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1|回复: 2

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7 2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部于6月16——17日召开“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会议主题是为制定地震灾区文化重建规划听取各方意见。应邀到会的有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文化厅负责人、市县文化局负责人、博物馆负责人,在京的专家学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到会讲话,传达了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灾区文化重建的指示,文化部党组的设想。文化部除了主持制定重建规划外,还成立了羌族文化重建的领导小组。到会者围绕着温总理“保护羌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的指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2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羌族文化保护: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 徐平


星辰日月图(尖角飘带纹样)

  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的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造成巨大的创伤,羌族同胞的损失尤其严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人口只有30多万的少数民族,羌族文化的命运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连日来,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界,都在为保护羌族的古老文化积极行动。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渠道,也表达着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和灾区重建的支持。从互联网上的相关消息,让人深切感觉到大家对羌族文化的关爱。如何将这场声势浩大的羌族文化保护活动引向深入,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应当广泛宣传身处震中地区、英勇抗震救灾的羌族人民,进一步开展羌族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让人们更加了解保护羌族文化的特殊意义。在中国远古史上,古羌人曾驰骋中原,留下了辉煌的记载,被称之为东方大族。早期的中国民族布局被概括为西羌、东夷、南蛮、北狄。数千年来,古羌人不断从游牧转变为农耕,成为中华民族的最早来源之一,其始祖炎帝,与黄河流域更早从事农业文明的黄帝,被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因而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古羌人的大迁徙、大转型和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生动写照。今天只有30多万人的羌族,保留了“羌”这个古老的称呼,对其文化的保护,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史的保护。

  其次,立即启动羌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古羌人在大迁徙过程中,留在岷江河谷的一支,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山地农耕,沉淀形成今天的羌族和相应的独特文化形态。他们依山而居,就近取材,垒石为屋,以农为主,农牧兼营,农闲务工,敬畏自然,重视亲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变化、遗失甚至是消亡,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抢救任务本来就十分紧迫,这次大地震后就显得更为迫切。

  这次地震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损害严重,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理县的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萝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羌族风格独特的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大多数倒塌,大量代表羌族民间文化的器物,如宗教活动使用的法器、羌族服饰、乐器等被埋或遭严重毁损。北川羌族博物馆、羌族民俗博物馆等倒塌,大量文物和羌族文化档案资料被掩埋或毁坏。作为一个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羌族文化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传承同样重要。掌握传统文化的释比(端公)大多已年高体弱,在这次地震中据说汶川县死亡两人,而全县仅有10人,占了1/5。北川文化馆5名正式工作人员在这次地震中全部遇难,北川知名的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也在本次地震中遇难。

  第三,6月3日,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提出了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具体方针和措施,是非常及时的,需要加紧完善落实和协调各方面的积极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拟以茂县为核心,囊括北川、汶川、理县、平武、松潘等县,抢救、保护、重建、利用、发展是基本原则。将羌族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特有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建筑、民俗、服饰、文学、艺术、语言、传统工艺以及相关实物、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作为重要保护内容。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抓好羌族文化资料的抢救、储存和羌族文化数据库建设以及羌族数字文化空间的建设;注重环境、科学辅佐,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羌文化氛围。在保护的同时,注重建立羌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灾区恢复重建新的增长点。此外,还应和拟建中的地震博物馆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和画地为牢。

  第四,处理好抢救、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对羌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是对人类特定的生活历史、文明形态、情感认知的一种自觉的保存和传承,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显得格外重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文化是包含物质、精神、制度等一整套的生存方式,是人类适应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正如古羌人从游牧走向农耕一样,羌族文化和其他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一样,都在不断地变迁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羌族地区发展更为迅速。传统的山地农耕文化,已经注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内容,兴起了反季节商品蔬菜、地方特色水果种植、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等新的产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地震中断了正常的社会发展,在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加速文化变迁的机遇。当年唐山大地震恢复重建用了10年的时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恢复重建必将大大提前。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和抢救羌族的传统文化,更要因势利导地推进羌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羌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转自中国民族报  6月13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2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在京召开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13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毁坏了无数美丽的家园,也使千百年来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破坏,精神家园的根脉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正受到严重威胁。不久前,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深情地指出:“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

    温家宝总理的远见卓识与博大的文化情怀,不仅是对北川羌族文化的关注,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火炬赓续传递的关注,是对民间文化工作者发出的文化抢救与保护的伟大号召。6月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并向全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发出倡议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黄易宇,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文化部社文图司副司长屈盛瑞,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阿不力米提,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刘激涛,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赵铁信等,以及来自北京和四川的文物、历史、民俗、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罗哲文、李学勤、宋兆麟、刘锡诚、陶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3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