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osh

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4 22: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 本帖由 whooo 于 2005-11-4 22:3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1-5 2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首先,恭贺巴莫同志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那天下午本人有本科民俗学课程,未能目睹授奖盛况,也未能听到巴莫的获奖感言,十分遗憾。对于有同行不太熟悉本奖情况,我就自己所知作一说明,该奖是北京师范大学唐圣教授因敬仰钟先生而设,曾蒙钟先生同意,首届获奖者是许钰、赵宗福、庞建春,人选由钟先生亲定。第二届是刘魁立先生、第三届是刘铁梁先生,本届是第四届。每年一度,名次不等。跟中国民俗学会没有关系。好像每届都有几位熟悉民俗学界的推荐人作推荐,入选条件一般是在民俗学领域有成就者。具体情况要问唐圣基金会。
发表于 2005-11-6 0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1217似乎很了解情况。不过,解释的还是有些语焉不祥。基金会应该出面来说说情况。国内至今没有权威的民俗学方面的奖项,既然用了钟先生的名字,又有钟先生生前的认可,何不大张旗鼓做大,像现在这样连圈内人都不知情,有些偷偷摸摸的感觉。当然,要想真正有权威性,首先是评选的公正与透明,当选者又确实受之无愧。希望现在这个奖项不要有愧钟先生的名字。
发表于 2005-11-6 0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NO.7773  “第二届钟敬文民俗学奖”揭晓 ( 2003-10-22 05:25 )


“第二届钟敬文民俗学奖”揭晓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第二届钟敬文民俗学奖”近日揭晓,2003年度的获奖人为我国民间文艺学家刘魁立先生。2003年10月2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在“敬文讲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来自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俗学会等科研院所的学者和学生,以及钟老生前的弟子近500人参加了授奖仪式。
    ……
    钟敬文先生于2002年1月因病辞世。就在钟老去世的前一天,经他亲自口授,指定了“第一届钟敬文民俗学奖”的三位获奖人,其中一位是钟先生50年代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许钰先生,著有《口承故事论》一书。许钰教授一生专攻中国故事学研究,不幸病故于1997年冬天。钟老将这个奖项颁发给已经离世多年的弟子,其用意在于提倡许钰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审的写作态度。在《口承故事论·序》中,钟老对这位故事研究家的默默笔耕有如下的评说:“当前,我们的口承故事学,不但在研究观点上是多元的,在研究成果上也多姿多彩,有的还成为灿烂的奇花。许钰教授,性格沉静,是个笃学之士。他研攻口承故事学,精神既贯注,用力尤勤勉。他不苟且执笔,或随便发表意见。一篇论文的出世,往往酝酿多年,虽然十年来发表的著作不算多,却是认真、严谨之作。在学术上,他不是哗众取宠的人,因此,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是,有眼力的同行或认真向学的同学,大都承认他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老师。他现在因我和同仁们的敦劝,把自己过去多年所写的学术文章,编辑成这个集子问世。这个集子的出现,既使许钰教授实现了一个多年怀抱着的心愿,也是我们民俗学界一个难得的佳音,是使许多同行学者得到一份精神滋补品的好机会。”

     “第一届钟敬文民俗学奖”于2002年4月2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钟敬文先生百日祭──诗文遗作吟诵会”上颁发,除已故的许钰先生外,另两位获奖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99级的博士研究生庞建春和赵宗福。钟老在去世前的病床上,还一直坚持亲自指导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和下一届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北师大唐圣基金负责人戴贤远教授当时说,设立“钟敬文民俗学奖”就是为了坚守和发展钟老开创的中国民俗学事业,弘扬老一代学者邈高致远的学术精神和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这个以中国民俗学奠基人之一、“人民学者”钟敬文的名字命名的民俗学奖,将按年度进行每年的评奖活动,以激励更多的中国学人关注学科建设,推进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化研究事业的向前发展。


    本年度的颁奖仪式由北师大文学院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铁梁教授主持。钟敬文先生的百年人生始终秉持着诗人的本色,始终怀抱着一颗不老的“诗心”,他生前多次说过:将来在自己的墓碑上只需刻上“诗人钟敬文”。文学院唐宋文学专家赵仁珪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并以钟老的诗作阐扬了师大的“民俗学精神”以激励后学。北师大唐圣基金负责人戴贤远教授宣布刘魁立教授获第二届钟敬文民俗学奖,年过八旬的中国文学史专家、中国散文史研究家郭预衡教授将制作精美的奖牌和获奖证书郑重地颁发给了刘魁立教授。作为本年度的受奖人,刘魁立教授在会上发表了自己数十年来从事民俗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真切感想,最后他说:“让我们挖掘我们心中的‘神性’,让我们以钟老的精神为榜样,为中国民俗学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刘魁立教授在钟敬文民俗学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摘要)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接受用一个伟大的名字命名的奖项。我们知道,钟敬文先生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他光辉的名字是一个永恒的象征,象征着开拓的艰辛,象征着老一辈民俗学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也象征着开拓的成就。这个名字,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民俗学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奋斗。

    接受以这样一个伟大名字冠名的奖项,我感到惶恐。我仅仅是民俗学队伍中平凡的一员,但是,置身于这个队伍里,我是感到非常荣幸的。钟老曾经教导我们说,要为人类而工作。今天,我们在为建设人类文化多样性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民间文化,这正是在实践钟老对我们的嘱托。

