乐。
双霞先是瞪着无辜的大眼睛,随后半边香肩一抽,掩嘴胡卢,吃吃而笑焉。
不过笑过之后,段师还是对其中几个小故事做了正本清源,我们也顺便温习了一下关于人物传说中的箭垛式人物概念。
印象中,那是段师笑得最开心的一回。
[ 本帖由 fphhj 于 2003-7-6 18:10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