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5|回复: 0

【转帖】我们的学术究竟研究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2 0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学术究竟研究了什么?

李建军


杂文选刊2006年第3期(上半月版)登载一篇名叫《博士论文》的百字杂文,说在某次“博土论文竞赛”中,获奖的论文题目如下:《吃饭有益论》、《论“回”字的第四十四种写法》、《秦始皇焚书坑儒所用引火材料新考》、《武大郎卖烧饼的吆喝技巧与WTO背景下的营销策略》、《左手还是右手——关于曹雪芹用哪只手举杯喝酒的伦理学考察》。
这是文学版的对我们一些以学术特长取胜,“把学问做深做透做细”的高水平博士的最新注解。
而现实版的学者专家又如何呢?四川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潜心研究20余年终于提出“张飞是曹操侄女婿”的新见解;山东某大学教授经过遍寻典籍、田野调查,终于研究证明:《西游记》里的孙猴子就诞生在山东泰山,和这位教授家相距不远。可令人费解的是:一边是像这样的“创新性”成果层出不穷,我国的论文总数也已名列世界五甲行列,另一边却是: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目前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仅集中在25%的高校,而75%的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一边是博士、教授、院士越来越多,另一边却是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却连年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降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骤降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退至第31位(据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到现在还不是创新型国家。
对以上的种种现象可以有很多种解读,而笔者在这里却想说:我们的学术究竟研究了什么?我们的学术究竟要研究什么?
大家知道,基础理论性的研究要讲前瞻性、首创性,应用研究要瞄准实用性、可行性。可我们学者往往干了一些高射炮打蚊子的事情,有些研究劳心费神,而成果一出来却往往没什么价值。不少论文既无社会价值也无经济效益,出生之日也就是死亡之时。它是学术问题科学成果的文字体现”,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论文的“小众化”决定了论文写作的高门槛和高规格,可现在的全民一哄而上写论文的现象,又有谁把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放在了心上,如此发展下去,说不定哪一天真有一位扫大街的农村老大娘突发奇想,没准也弄篇诸如题目叫《论扫把和扫帚星的血缘关系》的论文呢。
现在具有新思想、新见解、新方法、新材料的论文少之又少,可我们的“水论文”却大行其道,论文数量连攀新高。研究的低水平和研究内容的大量重复,正在扼杀和窒息学术,也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也许有人会说,研究的有无价值和选题有关,只要选题把好了,就不会出现问题。可是我们有不少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按理说选题立意还不错,也挺有研究价值,可就是出不了响当当的成果,一些申请到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人士也是赶鸭子上架,鲜有能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在大师、巨匠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又能研究出什么呢?我们能尽快改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等奖总频频空缺的局面吗?
    倘若我们的学术,远离那些僵硬的一刀切的生成和评价体系,切实尊重学术规律,不以论文数量和大学排名论英雄,而是以质取文,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学术价值,更加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那么我们的学术就会富有生命力。惟其如此,我们的研究才会更有价值,我们的学术未来才会更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