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7|回复: 0

(会议论文)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的“原生态”民俗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9 19: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中的“原生态”民俗批判
刘晓春

[提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原生态”由发明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本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是大众文化制造出来的神话。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性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后者,并且引发了民俗学关于民俗主义的讨论;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是尚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与现代都市文化相比较的文化反差,运用具有差异性的的文化元素,刺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消费欲望,地方则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作为“活化石”的民俗,只有当人们抛弃了“原生态”的幻象,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的时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的民族主义

本文发表在《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会期临近,写不出别的切近会议主题的文章,只好交这篇发表过的旧作。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8-6-29 21:10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