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1|回复: 4

假老虎、假照片、假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5 1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顶!
发表于 2008-5-6 15: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现象在当今并非个例,视而不见显然不行,应当研究、深思。
发表于 2008-5-7 18: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呵呵
发表于 2008-7-5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老虎、假照片、假民俗

4月29日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文化部督导组情况汇报会暨座谈会上,老专家杨培德先生揭露了一件民俗造假事件,引起与会人士的惊讶和义愤。假老虎事件、假照片事件还没有平息下来,民俗学界又爆出了造假事件!杨先生说,余未人女士(贵州文联前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已经在《贵州日报》上发表了文章批评此事,真相已经昭然若揭了,可是,造假者还在宣传,信假者也还在忽悠!
现将《贵州日报》2008年1月16日发表的余未人文章转贴如下:

岜沙人与树的“新神话”

http://www.gog.com.cn  08-01-16 09:12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在岜沙的山山岭岭上,由参天古木营造出来的郁郁葱葱吸引了世界各地前来观光的游客们。岜沙人爱树,闻名于世。岜沙只有2000多人口,除老祖宗传下来的树木,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几十年中,平均至少会种下数百株树。岜沙人崇拜树,特别是终年绿阴如盖的“和树”,还有中部方言区苗族的图腾枫树,都是他们的自然图腾。

  岜沙古树都是依附着神灵的风水树,别说是砍,就是修一修枝桠也是犯忌的。如果有谁敢于破坏这个规矩,就要罚上“三个一百二”,即120斤酒,120斤肉,120元钱。卖柴曾经是岜沙人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他们可以在自家的柴山上砍柴到县城去卖,但却是只能肩挑,不能用车拉。谁用了车,哪怕是手推车,就要罚上120元钱。

  这1983年定下并沿用至今的村规,就是岜沙人独有的气魄。

  岜沙旅游的“形象大使”衮元亮5年前曾对我说:“枫树和杉树我栽了五六百棵,已经十年了。孩子读书没钱,将来我可以卖树供他读书。”他又带我看了山路边的一棵和树,树根部垒起了一大摞石板:“一块石板就代表一个孩子,有的石板都五六十岁了。”他指给我看了他女孩的那块石板。他说:“我的女儿爱哭,就拜寄给了这棵大和树,在树下安了一块石板,我们每年要去祭和树。”当年16岁的一位男孩衮你拉又指了一棵房前的大树给我看:“这是新寨的和树,一年我们过5个节,周围的几家人都要拿糯米饭和腌鱼来祭树。”岜沙村的老支书衮拉旺5年前曾经告诉我:“我们岜沙现在每人每年都要完成镇上的造林任务。各家各户一年要栽1.2亩到10多亩。种60棵树就算1亩。村里是由村副主任负责。村党支部也有专人负责。最后有林业站来检查。”看来,岜沙人从民间到“官方”,都把树当作了一种信仰和责任。

  然而,这几年来,一个关于岜沙人与树的“新神话”诞生了。在岜沙村通往纪念亭的路上竖了一块石板,上面刻着有关“新神话”的文字。村里的一个小图片展上,通过摄影师的摆拍,把它形象化、实物化了——在一个逝者的坟头,插上了一枝带叶片的树枝以悬挂逝者遗物,文字就把这树枝解说为人死后种下的树。

  这“新神话”于是越传越广,著名作家余秋雨在岜沙行走后,于他的博客中写道:“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余先生没有在当地做过田野考察,这“神话”的原创自然不是他,但这神话却是通过他精致的文字而传遍了世界。

  当今旅游流行诸多“炒作”,但真实性依然是炒作的生命力之所在;离开了真实性的炒作只能是无源之水。而人类学者、人类学的文字和摄影,则更必须讲究无条件的真实,这是它的核心。文学创作需要虚构,但散文描述的真实和小说细节的真实也是必要的前提。

  清华大学女书研究专家赵丽明博士曾经对我说过一件趣事:“我前两年到女书流传地湖南江永县潇水流域作田野考察的时候,曾经问过当地人,你们说的这些是哪儿听来的呢?答曰,是从你们的书上看来的呀!”

  在文化普遍欠缺的边远乡村,对读书人和书本是特别尊重的。那么,文化人尤其需要尊重乡间民俗,需要学术自重呵!几年后我再去岜沙,岜沙人会不会与女书起源地人同样那般作答?



作者: 余未人  编辑: 李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