    目前,在我们所献身的这个领域里,尽管还有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情况存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举国上下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被广泛重视;尽管我们感到民俗学学科内部还有许多空白,但我们毕竟有了一个可供我们施展身手的理论系统和工作平台;尽管我们在学科发展中往往感到人手不够,但是,我们的确有了一个数量可观、质量不差、前途无量的学术队伍。所有这些,都是在以钟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带领下,所有同行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科建设外部条件的创造、学科建设空白的填补、学术队伍的壮大和提高,所有这些,都要靠我们大家精诚团结、携手奋斗,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我今年年届70,我愿意追随大家,为中国民俗学学派的建设做出不懈努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印度的神话:远古的时候,人除了具有人性之外,同时还具有神性,这种神性让我们人类无所不能。但是后来,由于我们自己的过失,梵天收走了人的神性,并把它藏在了人类往往不会去寻找的我们自己的心中,我们的能力也就随之大大地降低了。这“神性”,对于我们这些人具体地说来,就是钟老的精神。让我们挖掘我们心中的“神性”,让我们以钟老的精神为榜样,为中国民俗学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5-11-6 0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2004年度“钟敬文民俗学奖” 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作者:黄倩红  韩同春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更新:2004-11-16


11月15日下午,2004年度“钟敬文民俗学奖”揭晓,获奖人为我校文学院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铁梁教授。由北师大唐圣基金主办的颁奖仪式在敬文讲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俗学会、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授奖仪式。

北师大唐圣基金主席戴贤远教授主持了本年度的颁奖仪式,并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教授刘魁立老先生为获奖人刘铁梁教授颁发了奖牌和获奖证书。最后刘铁梁教授发表了自己从事民俗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真切感想。


“钟敬文民俗学奖”是以中国民俗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民俗学之父”、“人民学者”钟敬文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民俗学奖,其设立是为了坚守和发展钟老开创的中国民俗学事业,弘扬老一代学者邈高致远的学术精神和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此奖项按年度每年进行评奖活动,以激励更多的中国学人关注学科建设,推进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化研究事业的向前发展。


本年度的“钟敬文民俗学奖”亦即“第三届钟敬文民俗学奖”。“第一届钟敬文民俗学奖”于2002年4月2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钟敬文先生百日祭──诗文遗作吟诵会”上颁发,获奖人为已故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许钰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99级的博士研究生庞建春和赵宗福。“第二届钟敬文民俗学奖”于2003年10月21日授予了刘魁立教授,这位老先生说的“让我们挖掘我们心中的‘神性’,让我们以钟老的精神为榜样,为中国民俗学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的话激励人心。


附录:刘铁梁教授在2004年钟敬文民俗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记者 韩同春整理)
老师们,同学们:
    2004年钟敬文民俗学奖授予我本人,我觉得这不光是唐圣基金会对我和我们民俗学的一种奖励,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在座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关心北师大民俗学科的所有的同志们对我和对我所在的这个学科所有的师生的奖励。

我觉得,钟敬文先生的精神是我们今后应该始终不断地重温的精神,也是应该不断通过我个人的工作以及和所有师生们共同努力来发扬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现在没有过时,而且在未来的时间里它将永远是照耀我们民俗学学科建设和我们整个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指路明灯。

我记得钟敬文先生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对我们每一个曾经和他在一起的弟子们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钟敬文先生给予我们的固然有很多宝贵的学识和治学的经验,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崇高理想和崇高人格。我觉得我们不能让钟先生在天之灵不能完全放心的仍然是我们怎样做人。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今天获得这个奖,与其说是对我的奖励,不如说是对我的鞭策,这让我更好好地学会做人,在做人方面使得钟先生的在天之灵比较满意。我自己愿意在各位的批评帮助下,继续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做人做得更好一些,做事做得更多一些。

顺便我想讲,钟敬文先生的事业还需要北京师大党委、校行政和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继续支持,因此,我想呼吁的是,我们大家心中多念一念钟先生,多想一想钟先生,着实际上就是把他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使之继续发展。今天的民俗学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光辉时刻,应该说今天的人民、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民俗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民间文艺学。可是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和我们所能做的工作距离我们建设的形势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科研不仅要在基础理论方面继续沿着钟先生指引的方向改革创新,开拓发展,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必须要和整个今天的文化建设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最近想到,我们的文化不仅是一种事业,而是文化是整个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能够不断前进、不断向前走向未来光明前景的一个根本动力。文化就是动力,不光是资源。我们过去老认为文化就是祖先留下来的供我们今天所用的遗产,其实文化是所有政治、经济、社会运转的根本动力。假如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实际上我们人类不可能去构建一个理想蓝图,不可能去实现远大的抱负,不可能去建设我们人类未来美好的家园。所以,文化其实是一种动力。在这样一个文化建设的事业当中,钟先生曾经为我们规划了一个很好的蓝图,而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可能是按钟先生指引的道路刚刚起步。

钟先生给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我自己愿意做一个人梯,一块路石,能够让我们青年人,让我们的学子们走进这个民间文化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的殿堂,能够让相当多的人走向光辉的顶点。我自己甘愿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枕木,一块铺路石。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5-11-8 16: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偶珍藏的一幅丁聪画的钟先生人物“卡通”:
NewsMedia_153969.jpg
发表于 2005-11-8 16: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小丁好像把钟先生著名的拐杖当成了扫晴娘的扫帚:)
高密剪纸扫晴娘.jpg
发表于 2006-4-10 2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偶就是喜欢看巴莫大婶写的东西,偶真希望有机会能见巴莫大婶一面!偶会永远支持、崇拜巴嫫大婶,做巴嫫大婶的忠实追随者!
发表于 2007-6-16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123456789
[ 本帖由 zhongyucheng 于 2007-7-25 22:3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7-6-16 1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123456789
[ 本帖由 zhongyucheng 于 2007-7-25 22:3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7-7-21 0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quote]zhongyucheng 于 2007-6-16 10:40 写道:123456789

[ 本帖由 zhongyucheng 于 2007-7-26 07:56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